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男子「身懷六甲」,真相竟然是……

2024-04-01健康

西遊記 】中,唐僧師徒途徑女兒國,因飲子母河之水懷胎,奇聞傳頌千古。近日,西京醫院來了一位與眾不同的男子,他腹部鼓起,形如臨盆,饒是行醫數十年的專家教授,也心中一驚。

經過7個學科、11位專家,歷時27天精心治療,近期,患者已康復出院,故事還要從兩年前說起......

腹大如鼓,血管膨出

「兩年前,我在當地醫院檢查出腹部有肉瘤,這還不到兩年時間,肚子就這麽大了。」

患者老李 (化名) 年近花甲,兩年前確診為腹膜後脂肪肉瘤,先後輾轉北京、上海、寧夏、內蒙古等地求醫,皆被告知:手術難度大、風險高,涉及諸多重要臟器與血管,建議輔以中藥保守治療。

腫瘤不停瘋長,老李的身體負擔越來越重:食欲不振、下肢水腫、平臥呼吸困難……無異於被命運扼住喉嚨。當在網上查詢到,2022年西京醫院曾成功救治一例類似病例的報道,老李和家人商量後,決定抓住這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在西京醫院綜合外科,老李接受進一步詳細查體,嶽樹強教授告訴他:「經過團隊的研判,考慮為——腹膜後脂肪肉瘤,目前腹腔臟器被擠壓至角落,腹主動脈、下腔靜脈、髂血管、左腎動靜脈等重要血管受壓顯示不清。手術風險較大,但卻是目前能夠根治疾病的唯一途徑」。

面對老李祈盼和信任的目光,面對醫學的不確定性和探索性,嶽樹強教授帶領的綜合外科團隊最終決定與患者共同跨過這道坎。

手術該如何做?腫瘤要怎樣切?像老李這樣錯綜復雜的情況,方案的制定尤為重要。在醫務處協調下,綜合外科牽頭血管內分泌外科、輸血科、麻醉科、放射診斷科、重癥醫學科、手術室等多學科專家共同為老李會診,商討手術預案、圍術期管理方案。

困難重重,挑戰不斷

腹膜後脂肪肉瘤是一類間葉組織來源的高度異質性罕見惡性腫瘤,全球每年患病率<1/10萬,發病率呈逐年增長的趨勢,年增長率約為1.43%。目前無相關敏感藥物,治療方式主要為手術切除為主,且復發率極高。往往因手術難度大,涉及多學科多臟器等因素,令外科醫生「無從下手」,難以根治切除。

據嶽樹強教授介紹,腹膜後脂肪肉瘤的首次手術方式、切除範圍,直接決定患者術後腫瘤復發時間、整體預後及生存期,絕大多數腹膜後脂肪肉瘤起源於腎脂肪囊。

考慮到患者①腫瘤巨大,其腹圍達到119cm,占據全腹腔和盆腔,暴露十分困難。② 重要臟器和血管均有明顯推擠移位,沒有正常解剖結構,手術風險極大,易造成副損傷。③ 腫瘤生長時間長,侵及腹腔多臟器,與腹部大血管、神經、輸尿管、胃腸道關系緊密,需要行多臟器聯合切除,手術難度極大。經與家屬充分溝通後,團隊最終決定「以血管為導向」,行根治性「腹膜後巨大腫瘤切除+左腎切除+降結腸切除+腸腸吻合術」。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步步驚心,轉危為安

鏖戰,正式開始。

3月11日,老李被推進手術室。嶽樹強教授、劉正才副教授、李霄副主任醫師等取「縱行腹正中饒臍長約35cm、橫行長約30cm‘十’字切口」,精準施術。術中探查可見:腹膜後巨大腫物,包膜完整,質軟,活動度可,左腎、脾胃、小腸管、結腸等臟器擠壓移位嚴重,與部份結腸及系膜緊密相連,包裹左腎動靜脈及部份降結腸。術中探查結果和術前腹部影像、三維重建影像資料,均證實患者腹部脂肪肉瘤同樣起源於左腎脂肪囊。

腫瘤切除後

時間一分一秒流逝,在團隊的默契協作下,難題逐個攻破。患者左側腹膜與腫瘤粘連,團隊小心遊離,采用線手套將腫瘤整體推向左側,顯露右側根部並尋找血管邊界,繼而以重要大血管為指引,顯露、解剖、裸化「下腔靜脈、腹主動脈、左腎動靜脈」至左右側髂血管,最終完整切除腫瘤,手術歷時4小時45分鐘順利結束。術中出血僅1700ml,輸註RH+B型去白血球懸浮紅血球10U、病毒滅活冰凍血漿1350ml。

上述「以血管為導向」的手術方式,將開啟巨大腹膜後脂肪肉瘤手術治療的新思路,為「既往無法根治切除的腹部巨大脂肪肉瘤患者」帶來新曙光。

術後,患者轉至重癥監護室觀察治療。術後24小時,老李生命體征正常,停用血管活性藥物。術後三天,已能自主呼吸、進食、排便、下地走路,生活逐漸恢復正常,於3月27日出院。

學科介紹

西京醫院綜合外科主要聚焦腹部多發創傷,肝、膽、胰、脾、胃、腸等臟器良惡性疾病,腹膜後脂肪肉瘤,腹部外科疑難重癥及其他系統疾病的綜合治療。2023年科室四級手術占比超77.09%,目前已成功開展腹膜後腫瘤切除手術120 余例,團隊在腹膜後脂肪肉瘤外科治療領域國內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