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喉嚨常不適,卻查不出原因?小心!可能是這4種疾病的隱藏訊號!

2024-10-09健康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註」,方便您隨時查閱一系列優質健康文章,同時便於進行討論與分享,感謝您的支持!

文案丨栗子科普

編輯丨栗子科普

喉嚨不適是一種常見的身體不適癥狀,許多人都曾經歷過。有些人可能會感到喉嚨幹澀、疼痛或有異物感,但就醫檢查卻又查不出明顯的病因。這種情況不僅讓人感到困擾,還可能隱藏著一些潛在的健康風險。

隱蔽疾病一:咽喉反流癥

咽喉反流癥是一種常被忽視的消化系統疾病。患者往往會感到喉嚨持續不適,如幹燥、灼燒感或有異物感。這種癥狀通常在晚上或清晨更為明顯。咽喉反流癥的發生是由於胃酸或其他消化液逆流至咽喉部位,刺激了咽喉黏膜導致的。

從西醫角度來看,咽喉反流癥與食管括約肌功能異常有關。食管下端括約肌松弛或壓力降低,使得胃內容物更容易反流至食管甚至咽喉部位。長期反流可能導致咽喉黏膜慢性炎癥,甚至增加咽喉癌的風險。

中醫則將咽喉反流癥歸類為"呃逆"或"吐酸"範疇。中醫認為,這種癥狀多由肝胃不和、脾胃虛弱或痰濕內阻所致。肝氣郁結可影響脾胃功能,導致胃氣上逆;脾胃虛弱則無力運化水谷,易生痰濕,阻滯氣機,造成胃氣上逆。

預防和緩解咽喉反流癥的方法包括:避免過度進食、減少高脂肪食物攝入、戒煙限酒、保持良好的睡眠姿勢等。從中醫角度,可以透過調理脾胃、疏肝理氣來改善癥狀。一些溫和的中藥如半夏、陳皮、甘草等有助於和胃降逆。

隱蔽疾病二:慢性咽炎

慢性咽炎是另一種常見的喉嚨不適原因。患者可能會感到喉嚨持續幹燥、瘙癢或有異物感。這種癥狀往往反復發作,難以根治,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西醫認為,慢性咽炎的病因復雜,可能與長期吸煙、飲酒、接觸刺激性瓦斯或粉塵等因素有關。此外,過度使用嗓子、頻繁清嗓子等不良習慣也可能加重癥狀。長期慢性炎癥可能導致咽喉黏膜萎縮或增生,影響呼吸和吞咽功能。

中醫將慢性咽炎歸屬於"咽痹"或"梅核氣"範疇。中醫理論認為,慢性咽炎多由肺胃熱盛、陰虛火旺或痰濕瘀阻所致。肺胃熱盛可致津液不足,咽喉失潤;陰虛火旺則導致虛火上炎,灼傷咽喉;痰濕瘀阻則阻塞咽喉經絡,影響氣血執行。

緩解慢性咽炎癥狀的方法包括:保持充分水分攝入、避免刺激性食物和環境、戒煙限酒、適當休息嗓子等。從中醫角度,可以透過清熱潤燥、滋陰降火或化痰散結來改善癥狀。一些中藥如桔梗、甘草、麥冬等具有清熱利咽的功效。

隱蔽疾病三:甲狀腺功能異常

甲狀腺功能異常也可能導致喉嚨不適。甲狀腺位於喉嚨前部,分泌的激素對全身代謝有重要影響。甲狀腺功能亢進或減退都可能引起喉嚨不適癥狀。

甲狀腺功能亢進患者可能會感到喉嚨腫脹、吞咽困難或有異物感。同時可能伴有心悸、手抖、多汗等癥狀。甲狀腺功能減退患者則可能感到喉嚨幹澀、聲音嘶啞,同時可能出現乏力、怕冷、體重增加等癥狀。

西醫透過血液檢查甲狀腺激素水平來診斷甲狀腺功能異常。治療方法包括藥物調節、放射性碘治療或手術治療等,具體選擇需根據患者情況而定。

中醫將甲狀腺功能異常歸屬於"癭病"或"頸瘤"範疇。中醫認為,這類疾病多由肝郁化火、痰濕凝結或氣血瘀阻所致。治療上強調調和陰陽、化痰散結、行氣活血。一些中藥如海藻、昆布、玄參等具有化痰軟堅的功效。

隱蔽疾病四:咽喉神經官能癥

咽喉神經官能癥是一種功能性疾病,患者感覺喉嚨不適,但檢查卻找不到器質性病變。這種癥狀可能與心理因素、壓力或焦慮有關。

患者常常感到喉嚨有異物感、幹燥或緊縮感,但癥狀往往在註意力轉移時減輕。有些患者可能反復清嗓子或吞咽,反而加重了不適感。

西醫認為,咽喉神經官能癥可能與自主神經功能失調有關。長期的心理壓力或焦慮可能導致咽喉部位肌肉緊張,引起不適感。診斷主要依靠排除其他器質性疾病。治療上強調心理疏導、放松訓練等方法。

中醫將這種情況歸屬於"梅核氣"範疇。中醫理論認為,情誌不暢可導致肝氣郁結,影響氣機升降,出現咽喉不適。治療上強調疏肝解郁、理氣開結。一些中藥如柴胡、香附、郁金等具有疏肝理氣的功效。

面對長期的喉嚨不適,許多人可能會選擇忽視或自行服用一些止痛藥物來緩解癥狀。然而,這種做法可能掩蓋了潛在的健康問題,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機。及時就醫、找出病因並采取針對性治療才是正確的做法。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對預防喉嚨不適至關重要。適量飲水、均衡飲食、戒煙限酒、避免長時間使用聲帶、保持充足睡眠等都有助於維護咽喉健康。同時,學會調節情緒、緩解壓力也是預防咽喉不適的重要方面。

喉嚨長期不適雖然常見,但不應被輕視。它可能是多種疾病的隱蔽訊號,需要我們保持警惕。透過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我們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和應對這些潛在的健康風險。

希望讀者透過本文能夠提高對喉嚨健康的重視,在出現異常時及時就醫,同時在日常生活中註意保養,讓我們的咽喉始終保持健康狀態。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如有身體不適,請咨詢專業醫生。喜歡的朋友可以關註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識,做您的線上專屬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