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三伏養生必看:好好把握40天,調養「冬病」、通百脈、養陽氣

2024-07-26健康

為期40天的加長版三伏天正式拉開序幕啦。

所謂「三伏」,是初伏、中伏、末伏的統稱,大約在每年公歷7月中旬到8月中下旬,正好處於小暑與處暑節氣之間,天氣最為炎熱。待到暑結束伏,早晚才漸有涼意。從中醫的角度來看,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溫補陽氣、祛濕驅寒的最佳時節。

7月15日-7月24日為頭伏(初伏),共10天;

7月25日-8月13日為中伏,共20天;

8月14日-8月23日為末伏,共10天。

中醫有「冬病夏治」的傳統,對於一些在冬季易發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給予針對性治療,有助於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從而使冬季易發生或加重的病癥減輕或消失。「三伏貼」「曬背」「吃伏羊」等,都是冬病夏治的常用方法。

三伏貼是透過藥物刺激特定穴位,透過經脈臟腑的調節,激發人體的陽氣,增強抗病禦寒能力,祛除體內沈寒痼冷之宿疾,糾正「虛寒」體質,提高身體對「冬病」的抵抗能力,達到不發病或少發病的目的。

呼吸系統疾病:過敏性鼻炎,體虛易感冒,慢性支氣管炎等;

運動系統疾病:肌肉酸痛、頸椎病、腰腿痛、寒濕性關節炎等;

免疫系統疾病:風濕性關節炎;

兒科疾病:哮喘、體虛易感冒、厭食、腹瀉、汗癥;

亞健康調理:免疫功能低下,陰虛,陽虛,氣虛等體質。

需要註意的是,線上售賣的三伏貼魚目混珠,不僅成分差別大,產品型別也五花八門,更能隨意貼牌。醫生提醒,購買三伏貼需到正規醫院,在專業醫生診斷之下貼敷,萬不要自當「醫生」隨意購買、自行貼敷。

曬太陽在中醫裏被稱為「天灸」,屬於中醫裏的「溫補之法」,驅除體內寒氣,溫煦體內陽氣。

三伏天的太陽會稍毒辣,可在早上8點前讓陽光溫煦頭頂中心的百會穴,起到通暢全身經脈、養陽的作用。下午5點後可以背對陽光曬曬後背,最好是邊曬邊拍打按摩,有助調理五臟氣血。

夏天吹空調、喝冷飲容易使體內寒氣過重,食用羊肉、牛肉等熱性肉類可以溫陽散寒,補中益氣,尤其適合夏季手腳冰涼、氣血不足的人。古語有言「伏羊一碗湯,不用開藥方」,足以見羊肉在伏天的效用。

生姜羊肉湯

材料:取羊肉500克,生姜30克,食鹽適量。

做法:

羊肉洗凈切塊,放入滾水中汆燙一下後馬上撈出,再次沖洗幹凈備用;生姜切片備用。

熱鍋倒入油,小火燒熱,放入姜片,小火爆香至顏色變深且卷曲,放入羊肉續炒約2分鐘。倒入適量水,改中火煮至滾後再改回小火,加蓋燉煮約50分鐘。熄火續燜約10分鐘,最後加入適量食鹽調味即可。

需要註意的是,食用熱性肉類時要註重葷素搭配,溫涼互補。可以適當食用白菜、冬瓜等,以平衡溫涼寒熱。有牙痛、上火、發燒癥狀和體質偏熱的人,應忌食熱性肉類。

俗話說,「伏天汗不流,病來急白頭」,意思就是人應該順應自然,夏天體驗炎熱的感覺,讓身體多出出汗。夏天不宜長時間待在封閉的空調房中,早晚可以適當運動。

夏天也不宜大量出汗。運動過程中,體溫升高,排汗量增加,如果不及時補水很容易造成運動脫水。所以要適當運動,晨跑與遊泳都是不錯的選擇,每次鍛煉以微微出汗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