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孫傳賓教授發表眼病最新成果:新冠病毒感染可以引起眼科疾病發生

2024-04-24健康

編者按: 始於2019年12月的新型冠狀病毒(簡稱新冠病毒)大流行給包括中國在內的全世界人民帶來重大健康損害和醫療負擔,至今國內外仍有許多患者深受長新冠後遺癥的影響。新冠爆發之初,「新冠病毒可透過眼結膜傳染」一說曾甚囂塵上,在醫療界和普通民眾之間引發巨大恐慌,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眼科中心孫傳賓教授團隊為此撰寫並於 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 發表論文「Role of the eye in transmitting human coronavirus: what we know and what we do not know」,從理論分析和臨床證據兩方面駁斥了上述觀點。該論文目前在全球醫學和公共衛生專業領域有245000次閱讀量,5000次下載,並被124篇論文參照,連續2年被評為全球高參照論文。

2022年12月,國內新冠病毒動態清零政策結束後,新冠病毒感染再次大流行期間,孫傳賓教授積極承擔眼科患者的診療工作,並結合血清學研究,發現新冠病毒感染可以引起視神經炎發作或復發,並可誘導視神經炎相關生物標誌物-髓鞘少突膠質細胞糖蛋白的產生。該研究結果已經發表在 Frontiers in Immunology ,題目為「Prevalence of serum MOG antibody and AQP4 antibody in optic neuritis after SARS-CoV-2 infection」。

孫傳賓教授團隊隨後透過對新冠病毒再次大流行期間2445例眼科門診患者的臨床、實驗室和影像學檢查資料分析,發現新冠病毒感染可以引起多種眼科疾病的發生或復發,在大流行期間,新冠病毒感染相關眼病占神經眼科門診患者總量的6.09%。該研究結果目前線上發表於歐洲神經眼科協會官方期刊 Neuro-ophthalmology ,題目為「Incidence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VID-19 ophthalmopathy following the termination of Dynamic Zero COVID-19 Strategy in China」。本文第一作者為浙大二院眼科中心孫傳賓教授,通訊作者為浙江省人民醫院眼科劉哲教授。

研究背景

新冠病毒感染相關性眼病在臨床上並不罕見,但現有文獻多為散在病例報道,缺乏大樣本病例系列研究,目前國內外關於新冠病毒感染相關性眼病的發病率尚不明確,現有資料顯示其介於0.8%至31.6%之間。

研究方法

該研究為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納入2022年12月8日至2023年3月15日期間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眼科中心神經眼科門診就診的2445例患者。將新冠病毒感染前後出現的急性眼病均診為疑似新冠病毒感染相關性眼病,新冠病毒感染相關性眼病的診斷標準包括:1)新冠病毒感染大流行期間發生的急性眼病;2)在眼病發作之前或之後不久確診新冠病毒感染;3)除了新冠病毒之外,沒有其他目前已知的病因可能與眼病的發生有關。總結並分析所有新冠病毒感染相關性眼病患者的眼科和全身表現,以及血液檢測和影像學檢查特征,並評估新冠病毒感染相關性眼病的流行病學特征。

研究結果

2445例門診患者中有208例被診為疑似新冠感染相關性眼病,後者中有149例被診斷為新冠病毒感染相關性眼病,其他59例被排除的原因包括:1)患者存在可解釋所患眼病的其他病因;2)患者所患眼病有明確的既往發作史。在149例新冠感染相關性眼病病例中,女性患者87例,平均年齡43.2歲,平均隨訪時間15.4周。

圖1. 新冠病毒感染相關性眼病篩查流程圖

149例患者中有120例(80.5%)在眼部受累之前或之後不久出現全身癥狀,包括發燒(94/120)、咳嗽(26/120)、肌肉疼痛(19/120)、頭痛(10/120)、疲勞(3/120)、喉嚨痛(3/12)、腹瀉(2/120)、流鼻涕(1/120)和嗅覺缺失(1/120)。其余29例(19.5%)在眼部受累之前或之後沒有表現出任何全身癥狀。

在120例有全身癥狀的新冠病毒感染相關性眼病患者中,分別有107例(89.2%)和13例(10.8%)患者在新冠病毒感染相關性眼病發作之前或之後出現全身癥狀。在眼病發生之前出現全身癥狀的107例患者中,眼病發作和全身癥狀出現之間的間隔為13.8天。而在眼病發生之後出現全身癥狀的13例患者中,眼病發作和全身癥狀出現之間的間隔為5.6天。

149例新冠病毒感染相關性眼病患者眼部表現包括:視神經炎51例,急性區域性隱匿性外層視網膜病變譜系疾病31例,葡萄膜炎17例,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9例,視網膜動脈阻塞8例,視網膜微血管病變8例(包括視網膜出血5例,視網膜棉絮點3例),病毒性結膜炎7例,第四、第六、第三顱神經神經炎分別7例、6例、2例,視網膜靜脈阻塞3例,上瞼下垂2例,病毒性角膜炎2例,痛性眼肌麻痹1例,繼發性開角型青光眼1例,視網膜前出血1例,艾迪瞳孔1例。

流行病學分析發現,新冠病毒感染相關性眼病的總發病率為6.09%,每周病例數和每周發病率在第3周急劇增加,在第9周顯著下降。每周病例數的峰值和每周發病率的峰值分別位於第6周和第7周。

圖2. 新冠病毒感染相關性眼病每周病例數

圖3. 新冠病毒感染相關性眼病每周發病率

研究結論

本團隊透過目前國內外最大樣本量的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發現,在新冠病毒感染再次大流行期間,神經眼科門診患者中新冠病毒感染相關性眼病的發病率為6.09%,新冠病毒感染可引起眼科疾病的初次發作或復發,而且眼部受累有可能是新冠病毒感染的初始表現,甚至是唯一臨床表現。

第一作者

孫傳賓

孫傳賓,醫學博士, 副主任醫師, 浙大二院眼科中心神經眼科主任,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神經眼科學組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眼科醫師分會神經眼科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協會神經眼科委員會常務委員,中華醫學會臨床流行病學和循證醫學分會眼科學組(籌)委員,美國Bascom Palmer Eye Institute存取學者, Frontiers in Neurology 客座編輯,第九屆中華眼底病雜誌編委,Leber遺傳性視神經病變基因治療REFLECT研究合作研究者。

作為主要研究者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計畫和面上計畫各1項,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1項,浙江省重大科技專項和省部共建計畫各1項。作為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SCI和中文核心期刊論文論文40余篇,作為執筆專家制訂並行表視神經疾病診療專家共識1篇, 作為專家組成員制訂並行表視神經疾病診療指南2篇, 專家共識6篇。作為第1發明人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項。

通訊作者

劉哲

劉哲,醫學博士,博士後,主任醫師,浙江省人民醫院眼科,兼任臨安分院眼科主任、院長助理,美國Bascom palmer eye institute存取學者。主持承擔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計畫等省部級和廳局級課題六項,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SCI和中文核心期刊論文2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