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終末期肝病患者的「救命稻草」

2023-12-05健康

鄭大一附院肝移植病區主任郭文治在查房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曉敏 通訊員 師小勤 周厚亮

在鄭大一附院肝移植病區,病床上的馬先生緩緩睜開眼,看向妻子和9個月大的女兒彤彤(化名),他伸手摸摸孩子的臉,欣慰地笑了。這是父女倆進行親體肝移植後的首次見面。

河南省器官移植中心主任、鄭大一附院肝移植病區主任郭文治,每每看到患者透過肝移植手術重獲新生,都覺得這是最有成就感的時刻。

彤彤患上的是「先天性膽道閉鎖」,肝移植手術成為挽救寶寶生命的唯一選擇,馬先生決定「捐肝救女」。在郭文治團隊的緊密協作下,歷時6個多小時,從爸爸身上獲取的240g肝臟被送入彤彤體內,彤彤重獲新生。

這次手術的順利完成,與肝移植團隊雄厚的實力密不可分。郭文治介紹,「我們做過的年齡最小的肝移植手術患者只有5個月,最大的74歲。」

鄭大一附院肝移植團隊

早在1980年,鄭大一附院肝移植團隊在張水軍教授的帶領下開始進行早期探索,並逐漸開展動物實驗。1997年,肝移植團隊成功完成了河南省首例臨床肝移植術,鄭大一附院成為了全國第一批、全省第一家具備開展肝移植手術資質的醫療機構。

此後,鄭大一附院肝移植事業又迎來了一個又一個新的突破:全省首例胰腎聯合移植、全省首例DCD供肝肝移植、全國首例同卵雙生活體肝移植、全省首例劈離式肝移植……多年以來,肝移植團隊始終堅持不斷挑戰新技能、發展新技術,為更多的肝病終末期患者謀求福音。

2009年,鄭大一附院成立河南省肝臟移植中心;2011年,成立河南省器官移植質控中心,在移植數量進步的同時,關註患者術後生存品質和生存期的改善;2018年,獲批國家器官(肝臟)移植醫師培訓基地,成為培養全國各地的肝臟移植醫師的「搖籃」,並給予理論培訓、動物實驗和臨床實踐,最終經過結業考核獲得肝臟移植的手術資質。

經過不斷發展,肝移植手術的各項質控指標得到了顯著提升。比如,以前肝移植術中出血量平均可達3000~4000毫升,現在平均只有400~500毫升;病人圍手術期管理水平也不斷提升,將快速康復(ERAS)理念融入肝移植患者的康復中,原來病人術後住院平均需一個月左右,現在多數患者術後一周或者十幾天就可以出院;此外,術中操作技術也更為精細化,損傷小、出血少、恢復快,一直是肝移植團隊孜孜不倦的追求目標。

在臨床事業蓬勃發展的同時,科研方面也取得了顯著成績。截至目前,肝移植中心共發表SCI論文150余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計畫21項,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課題1項,主持省、部級科研計畫50余項;授權實用新型專利200余項,授權發明專利20余項。其中,「腦死亡供體肝移植供肝損傷、防護的基礎創新與臨床套用」獲河南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我們早在2004年就開始聚焦這一課題,肝臟捐獻者在腦死亡狀態下,供肝會經歷一系列不可避免的損傷,我們透過研究損傷的機制和保護措施,從而提高供肝的品質,最終顯著提升肝移植的效果。」郭文治說。

截至目前,鄭大一附院肝移植手術量累計已經超過2000例,基本可以做到圍手術期患者零死亡,術後存活時間最長的患者已達20余年,仍健康生活、工作。

器官移植是挽救末期器官衰竭患者生命、提高其生活品質的有效手段,是醫學的奇跡、生命的接力,也是醫院整體綜合實力的體現。

鄭大一附院從1978年開展第一例腎臟移植手術至今,已經發展成為具備心臟、肺臟、肝臟、腎臟、胰腺、小腸6種移植執業資格的醫院,創造了國內多個移植首例,實作了我省移植醫學多項「零」的突破,移植技術與數量始終穩居省內領先、全國前列。

「我們的最大心願,就是讓更多患者實作‘移植不出省’。」鄭大一附院黨委書記王成增說,作為河南省唯一一家擁有六大移植資質的醫院,醫院將在團隊良好的技術基礎上繼續創新發展,全力推進移植醫學中心建設,以更加紮實的步伐有序推進器官移植事業發展,為廣大患者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助力健康河南、健康中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