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在「火爆」的消化專家門診,約八成病人伴發焦慮抑郁

2024-08-17健康

看病不僅要找對醫院,更要找對醫生。在中國醫師節來臨之際,39深呼吸為廣大患者尋找各個疾病領域的名家,幫助大家就醫少走彎路,找對醫生看好病。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 賈林教授

隨著生活方式、生活環境的改變,工作壓力增大,以及人口老齡化行程加速,消化系統疾病的發病率不斷上升,在慢性病患病率中高居前列。

上午九點的廣州消化疾病中心聯合門診 ,候診區已經坐滿了病患或家屬,他們 各懷心事,愁容滿面 ,等待一次次麥克風和緩的語音播報叫號。在7號診室裏,賈林和助理正忙碌著。

◎ 消化內科診室 / 作者攝

走進診室的大多數患者,此前已經看過不止一個醫生,做了很多檢查,嘗試了很多藥物,但沒有效果,他們把希望寄托於眼前這位戴眼鏡的嶺南名醫。

現在都是用電腦寫病歷,但賈林仍保持多年的習慣, 案頭上總要放幾張白紙和一支筆 。「哪裏不舒服」,他從病人坐下開始問診,一邊悉心傾聽病人的回答,一邊迅速在紙上寫下關鍵資訊, 理清病人的問題,才能對癥下藥

◎ 一邊問診,一邊記錄。/ 作者攝

寢食難安的癔球癥,「老藥新用」巧治療

吃東西後胃不舒服,空腹和睡到半夜也同樣不適, 胃酸反流到喉嚨總有異物感,胸口似火燒 。這種上腹不適伴咽喉異物感, 困擾62歲的張大叔已經四五年了

在消化內科、精神心理科、耳鼻喉科、中醫科輾轉就診,但癥狀還是反復發作,他寢食難安。

經親戚介紹,張大叔掛了賈林的門診號。「 我有幾十年的胃病,很擔心會不會是腫瘤? 」他憂心忡忡地問醫生。

認真聽完張大叔的主訴,賈林細看了張大叔去年做的胃鏡檢查,並無癌變跡象。根據服用抑酸藥後咽喉異物感能同步緩解,停藥會加重 判斷其主要 由反流性食管炎引起

對疾病過度關註,還恐癌, 心理量表評估張大叔有明顯的焦慮 ,這是胃病反復發作的重要原因。

◎賈林對張大叔說,焦慮和失眠都會影響胃病反復發作。/ 作者攝

「你沒有胃癌,不要有無依據的瞎想,」賈林明確對張大叔表示,現在的 關鍵是把焦慮、失眠控制住 ,不良情緒會刺激胃酸增多,而過多的異常反流,就刺激咽喉部黏膜,會形成惡性迴圈。同時叮囑他註意飲食, 不要吃甜品以免引起反酸

賈林強調,消化內科醫生不要僅關註胃和腸道, 多數難治性胃腸病患者往往伴隨行為生活方式不當和心理情緒困擾 ,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和藥物幹預,才能辨別和去除反復發作的真實病因。

與張大叔有明確的反流病因不同, 咽喉異物感持續三個月的曾女士 並沒有明顯的器質性病變 。52歲的她處於敏感的更年期,胃鏡、鼻咽鏡、CT、腫瘤標誌物等一系列檢查沒能找到「病根」,她情緒變得更差,懷疑自己患癌,失眠更嚴重了。

這一次終於找對了醫生,在賈林手裏得到明確診斷—— 「癔球癥」(中醫稱為「梅核氣」) ,是心因性疾病。透過詳細問診並進行焦慮抑郁量表、睡眠品質量表的評定, 結果顯示曾女士有輕度的焦慮,失眠達到了睡眠障礙的程度。

◎更年期女性是癔球癥的高發人群,跟焦慮情緒密切相關。/ 作者攝

癔球癥患者 總會感覺喉嚨有異物感 咯之不出,咽之不下 ,雖然疾病不影響呼吸、吞咽功能, 但本人會覺得特別難受 ,甚至帶來極大的心理困擾。

對於癔球癥,常規治療方法如促胃腸動力藥、抑酸藥物、解痙攣藥物等,不能明顯緩解患者的癥狀或僅在短期之內可以稍微緩解癥狀,停藥後往往復發率較高,病程遷延。

賈林研究發現 抗抑郁藥物阿米替林 「老藥新用」, 采用超小劑量(12.5mg/天)對癔球癥有確切療效 對改善功能性胃腸病的癥狀非常友好

果不其然,曾女士服用雷貝拉唑腸溶片、多潘立酮片、阿米替林等藥物一星期,咽喉明顯松了60%,胸口也沒那麽緊了。

「癥狀緩解達到75%就算是有效了,」復診時,賈林鼓勵曾女士堅持治療,正視疾病,「 這是慢病,急不來的 ,要一下子癥狀消失往往要下更大猛藥,副作用太大對身體不好。」

這些看似平常的話語,卻讓曾女士增添了幾分戰勝疾病的勇氣。

是消化科大咖,也是心理疏導大師

一邊是看不完的病人,另一邊卻是過於依賴內鏡檢查和藥物治療,這讓賈林很著急。以他多年的診療經驗,很多消化疾病的發生、發展和預後,其實與不良的生活習慣及精神心理狀態息息相關。

他明顯感受到,隨著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特別是當前經濟不景氣,就業環境變差,不良心理情緒導致疾病增多,對消化系統的影響尤為明顯。 治療這些胃腸道問題首先要了解患者的情緒 有時心結解開了,疾病也就隨之而去。

◎消化系統常被稱為「第二大腦」,很多消化系統疾病和精神因素關系密切。/ 作者攝

最近接診了一位42歲男性患者, 一天排便五六次 ,尤其是三餐後就要上廁所, 碰到臨時的急事,馬上就有便意

賈林分析說,「從吃第一口飯,食物進入胃、小腸、大腸,不可能一頓飯的工夫,肛門就受到刺激需要排便。這應該考慮胃腸焦慮,簡單講就是 焦慮狀態在胃腸道的表現 。」

這類病人其實很常見,在賈林的門診中, 大約80%以上患者的疾病與心理、情緒、生活方式相關 。像這名患者的情況,單純用胃腸道的藥物解決不了,必須加用阿米替林、黛力新這類抗抑郁焦慮藥物,再加上得舒特,他的胃腸道焦慮可以很快就緩解。

基於臨床研究,賈林把行為醫學和消化病學交叉融合, 在國際上率先提出了「行為消化病學」新概念, 開展了從口腔至肛門胃腸道全流域臨床研究,重點包括 心因性口臭 癔球癥、難治性FD(功能性消化不良)、IBS(腸易激症候群 )和 肛門墜脹疼痛 等疾病。

由於在行為消化病學的創新性研究,賈林近期被中華醫學會授牌牽頭成立 「中國行為消化病學研究中心」並擔任主任

◎ 廣東省醫學會第十五次行為醫學學術年會 / 醫院供圖

行為消化病學探討的是不良生活方式和心理因素對消化系統健康和疾病的影響,以及在消化系統疾病預防、診斷、治療和康復方面的套用。

因此,除了適當的藥物治療外,行為消化病學更強調心理行為幹預,調整生活方式和飲食方式,「 這是療效的基礎,也是停藥不復發的前提。 」賈林說。

在門診裏,經常會聽到他主動詢問病人「有沒有壓力」、「最近有什麽樣的壓力啊?」, 當起病人的傾訴物件, 「你可能比斷手斷腳更痛苦」、「你們不容易」, 聊家常、開玩笑也成了門診治療的一部份

在開好處方後,賈林總要跟病人進行一番詳細的交代,確認病人聽明白了理解了才讓離開。

◎ 詳細交代飲食註意和調整生活方式,是賈林診療過程的重要內容。/ 作者攝

他叮囑天亮胃痛的劉大叔,「你很可能是 饑餓痛 三餐要定時 ,恢復原先晚上吃一碗半的飯量,註意不要喝茶尤其濃茶對胃病不好,咖啡也別喝。」

對於吃油水拉肚子、喝了牛奶更拉的黃女士,他提醒是 乳糖不耐受 ,「不是牛奶不能喝,而是 牛奶裏的乳糖不能吃 。生活中可發酵的低聚糖、二糖、單糖、多元醇(FODMAP飲食)無處不在,西瓜、荔枝、龍眼、洋蔥等瓜果都含有,因此 奶制品、鮮奶油、果汁、奶茶及茶飲料統統要戒掉 ,水果也要吃少,但吃一塊是可以的。」

對於患癔球癥的曾女士,他叮囑「 服藥期間不要開電動車和開車 ,忌碳酸食品,紅薯、蘿蔔由於含澱粉多建議少吃,甜品也要少吃,空中瑜伽不要做。」

初診病人至少要看20—30分鐘 ,聽病人的主訴,了解他們痛苦,了解病人的飲食變化,給予心理疏解,再適當調整藥物,特別是針對有焦慮、抑郁情緒的病人給予抗抑郁焦慮的治療。」 因為看病仔細, 花了很多時間與病人交談、做健康宣教 ,賈林一上午26個號也要看到中午十二點半,甚至一點才能下班。

看完最後一位病人,賈林喝了口水潤潤發幹的嗓子。他感嘆說,到他這裏看病的病人, 是最容易的也是最棘手的 。因為通常病人已經做了全面的檢查,嘗試了很多藥物無效才找過來,而他要解決的是最後一關, 不敢有半點馬虎,唯有盡畢生所學之力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姓名除專家外均為化名)

排版|深深

通訊員|魏星

封面&首圖|醫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