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眼底病輔助診斷軟體獲批,眼底病治療有了AI助

2024-06-24健康

「七年努力,七年的艱辛和心血汗水。」6月19日,國家藥監局釋出訊息,眼底病變眼底影像輔助診斷軟體獲批上市。該產品為第一個基於多病種演算法設計的眼底影像輔助診斷軟體。全程參與研發和臨床試驗的北京協和醫院眼科主任醫師陳有信教授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這一創新藥械獲批將為基層眼病初診帶來新助力。

官網截圖

此前,基於這一軟體的多中心臨床試驗結果已在【Digital Medicine】釋出,可以支持包括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等11種臨床常見的主要致盲性眼底疾病的輔助診斷。

「發生在眼底視網膜部份的病變,一旦形成視力損傷或者致盲則不可逆,從而造成嚴重的個人和社會負擔。」但是,相較於大中型城市,基層地區醫院的眼科缺乏眼底專科醫生,以這樣的醫療資源配置和分布來防治多達數億潛在患者的致盲性眼病,在現有的診療模式下十分困難。

以北京協和醫院基重點幫扶的湖南桂東縣人民醫院為例,該院醫院眼科只有一名醫生。陳有信介紹,「在基層缺乏眼科診療資源,導致老百姓無法得到初級眼保健,而眼底疾病初期不疼不癢,很難察覺,疾病發展嚴重去大醫院時,往往就會錯過最佳幹預期。」

基層眼底病的篩查難題,人工智慧帶來了新的解決可能。「預防工作應該在基層醫療機構、體檢中心等這些場景展開,但在部署眼科專業人員的成本不可想象,且很難實作同質化。只有人工智慧技術才能提供新的解決方案,篩查出病人後再轉診到眼科專業機構治療,才是最好的醫防結合策略。」

研發和臨床試驗存在多個困難,陳有信告訴記者,最難的是國內外沒有太多前人的成果能夠借鑒,很多問題都要靠摸索、討論,沒有先例可循。

研究納入了近10萬張眼底彩照,對其進行高品質標註就是一項浩大的工程。一張片子往往許多人標註才能保證品質,數十名來自各著名三甲醫院的眼科專家在一個標準下標註數據,計畫的管理、品質的控制、標準的制定、人員的培訓和再培訓是海量的工作。能高品質完成,令整個團隊感到驕傲。

此外,如何讓這一軟體真正滿足臨床場景的需求?不可能要求基層醫療機構都配備三甲醫院眼科的裝置及經驗充足的拍照技師。「只能讓技術來解決問題。讓人工智慧演算法來適應不同的裝置、不同的拍照品質。」陳有信解釋。

伴隨著這一產品的獲批和套用,團隊希望,能夠鼓勵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在基層發揮眼健康「守門人」的作用,解決常見眼病的初級診斷問題,造福更多基層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