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腎病是糖尿病的最終宿命嗎,預防時要查哪些化驗?醫生為您講清楚

2024-06-25健康

之前,張醫生和朋友們分享了一下有關於糖尿病腎病的知識,朋友們給我的回饋有點差強人意。為何是這種呢結局?張醫生反思了一下,得出的結論是上一篇作品太過官方了,為此,張醫生今天打算改變一下策略,利用3個問題來拆解一下這種疾病。

糖尿病腎病到底是個怎樣的疾病?這類疾病是糖尿病病人的宿命嗎?該如何透過篩查早期發現這種疾病的苗頭?

其實糖尿病腎病也是慢性腎病的一種。有一定醫學知識的朋友都知道,慢性腎臟病是一個非常大的概念,它包括各種原因引起的慢性腎臟結構和功能障礙,腎臟是我們人體非常重要的器官,但凡身體出一點問題,都會對它造成不良的影響,正因如此,導致慢性腎病的因素也很多。

而糖尿病就是其中最為重要的因素之一,糖尿病腎病是指由糖尿病所致的慢性腎病,病變可累及全腎,包括腎小球、腎小管、腎間質等。之前,張醫生就提醒過朋友們,中國約20%~40% 的糖尿病朋友是合並有糖尿病腎病的,現今,糖尿病已經成為慢性腎病和尿毒癥的主要原因 。

糖尿病本身對腎臟的危害已經足夠大了,如若再加上別的危險因素,那更是雪上加霜,會大大提升患上糖尿病腎病的危險。這些因素包括不良生活習慣、年齡大、病程長、血壓高、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血脂異常、尿酸高、環境汙染等。

糖尿病朋友如果合並有這些因素,腎功能減退的風險就會大大增加,同時,還會導致各種死亡風險增加 。聊到這裏,有關於第一個問題咱們就聊得差不多了。不知道朋友們有沒有想過,腎病是糖尿病朋友的宿命嗎,真的無法避免嗎,有沒有什麽辦法可以規避這種疾病呢?

要想弄清楚這個問題,朋友們首先要搞清楚,糖尿病腎病是如何診斷的,其實並不難,主要依賴於尿白蛋白和估算出來的腎小球濾過率。大多數醫生都贊同,2 型糖尿病朋友在診斷的時候,就應該進行腎臟病變方面的篩查,以後每年應至少篩查1次,檢查計畫必須包括尿常規和血肌酐。這種篩查方式有助於發現早期腎臟損傷, 並鑒別其他一些常見的非糖尿病性腎病。

很多朋友對這麽激進的篩查策略表示不理解,不過是患了個糖尿病,有必要這麽緊張嗎?統計發現,1型糖尿病朋友一般5年後才會發生糖尿病腎病,但2型糖尿病朋友在診斷時就可以伴有糖尿病腎病。這說明,2型糖尿病更需要擔心,而中國,90%以上的糖尿病病人都屬於2型糖尿病。也正因如此,張醫生建議朋友們,一旦診斷為糖尿病,一定要保持警惕,定期監測。

更為重要的是,成本效益分析顯示,在中國新診斷的2型糖尿病病人中進行糖尿病腎病篩查,可以節省醫療費用。而且,中國40 歲之前診斷為糖尿病的朋友,患糖尿病腎病的風險是顯著高於晚發2型糖尿病病人的 。所以,篩查就顯得尤為重要,未雨綢繆比亡羊補牢代價小的多。

從這些篩查措施我們可以看出來,糖尿病腎病並不是糖尿病朋友的宿命,只要我們好好的控制血糖,做好疾病管理,並且定期完成篩查,安全活到老並不是奢望。就如同某位作家說過的:「改變人生的並不是經歷本身,而是理解人生的方式。我們可以透過做出更好的選擇來掌控自己的人生和身體,提高自己的健康水平,改變自己的生活品質。」

糖尿病腎病的診斷常常是根據持續存在的尿白蛋白與肌酐的比值增高或腎小球濾過率下降,當然,不是所有腎病都是糖尿病導致的,所以,我們在診斷的時候,需要同時排除其他原因導致的慢性腎病。當出現以下情況時,我們應該考慮致病原因並不是糖尿病:

(1)活動性血尿、 蛋白尿伴血尿、管型尿等;

(2)短期內腎小球濾過率迅速下降,糖尿病腎病進展的沒有那麽快,需要考慮一下其他的致病因素 ;

(3)不伴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腎病常與視網膜病變同時出現,如果視網膜沒有問題,需要高度警惕其他致病原因,特別是1型糖尿病;

(4)短期內尿白蛋白與肌酐的比值迅速增高或出現腎病症候群。

當出現上述4種情況之一的時候,我們需要註意,是不是有其他的問題存在,我們是不是忽略了什麽。在這裏需要提醒朋友們的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並非診斷2型糖尿病朋友糖尿病腎病的必備條件。病理診斷才是糖尿病腎病的金標準,當病因難以鑒別時,可進行腎穿刺病理檢查。

當然,張醫生不推薦每一位糖尿病病人常規行腎臟穿刺活檢,畢竟這是一項有創的檢查,風險比較高,我們承擔了這麽大的風險,一定要能收獲到足夠的獲益。張醫生還是推薦采用隨機尿測定尿白蛋白與肌酐的比值。而且,需要提醒朋友們的是,24h尿白蛋白定量與白蛋白與肌酐的比值診斷價值相當。

看到這裏,很多朋友不免會感到困惑,既然二者價值相當,為何不用24小時尿白蛋白定量來作為診斷依據呢?這是因為前者操作太過麻煩。別的咱不說,單說尿液的保存,就是個大問題,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天,想想看,我們需要儲備24小時的尿液, 您說麻不麻煩。

也有的朋友會提出,單獨測量隨機尿標本的白蛋白水平,而不同時測量尿肌酐的做法,不是更加方便嗎?這種做法確實比較簡單,但由於水化引起的尿液濃度變化,容易造成結果的假陰性和假陽性。所以,該檢查的計畫一定不要省。一般認為,隨機尿白蛋白與肌酐的比值≥30mg/g為尿白蛋白排泄增加。

有經驗的醫生會要求朋友們在3~6個月內重復檢查這項結果3 次,如果有 2 次尿白蛋白排泄 增加,排除感染等因素,就可以診斷為白蛋白尿。臨床上將30~300mg/g 稱為微量白蛋白尿,>300 mg/g 稱為大量白蛋白尿。

尿白蛋白與肌酐比值的升高與腎小球濾過率下降、心血管事件、死亡風險增加密切相關,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指標。但是,它的測定存在較多影響因素,如感染、發熱、 顯著高血糖、未控制的高血壓、24 h內運動、心力衰竭、月經等,這些因素會對我們測定結果的準確性造成影響。

所以,透過血肌酐水平計算腎小球濾過率也是一個不錯的指標。當<60 ml·min⁻¹·(1.73 m²)⁻¹ 時,可診斷為腎小球濾過率下降。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它的下降與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增加密切相關。中國的研究顯示, 輕度的腎小球濾過率下降,即可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

糖尿病腎病診斷確定後,應根據腎小球濾過率進一步判斷腎病的嚴重程度,以確定下一步的治療措施。聊到這裏,另一個問題就出現了,這類疾病在治療上,需要註意哪些問題呢?今天由於時間關系,咱就不在這裏詳細描述了,留到下期作品再進行討論。

今天的內容就聊到這裏,如果您還有其他的觀點,歡迎您在留言區討論,張醫生會根據您的討論內容去規劃以後的作品,讓我們共同打造一個幹凈、有擔當、不斷進步的健康科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