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躬耕毫厘之間 守護精彩「視」界——訪廈門市兒童醫院(復旦兒科廈門醫院)眼科學科帶頭人楊暉

2024-01-03健康

(融媒體記者 洪瑞麟 通訊員 陳蘋) 如果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那眼科醫生便是光明的守護天使。他們巧手仁心,為患者重見光明、欣賞美麗世界架起希望的橋梁。在廈門市兒童醫院,有這樣一位兒童眼科醫生,從事兒童眼科臨床工作32年,以精湛醫術和仁愛之心,讓無數視力缺陷患兒重見光明,她就是眼科主任楊暉。

仁術濟世、綿延流芳!行走在兒童眼科領域32載,楊暉孜孜不倦地護佑著一方兒童健康。對於楊暉本人來說,成為一名兒童眼科醫生,可以說是命運使然。

1991年從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兒科醫學系畢業的楊暉,成為了一名兒科醫生,2年後因工作需要轉到眼科,至此,她幸運地找到了為之奮鬥一生的事業方向——兒童眼科。楊暉主任笑稱「我本身是兒科醫生,側重搞兒童眼科,這一轉行,完全變得得心應手!」

廈門市兒童醫院(復旦兒科廈門醫院)楊暉主任

提起兒童眼科,誰不說難!眼球雖小,卻隱藏著許多「高不可攀的山峰」;毫厘之間,精準施治,那是對眼科醫生的嚴苛考驗。白衣為甲,上下求索,楊暉十年如一日兢兢業業,從一名年輕醫生逐步成長為行業優秀人才!特別是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篩查及治療這一領域潛心深耕20年,診療技術走在福建省前列。

從「跟跑」到「領跑」

為眼科發展蹚出一條路

「醫」生不忘,唯愛有光。既然選擇了兒童眼科,那就一路風雨兼程!深入領域後,楊暉發現兒童常見眼部多發病一般為斜視、弱視、近視.....但這些治療起來還比較容易,最難的還是新生兒這一板塊!其中早產兒視網膜病變(ROP)更是中國兒童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

「以28周的早產兒為例,出生後機體發育遲緩,又因吸氧等情況,易造成視網膜血管生長出現問題,甚至停滯,嚴重時可出現視網膜脫離,導致失明。然而國內對於早產兒眼底病變認識起步較晚,往往忽視對早產兒眼底進行篩查,等到眼部發生病變時早已錯過最佳治療時間,很多患兒還來不及看一眼美麗世界就進入黑暗空間。」楊暉主任痛心疾首。

楊暉在為患兒檢查

2001-2002年作為存取學者到新加坡國立眼科中心進修學習時,楊暉第一次了解到新加坡已經有規範的新生兒眼底檢查,她這時才知道並認識了這個疾病。從新加坡進修歸來,楊暉就一頭紮進新生兒眼底病的會診。

隨著中國防治早產兒視網膜病變防治意識的提升,2004年4月衛生部釋出了【早產兒治療用氧和視網膜病變防治指南】,規定出生體重小於2000克,胎齡小於32周的早產兒必須到眼科進行檢查,楊暉的任務一下子變得艱巨起來!

不同於成年人,新生兒局限於不完善的表達能力、不可控的情緒管理、不完善的檢查裝置,診療難度更高!那時候很多醫生寧願選擇成人眼科,但楊暉卻勇挑重擔,在視網膜病變的篩查這一領域孤勇前行。

「我們新生兒科,所有早產兒的會診我全包了,有時候一天要會診十幾個孩子。」詳細記錄每個孩子的情況,給孩子點藥水等瞳孔散開才能檢查,檢查完再記錄,平均下來檢查一個孩子將近一個小時,加班加點成了家常便飯。「暑假高峰期,上午掛號的病人經常會一直看到下午2點上班,科室年輕的醫生跟我'抱怨':楊主任,你對病人太好了!」

風雨的歷練讓楊暉從一名兒童眼科醫生迅速成為獨當一面的專家。截止到現在,經她之手的早產兒沒有一例因為早產兒視網膜病變而失明。提到這個,楊暉主任卻依舊謙虛而低調:「我們能做到早篩查、早診斷、早治療,這還得歸功於院領導的大力支持、新技術的發展套用以及與新生兒科密切配合。」

每一面錦旗,承載的都是患者發自內心的感謝

一路走來,一路收獲。楊暉在新生兒眼底病篩查診治方面積累了寶貴經驗;同時她也見證著國內早產兒眼底篩查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楊暉主任更發自內心地慶幸較早開展這項工作,為廈門新生兒眼科發展蹚出一條路。

「一站式」「全托底」

新技術讓更多患兒眼裏有「光」

世間業術有幾何,至精善守為醫者。隨著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篩查及治療方面走上正軌,甚至走在全省前列,楊暉主任並沒有固步自封,而是把目光轉向了廈門市仍處於空白期的視網膜母細胞瘤診治技術領域,繼續為眼部疾病患兒創造福音。

視網膜母細胞瘤(RB),多發病於3歲以下的嬰幼兒,是性質最嚴重、危害性最大的一種惡性腫瘤,常危及患兒生命,因此被稱為「眼癌」。沒有生而英勇,只是選擇守護!在楊暉主任的牽頭下,廈門市兒童醫院率先配備起一套完整裝置篩查視網膜母細胞瘤,為省內外患兒提供就診方便。同時廈門市兒童醫院眼科與上海的專家達成合作,除了線下交流存取,還建立起遠端技術合作機制,確保篩查發現問題的患兒能夠第一時間得到更準確的治療方案。

楊暉主任與科室醫生分析檢查結果

今年,廈門市兒童醫院視網膜母細胞瘤診治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經過楊暉主任、放射科和麻醉科多位專家會診,特邀上海腫瘤專家交流指導,廈門市第一例、第二例眼動脈介入化療手術先後在兒童醫院開展。

楊暉主任表示,「眼動脈介入化療術,相比全身化療更為有效,對身體其他部位損傷也較小,副作用也更小。手術中,醫生將一根極細的導管經血管伸入眼動脈,定向、精準地將化療藥物直接註射在瘤體裏,從而使得腫瘤內部的化療藥物濃度更高,有利於更有效地殺死腫瘤細胞。」

「之前一經篩查出瘤體,為了保證孩子生命就只能摘除眼球,不僅很多家長不能接受,我們也不忍心......現在有了介入技術,如果瘤體小,可以冷凍、雷射;如果瘤體大,還可以做介入治療。」

如果早點掌握這項技術就好了,楊暉主任欣喜之余,也不免遺憾感慨。

之前的一個案例深深地鐫刻在她心中。

有一對父母給孩子照相時發現眼睛有點發黃發亮,就像貓眼一樣,到廈門市兒童醫院檢查發現是腫瘤,此時腫瘤幾乎占滿了眼球球體,時間偏晚。當時醫院眼科給出的治療方案是摘除眼球,但父母不能接受,轉到北京去化療,結果才不到幾個月孩子就走了。

「因為那時候我們還沒開展這個介入技術,或許開展了這個技術就還有挽救的機會」,楊暉主任唏噓不已!「如果早期腫瘤真的大,那該摘眼珠就摘眼珠,先是活著是基礎。」

「造血」與「輸血」齊頭並進

打造人才梯隊

精益求精抓臨床,全心全意為患者。從最初的眼科醫生到現在的眼科學科帶頭人,楊暉的每一步都走得紮實而堅定。

建院10年來,楊暉主任負責及參與多個項科研計畫,曾獲福建省科技進步獎一項、廈門市科技進步獎三項;發表國家級、省級論文40余篇。目前有7個課題立項,其中1個省級、6個市級。已結題3個,均已成果登記,並進行成果轉化;還有4個在研課題,是與兒童眼底病、兒童白內障相關。在楊暉看來,兒童眼底病難度大,也充滿風險,但正因如此她更要迎難堅守。

楊暉主任在檢查小患者病情

兒童眼科這條路並非坦途,堅守這是她的選擇,但她深知一個人再厲害,精力也是有限的,醫學需要傳承,年輕隊伍更需要培養!

為了守護更多患兒的眼部健康,哪怕作為醫生工作已是「滿負荷運轉」,楊暉主任也不放棄,同時兼任廈門醫學院客座教授,在傳道授業解惑的過程中,將自己多年優秀經驗傾囊相授。

對自己科室的年輕醫生,她言傳身教;在手術帶教上,她更將核心技術手把手教給年輕醫生。從進修醫生到視光專科實習生再到醫學院見習生,她在教學工作上毫不藏私,為眼科學科輸送更多年輕人才。目前廈門市兒童醫院眼科共有醫務人員13名,其中主任醫師1名、副主任醫師1名、主治醫師2名、住院醫師3名、主管護師2名、眼科技師4名、碩士及以上研究生學歷7名,是一支真正意義上的完善醫療和科研人才梯隊。

在註重內部「造血」的同時,楊暉主任也十分重視外部「輸血」!透過內育外引相結合,增強科室人才隊伍永續發展。

「明年春季計劃補充一名博士,爭取在科研方面有所突破」!

科普「零距離」

打通眼健康服務「最後一公裏」

廈門市兒童醫院(復旦兒科廈門醫院)眼科團隊

堅守初心,醫心為民!

近年來,由於電子產品普及、用眼過度、用眼不衛生、缺乏戶外活動等因素導致青少年近視率居高不下。作為眼科專家,青少年近視高發讓楊暉憂心不已。將近視防控的關口前移、強化科普宣傳,她一直在身體力行!

湧動著醫護百家的悲憫情懷、秉承著默默奉獻的職業精神、懷揣著溫暖善良的初心,楊暉帶領眼科團隊,10年來在眼健康公益事業上步履不停。她常常活躍在幼稚園、中小學、社群、企事業單位的講台,開展多種不同形式的眼科健康科普講座,將愛眼護眼講座常態化;她透過贈送近視防控科普書籍、提供免費視力篩查、成立「愛眼聯盟」醫校互動平台等公益舉措,幫助廣大師生、家長增強愛眼護眼意識,掌握愛眼護眼專業知識。

也許沒有耀目璀璨的光環,溫情的陪伴和長效的關註卻一直縈繞在患者身邊!

醫生、導師、眼健康公益傳播者……楊暉並沒有分身術,她將各項工作有機結合,始終秉持「以患者為中心」的初心,幫助患者趕走黑暗,做著這個世界上最「光明」的事情;她不斷探索新技術,幫助患者制定個人化治療方案;她註重新生兒眼科事業的傳承發展,帶領團隊追光逐夢,踏上一個又一個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