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蹲廁所經常這個表現可能是癌!福建腫瘤科醫生:太多人忽視!1個方法就能揪出→

2024-07-24健康

近年來,中國腸癌患者數量顯著增加,已成為僅次於肺癌的第二大高發癌癥。7月18日,福建省腫瘤醫院胃腸腫瘤內科陳奕貴主任醫師、宋錦添副主任醫師、鄭亮主治醫師做客福建衛生報【大醫生開講】直播間,探討大腸健康相關知識。

截至發稿前,本期節目在福建衛生報直播平台、視訊號、抖音號、福建日報視訊號等多平台的觀看與回看量超38萬人次。

警惕早期預警訊號,避免誤診誤治

腸癌發病率的逐年上升與人口老齡化密切相關。除此以外,陳奕貴指出, 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 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現代生活中,人們往往運動量不足,飲食結構 偏向高脂肪、高蛋白、低纖維 ,這種「 動得少、吃得好 」的生活方式被形象地稱為「富人癌」的溫床。

面對大腸癌的威脅,陳奕貴特別強調了早期發現和早期治療的重要性。

由於腸癌初期癥狀較為隱匿, 且與痔瘡等常見疾病的癥狀存在相似之處 ,導致患者容易忽視,延誤診斷。

因此,他提醒大家,盡管大便變形、便血等癥狀不一定就是腸癌癥狀,但也不能自認為是痔瘡,而不去醫院檢查。

腸鏡檢查是診斷腸癌的「金標準」 ,醫生能夠直接觀察腸道內部情況,對可疑病變進行活檢,從而明確診斷。

此外,陳奕貴還介紹了多種腸癌篩查與診斷的方法:

①臨床癥狀的觀察不可忽視,如 大便性狀改變、腹痛、便血、體重下降等 ,都可能是腸癌的預警訊號。

②體格檢查也是臨床上非常重要的手段,醫生可以透過 觸診發現腹部包塊或直腸下段的腫瘤

③實驗室檢查如 血常規、糞便檢查及腫瘤標誌物檢測等 ,也能為腸癌的診斷提供重要線索。

④影像學檢查如腹部CT、磁共振及PET-CT等,則能進一步評估腸癌的分期及轉移情況。

陳奕貴特別提醒, 腸癌具有遺傳性, 特別是某些特定基因的缺陷,如錯配修復基因(MMR)的胚系突變,可能增加個體患腸癌及其他腫瘤的風險。

  • 家族中有腸癌病史、患者有腺瘤樣息肉病史及炎癥性腸病病史,以及存在不良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的人群, 都是腸癌的高危人群。 建議這部份人群 應提前到40-45歲進行腸鏡檢查, 以便早期發現腸癌並治療。

  • 對於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或林奇症候群等遺傳背景的人群,甚至需要在 20-25歲 就開始進行腸鏡檢查。

  • 普通人群 45-50歲 開始篩查即可。

  • 免疫治療引領希望,多學科綜合治療成關鍵

    近年來,晚期腸癌的治療方法取得了顯著進展,尤其是免疫治療和靶向治療的興起,為患者帶來了新的治療選擇和希望。

    宋錦添指出,晚期腸癌的內科治療 仍以傳統化療藥物為基礎 ,如氟尿嘧啶類藥物、奧沙利鉑、伊利替康等。這些化療藥物在過去幾十年中一直發揮著重要作用,但療效已經進入平台期,同時也不可避免地 帶來了一系列副作用, 如惡心嘔吐、腹瀉、末梢神經毒性、骨髓抑制及脫發等。

    為了增加療效,靶向治療藥物應運而生。目前,針對腸癌的靶向藥物如抗EGFR單抗(如西妥昔單抗)和抗VGFR單抗(如貝伐珠單抗)已在臨床上廣泛套用,並納入國家醫保範圍。這些藥物透過精準抑制腫瘤細胞的特定分子訊號或滋養血管生長,實作了對腫瘤的有效抑制,同時對正常細胞的傷害也比化療藥物輕。

    此外, 免疫治療 作為近年來惡性實體瘤治療領域的重大突破,也為晚期腸癌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特別是PD-1或PD-L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套用,讓部份晚期腸癌患者實作了長期生存。

    然而,宋錦添強調,免疫治療 並非適用於所有晚期腸癌患者 ,其療效與患者體內的基因狀態密切相關。只有存在特定基因突變或錯配修復基因缺陷的患者,才更有可能從免疫治療中獲益。

    除了內科治療外,晚期腸癌的綜合治療 還離不開手術、放療、介入科等多學科的參與 。特別是對於存在肝轉移的患者,在內科系統治療的基礎上,結合局部治療如手術切除、射頻消融、SBRT、SIRT等,可以顯著提高患者的生存時間。

    宋錦添建議, 晚期腸癌患者應在多學科討論的基礎上,制定個人化的綜合治療方案,以獲得最佳的治療效果

    預防腸癌,從日常生活做起

    如何預防腸癌也是網友們關註的焦點。對此,鄭亮強調了以下幾點:

    0 1

    飲食調理 是預防腸癌的重要一環。首先,要 多吃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麥麵包和豆類食品。 同時 要減少紅肉和加工肉類的攝入 ,如火腿、香腸和腌制肉類,可能增加腸癌的患病風險。可選擇雞肉、魚類等富含優質蛋白的白肉作為替代品。

    0 2

    增加運動 也是預防腸癌的重要手段。年輕人可以選擇遊泳、跑步、跳繩等高強度運動,而老年人則可以選擇散步、走路等低強度運動。

    0 3

    最後,鄭亮還強調了保持良好心態的重要性。樂觀的心態不僅有助於緩解壓力、提高生活品質,還可能對腫瘤的預防和治療產生積極影響。

    他分享了一個腸癌肝轉移患者成功治療的案例,該患者以樂觀的心態面對疾病,積極配合治療,最終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

    主播觀察:

    主播陳香: 腸癌其實是個「傻子癌」

    隨著人們的飲食結構和工作、生活習慣等因素的改變,導致胃腸道問題越來越多,腸癌的發病率更是逐年增高,且呈年輕化趨勢。有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有28萬人死於腸癌,每2分鐘,就有1人死於腸癌。
    腸癌的致死率為什麽這麽高?
    陳醫生告訴大家,主要是因為很多患者在前期忽視了腸癌發出的「報警訊號」,錯把腸癌當成痔瘡或僅僅認為是飲食不當所致,沒有及時做腸鏡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直到晚期才診斷,從而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期。
    但其實腸癌是最笨的癌,是個「傻子癌」 。有研究發現,超過90%的腸癌是由腸道息肉惡變引起的,從息肉到癌癥,整個過程很漫長,至少需要長達5~10年的時間,如若能在此期間做一次腸鏡檢查,就能夠大大降低癌變的風險。

    了解更多資訊哦~

    活動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