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腰痛,不要只想到腎

2024-04-01健康
腰痛,這個常見的癥狀,常常被人們簡單地歸結為腎臟的問題。在中醫理論中,腰為腎之府,故腰痛的治療多從腎入手,或以補陽,或以滋陰。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簡單。腰痛的原因可能源自脾虛濕盛,正如【金匱要略】中所述的腎著病。
【石室秘錄】中有言:「如人患腰痛者,人以為腎之病也,不知非腎乃脾濕之故。」 這是因為脾氣虛弱,中陽不振,導致水濕運化不暢,進而浸漬於腰府。濕邪困著腰部,陽氣不得化散,因此患者自覺腰痛重墜,如帶五千錢般沈重。尤其對於女性而言,帶下而腰痛的癥狀,亦多因脾虛濕盛所致。
在臨證時,若未能詳細辨識病因,僅僅以補腎為治,往往難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因為腰痛之病不在腎本身,而在於腎之外府附著的寒濕之邪。因此,治療的關鍵不在於直接溫腎散寒,而在於暖脾土以去除寒濕之邪。正如尤在涇所言:「故其治法不在溫腎散寒,而在燠土以勝水。」 透過對脾土的溫暖,可以去除腰臍的濕氣,從而使腰痛自然緩解。
在【金匱要略】中,有一個名為「甘姜苓術湯」的經典方劑,正是以暖脾利濕為治療原則。其中白朮最能利腰臍,腰臍通利則水濕之氣不留於腎宮。透過這樣的治療方法,我們可以從根本上解決腰痛的問題,讓患者重拾健康與舒適。
1976年天津遭遇地震災害,居民們因居住環境惡劣,或因長時間躺在潮濕之地,導致腰腿疼痛的患者驟增。對於此類癥狀,我多采用甘姜苓術湯來溫暖脾臟、利濕通絡,取得了顯著療效。
例如,我曾治療過一位姓吳的45歲男性患者。他在地震後長時間居住在潮濕環境中,加上平時脾胃虛弱,導致寒濕之邪內侵,困擾脾陽。脾失健運,濕邪內聚失於溫化,寒濕下註困著腰府,從而出現腰痛重墜及下肢疼痛。他曾被誤診為腎虛,服用補腎強腰藥物卻無效果。西醫診斷為「坐骨神經痛」,服藥後也未見緩解。
我接診時,雖然正值夏日,但患者仍穿著棉衣,行動不便,表情痛苦。他腰痛重墜,伴有脘腹脹悶、大便稀軟、舌苔胖淡有齒痕、苔白水滑等癥狀。我判斷這是脾虛濕盛所致,並非腎虛,與【金匱】中描述的腎著病相似。因此,我采用「燠土以勝水」的方法,用甘姜苓術東加味治療。方中加入麻黃宣通陽氣,使得升清降濁通調水道;白芥子除濕濁壅滯。患者服藥3劑後,腹脹已除,腰痛重墜感大減,行動自如;再服5劑,諸癥悉除。後用附子理中丸善後,至今未再發病。
此外,還有一位27歲的女性患者沈某,平素帶下量多,近兩月來腰腹重墜、疼痛,小腹腰骶部寒冷。舌淡苔白、脈沈。我認為這是由脾虛濕盛、濕邪下註所致,腰府為寒濕困著,帶脈失約。治以暖脾土散寒濕為法,方用甘姜苓術東加味。藥用甘草、茯苓、白朮、乾薑、薏苡仁、蓮子肉、柴胡、麻黃等。患者服藥3劑後,帶下止,腰腹墜痛皆除而告愈。
綜上所述,腰痛的治療不可單純歸咎於腎虛,而應詳細辨證。對於脾虛濕盛所致的腰痛患者,采用甘姜苓術東加味治療,往往能取得良好效果。這充分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思想和個體化治療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