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跨越800公裏歷經5輪手術,書寫從深圳到長沙的「追光日記」

2024-03-12健康

從廣東深圳到湖南長沙,跨越800公裏,只為清晰視界;

從新年仲春到歲尾寒冬,走過一年四季,只為探索光明;

從首次看診到多輪手術,破解眼疾難題,只為重獲睛彩;

今年30歲的張斌(化名),在眼睛的追光之路上,走得異常坎坷艱難。因為雙眼高度近視,張斌患有脈絡膜視網膜病變、孔源性視網膜脫離等眼底病,同時還存在白內障眼疾。

一次次的手術、一次次的追光,眼疾問題逐個得到解決,但新出現的斜視又成了清晰視界的絆腳石。

最終,跨越800公裏從深圳到長沙,張斌在 愛爾眼科視覺康復研究所所長、長沙愛爾眼科醫院兒童眼科中心副院長楊東生教授,長沙愛爾眼科醫院兒童眼科中心眼肌及眼球震顫專科主任王平教授 的診療下,成功解決了斜視問題。

高度近視、眼底病、白內障……這些問題單個拎出來,都可能成為人生之路的嚴重羈絆,但來自廣東深圳的張斌,卻不得已承受著以上全部之重。

因為雙眼高度近視,多年來他頻繁進出眼科醫院檢查和咨詢,先後接受白內障手術、屈光手術等多輪治療,一路磕磕絆絆,維系著眼前脆弱的「清晰視界」。

2023年4月份,張斌因為左眼視物模糊及黑影飄動,再一次前往當地眼科醫院檢查,被診斷出雙眼高度近視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左眼孔源性視網膜脫離,隨後,接受了左眼的視網膜脫離修復術、玻璃體切除、白內障超聲乳化摘除、人工晶體取出等系列手術。

手術完成後,眼底恢復良好,但由於眼部結構復雜、牽一發而動全身,左眼術後又出現斜視及復視癥狀。為此,張斌當地再次接受斜視手術治療,但效果並不理想。斜視導致的復視幹擾,讓他痛苦不堪,不僅不能完成工作,還讓生活受到了極大幹擾。

為了解決復視問題,他奔波多家醫院,進行過疑難病例專家遠端會診,但因為病史復雜,始終沒有得出好的解決辦法。

在深圳當地眼科醫院的推薦下,今年1月份,張斌跨越近800公裏從深圳來到長沙,聯系上了愛爾眼科視覺康復研究所所長楊東生教授、長沙愛爾眼科特聘專家王平教授,希望可以解決斜視及復視問題。

(楊東生教授為患者檢查眼部情況)

經楊東生教授檢查,張斌的斜視屬於垂直斜視和內斜視,且角度比較嚴重,只能再次手術治療。斜視手術是眼科的一項常規手術,但面對張斌這種高度近視及眼底術後患者,問題就變得復雜棘手了。

「高度近視患者的眼軸較普通人更長,眼球壁組織受到牽拉變薄,就像氣球一樣越吹越大,有隨時被‘吹爆’的危險。在這種脆弱並經歷多次手術的眼球上開展斜視矯正手術,充滿了各種未知與挑戰。」

為了讓手術更安全地進行,保障術中安全性及術後效果性,楊東生教授為張斌推薦了改良模式下的「 安全斜視手術 」——這種方法手術部位在牽動眼球的幾條肌肉上,無需在眼球上縫針,不縫鞏膜,不僅減少了手術並行癥,也最大限度降低了術中可能的貫通傷及眼內炎,保障了手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今年2月份,張斌接受了斜視手術治療。在楊東生教授、王平教授醫護團隊的配合下,手術成功開展。目前術後效果穩定、眼部情況良好,也為接下來的左眼白內障晶體植入術打好了基礎。

楊東生教授介紹,改良模式下的「 安全斜視手術 」,透過可調整縫線術和微創顯微鏡,以眼外肌後退術達到調整頭位、調整斜視的效果,經牽拉測試、精細調整,讓術後效果更精細、更精準。

由於手術不在眼球壁上縫針,安全性就高了許多,特別適合高風險的人群,比如說獨眼患者、多次手術患者、高度近視患者,年齡較小的兒童患者。

(手術成功完成,患者給楊東生教授、王平教授送來錦旗表示感謝)

斜視手術不同於其他眼科手術,是在眼部的細小肌肉上的細微操作,為這種經過一次或多次手術的患進行再手術,其難度及風險指數自然倍增。此次為張斌成功開展安全斜視手術,也是對醫生及其技術的又一次認可。

在此,楊東生教授也提醒, 斜視沒有最後的治療時間,不管什麽時候發現的斜視,都應該盡早治療,越早治療效果越好。 透過手術矯正眼位、改善外觀,同時幫助建立起雙眼視功能,透過雙眼視訓練增強和保持立體視功能。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劉守軍

(編輯Y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