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一所廈門醫院的自我批評

2024-04-13健康

問道者 杜一用 整理

一份由廈門中山醫院印發的【通知】在網上傳了好久。這份落款日期為今年3月21日的【通知】面向醫院全體成員,對2023年8月到10月期間的巡察反饋意見展開了誠懇的自我批評。廈門中山醫院領導正視「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不護短的作派,相信學習過這份檔的網民都會有所觸動。

【通知】談到了廈門中山醫院存在的一些問題,在國內醫療系統中或許不是個案。

首先是排名明顯下降。2019-2022年全國三級公立綜合醫院績效考核中,廈門中山醫院排名從64名下滑到了120名,存在滑出A+等級的風險。人才培養力度和品質均有所下降,2022年住院醫師首次參加醫師資格考試,透過率和規培結業率均為近5年最低。人才引不進、留不住問題日益突出,2019年至今引進高層次、高水平骨幹人才僅51人,流失的卻有27人。

其次是科研實力不斷減弱。2018年以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數曾連續6年全省第一,2018年至今的立項數卻僅有廈門第一醫院的不到一半。科研轉化能力也有限,2018年到現在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542項,但成果轉化為零。

問題還有不少。

廈門中山醫院疑難重癥診療能力不強,2018年以來的國考反饋中,病例組合指數均排在全國170名左右,低於醫院綜合排名。2022年醫院門診工作量、出院人數、手術量僅有廈門第一醫院的61%、52%和53%,門診人次從2019年的185萬降到了2022年的168萬。部份引進的名醫工作室作用發揮有限,有的連續幾年未開展門診和手術。

管理制度不到位。在可以用非限制藥的情況下,仍大量使用限制抗菌藥,有的甚至由無許可權的醫師開具。2019年以來更換或停用的345種藥品,未及時通知臨床科室。2018年7月到2022年12月,在醫保結算時被拒付或上級檢查被扣回的數額將近6000萬元。

醫療品質和安全管理存在漏洞。2018年1月到2023年8月期間共發生醫療糾紛案件273起,已賠償2600多萬元。捐贈物資使用情況未按規定向社會公開,2022年6月之前接收的37000多件捐贈物資2023年9月才完成入庫入賬,截至2023年8月捐贈物資閑置5600多件。

醫療費用不降反升。在藥品集采降費的背景下,門急診患者次均醫藥費用由2018年的265元增長到2022年的332元。部份計畫重復收費,2019年至今有34個醫療服務計畫重復收費364萬元。體現醫療服務價格合理性的醫療服務收入2018-2022年始終維持在27%左右,低於全市平均值;檢查化驗收入占比始終保持在28%左右,2022年甚至將近30%,為近五年來最高。

看病還是難。床位沒有及時動態調整,緊缺和閑置並存。2022年有1/3病區病床使用率超過100%,卻有近1/3病區病床使用率低於70%。群眾看病體驗感不佳,12345政務熱線投訴數量呈逐年增長趨勢,2019年361件,2022年增長到了1072件,門急診患者滿意度在測評中處於全市中下遊水平。

違反程式招標。2018-2022年國際招標進口醫療裝置17項1.05億元、院內采購醫療裝置6項321萬元,開標後在有效投標人不足3個的情況下都沒有重新招標,還是直接評標、定標。

耗材使用管理存在漏洞,超過2/3科室沒有按規定登記耗材使用情況,腫瘤與血管介入科、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等科室未經入庫驗收就直接與供應商對接並確認使用耗材。庫管監督制約機制形同虛設,2017年6月到2023年9月有951支價值共約85萬元的超聲手術刀出庫後去向不明。抽查還發現電漿手術系統、可吸收縫合線等高值耗材使用後未收費的超過1.7億元。

藥品采購管理不嚴格。2021年至今有30%的臨時用藥未經醫院藥事委員會主任簽批同意就先采購,2019-2022年門診西藥房溢庫400多萬元,住院西藥房溢庫1100多萬元。2021-2022年已經有利伐沙班片、頭孢他啶針等集采藥品,但仍使用了大量同類非集采藥品,且用量金額多次位列醫院前10名。

腫瘤基因檢測普遍存在臨床科室自行委托檢測機構、醫務人員直接為患者聯系檢測機構人員等禁止性問題,價格較高且不透明,2023年1-8月腫瘤基因檢測人均費用達5580元。

著力解決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診療服務,是公立醫院的基本內容。從醫院領導的表態來看,廈門中山醫院已經認識到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將認真制訂整改方案,真正把反饋意見和建議轉化為推動醫院高品質發展的新動力。

偉人都說了,知錯能改還是好同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