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男子從不抽煙,3公釐肺結節2年後變肺癌!醫生:小心兩種肺結節

2023-11-29健康
65歲的李師傅在2年前在體檢時,偶然發現左下肺有一個3公釐的小結節。醫生告訴李師傅:「你的結節較小,以後要記得來定期隨訪。」當時,李師傅嘴上答應的爽快。
一段時間之後,李師傅的妻子提醒他該去復查了。李師傅不情不願地說:「過幾個月再去。我平時也沒有不舒服。那些常去復查的病人,幾乎都是老煙民,身體情況差。我又不抽煙,一直在家調養,能出什麽事。」
聽到李師傅這麽說,家人也覺得有些道理,便妥協了。可是之後每次提醒李師傅該去復查的時候,他總有新的理由。要麽說,一般第一次CT檢查發現的肺部結節八九成都是良性的;要麽說,肺結節在年紀大的人身上沒啥活力,不容易惡化。
幾次三番的拖延之後,李師傅的家人也就忽視復查的事情了。直到今年11月,李師傅突然開始咳嗽。本以為是感冒導致的,卻發現吃了藥也咳嗽不止,伴隨胸痛。
前去醫院檢查之後,醫生發現李師傅的左右雙肺都有結節。尤其是患者左下肺3mm的小結節,較之以往增大近10倍,直徑達到3cm!
做完手術之後,病理結果顯示為浸潤性腺癌。為什麽會出現這種憾事?醫生告訴李師傅,因為他犯了兩個大錯。
第一個錯,就是忽視了定期復查的重要性。第二個錯,就是忽視了以下這兩種結節的危險性。
這兩種肺結節一定要當心!
1.大小形態異常
當結節直徑超過8 mm,邊界模糊、分葉狀、有毛刺、有空泡、有血管穿行時,危險性可能成倍增加。當檢查發現結節變大或者實性成分增多的時候,就應該做進一步的檢查,必要的時候可以做手術!因為這種結節如果長期發展,可能會發展成肺癌。
2.隨訪過程逐漸增大
磨玻璃結節、實性結節在隨訪過程中逐漸增大的話,都需要密切觀察。這樣無論結節性質是良性或者惡性,都有助於避免過度治療、誤診的情況出現。李師傅也是忽視了復查的重要性,沒能及時發現這些生長較快的惡性肺結節,就像是任由毒草瘋長、沒及時斬草除根,才導致這樣的後果。
查出肺結節別慌張!警惕三大誤區
誤區一:肺部小結節就是早期肺癌
肺部小結節(小於2cm)絕大部份都不是肺癌。除了良性腫瘤之外,慢性炎癥、肺內淋巴結、大的碳末沈積也會導致出現肺部小結節。
誤區二:肺部小結節都是磨玻璃結節
磨玻璃結節是指在肺部 CT上有局限性的密度增高影,但內部的密度並不能完全遮蓋住穿過的支氣管結構。通常磨玻璃結節邊界清晰,形態規整,邊緣清晰。大多數情況下,檢查出來的小結節,都是直徑不超過5公釐的。高密度、清晰的結節,大部份是因為肺部的淋巴結或碳末沈積。
誤區三:磨玻璃結節等於早期肺癌
這只是影像學的一種描述,指的是肺部表現就像蓋上了一層玻璃一樣,不是患癌的標準。體內有炎癥的話,也會出現這種表現。
復查做CT,有哪些你不知道的坑?
01 復查的時候,挑便宜的CT做
有些患者聽說低劑量的螺旋CT不僅放射線量小還便宜,而薄層CT更貴一些。一到復查的時候,醫生要求患者做更貴的薄層CT,是不是想多賺一筆啊!
其實,低劑量螺旋CT只可以檢測到2-3mm的小結節,僅僅適合常規體檢,和篩查早期肺癌的高危人群。能夠發現早期肺癌。但在發現大於6-8mm的肺結節後,復查就需要選擇更高分辨率的CT了,否則醫生看不清結節的細節,無法給出準確影像診斷,容易耽誤病情。
02 隨意亂換醫療機構做CT復查
在進行復查的時候,醫生需要把近幾次復查的片子進行前後對比。如果使用的是不同時期的高分辨率薄層CT,更有利於醫生判斷結節性質。
但是不同等級的醫療機構做的CT檢查條件和測量方式會有差別。三甲醫院與部份民營小機構的CT底片和電子影像的解析度和分辨率可能不太一樣,在肺結節細節的顯示上會有一定的偏差,有些誤差可達2-3mm。
所以在復查的時候,最好是在同一家就診醫院密切隨訪,不要東一榔頭西一棒追地隨意亂換,拿著分辨率五花八門的胸部CT檢查就診。
03 增強CT查得最準?
有些黑心的小機構利用患者的擔憂心理,跟患者強調增強CT觀察得特別準,所以無條件地要求所有復查患者只做增強CT。
這是為了患者好嗎?還真不是。由於增強 CT是利用高壓註射器,將碘造影劑註入靜脈,在顯影劑衰減之前進行 CT掃描,以明確肺結節的血供和血管分布,同時對肺部和周邊組織的病變進行清晰的顯示,從而對肺結節的良惡性進行鑒別。一般情況下,當實性結節超過1 cm,常規的薄層 CT無法區分其良、惡性時,才需要做這種檢查。
再加上一些病人可能還會出現對造影劑過敏的情況。所以,不是所有的肺結節都需要做增強CT的。上來一頓忽悠,不根據情況就強行要求做價格更高的增強CT,可能只是惦記患者口袋裏的錢呢。
04 查癌神器PET-CT成了新的賺錢盲區?
外號「查癌神器」的PET-CT,其實就是把PET與CT兩種技術結合在一起。它的效果好嗎?當然好!集合兩大技術,具備了1+1>2的效果。
可是,PET-CT一旦被各大體檢機構「加塞」在私人豪華體檢套餐裏之後,味兒就變了。
體檢機構只會描述PET-CT的優勢,卻閉口不談它的局限性。比如針對部份4-5mm以下的腫瘤,或是細胞成分較少的腫瘤,PET-CT是沒有無用武之地的,也會漏診。而且PET-CT的放射線量在10mSv以上,這一計畫放在普羅大眾的日常體檢當中也沒必要。
各大體檢機構只能看到PET-CT全身上下寫著的一行大字---我超貴(一般來說6000-15000元不等,也沒有價格參考)+無法醫保報銷。明明不適用檢查情況,卻被忽悠了一通、交了上萬元檢查費的患者還以為自己花錢買到心安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