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看醫生前,一定要明白這3件事

2024-01-08健康

關於看病這件事,你是否有過下面的疑問:

明明才剛和醫生聊上,為什麽就要讓你去做一堆檢查?和一個朋友明明生的是一樣的病,憑什麽他拿個藥能夠回家休息,你偏要排隊入院?自己都覺得自己好得差不多了,醫生為什麽始終不肯給你減藥?

其實,這些問題,你如果明白了醫生都是如何給病人看病的,都將迎刃而解

01.

臨床醫學的局限性:

病都沒治好,錢為什麽還能照收不誤?

曾經在網上看到有人調侃說,我電腦壞了,找人修,如果沒有修好,我可以不給錢,再找一家能夠修好的。但是,看病可不一樣了,就算醫生沒給治好,死在了醫院裏,照樣要收治療費。

乍一聽上去,好像挺有道理的。醫生提供的明明是醫療服務,怎麽可以病沒有治好,錢卻一分也不少呢?

這個問題呀,你只要理解了醫療的局限性,便能夠理解了。

之所以電腦沒有修好,你可以拒絕付費,是因為你認為電腦肯定能夠被修好,大機率也能被修好,只要你舍得花錢。

但是,臨床醫學是有局限的,醫生也只能夠結合各種檢查報告,和自己的臨床經驗,嘗試治療你的疾病。

如果醫生給你開的藥,恰好對你癥,你身體也服這副藥,那麽,你身上的臨床病癥便會被壓下去,反之,表現出來的,便是明明看了病,吃了藥,該病著的還是病著的。

那麽,現在便出現了第一個問題:醫生是如何診斷你有沒有病的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便需要用到病因學的知識,包括要知道這個病是什麽,是什麽原因導致的。這樣,醫生便能夠明白這個病的本質,然後尋找對應的方法,來不讓這個癥狀發生。

比如,新冠肺炎,一個很顯著的特征,便是人傳人,那麽,你只要把傳染渠道給切斷了,即,把得了這個病的人都給統一隔離起來治療,不讓他們與健康人接觸,得病的人數不就不會增加了嗎?

但是,這又出現了一個問題:

很多疾病,它在發現以前,早就在你身體裏存活了十幾、二十年了,只是到了你現在這個年紀,才因為身體狀況下降等諸多原因,導致爆發。

再加上,很多病人往往不是一個病,而是多個病接二連三發作,相互影響,那便更加復雜了。

因此,醫生並不能夠只透過你的主訴和觀察,來判斷你到底得的是什麽病,而是,要結合多項檢查結果,來綜合得出結論。

02.

給你打不了包票,真不是醫生的錯

你也許在向醫生詢問自己的病情時,曾經聽到過這樣的話:

你這個問題一般來說可以透過手術來解決;關於減藥這件事,我們需要再討論一下;這個藥,我們先試試,不行再換;等等。

好了,這時,你會不會覺得這個醫生醫術有問題,不值得信賴呢?

其實,醫生會這麽和你說,恰恰說明了醫學充滿了各種不確定性。

這種「不確定性」的基礎,便是個體差異。

比如說,同樣是抑郁癥,有的人可能只吃一片百憂解便能夠好起來,有的人則需要同時吃4、5種才能夠起效。

除了個體差異外,疾病與健康的關系,並不是我們想的那麽簡單。

簡單來說,疾病是一定原因造成的生命穩態失衡的狀態,常常會表現為正常的生命活動受到限制,或早或晚地出現異常狀態,如,痛、癢、酸、脹、麻、功能障礙,等等。

這種狀態的結局,也會因人、因時間、因治療手法出現差異,比如,有的人會徹底康復、有的人會需要與疾病共存(如,使用輔具)、有的人則會去到了上帝身邊。

因此,即便是現代醫學,醫生也只能夠在對人體各種生物指標進行檢測後,然後統計後,告訴你一個絕大多數人都會出現的情況,即那些你會在自己的體檢報告上看到的範圍值。

可以說,醫生們在給你看病時,因為這些個體差異,往往很難告訴你一個明確的結論,只能給你一個機率。

03.

就診時,什麽該說,什麽不該說

說起看病這件事,很多人的思路大概是這樣的:

身體不是很舒服,先看看能不能熬過去,如果可以,那就繼續過著舒服日子;

熬了兩天後,發現不對,與網上查一下,再問問周圍那個說話做事都靠譜的長輩,試試看他們的法子吧;

怎麽還不行,不行、不行、趕緊去醫院看看吧;

啥?醫生也解決不了?庸醫!換一家試試!

這種求醫思路,在很多人身上都很常見。然而,如果是學過醫的人,那就不同了。

比如,如果是腹痛,學過醫的人便會先透過要看的位置在哪裏,聯系到解剖結構,判斷可能是問題是哪些。接著,再結合有沒有其他癥狀,如,發熱、嘔吐等等,判斷會不會是其它病。

如果檢查後,發現的確如此,那麽皆大歡喜,反之,便要繼續檢查,不找到問題誓不罷休。

因此,醫生在看病的時候,是要講證據的。

具體來說,醫生先會透過病人的主訴,心裏先有一個大概的診斷方向,然後再根據詳細、有針對性的問診,了解病人的起病經過,並結合其過去史、個人史等資訊,層層篩選,建立起第一假設診斷。

接著,醫生會對病人進行詳細的體格檢查,發現病人的體征,考慮是否可以支持他的假設,作為一個支撐病人就是這個病的證據。

當然,如果體征檢查結果不支持假設,便需要借助醫療裝置來進行輔助檢查,試圖找出別的可能性,然後再經過反復驗證,得出最終結論。

因此,你身體如果有毛病,影響你治療效果的關鍵之一,便是你的配合程度。

比方說,你明明是前天晚上起病的,非要說成是今天早上,便會幹擾醫生的判斷。又或者,你在去見心理咨詢師的時候,為了隱瞞一些情況,故意顧左右而言他也是一個問題。

所以,你去看病的時候,一定要聽醫生的話,該說什麽就說什麽,不該說的一句都不要多說,省得在耽誤醫生時間的同時,給你的診斷造成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