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82年馮玉祥兒子想回國發展,鄧小平搖頭拒絕,如今才知是真高明

2024-01-01歷史

1982年,馮玉祥之子馮洪誌在美國居住已經超過37年,他向鄧小平同誌提出想要回國發展的意願,但鄧小平同誌以搖頭謝絕。

然而,後來我們才領會到鄧小平同誌當初的決定背後的大智慧——之所以不讓馮洪誌回國發展,是因為鄧小平同誌心中有一個更遠大的規劃。

那麽,鄧小平同誌的這個遠大規劃究竟是什麽呢?

【子承父業,矢誌報國】馮洪誌,是馮玉祥的次子,他出生於1917年,雖出生於名門望族,但在父親的嚴格要求下,他始終保持著簡樸的生活方式,與兄弟姐妹一同生活在簡陋的茅屋中,身著樸素的布衣,以窩窩頭為食。

馮洪誌繼承了父親的愛國精神,為國家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馮玉祥曾教育孩子們,他出身貧寒,曾經孤身一人闖蕩世界。雖然現在生活富足,但他告誡孩子們要堅守節儉,因為還有很多人連基本的生活都不能保證。

他希望孩子們能夠成才,不要有奢侈的生活方式。馮洪誌從小就記住了父親的話。為了使孩子們得到更好的教育,馮玉祥還把他們送到了蘇聯學習,以培養他們成為出色的領導者。

1927年,馮洪誌追隨二姐的腳步踏上了前往德國的征程,期間結識了蔣介石之子蔣經國。1941年,馮洪誌回到祖國,在中國興業公司擔任機械工程師一職。

馮洪誌的父親馮玉祥與蔣介石曾有過拜把子兄弟之情,兩家關系較為密切。馮玉祥還常常帶馮洪誌去蔣介石的官邸做客,期間,蔣介石看中了馮洪誌的才華,想讓他留在自己身邊工作。

然而,馮洪誌婉言謝絕了。那時,蔣介石的所作所為與他父子的想法相去甚遠。

在抗日戰爭期間,馮玉祥以其個人影響力,呼籲全民為抗戰募捐。對此,馮洪誌積極響應,辭去高官職位,與父親一起在全國各地奔走呼號,宣傳抗日思想,鼓動人民投入抗日戰爭。

在他們共同努力下,籌集了兩萬多兩黃金,馮玉祥將其中一部份交給國民政府,一部份捐贈給八路軍,支援抗日隊伍。

在過去的宣傳歲月中,馮洪誌的意誌得到了磨礪,同時也看清了「落後就要挨打」的殘酷現實。於是在1945年初,隨著抗戰即將取得勝利,他選擇再次離開家人和祖國,遠赴美國學習工業知識,以期未來為國家效力。

然而他並未預料到的是,這次的離開,將使他難以再次回歸。【堅守本心,艱辛回歸】在馮洪誌前往美國深造的第二年,他的父親因為國民黨的壓力,也來到了美國。

在美期間,馮玉祥也一直公開批評蔣介石的暴行。不幸的是,1948年,馮玉祥在回國途中所乘坐的船突然失火,他因此不幸遇難,享年66歲。

馮洪誌的父親突然離世,使他深受打擊。為了完成父親的遺願,他決定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學研究中,等待一個回國效力的機會。

1949年,新中國成立,急需建設性人才。馮洪誌再次決定回到祖國,但不幸的是,美國對新中國的敵視態度使他遭到了阻撓。

他的回國申請被美國無情地拒絕,甚至護照也被扣押。

馮洪誌的生活在美國變得越來越艱難,盡管他有著高學歷和高技術,但是在美國,他卻無法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為了留住他,美國人使用了高官利祿作為誘餌,希望他能夠加入美國國籍,將他的人才資源收入囊中。

但是馮洪誌始終堅持自己的中國身份,他對美國的這種做法表示不屑,他堅信,作為中國人,他有義務為國家的發展做出貢獻。

因此,他拒絕了美國的誘惑,也導致了他和家人在美國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困難。

馮洪誌曾一度在機械廠擔任普通車工。然而,「是金子總會發光」,他的淵博學識和精湛技術很快得到了上級的認可。

經過數十年的努力,他逐步晉升並取得了在美國的顯著成就。

盡管馮洪誌已經在美國落地生根,但他內心仍然堅持著要回到祖國的信念。曾有人勸他加入美國國籍以加快升職,但馮洪誌總是生氣地表示,他永遠不會忘記自己是中國人。

在70年代初期,中美關系開始緩和,雙方互設了聯絡處。當聯絡處負責人黃鎮費盡千辛萬苦找到馮洪誌時,馮洪誌熱淚盈眶,他知道黨和國家始終沒有忘記他這名海外遊子。

在交談中,黃鎮關心地詢問馮洪誌在美國是否需要幫助,馮洪誌卻只淡淡地說,他別無所求,只希望能夠擁有一本中國的護照。

如今,馮洪誌已經離開祖國整整28年,但他對祖國的思念之情從未減少。終於,在祖國的努力下,馮洪誌回到了闊別多年的家鄉。

當他在北京與闊別幾十年的兄弟姐妹們重逢時,激動的淚水不禁流下。隨後,馮洪誌在親人的陪伴下,來到了山東泰安父親馮玉祥的墓前。

這是他父親去世二十多年來,他第一次來到這裏。這一天,他已經等待得太久了。

【遭拒歸國,鄧公深明】時光荏苒,轉眼間已至1982年9月,為了紀念馮玉祥將軍的百年誕辰,中央特地舉辦了一場盛大的活動,馮洪誌也參與其中。

更讓他驚喜的是,鄧小平同誌竟然要親自接見他們兄弟姐妹幾人。馮洪誌收到這個通知後,內心充滿了激動和期待,因為鄧小平同誌改革開放的豐功偉績早已傳遍全球,而他終於有機會親自見到這位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

在見面時,馮洪誌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鄧小平同誌則對馮玉祥當年的和平立場表示了高度的贊賞,並分享了一些他與馮玉祥將軍之間鮮為人知的故事。

最後,考慮到馮洪誌多年居住在國外,鄧小平同誌又單獨詢問他是否還有其他的要求。馮洪誌深思熟慮後,表示自己別無所求,只希望能夠回國發展,用自己的能力為國家做出一些貢獻。

鄧小平同誌在聽完馮洪誌的心願後,語重心長地表示:「或許,你不必急於回國。」鄧小平之所以如此建議,是因為他有著更為宏大的藍圖。

原來,多年來,中央一直在探索兩岸關系緩和的途徑,而馮洪誌與蔣經國一直保持友好關系,甚至還在德國一起學習過。

因此,鄧小平希望馮洪誌能夠利用自己的獨特優勢,為兩岸的和平統一做出貢獻。

馮洪誌對鄧小平同誌交予自己的重任欣然接受,他終於能夠以自己的方式為祖國效力,實作父親的遺願。1982年10月,他給蔣經國寫了一封信,表達了對兩岸和平統一的期望,並在【華僑日報】上發表。

他知道蔣經國思念母親,於是1987年回蔣經國的故鄉,在他的故居和母親毛氏墓前拍照,並捧三杯土寄給蔣經國,附上深刻分析祖國情況的信,再次勸說他。

看到故鄉的黃土和母親的墓碑,蔣經國也動情流淚。這確實是他心中的一大遺憾,多年未去母親墓前看看。

馮洪誌的行動深深觸動了蔣經國的內心情感。馮洪誌回憶說,蔣經國在一周內就回復了他的信,並在一個月後組建了一個五人小組,專門探討和研究開放大陸探親的問題。

在同年11月2日,台灣同胞終於獲得了前往大陸探親的授權,這是兩岸關系的一個巨大突破。在接下來的時間裏,馮洪誌多次前往台灣尋找蔣經國,而他的不斷努力也促使蔣經國主動做出了一系列的開放讓步。

雖然這主要還是得益於兩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但馮洪誌的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回顧過去,鄧公當時的決定確實精明!

這段文字描繪了一位名叫馮洪誌的老人,他在致力於祖國統一大業的同時,也在為祖國的經濟建設付出努力。他成功促成了美國公司的汙水處理裝置的技術轉讓合約,解決了上海的排汙問題,還促成了中美雙方達成建設中國第一條輸煤管道的協定。

馮洪誌像他的父親馮玉祥一樣,無私地、不求報酬地為祖國奉獻自己的力量。即使現在已經年過古稀,馮洪誌仍然堅持自己的信念,致力於促進祖國和平統一。

有人勸他不要這麽辛苦,但他總是回答:「為了國家的強大,我吃點苦算什麽呢?」馮洪誌老先生秉承的最終目的是有生之年能夠盡力報效祖國。

雖然馮洪誌老先生現在已經106歲高齡,但只要祖國需要,他隨時都還會站出來。最後,祝願馮洪誌老先生一生平安,健康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