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是公歷一年的第1天,世界大部份國家將這天當做新年。因為此日是一年的開始故而稱為元旦,取一元復始之義。
1月1日元旦節大家都說「新年快樂」,但卻不是中國人傳統意義上的「過年」,何故?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成立以前,中國一直使用陰歷。民國元年1月2日,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命令使用陽歷,引發長時間的「陽歷新年」與「陰歷新年」之爭。這兩個「新年」之爭,其實是反映了政府與一般民眾之間的矛盾。要知道:歷法其實還是個政治問題。再看當時參議院決議強調的「以崇正朔,而便日用」,再聯想到歷次改朝換代的「改正朔,易服色」,就不難理解了。兩個「新年」之爭的焦點在當時官方與民間的觀念裏,所謂「過年」,只能過一個「年」。那麽問題來了:是過你政府的「年」?還是過我們老祖宗的「年」?1914年,民國大總統袁世凱政批準了內務部的一封呈文:「擬請定陰歷元旦為春節,端午為夏節,中秋為秋節,冬至為冬節。凡中國民均得休息,在公人員亦準給假一日」。在這裏,陰歷元旦被稱作「春節」,成為政府的法定假日。我們稱陰歷年的第一天為「春節」,其實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算起來,也不過是最近一百多年的事情而已。從此,中國人所說的「過年」,就成了過兩個「年」:官方過陽歷的「年」(元旦),民間過陰歷的「年」(春節)。在傳統風俗與公權力的賽局中,「過年」亦 「過」出了一點意識形態味道!
歷史上元旦這天肇始了許多大事:前42年——羅馬元老院在凱撒死後,使其神格化,成為威權的象征;630年——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進軍麥加,兵不血刃奪取聖地,奠定其在影響人類歷史行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上名列榜首的至尊地位;1085年——蔚為大觀的歷史經典「鏡鑒」——【資治通鑒】殺青;1622年——羅馬教皇采用1月1日取代3月25日為新年的開始;1785年——英國第一主流大報【泰晤士報】的前身【世界日報】於倫敦首次出版,在新聞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輿論由此對全球政治、經濟、文化發揮巨大影響;1801年——義大利天文學家朱塞普·皮亞齊發現谷神星,這是第一顆被發現的小行星,人類對宇宙的認知前進了一大步;大不列顛尼亞王國和愛爾蘭王國根據【聯合法案】於同一天合並,成立大不列顛尼亞及愛爾蘭聯合王國,「日不落帝國」揚帆起航;1804年——海地宣告獨立,世界上第一個黑人國家起宏圖;1818年——英國作家瑪麗·雪萊(著名詩人雪萊的夫人)所著史上首部科幻小說【科學怪人】(又名【弗蘭肯史坦】)於倫敦匿名出版;1863年——美國總統亞伯拉罕·林肯簽署之【解放奴隸宣言】正式生效,開始確保位於美利堅邦聯州份之黑奴享有天賦之人權——自由;1912年——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亞洲第一個共和國——中華民國橫空出世; 1914年——世界第一條民航客機定期航線在美國佛羅裏達州開始營運; 1942年——美國、英國、中國、蘇聯等盟國簽訂【聯合國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並計劃在二戰後成立聯合國,開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1958年——國際天文學界建立了第一個原子時系統,原子時秒起點為1958年1月1日0時0分0秒,科技重新定義時空;197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美利堅合眾國政府相互承認並建立外交關系,深刻改變國際政治大格局;1983年——ARPANET將其網路傳輸協定由網路控制程式改為TCP/IP協定套組,成為互聯網的前身,鋪就資訊高速公路;1995年——取代關稅及貿易總協定的世界貿易組織正式開始運作,總部位於瑞士日內瓦,經濟全球化步入快車道;2000年——全球各地迎接千禧年的同時,共同緊張地應付電腦千年蟲問題,結果是虛驚一場。
今天有獨立:喀麥隆(1960年)、西薩摩亞(1962年)、汶萊和平之國(1984年);也有分裂:由於「天鵝絨革命」導致捷克和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解體為捷克共和國和斯洛伐克共和國兩個國家(1993年);還有僭越:東晉將領桓玄篡位,改國號為楚(404年);袁世凱正式稱帝(1916年);更有滅亡:南唐後主李煜被俘,南唐國除(976年);以卡斯楚為首的起義軍推翻古巴巴蒂斯塔政權,進入首都哈瓦那,原古巴共和國瓦解(1959年);
1449年元旦為義大利政治家、外交家,佛羅倫斯共和國的實際統治者羅倫佐·迪·皮耶羅·德·美第奇誕辰。他一擲千金贊助學者、藝術家和詩人,一生系文藝復興運動的盛衰與義大利城邦的興亡;1814年的今天:洪秀全出生,大清王朝命數將終;1823年的今天:裴多菲降世,自由開始重於生命與愛情;1863年的今天:皮埃爾·德·顧拜旦呱呱墜地,國際奧林匹克運動獲得光榮的再生;今天亦不缺幽冥永隔:普魯士王國化學家馬丁·海因裏希·克拉普羅特仙逝(1817年)。他是鈾(1789年)、鋯(1787年)、鈦(1795年)、鈰(1803年)等元素的發現者,為人類開啟多扇認識物質世界之門;
首先用實驗證實電磁波存在的德國物理學巨擘海因裏希·魯道夫·赫茲賫誌以歿,年僅37歲(1894年),頻率的國際制單位因而以他的姓氏命名;1938年首日——中國教育家楊蔭榆因不畏艱險,挺身而出保護自己的同胞,命喪日寇之手,終年54歲。作為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位女大學(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校長,楊氏毀譽參半。在治校過程中,因教育理念不同,並屢顯獨裁之風,引發學潮,被魯迅冷嘲熱諷,最終遭免職。但在晚年,她以一個壯烈的句號,為自己人生作了最後的註腳:「慷慨孤懷,顛危不惑;遑恤身家,唯念邦國,是舊知識分子在國難期間覺醒並為國捐軀的傑出人物」!
辭舊迎新之際,撫今追昔,感慨系之:過往歲月,每一個未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新的一年,應努力到無能為力 ,奮鬥到感動自己,不負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