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耶路撒冷永不淪陷:猶太戰爭

2024-01-16歷史

現代以色列軍隊的一大座右銘上寫著一句話:「馬薩達永不再陷落」,每個新兵都要在訓練的最後一晚穿越沙漠,在古老龐大的堡壘上觀看太陽升起。在近兩千年前,數百猶太奮銳黨人在此處抵擋羅馬人的兵鋒三年,最後在淪陷的前一晚集體自殺。當羅馬人沖進堡壘時,只看到了殘余的婦女和孩童,以及守軍們的屍體,即使是羅馬人也對此肅然起敬。這場戰鬥是猶太戰爭的尾聲,以猶太人的戰敗和流離失所告終,而這場戰爭也深刻影響了猶太民族的歷史乃至整個中東地區的歷史行程。

戰爭前夜


在戰爭開始之前的羅馬時代,巴勒史坦被稱作猶太省。普林尼認為耶路撒冷是東方最輝煌的城市。朝聖者的到來使當地的人口穩定地增長,大部份人口都為此地帶來了繁榮。它坐落在三座山上,這也是人們說「上耶路撒冷」的原因之一。耶路撒冷周圍是幹燥的鄉間,礫石成堆,幹旱無水,深谷環繞,這使得敵人難以接近。上城占據了最 高的一座山,有一道山谷將它與其他兩座山分開。三堵巨大的石墻將整個地區包圍起來,每隔100碼就有一個堡壘加固。有七扇堅固的大城門,用以防禦。墻外是花園和配給的土地,果園和橄欖園,不遠處 還有一塊美麗的林地。

羅馬統治者稱猶太人的故鄉為「猶地亞省」,由羅馬皇帝任命總督來治理,但它並非20世紀意義上的殖民地,因為那裏鮮有羅馬移民。「攝政國」是個更貼切的描述,即使這片土地和人們都身處羅馬貪婪的鐵蹄之下。總督擁有絕對的司法權力,包括生殺大權,他們的決策只服從於遠在地中海另一頭的皇帝。

自公元前6世紀從巴比倫歸來後,猶太人先是處於波斯的宗主權下,後又隸屬於亞歷山大大帝及其繼承者的帝國,直到公元前2世紀,因塞琉古王朝試圖強迫猶太人接受希臘文化,馬加比家族領導了一場起義,才重建了猶大王國。但是,在約瑟夫斯出生前一個世紀,這裏發生了一場內戰,期間猶太人曾請求龐培前來恢復秩序,於是他將猶太地變成了羅馬的附屬國,縮短其海岸線,並減少了內陸的希臘城市。在阿拉伯猶太人、以土買的大希律王統治下,猶太地享受了一段短暫的半獨立歲月;猶太地最後的以土買王亞基帕一世在約瑟夫斯七歲左右時逝世,盡管他的兒子亞基帕二世仍然統治著一小塊橫跨東北邊境的外邦土地,在羅馬人看來,他就如同19世紀的英國人眼中的印度親英派王侯。

在約瑟夫斯的時代,大多數總督都是背景不明的平庸之才,既無想象力又不懂變通,只知道羅馬的使命就是統治世界。他們無法認同猶太人眼中以色列宗教的莊嚴,而是將猶太人視為愚蠢地拒絕崇拜羅馬文明的支柱——羅馬眾神——的次等民族和東方蠻夷。比起猶太人宗教中心的耶路撒冷,羅馬總督也更喜歡待在凱撒利亞,否則宗教暴民便會無止盡地騷擾,抗議羅馬人對神聖的玷汙。

羅馬在猶太地的駐軍極少,僅有三個步兵大隊和一個騎兵隊,總人數不超過3000,而塔西圖斯認為這點兵力根本微不足道。約有1000人長期駐紮在耶路撒冷的安東尼堡。這些士兵並非來自帝國軍團,而是當地的輔助部隊或者「本土武裝」(有敘利亞人、撒瑪利亞人、以土買人或者努比亞人,但絕無猶太人),但是他們的高級軍官是羅馬人。這些人往往裝備寒磣且紀律松散,總是伺機搶劫,而且對待希伯來人粗野蠻橫,視對方為宿敵,他們討厭紀律,一遇危機就自亂陣腳,毫不可信。他們還收取某種保護費,施洗者約翰曾說:「不要以強暴待人,也不要訛詐人,自己有錢糧就當知足。」這話就是對這種部隊說的。猶太地的這些新兵雖然始於暴力和賄賂,但他們還是保持了猶太地的和平,實施了稅收,並打擊了肆虐鄉間的土匪。

毫無疑問,羅馬總督的統治是腐敗且貪婪的。在缺乏監督和限制的情況下,每個高級官員最大的欲念就是搜刮自己的占領地,充實自己的腰包。用提比略皇帝的話說,當這些長官想到自己有朝一日會被替換,這種想法就會成為他們更加壓榨人民的動力。總督的最高目標就是在確保穩定和秩序存續的情況下吸血,這樣羅馬便不會對腐敗置問。在猶太省,最大的問題便是宗教。當釘死耶穌的彼拉多帶著士兵進入耶路撒冷時,猶太民眾將他們圍堵,因為鷹徽上有凱撒的肖像,而他宮殿上的提比略皇帝名諱也被指責為偶像崇拜。彼拉多不得不讓步,但他最終還是因為盜用聖殿裏的財富而受到猶太人的反抗,最後被調回羅馬。羅馬由當地其他民族構成的部隊也對猶太人鮮少尊重,經常爆發暴力沖突。猶太省總督被撤換,流放乃至治罪並不是什麽罕見之事,作為對應,新的猶太總督往往會采取更高壓的政策,打擊反抗分子。在耶路撒冷,先知,罪犯和暗殺者日漸盛行,在鄉下,崛起的無數宗教領袖率領自己的武裝力量在鄉野間洗劫富人。尼祿皇帝派遣的總督並沒有讓局勢好轉,甚至其中一些人的腐敗無能讓形式更加惡化。大祭司們開始組建自己的私人武裝互相攻伐,而民眾心懷怨氣,暴亂四起,讓整個猶太省陷入混亂。革西烏·夫勒魯總督的上台更是讓局面惡化到無以復加的地步。他傲慢而粗魯,不尊重當地人的習俗,並且熱衷於誇耀武力。對示威者他以軍隊無情鎮壓,面對溫和派的懇求他也不屑一顧。他優待希臘人而虐待猶太人,甚至對原本作為羅馬統治支柱的猶太精英階層也采取粗暴的手段。毫無疑問,在他的治理下,猶太人即將爆發全面起義。

硝煙四起

公元66年6月,耶路撒冷開始公開反抗。大祭司拒絕為羅馬獻祭,而奮銳黨人奪取了馬薩達,一座羅馬人駐守的堡壘,並殺死了其中所有人。只有少數效忠派死守上城,起義軍迅速占據了優勢。羅馬駐軍請求投降,卻在撤出後被起義軍屠殺殆盡。同一時間,巴勒史坦的希臘人和猶太人也開始爆發激烈的民族沖突,甚至延伸到了埃及的社群。羅馬第十二軍團「雷神」南下鎮壓叛亂,卻在圍攻耶路撒冷時受到起義軍頑強反抗,羅馬人貿然選擇了撤退,結果在猶太人的輕裝步兵襲擊下損失慘重。受勝利鼓舞下的起義軍人數迅速增加,幾乎將羅馬人包圍,軍團最後借助夜色掩護才勉強撤離到了敘利亞。在瓦盧斯之後的六十年裏,羅馬軍隊從未遭遇這般敗績。

猶太人唱著凱歌回到耶路撒冷,受到了英雄般的歡迎。他們帶著從死去的羅馬人身上剝下的武器和盔甲,用以裝備自己的人。他們還帶回了羅馬人緊急撤離時丟棄的攻城器械和重型投射武器,包括用來摧毀城墻的投石機和能夠快速發射的大型電腦械弓,一次發射能連續刺穿好幾個人。在未來的戰鬥中,這些裝備也會被用來對付敵人。此外,他們似乎還拿到了羅馬指揮官賽司提亞司的軍餉箱,裏面有一大筆錢。

在伯和侖交戰期間,盡管猶太人與軍團近距離搏鬥,但他們的傷亡仍舊少得出奇。而另一方——羅馬人,據合理估計,損失了5500名步兵和380名騎兵。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耶路撒冷那些裝備落後的業余士兵成功繳獲了賽司提亞司的一只「鷹」——第十二「雷神」軍

團的鷹徽。請記住,軍團的鷹徽是一個值得士兵們為之犧牲生命的神聖標誌,如果失去就會蒙受奇恥大辱。無人能夠否認,猶太人贏得了一場勝利,其意義堪比馬加比起義。

猶太地已經變成了一個自由的國家。然而,並沒有發生任何恢復君主政權的運動,自希律王朝最後的幸存者亞基帕二世以來,這些君主明顯都是羅馬的附庸,他們決不會與新的政權合作。相反,10月6日出現了一個由貴族組成的類似軍政府的聯盟,由亞那·賓·亞那領導,

他曾是一位大祭司(曾涉嫌謀殺基督的兄弟雅各)。他們再次召集公會,此時羅馬人已經離開,他們更加嚴肅地對待此事。他們鑄造了硬幣——厚重的銀幣舍客勒和大量的小面額銅板,銅板上刻有「聖城耶路撒冷」或「錫安的自由」,後來又改成「錫安的救贖」。相當多的猶太統治階級成員支持獨立事業,雖然他們中的一些人曾試圖為賽司提亞司開啟首都的大門。他們不想失去耶路撒冷或自己土地上的美麗豪宅,而且他們看到了增強權力的機會。他們迅速地組建了政府,其速度之快,表明正是這樣的人組織了抵抗運動,派發武器,並口授攻擊戰略來抵抗賽司提亞司。

羅馬回擊

當尼祿聽說羅馬叛亂的訊息時,他驚恐而又歇斯底裏。最後,他敲定提圖斯來解決這件事。57歲的提圖斯·弗拉維·撒比奴斯·韋帕薌來自一個叫列阿特(即列蒂)的小村莊,口音粗俗,遠非貴族。此人不說無意之話,不做無意之事,為人堅韌精明,辦事高效,機智中帶著刻薄。他是士兵中的士兵,總是身先士卒,並屢次負傷,因此,盡管他兇狠又嚴格,卻還是深受部下的愛戴。據塔西圖斯的說法,他經常在他的部隊最前方步行行軍(盡管他有痛風),每晚標出夜間駐紮的營地,擺在他面前的是什麽就吃什麽,從不挑食,並且穿戴與士兵相同。如果他在職業生涯的這個階段看起來是個平庸之才,至少也是一個有經驗的庸才,在日耳曼和不列顛尼亞都參加過戰爭,蘇維東尼烏斯說他參加過30場戰役,占領過20座城鎮,並征服了懷特島。即便如此,他後來因為資金短缺,放棄了軍事生涯,開始買賣騾子。

韋帕薌穿越達達尼爾海峽,盡快前往安提阿,在那裏接管了第五軍團和第十軍團(馬其頓軍團和海峽軍團)的指揮權,第十軍團原屬於賽司提亞司·迦流,韋帕薌接替他擔任了敘利亞使節。他派他的兒子提圖斯前往埃及,從亞歷山大帶來第十五軍團(阿波羅),同時他得到了包括亞基帕二世的一小撥部隊在內的各個附庸國輔助部隊的支援。最終,他組建了一支編制超過4.5萬人的部隊——約瑟夫斯說它有6萬人——其中最精銳的是23個步兵大隊和6個常規騎兵中隊。這比征服不列顛尼亞時所用的部隊還要多得多。這表明了羅馬對待猶太的威脅非常認真。根據蘇維東尼烏斯的說法,韋帕薌徹底整頓了每個部隊的紀律。

與此同時,猶太起義軍對亞實基倫的進攻也宣告失敗。他們的裝備太過簡陋,無法在野戰中抵抗羅馬騎兵的沖鋒,這使得猶太人只能選擇堅守耶路撒冷以及周邊據點,而無力再擴張自己的勢力範圍。

這支羅馬軍團以看起來無可阻擋的威勢前進,許多臨時征募的猶太民兵僅僅是看到羅馬人的軍隊就失去了戰意。韋帕薌一路南下,勢如破竹,並對占領的地方實行了殘酷的屠殺。軍團逐步占據了耶路撒冷以及其周邊外的各個猶太省據點,穩步推進,而耶路撒冷則被奮銳黨控制,吉莎拉的約翰以堅守城池和能言善辯成為統治者,嚴酷鎮壓那些動搖派和想同羅馬議和的派系。

羅文尼亂

韋帕薌耐心地等待著猶太人內部的分裂,一個個地拔除耶路撒冷周邊的據點。他的計劃並沒有出錯,名為西門·巴爾·吉奧拉的年輕人被約翰的反對派推舉上台,讓耶路撒冷陷入猶太人內部的沖突中,無法聯合指揮。但韋帕薌也未能立刻出擊,因為羅馬那邊發生了更讓他在意的變故——尼祿在政變中被殺。依據傳統,他的軍權也是由尼祿授予,因此在此時也已經失效。韋帕薌向新皇帝加爾巴致信,宣誓效忠,但並未得到積極的回復。羅馬軍團的腳步因此停下,猶太人也乘機奪回了些許據點。

公元69年5月,韋帕薌向維泰瑞烏斯皇帝宣誓效忠,此後開始繼續進軍。在此過程中,提圖斯一直在勸說猶豫的父親施展野心,向羅馬的至高權力邁進。韋帕薌猶豫不決,因為他從不做賭徒。他說:「60歲時與兩個年輕的兒子一起卷入內戰是何等荒謬的事啊!」他似乎認為自己出身太卑微、太無名、太老而無法成功。但在敘利亞長官李錫尼·墨西安努斯的支持下,他逐漸堅定了信念。「他(維泰瑞烏斯)的士兵身上的熱情和勇氣正消耗在酒館裏,在放蕩的生活中,」墨西安努斯告訴他,「你在敘利亞、猶太地和埃及擁有精力充沛的九個軍團,它們沒有受到戰爭的消耗,沒有受到兵變的感染,這些軍團有豐富的作戰經驗,因而是強大的,並且曾制服過國外的敵人。你擁有強大的海軍、騎兵和步兵中隊,擁有完全忠於你的國王,還有比其他所有的人更加豐富的經驗。」在這場演講之後,韋帕薌的軍官援引那些預言他將必然成功的神諭,哀求他拯救羅馬帝國。69年7月1日,在軍團的陣陣掌聲中,他在亞歷山大被埃及總督提比略·亞歷山大宣布為愷撒。猶太地的部隊開始稱他為「皇帝」,敘利亞的軍隊也熱情高漲。當地統治者,包括亞基帕二世和百尼基,提供資金支持他的戰役,還把自己的部隊借給他。

據記載,年少時,維泰瑞烏斯曾是提比略在卡普裏島的「玩伴」之一,並且因為成了皇帝的孌童而進一步推動了他父親的職業生涯。蘇維東尼烏斯說,隨著年齡的增長,他被各種卑劣行為所玷汙,他的罪孽是貪吃和殘忍,他喜歡在任何人,甚至是朋友的身上施以酷刑和死刑。他沒有做過戰士,所以當加爾巴讓他擔任下日耳曼尼亞的指揮官時,每個人都感到震驚,但他不知疲倦地討好部隊,同意他們的一切請求,無論紀律如何都可以免遭懲罰,這使得他大受歡迎。他們喜歡他歡快而親切友好的打招呼方式,並且經常被他在大型露天宴會上表現出的超人的酒量和食欲而逗樂。正是這些萊茵蘭的軍隊為他成為皇帝而歡呼,以求獲得豐厚的報酬。

與此同時,除了猶太和敘利亞的軍團,西班牙、高盧、不列顛尼亞、伊利裏亞、摩斯亞和潘諾尼亞的其他軍團都出來支持韋帕薌,因為他是一位知道如何贏得戰鬥的將軍。已故皇帝奧托懇求他拯救羅馬的信件(可能是偽造的)在四處傳閱,這推動了他的事業。韋帕薌擁有為猶太戰爭準備的資金,有資本競爭皇帝的寶座。他還可以依靠多米提烏·科爾布羅生前帶領的軍官們的忠誠,多年來這位天才般的將軍成功地打敗了帕提亞人,之後尼祿卻讓他自殺。墨西安努斯就是這些軍官中的一員。韋帕薌派他穿過巴爾幹半島到達義大利,並派出一支龐大的軍隊前往羅馬。與此同時,來自北歐和西歐的盟友前去入侵艾爾卑斯山對面的半島。

公元69年12月,韋帕薌的軍隊攻陷羅馬。內戰結束,韋帕薌命令自己的兒子提圖斯率領精銳部隊前去鎮壓猶太人。

圍攻聖城

羅馬人從亞歷山大出發,向尼科波利斯進軍,部隊在那裏登上大型船只,沿著尼羅河穿過門德斯區,到達思穆伊斯城。他們在那裏下船,並繼續在陸路旅行,在塔尼斯小鎮度過了一個晚上,並在那裏建造了常規的設防營地。第二晚在利奧坡裏,第三晚在貝魯西亞,他們休息了兩天,然後才準備涉水渡過貝魯西亞河口。在沙漠中行軍一天之後,他們在朱庇特神廟紮營,經過又一天的行軍,到了奧斯特拉金,由於沒有合適的井,他們嚴重缺水。接下來,他們在裏諾可拉駐停,再從那裏前往標誌著猶太邊界的拉非亞。他們的第五個大營地在迦薩(今譯加薩),之後沿著海岸透過亞實基倫、雅比聶和約帕繼續前行至凱撒利亞。提圖斯打算在那裏集中他的整個軍隊,包括當地的輔助兵和盟友。

在凱撒利亞聚集的軍隊比韋帕薌的都多。提圖斯有四個軍團,是世界上最好的士兵,並有其他部隊作為補充。這些軍團包括由塞克斯圖斯·凱列阿裏斯指揮的第五軍團、由拉修斯·雷必達指揮的第十軍團、由提圖斯·弗裏吉猶斯指揮的第十五軍團,最後還有第十二軍團(「雷神」軍團),這個軍團熱衷於報復猶太人情有可原,因為他們想洗雪66年的潰敗之恥。敘利亞的輔助軍包括20個步兵大隊和8個騎兵中隊。此外,該地區的附庸國王提供了本地部隊的大量支隊。這些部隊由亞基帕二世國王和埃美薩國王索哈默斯親自率領。總之,提圖斯的軍隊編制在5萬到6萬人之間。這支部隊的龐大規模表明,羅馬人已經感受到了猶太人的戰鬥素質,雖然他們可能只是未經訓練的士兵。而此時的耶路撒冷正深陷奮銳黨內部三方勢力的內鬥之中。

羅馬人開始包圍耶路撒冷,猶太守軍采取了詐降,突襲之類的方法,擊敗了羅馬人的前哨部隊,大大鼓舞了士氣,也讓提圖斯怒不可遏。提圖斯決定,無論猶太人接下來有什麽意外之舉,他都要先發制人,以確保行李和供給能夠安全抵達他手下那裏,並在四天內平整指揮部與城市之間的地面。然後,他把最精銳的部隊安置在城市的北部和西部,駐紮在守軍弓箭手的射程之外,在堅固的防禦陣地上排成七排。三排軍團士兵在前,一排弓箭手居中,三排騎兵墊後。此時可以用騾子把供給從倉庫運到羅馬人手中,不會有被擊中的風險。而且,從這時起,守軍不敢在圍墻外發動襲擊。提圖斯把他的大本營搬到了距離城墻只有400碼的地方。營地正對著被稱為大衛塔的高塔,北面的城墻從那裏拐向西面。另一支部隊位於名為希彼克樓的塔樓上,這是上宮殿的塔樓,與城市相距約400碼。第十軍團繼續占據橄欖山上的位置。

即使是對於踏遍三大洲的羅馬軍團而言,耶路撒冷這樣一座有著起碼60萬民眾,大小遠超迦太基的巨城也是罕見的對手。塔西圖斯曾經記錄過時人的記述,如此描述耶路撒冷:

「但是這座城市建立在一個高地上面,而且猶太人為它所修建的防禦工事甚至足夠保衛平原上的城市。有兩座很高的山被圍在城墻內部,而且城墻修得很巧妙,它無論是突出還是凹入都能使進攻隊伍的兩側全部受到火力的攻擊。山到峰頂處都變成了陡峭的懸崖絕壁。依靠小山之助而築起的塔樓工事的高度是60英尺,若在谷地裏它們就驚人地高達120英尺。這些塔樓十分壯觀,從遠處來看,它們也是同樣高的。內城是環繞著皇宮修築的,皇宮的塔樓安東尼堡和它那傲然的炮塔聳立在特別引人註目的高地上。之所以命名為希律是為了紀念馬克·安東尼。聖殿修建得像一座城堡,它有自己的城墻,這道城墻較之其他任何城墻修造得更厚實、更費心」

可悲的是,即使遭受羅馬人的包圍,西門和約翰的內戰也沒有停止,雙方的沖突嚴重破壞了守備力量,導致羅馬人趁虛而入。

提圖斯下令建造三個攻城堤道。為了建造這些巨大的泥土堆,軍隊摧毀了郊區,並從方圓幾英裏以內砍伐樹木來提供建築材料。等土堆開始升起並可以提供足夠的庇護後,提圖斯就在土堆之間安置弓箭手和標槍兵,並在前面放置蠍弩、石弩和投石機,它們的作用是阻擋猶太人突圍,並除掉為了阻撓圍城工事而在城墻上射擊的守軍。軍團士兵被柵欄前的木質障礙物保護著,而他們的重型投射武器則用於對付突圍者。事實證明,第十軍團的攻城器械特別致命;除了利用特大型投石器之外,他們還采用了非常強大的蠍弩,能夠快速連發鐵箭。這些器械不但阻攔了猶太人的突圍,還殺死了城墻上的很多守軍。投石機的射程約為400碼,投擲的巖石與小牛一樣大,重量超過38千克,極具破壞力。每當投石機發射,猶太人就會立即發覺,因為不僅可以聽到投射物在空中呼嘯的聲音,還可以輕易分辨它較淺的顏色。他們在墻塔上設定了哨站監視對方,在對方裝載投射器的時候給出警告,於是後來羅馬人把石頭塗成黑色。盡管人員傷亡嚴重,守軍們還是設法透過晝夜騷擾工兵來延阻堤道的修建。第一晚,耶路撒冷屹立不倒。

第二天晚上,提圖斯下令,在攻城堤道上立起三座攻城塔,軍團稱它們為「奪城者」。這些威脅性的建築物高達75英尺,每個建築物上面至少有五個木制平台,有鐵板制成的甲殼攔阻火箭。其中一個建造得很糟糕,夜裏倒塌了,在黑暗中造成了一陣可怕的喧囂,在羅馬人中間傳播恐慌情緒,直到提圖斯確保每個人都了解了事情的真相。這只是一個短暫的挫折。不久之後,弓箭手、標槍手和投石兵從另外兩座塔樓上向下射擊,使城墻上的猶太人無法騷擾操縱破城錘的工兵。最後,在最大的破城錘的不斷撞擊下,亞基帕墻開始崩塌,猶太人嘲諷地稱這個破城錘為「勝利女神」,因為它總能成功地推倒面前的一切。羅馬人剛從破城錘撞出的裂口沖進來,守軍就直接放棄攻擊,逃到第二堵墻後面,之後攻擊者便開啟大門讓同伴們進來。此時,圍攻已經超過了15天。

約翰承認了西門的領導權,暫時聯合起來,抵抗羅馬人對第二道城墻的進攻。這是一場血腥的絞肉,羅馬人以勇氣和紀律聞名,而猶太人則有不顧一切的狂熱無畏。數日之後,羅馬人憑借弩炮壓制了守軍的火力,然後以巨錘擊碎了中央塔樓,在第二道城墻上開啟了缺口。羅馬人趁勢湧入,而守軍不得不再次退卻。提圖斯安撫了市民,采取懷柔政策,他禁止士兵劫掠,允許市民保留自己的財物,甚至願意釋放俘虜。提圖斯可能是想要保證耶路撒冷的完整,並且促使對方屈服,但奮銳黨卻抓住了這個羅馬人放松警惕的機會。猶太軍隊從四面八方湧來,包圍了進入新城區的羅馬軍隊,若不是提圖斯及時調遣弓箭手支援,這部份軍隊可能會全軍覆沒於此。(站在羅馬一方的)猶太史學家約瑟夫斯如此描述:

「好戰派情緒高漲,陶醉在勝利之中。他們相信羅馬人再也不敢踏足新城,相信自己在下次出征作戰的時候將不可戰勝。然而,上帝因為他們犯下的滔天大罪而蒙蔽了他們的眼睛,使他們既沒有看到羅馬剩余軍隊的力量比他們驅逐出去的要強大得多,也沒看到饑荒正在向自己逼近。盡管仍有可能靠剝削苦難的大眾、掠奪聖城的生命之源來維持生存,但饑荒早就侵襲那些老實巴交的市民了,因為缺少生活必備品,許多人徘徊在死亡的大門旁。但是人民的死亡反而激勵了黨徒們,因為那樣他們會得到更多的食物。他們只關心那些不惜一切代價反對和平,並誓死反抗羅馬人之人的性命。反對他們的民眾對他們來說只是累贅,他們很高興看到這些人死去。這就是他們對城裏人的態度。他們用那些人的屍體做人墻堵住了豁口,擊退了羅馬人的再次攻擊。」

猶太軍隊重新堅守第二道墻三日,但隨後便在第四天主動撤退。羅馬人試圖勸降,但奮銳黨人對此做出的回應只有憤怒與嘲笑。在此時,猶太人內部終於團結到了一起。

饑荒開始在城市內部爆發,因此饑餓廣泛侵襲了那些非戰鬥人員,一些人變賣了一切,只為能買到一量器谷物,如果有錢,還能買到一些小麥,如果貧窮就只能買到大麥。人們會在黑暗的角落裏生吞谷物,或者烤到一半就把它從火上取下來吞掉。妻子開始從她們的丈夫那裏搶奪食物,孩子從父母那裏搶奪食物,還有更可憐的是,母親從她們的嬰兒那裏搶奪食物,哪怕這些嬰兒顯然已經因為缺乏營養而瀕臨死亡。守軍必須吃東西才能戰鬥。商店裏的糧食斷貨之後,他們闖進房屋搶劫;一旦發現任何面粉,他們就會折磨藏匿面粉的主人。如果他們看見有住宅鎖上了門,就會立即懷疑裏面的人正在吃東西,並沖進屋內,幾乎要把食物從吃飯之人的喉嚨裏掏出來。他們毆打老人,叫他們交出食物,並拽住女人的頭發把她們拖到地上。羅馬人會放任一般難民逃走,只留下那些權貴,以此削弱守軍的抵抗力量。而奮銳黨則以比抵抗羅馬更加堅決的決心阻止市民離開。猶太守軍學習著羅馬打造了弩炮,給羅馬人造成了巨額傷亡,作為報復,提圖斯將一部份離開城市搜尋食物的人抓起來釘在十字架上,用以威懾守軍,削弱其抵抗意誌,這樣的十字架可能有數千個。他向守軍警告,如果他們繼續抵抗,他會摧毀這座城市。而舊墻上的猶太人大肆辱罵提圖斯和他的父親,然後大聲回應說,他們並不怕死,因為它總好過被奴役,並且只要他們還活著就會竭盡所能地傷害羅馬人。他們還補充說,因為自己快死了,所以也不在乎他們的城市會怎樣。這個世界自己會創造一個更好的聖殿。即便如此,他們堅持認為耶路撒冷聖殿會被居住其中的上帝所拯救,而且因為上帝是他們的盟友,所以他們可以嘲笑提圖斯的任何威脅。不久之後,效忠西門的敢死隊出城,襲擊了建造攻城堤道的軍團士兵。提圖斯的及時到來挽救了軍隊士氣,羅馬人穩固住了戰線,但軍心依然受到了不少打擊。

提圖斯召開了軍事會議,他承認繼續修建攻城工事已然無用,經過商討,他決定效仿凱撒征高盧故事,修建一道包圍整個耶路撒冷的木墻,將其隔斷。根據約瑟夫斯的記述:

「突然之間,猶太人失去了所有離開耶路撒冷的機會,城內的人也失去了所有生存的希望。日益嚴重的饑荒吞噬了每一個家庭。許多屋頂上都是將死的婦女和嬰兒,街上滿是已經死去的老人。由於饑餓而身體浮腫的年輕人和男孩們,像幽靈一樣在廣場上閑逛,他們之中隨時隨地都有人倒地而亡。生病的人根本沒有力氣埋葬他們的親人,而那些健康的人不會這樣做,因為死人的數量太多了,而且他們對自己的命運也沒有把握,很多人在埋葬別人的時候自己也倒下死去了,還有很多人自己爬進了裹屍布等死。苦難中聽不到哭泣聲和哀悼聲,饑餓抑制了情感。那些後死的人瞪著幹枯的眼睛,咧著嘴笑著,看著那些先死去的人。沈寂包裹著整個城市,黑暗中充滿了死亡。更糟糕的是那些強盜,他們像盜墓者一樣闖入那些死去的人家裏,扒光他們的衣服,扯掉他們的蔽體之物,然後大笑著走出來。他們在屍體上測試劍尖是否鋒利,甚至還刺穿那些無助地躺在那裏但還活著的人,以測試刀刃是否鋒利。但是如果有人乞求這些強盜用刀劍刺死自己,以結束痛苦時,他們卻不屑一顧,寧願讓他們餓死。每一個即將(因饑餓而)死去的人的目光都凝視著聖殿,試圖無視這些叛軍。叛軍起初命令用公款埋葬屍體,因為他們無法忍受如此多屍體所發出的惡臭。後來,因為屍體數量過多而不可能實作後,他們幹脆把屍體扔出城墻拋進了山谷。」

羅馬人開始了漫長的圍困,與此同時還在營建新的攻城工事。數月後,羅馬軍隊針對安東尼堡——耶路撒聖殿的重要防禦樞紐——發起了進攻,缺乏紀律和武裝的奮銳黨人無法阻止羅馬人前進的步伐,但他們表現出了非凡的狂熱與勇氣,以悍不畏死的精神阻擋著羅馬人。在安東尼堡淪陷後,他們同沖進聖殿的羅馬士兵展開了長達十二個小時的白刃戰,最後逼退了羅馬人。

在漫長的圍困和一次次猛攻下,羅馬人將聖殿包圍。殺紅眼的士兵在一意外中將聖殿點燃,據說提圖斯曾經想過制止,但被漫長而殘酷的攻城戰折磨甚久的士兵已經無法抑制怒火。部隊在掠奪了聖殿寶庫後又將之燒毀。這本是耶路撒冷富裕市民的保險庫,裏面裝有大量的硬幣、金銀盤子、珠寶、長袍等貴重物品,還有從被謀殺的富豪房屋中偷走的物品。根據【猶太戰爭】記載,羅馬人在城市掠奪的數量如此之大,這些物品被出售後,整個敘利亞的黃金價格減半。不久,他們還系統地將整個聖殿區域夷為平地。 即使到了這一步,奮銳黨人依然不願投降。提圖斯被激怒了,下令開始總攻。9月8日,羅馬人攻陷了上城區,約翰和西門都逃到了下水道裏躲藏。

當羅馬人發現自己是上城的主人,即整個耶路撒冷的主人時,他們幾乎不相信自己的最終勝利。他們將所有軍團的鷹徽都立在塔樓上,然後開始歡呼、鼓掌和歌唱。正如【猶太戰爭】所記,他們發現戰爭末期遠沒有開始時艱辛。他們最後一次攻入城墻豁口時沒有遭受

任何傷亡,並且在與奮銳黨人進行了如此多野蠻的近戰之後,他們很吃驚,在墻內居然沒有遭到任何進一步的抵抗。

歡呼了一陣子之後,羅馬人開始以自己特殊的方式慶祝勝利。他們湧入街頭,手持刀劍,逢人便殺,主幹道堵滿了屍體,他們還燒毀了逃命者躲藏的建築,連裏面的人一起燒死。當他們闖入房屋搜尋戰利品時,常常會發現屋裏的全家人都餓死了,於是只得驚恐地空手而返。約瑟夫斯告訴我們,盡管他們對死者充滿惋惜之情,對生者卻毫無憐憫,殺死他們遇到的每一個活人,以至於整座城市血流成河,甚至流到有些地方把火都撲滅了。因為到處都是火焰,夜間火焰吞沒了整座城市。

即使是保守估計,耶路撒冷也有超過60萬人喪生,整個城市幾乎毀於一旦。近10萬猶太俘虜被送到羅馬,要麽被絞刑,要麽被送入鬥獸場成為權貴的娛樂。提圖斯樹立了自己的威嚴,為弗拉維王朝的穩定奠定了基礎,在那之後日耳曼人的進攻也被很快平定。帝國回歸了繁榮,並且在之後即將邁入又一個盛世,猶太人卻被驅逐出了自己的故土,從此開始了千年的流浪生活。

結語

在我們沒有細講的地方,在戰爭的末尾,奮銳黨人依然堅守著諸如馬薩達這樣山區的城堡,直到他們被羅馬人徹底淪陷。直到今日,馬薩達精神依然被以色列軍隊視為士兵戰鬥意誌的核心,並以此為旗幟。馬薩達守軍領袖以利亞撒的話語被約瑟夫斯記錄了下來:「我們是最先反抗羅馬的人,也是戰鬥到最後的人,我認為這是上帝的祝福,讓我們可以高貴的死去。」他們留下了糧食,證明自己並非饑餓而死,然後戰鬥到了最後一息,沒有給羅馬人留下一個俘虜。這絲精神從猶太戰爭之後,伴隨猶太民族千年,最終讓他們的國家重新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