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歷史的塵埃——西晉初年的河西之變

2023-12-07歷史

原創 石 磊

對於晉朝開國皇帝司馬炎,歷來評價不錯。如曾經擔任過西晉太尉的何曾評價晉武帝「聰明神武,有超世之才」;唐初名相房玄齡則認為司馬炎「明達善謀,能斷大事」;【資治通鑒】的作者、宋代宰輔司馬光則稱贊司馬炎「至於晉武,獨以天性矯而行之,可謂不世之賢君」。司馬炎駕崩後,謚號為「武帝」,也屬於美謚,因為「威強敵德曰武、克定禍亂曰武、剛強直理曰武」,正是在司馬炎手中,滅掉東吳,統一華夏。但是,從西晉初年平定河西鮮卑人的民變來看,雖然克定了禍亂,斬首了禿發樹機能,其過程卻一波三折,善後也乏善可陳,同時中原王朝對於西北遊牧民族的進攻明顯缺乏有效的應對,以至於數十年後北方少數民族南下之時,西晉朝廷束手無策,最終亡國。從這個角度來看,司馬炎的謚號「晉武帝」,其實名實不副,存在溢美之嫌!

一、變起秦涼

西晉泰始四年至五年(268—269)間,雍涼一代的河西、隴右地區連年大旱,糧食銳減,當地民眾深受其害,數十萬人嗷嗷待哺,亟待朝廷賑濟。秦州災區胡漢混雜,尤以河西鮮卑族居多。因為對遊牧民族長期存在的武力顧忌,所以晉武帝派胡烈擔任秦州刺史,鎮守河西。秦州,是魏滅蜀,晉代魏之後,西晉朝廷分割雍州、涼州、梁州(原屬益州),新置的州級行政區。先前鄧艾鎮守雍州時,接納招降了數萬人的鮮卑族,並將之安置在雍涼之間以實郡縣,與漢族雜居,朝廷害怕這些人發動叛亂,以胡烈勇猛過人,名著西方,故派遣其鎮守秦州。

三國之際,漢民族與少數民族之間矛盾重重,不論魏、蜀、吳,都以「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思想,將境內的少數民族視為二等公民,多采取鎮壓或利用的民族政策,而未將其與漢民族一視同仁。比如曹魏鎮壓北地烏桓後,大量吸納烏桓人參加騎兵。蜀漢鎮壓南中夷族叛亂後,將上萬戶的青羌精壯移居巴蜀,組建了無當飛軍。孫吳政權則是不斷地對山越進行鎮壓,然後將其賜給各個將軍做部曲。胡烈此人,為原車騎將軍胡遵之子,曾參與滅蜀戰爭及平定鐘會之亂,為一時之猛將,但是絕非治國安邦之才。其到任後,並未采取有效措施賑濟災民,反而加征賦稅,采取高壓手段處理問題。他先屯兵於高平川(今寧夏固原市清水河流域),後又派兵進占農民的麥田,冀圖震懾地方災民。結果,不僅失羌戎之和,更加劇了災區難民的痛苦。聚集在今靖遠、中衛兩縣交界地區的「河西鮮卑」在首領禿發樹機能的領導下,利用鮮卑民眾對西晉朝廷的怨恨,趁著天災,於泰始六年(270)正式舉起反晉的大旗。

六月戊午,胡烈率軍討伐河西鮮卑,與禿發樹機能戰於萬斛堆,結果因為輕敵而兵敗身死。胡烈死後,禿發樹機能軍隊士氣大振,又率部一舉攻下高平。此時總督雍涼的是扶風王司馬亮,司馬亮命令部將劉旂前往高平救援,但是劉旂畏懼鮮卑軍勢大,觀望不前。身為都督的司馬亮因為救援不力,被晉武帝免職。司馬炎又下詔命司隸校尉石鑒行安西將軍,都督秦涼諸軍事,與奮威護軍田章、輕車將軍杜預率大軍西征。石鑒素與杜預不和,到任後立即命令杜預出戰,而杜預在分析敵情之後,提出「以虜乘勝馬肥,而官軍懸乏,宜並力大運,須春進討,陳五不可、四不須」,拒絕對禿發樹機能盲目出兵。杜預被石鑒以「擅自裝飾城門、官舍,稽乏軍興」為由,將其逮捕並送交廷尉治罪。其後不久,石鑒在與禿發樹機能的戰鬥中,被打得大敗,事實證明杜預的意見是正確的。而石鑒也因諱敗為勝,虛報戰功,慘遭免職。

二、無人可用

泰始六年(270)七月丁未,司馬炎命汝陰王司馬駿為鎮西大將軍,都督雍涼等州諸軍事,坐鎮關中。司馬駿是晉宣帝司馬懿的第七子,文武全才,是司馬氏家族中的後起之秀。泰始四年(268)十一月,司馬駿曾在淮南芍陂擊退吳國大將丁奉、諸葛靚的軍事進攻。戰後遷任使持節、都督揚州諸軍事,又接替大司馬石苞鎮守壽春,擁有一定的實戰經驗。在司馬駿總督雍涼之後,西晉軍隊和鮮卑軍隊經過一年多的交戰,互有勝負,卻始終未能消滅叛亂的河西鮮卑人。禿發樹機能反而趁機聯絡匈奴、氐、羌等民族共同反晉。各族聯軍中,匈奴人最為驍勇善戰,號稱「北地胡」。泰始七年(271),禿發樹機能聯合「北地胡」攻打金城郡,擊殺了涼州刺史牽弘與太常兼光祿大夫蘇愉,至此禿發樹機能勢力達到了頂峰。梁州刺史牽弘,曾經隨同鄧艾滅蜀,又在揚州刺史任上擊退過孫吳名將丁奉,也是一員虎將,此番卻由於「剛愎自用,輕敵身死」。大將軍兼侍中陳騫曾向晉武帝進言:「胡烈、牽弘二人都有勇無謀,剛愎自用,不聽人言,並非鎮治邊境的理想人選,如不另覓良將替換,必將成為國家的恥辱。願陛下詳查。」當時牽弘任揚州刺史,曾經不服從上司陳騫的命令。司馬炎因此懷疑這是陳騫的私心,故沒有聽從陳騫的建議,反而召牽弘入朝,又命其出任涼州刺史。等到牽弘和胡烈二人均歿於戰事之後,司馬炎才感到後悔。

西晉內遷各族分布圖

大批高官被禿發樹機能擊敗,使得晉武帝煩心不已。當此之時,西晉的頭號名將乃是鎮守襄陽的羊祜,但是因為羊祜要同孫吳大都督陸抗對峙,故不能輕易調動。尚書仆射李熹向晉武帝薦舉在洛陽為質的匈奴貴族劉淵,認為劉淵胸懷韜略,曉暢軍機,必可平定西北亂局,「陛下誠能發匈奴五部之眾,假元海(劉淵的字)一將軍之號,鼓行而西,可指期而定」。以匈奴人對付叛亂的河西鮮卑人,屬於「以戎制戎」之策。而大臣孔恂則認為劉淵才華出眾,比禿發樹機能更難控制,「元海若能平涼州,斬樹機能,恐涼州方有難耳。蛟龍得雲雨,非復池中物」。晉武帝在仔細思考了二人的意見後,打消了派劉淵出戰的想法。

從泰始末年到鹹寧元年(275),禿發樹機能的勢力由涼州金城郡向西發展,高昌以東的一些鮮卑部落也趁機起兵反晉。而晉軍由於指揮不利,在西北地方接連戰敗,牽制了西晉大量的軍隊,遲滯了西晉滅吳的行程,使得司馬炎寢食難安。侍中任愷與權臣賈充不和,於是奏請司馬炎,建議讓一個有威望和智謀的重臣前去鎮撫邊族,平定叛亂,而這個重臣首推賈充。賈充作為司馬炎的頭號心腹,深得司馬炎信任,於是晉武帝下詔,「秦涼二境,比年屢敗,胡虜縱暴,百姓荼毒。遂使異類扇動,害及中州。雖復吳蜀之寇,未嘗至此。誠由所任不足以內撫夷夏,外鎮醜逆,輕用其眾而不能盡其力。非得腹心之重,推轂委成,大匡其弊,恐為患未已……其以充為使持節、都督秦涼二州諸軍事,侍中、車騎將軍如故,假羽葆、鼓吹,給第一駙馬」。賈充作為宰輔,本該坐鎮中樞,但是為了平叛西北,也被晉武帝授予西方封疆重任,從中亦可以看出司馬炎手下無能征慣戰猛將的無奈。

三、帝王心思

賈充雖為車騎將軍,但是並不懂帶兵打仗,為了把持中樞大權,更是不想前往長安。後得黨羽荀勖獻計,要賈充以其女賈南風與太子司馬衷完婚,同時恰逢「京師大雪,平地二尺,軍不得發,繼而皇儲當婚,遂不西行」,賈充才得以留居洛陽。

晉武帝見武力難以平定叛亂,於是改用安撫政策。【晉書】卷三【武帝紀】記載「秋七月丁酉,復隴右五郡遇寇害者租賦,不能自存者廩貸之」。又企圖分化叛亂勢力,以「雍、涼、秦三州饑,赦其境內殊死以下」,但是效果依舊不明顯。至鹹寧三年(277),西北的局勢更加惡化。此時,平虜護軍文俶臨危受命,三月,率涼、秦、雍三州之軍大破禿發樹機能,諸胡二十萬口來降,經此一役,河西鮮卑實力大損。【晉書·司馬駿傳】記載,經過文俶的猛烈打擊,鮮卑首領禿發樹機能和侯彈勃出降,甚至派遣兒子作為人質入侍,安定、北地、金城諸郡都恢復平穩。同年,司馬駿入朝,因他都督關中軍事,所以被改封為扶風王。而文俶也憑借此處戰功,被朝廷任命為「東夷校尉、假節」。但是此處卻發生了一個小插曲:文俶即將赴任,於是去覲見晉武帝進行陛辭,司馬炎見到文俶之後,未表現出「得猛士,守四方」的欣賞,反而非常厭惡他,更是借口其他事情,將文俶免官,這一事件被記載於【三國誌】卷28【諸葛誕傳】註引【晉諸公贊】。至於司馬炎為何有功不賞,將猛將免職?這件事則牽扯到了之前的「淮南三叛」,原來文俶本名文鴛,是曹魏名將文欽之子。文欽身為曹叡的親信,不滿司馬師專權犯上。隨著司馬師擅自廢立皇帝,文欽決定聯合忠於曹氏的鎮東大將軍毋丘儉一起在淮南起兵勤王。司馬師聞訊便親率26萬大軍鎮壓。當時年僅18歲的文鴛給父親文欽出謀劃策,建議趁著司馬師的軍隊立足未穩,兵分兩路夜襲司馬師大營。文鴛和父親文欽趁著夜色,親自率兵夜襲了司馬師,且文鴛帶領他的精兵來到司馬師大營後,大肆砍殺,殺聲震天,把本就帶病出征的司馬師嚇得肝膽俱裂。本來司馬師眼睛上有瘤,剛讓醫生做完割除手術。文鴦帶兵襲營盤,司馬師由於受驚過度致使傷口崩裂,眼珠也被震出眼眶。為安定軍心,他蒙住被子強忍疼痛,其後不久,因為傷勢沈重,正元二年(255)正月辛亥,司馬師死於許昌。司馬師作為司馬炎的伯父,為魏晉禪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或許司馬炎正是想到司馬師的駕崩與文欽、文鴛父子脫不了幹系,才借口其他事情,將建立戰功,理應受賞的文鴛免為庶人。帝王也是凡人,胸襟氣度難免受到國仇家恨的羈絆。

發生在西晉初年的「秦涼之變」

晉武帝意氣用事,罷免文鴛,也沒有趁著河西鮮卑部被晉軍重創,而乘勝追擊,導致一年之後,禿發樹機能卷土重來。鹹寧四年(278),禿發樹機能命部將若羅拔能在武威大破晉軍,陣斬涼州刺史楊欣。鹹寧五年(279)正月,禿發樹機能乘勝攻陷涼州,縱橫西北,而晉軍力不能制。

四、聽臣自任

在聽聞涼州失陷之後,司馬炎非常懊悔,後悔當初所用非人,致使戰況惡化,邊患嚴峻,臨朝哀嘆說:「誰能為我討此虜通涼州者乎?」滿朝公卿,皆無言以對。唯有司馬督馬隆對曰:「陛下能任臣,臣能平之。」司馬炎說:「必能滅賊,何為不任,顧卿方略何如耳?」馬隆回答:「臣請募勇士三千人,無問所從來,率之鼓行而西,稟陛下威德,醜虜何足滅哉。」司馬炎同意了馬隆的請求,並當即任命馬隆為討虜護軍、武威太守。滿朝文武,紛紛反對,認為不能開這個賞募的特例,同時他們認為,馬隆只不過是個信口開河的小將,豈能信之任之?但是晉武帝平叛心切,沒有聽從群臣的建議。

晉武帝司馬炎畫像

馬隆招募勇士的標準是可以拉開一百二十斤的弓,可以使用千斤的弩。雖然條件苛刻,但是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從清晨到中午,僅半日功夫就招募了3500人。隨後馬隆又前往武庫領取兵器,但是因為武庫令發放的都是曹魏時期制造的老舊武器,雙方發生爭執。禦史中丞趁機彈劾馬隆,馬隆辯解道:「臣當亡命戰場,以報所受,武庫令乃以魏時朽杖見給,不可復用,非陛下使臣滅賊意也!」晉武帝當即下令,武庫所有的兵器任馬隆挑選,並行給馬隆所部三年糧餉,馬隆率部於第二年的正月正式開拔。【資治通鑒】卷80晉武帝「鹹寧五年冬十月條」記載:馬隆向西渡過溫水,禿發樹機能等人帶領幾萬名部眾憑借險阻抵抗。「馬隆依八陣圖作偏箱車,地廣則鹿角車營,路狹則為木屋施於車上,且戰且前,弓矢所及,應弦而倒。奇謀間發,出敵不意。或夾道累磁石,賊負鐵鎧,行不得前,隆卒悉被犀甲,無所留礙,賊鹹以為神。」從中可以看出,馬隆指揮的這支特種部隊,戰場表現非常優異。自從馬隆西去,音訊斷絕,朝廷為他擔憂,有的人說他們已經都死了。後來馬隆的使者夜裏到了,晉武帝拍著手高興地笑了。清晨,召集群臣對他們說:「若從諸卿言,是無秦、涼也。」於是下命令,賜給馬隆符節,授官宣威將軍。馬隆到了武威,鮮卑部落首領猝跋韓、且萬能率領一萬多帳來降。十二月,馬隆與禿發樹機能大戰,斬殺了禿發樹機能,涼州至此平定。

可以說,如果沒有晉武帝的堅決支持,馬隆不可能建功西域。而馬隆也不負所托,實作了其對司馬炎的諾言:「陛下能任臣,臣能平之。」馬隆後來在隴右地區戍守十余年,深得胡人信服,威名遠播,累官東羌校尉、封奉高縣侯。而河西鮮卑人自禿發樹機能被殺後,再無能威服各部的領袖,至此,秦涼之變徹底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