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77年女子見鄧,0001烈士證鄧:有事找我

2024-02-05歷史

77年女子見鄧,0001烈士證。鄧:有事找我。

1977年10月某日,鄧小平爺爺身著白色短袖,在北京四合院內踱步,似乎有緊急事務亟待解決。

伍修權伍老告訴鄧小平爺爺今天要給他見一個人,鄧小平爺爺早早就在院子中等待。當伍修權帶著一個女子出現時,鄧小平爺爺疑惑地看著他,伍修權直接告訴鄧小平爺爺,她就是叢德滋的女兒。

鄧小平爺爺聽到後,激動地走到女子面前,上下打量後,哀傷地說:「你真的很像你的父親啊!」女子聽到後激動得嚎啕大哭,她想知道為什麽父親的烈士紀念證書是0001號。

女子名叫叢丹,是叢德滋的女兒。

鄧小平爺爺在頒發烈士紀念證書時,首先想到的就是叢德滋,因此將0001號證書頒發給了他的父親。這讓叢丹非常感動,原來自己的父親一直都被黨中央記掛。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了解革命英雄叢德滋的故事。 叢德滋是李大釗先生的學生之一,李大釗是中國共產黨運動的先鋒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者。

他用自己的精神感召了許多青年,包括叢德滋。叢德滋出生於1910年,來自遼寧鳳城的一個農民家庭。雖然他當時還是個小孩,但他後來成為了一個優秀的革命者。

1911年,清朝宣統年間,由於政府的腐敗無能,爆發了武昌起義,革命的浪潮在中國燃燒起來。到了1926年,北伐軍的北伐步伐勢不可擋,許多有誌青年都加入了北伐軍。

新文案的核心思想是叢德滋的成長歷程和他成為革命者的過程,以及他對李大釗精神的傳承。

北伐軍的英勇表現,激發了國人的反抗精神,越來越多的有誌青年開始覺醒並加入尋求自由的隊伍。李大釗先生被張作霖殘忍殺害,讓叢德滋心中埋下了報國的種子。

然而,知識和能力才是救國的關鍵,盡管家境貧寒,叢德滋始終堅持學習。憑借優異的成績,他在1928年考入東北大學,這所大學的校長正是後來發動西安事變的張學良。

隨著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國民黨蔣介石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導致東北三省迅速被侵占。於是,叢德滋所在的東北大學被迫遷移,這讓一些有理想和報復的學生感到憤怒。

面對日軍的暴行,叢德滋等人用遊行、示威和罷課的方式來反抗,但始終沒有放棄學習。

叢德滋深知,唯有透過學習,才能了解更多的知識,發現拯救國家的方法和方向。在東北大學遷徙後,叢德滋開始接觸到中國共產黨,並與鄒大鵬等一批共產黨員和進步青年有了深入交流,這對他產生了深遠影響。

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叢德滋認識到,只有共產黨才能拯救中國。雖然叢德滋已經接觸到了馬克思主義,但當時張學良已經投靠了國民黨,因此在東北大學畢業後,他被分配到張學良將軍所領導的國民黨政府北平分會的訓政處工作,並被授予了中將軍銜。

盡管叢德滋對國民黨政府還有一些期待,因此在工作期間他仍然盡職盡責。然而,接下來國民黨蔣介石政府的舉措卻讓叢德滋逐漸對其失去了信心。

1934年,叢德滋為了反對蔣介石政府推行的「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開始在一些進步報刊上發表文章,揭露了國民黨蔣介石政府的醜惡嘴臉。

叢德滋因其大膽的行為引起了國民黨政府的註意,不久就被以「共黨嫌疑」被捕,並被羈押在武漢行營。幸運的是,在同年9月,張學良得知此事並親自過問,叢德滋最終被釋放。

出獄後,張學良出於保護他的目的,將他安排在東北局總部的辦公廳擔任機要秘書。叢德滋雖然年輕,但他的才華使他在這個職位上大放異彩。

擔任機要秘書後,他沒有滿足於此,而是繼續關註時局,發表文章,尤其是在【西北精靈】雜誌上發表的文章,影響廣泛。

他還擔任了【西京民報】的主編,繼續宣揚抗日救亡運動,引導了許多進步青年。後來,【西京民報】更名為【解放日報】,他完整地記錄了「西安事變」的過程,為後人研究這段歷史提供了珍貴的資料。

1937年後,隨著國民黨中央軍進入西安,【解放日報】被迫停刊,叢德滋也因此失去了工作,但他並沒有放棄,而是前往上海。

在那裏,他遇見了他的妻子王竹青,兩人誌同道合,很快墜入愛河。在國內形勢日益緊張的情況下,他們決定投身於保衛上海、抵抗外來入侵者的戰鬥中。

然而,上海很快被敵人攻陷,他們被迫回到山西汾陽東趙村。在那裏,他們結為夫妻。

在新婚沒多久以後,叢德滋便毅然離開了家鄉,踏上了追尋他最初信仰的路途。最終,他來到了蘭州,加入了八路軍,投身到了抗日的事業中去。

他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抗戰工作中,積極地開展各種業務。在1938年,經過伍修權和謝覺哉的介紹,叢德滋正式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被批準成為中共特別黨員。

後來,由於他的出色表現,他被任命為甘肅省特派員,和謝覺哉進行單線聯系。為了進一步開展工作,他成功加入了國民黨第八戰區,成為了曾擴清的秘書,並為中國共產黨傳遞了許多重要的情報。

然而,他的行動被狡猾的敵人察覺,最終在曾擴清的宴請中被捕,被關押在蘭州郊外的一處秘密監獄中。盡管他身處險境,但他始終保持冷靜,隨時準備撤退。

他的英勇事跡和對信仰的執著追求,使得蘭州成為了他英勇精神的最終歸宿。

盡管打入敵人內部困難重重,但叢德滋仍堅定表示:「我會堅持下去,每一天都會全力以赴。」在曾擴清宴請他時,他向妻子鞠躬,承諾如果到晚上八點還沒回來,那就意味著他已經被捕。

他希望妻子能和組織聯系,如有危險,盡快撤離。不幸的是,叢德滋當晚被捕,敵人對他進行了殘酷的刑訊。盡管組織多方營救,但都未能成功。

甚至張學良的老師莫德惠出面求情,也被蔣介石拒絕。經過嚴刑拷打,叢德滋仍然堅持保守黨的秘密,國民黨政府意識到他不會叛變。

1942年4月19日,叢德滋被國民黨政府用毒水毒死,他的遺體被拋在郊外的一口破窯洞中。

叢德滋的英勇犧牲讓世人永遠銘記,他的英勇事跡與堅定的革命信仰,令人敬佩。他的遺體被中國共產黨同誌秘密運出,在蘭州郊外安葬,解放後被移至蘭州華林林山烈士陵園。

盡管他只有三歲的女兒,但叢德滋始終嚴格遵守黨的秘密,從未泄露自己的特殊黨員身份。他的英勇犧牲和嚴守秘密的精神,值得我們永遠銘記和學習。

雖然叢德滋的女兒後來在生活中的困境下嫁給了他的戰友高克明,但她和高克明的孩子改名為高錦明、高錦茂,以此來紀念叢德滋的英勇犧牲和對黨的忠誠。

1951年,叢德滋烈士證送到了叢丹家中,王竹青當晚告訴弟妹兩人真實身份。從此,兩弟妹改名叢丹和叢甘。英雄永春不朽,他們的精神值得我們永遠學習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