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李蓮英葬母排場有多大?鄉親們白吃白喝35天,往家拿多少一律不問

2024-04-12歷史

在兩千多年的封建時代裏,清朝對於太監的管束和壓制是做的最到位的,以至於大清三百年幾乎沒有叫得上名字的太監。

這其中最出名的,無疑就是風光了幾十年、最後還能「榮耀退休」的李蓮英。

當然,李蓮英能獲得偌大名聲,主要是因為他侍奉的主子慈禧在後宮叱咤風雲近五十年,權勢從未衰退。而且後者對近代史有著巨大的影響,連帶著她的心腹李蓮英也存在感滿滿。

如今民間還有不少和李蓮英有關的故事,比如傳說中他給自己母親辦的葬禮有著極其鋪張揚厲的排場,花費之巨令人咋舌。

據傳,當時他讓鄉親們白吃白喝35天,甚至還允許後者肆意拿取。

李蓮英的巧妙試探

和大部份的宦官一樣,出生於道光二十八年的李蓮英之所以被送入宮中,也是因為家貧無力供養。

李蓮英在剛入宮的時候,只有七歲,凈身之後做了很長時間的雜務才被分配到奏事處當差。

但奏事處這裏是辦公的地方,想要出頭實際上並不容易。李蓮英努力了很久,也沒有得到上方的賞識。

好在他是比較幸運的,16歲那年,李蓮英被調到了長春宮,而後者正是西宮太後慈禧的居所。

在民間傳聞裏,李蓮英是靠著一手厲害的「梳頭」手藝得到慈禧的看重,隨後被提升為首領太監的。

但歷史上並未有相關的記載,而且李蓮英進入長春宮後,也沒有立刻就引起關註。當時慈禧身邊的紅人是大名鼎鼎的安德海,後者隨侍已久,是慈禧的第一心腹。

李蓮英在安德海的光環下低調地發展了一段時間,憑借辦事周全、為人踏實逐漸贏得認可,幾年之後進入了慈禧的視線。

1869年,安德海因為過分囂張,做出了很多出格之事,最終被山東巡撫丁寶楨以「違背組織,擅離京城」為由斬殺。

【清史稿·丁寶楨傳】中有記載:「至泰安,寶楨先已入告,使騎捕而守之。安得海猶大言,謂:「汝輩自速辜耳!」傳送濟南,寶楨曰:「宦豎私出,非制。且大臣未聞有命,必詐無疑。」奏上,遂正法。」

安德海的死給了李蓮英上位的機會,他替代前者成為了慈禧的心腹愛仆。

但是安德海的悲慘結局也給李蓮英敲響了警鐘,他從此認清了太監的定位,此後余生都不敢有一絲逾越,哪怕後來身居高位也依然待人親和,從不仗勢欺人。

這一點在李蓮英墓誌銘中也清晰寫道:「事上以敬,事下以寬,如是有年,未嘗稍懈。」

為了避免行差踏錯,李蓮英還養成了一個習慣,重大事件有不確定之處第一時間去向慈禧報備,嚴格按後者的吩咐行事。

1907年冬,李蓮英的母親過世,他收到訊息後第一時間便去請示慈禧,詢問是否可以離宮治喪。

慈禧對李蓮英的孝心非常滿意,沒怎麽猶豫便同意了他的請求。而李蓮英則猶豫了一下,隨後繼續問道:「那奴才可以休假到什麽時候?要用多長時間來操辦喪禮?」

這裏就能看出李蓮英的智慧了,他內心肯定是想給母親大操大辦的,但又擔心引來非議,惹得慈禧不快,因此就旁敲側擊地詢問可以請假多久。

慈禧這樣的聰明人自然聞弦歌而知雅意,她大手一揮,賞了李蓮英白銀一帑(48萬兩),還允許其找袁世凱幫忙。

慈禧的話裏話外,幾乎就是在明示李蓮英回鄉可以讓其母親風光大葬,後者瞬間便明白了主子的意思,心滿意足地離開皇宮。

充足的預算和準備

此時的李蓮英已經做了大內總管多年,手裏的積蓄豐厚,並不缺慈禧的賞賜。但後者依然給了奴才如此大的一筆賞錢,為的就是杜絕可能出現的非議。

萬一李蓮英因為給他母親準備了高規格的葬禮而被文官彈劾,慈禧也可以解釋為是自己給小李子的恩典。

李蓮英自然也明白這一點,所以他在出宮回家的路上就想好了要大操大辦,給自己的母親風風光光地送行。因為他的母親是80多歲去世的,葬禮舉辦的隆重一些才符合當時的習俗。

回到位於京城的宅邸後,李蓮英第一時間命人把家中的兄弟請來,明確表示自己要給母親辦一場高規格的葬禮,排場一定要大。

說完後,他還把慈禧賜予的賞銀拿了出來,讓眾人把心都放到肚子裏。

其實此時的李家已經是資產雄厚的大戶,他們一個個利用李蓮英的關系賺了相當豐厚的身家。

但即便如此,看到李蓮英直接拿出50萬兩銀子來置辦喪事,依然是震驚地半天沒有說話。

等他們回過神來,立刻向李蓮英做出保證,表示一定要辦一個又體面又有規格的葬禮,讓老太太風風光光地走。

多年養成的謹慎習慣讓李蓮英在最後特意吩咐了一句,他表示葬禮的每一個細節都要盯緊了,在做到高規格的同時要嚴格遵守禮制。

他不希望在母親的葬禮上看到任何逾制的地方,否則很可能會引來攻訐,給自己和老佛爺帶來麻煩。

這些兄弟親戚們離開李府之後立刻開始了準備,有的人開始采購葬禮需要使用的各種器材,有的人則回鄉準備各類食材和相關人員。

為了確保喪禮的儀式符合古制,他們還專門找了不少學者,後者在翻閱了【喪儀大全】等古籍後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流程。

事實上,這場排場巨大葬禮的光前期籌備就用了三個月。一直到第二年的初春,李蓮英才親自扶著母親的棺槨從通州運回老家廊坊。

為了確保萬無一失,性格勤謹的李蓮英在葬禮開始前專門把每一個細節都檢查了一遍,確認在保證奢華排場的基礎上沒有任何違禮的地方,他才命人開啟葬禮的儀程。

排場極大的葬禮

據傳,李蓮英為起母親準備的葬禮前後一共持續了35天,其規模之龐大,排場之闊綽令每一個參與者都倍感驚訝。其中使用的一些喪葬用品單拎出來都是價值連城,堪稱是奢華無比。

不僅如此,李蓮英為了讓所有人看到自己對母親葬禮的重視,還特意邀請了十裏八鄉的親戚、朋友和鄰居。

而且李大總管大手一揮,表示來吊唁的人不需要上禮,只要給老人家敬一炷香就行了。

在棺槨動身之前,李蓮英特意吩咐家裏人準備好流水席,讓每一個來吊唁的人都能吃飽喝足。然而,他和大隊人馬回鄉之後卻發現,流水席上人員寥寥,看上去極為冷清。

這讓李蓮英頓時火冒三丈,他耗費巨資辦葬禮就是為了能讓盡可能多的人來給母親送行,如果只有小貓三兩只,那傳出去簡直就是天大的笑話。

於是他立刻把主持喪儀的親戚叫來,質問對方是否慢待了來參加葬禮的人,才導致了如今的狀況。

一問之下才知道,其實不少親戚和鄉民都有意前來吊唁,但門口冷酷肅殺的官兵讓他們望而卻步了。原來為了保障李蓮英的安全,袁世凱特意派出了一隊精兵守在李府周圍。

搞清楚原因後,李蓮英第一時間給袁世凱打了招呼,讓他把兵撤回去。沒有了兇神惡煞的士兵守在門口,周遭的鄉親們才放下了戒心,來吊唁的人一下子就多了起來。

為了增加對當地老百姓的吸重力,李蓮英還命人提升了喪禮宴席的規格,采取的是當地最隆重的「十三碗」,分別是四個涼碟和九大碗各種各樣的山珍海味。

而且李蓮英還命人敞開了提供,來吊唁的人如果覺得菜品不夠吃說一聲立馬就會補上。

不僅如此,豪橫的李家還表示,來參加的人都可以把美食打包帶回去,給家裏的老人或者孩子品嘗。

剛開始鄉親們還比較矜持,不敢過分薅李蓮英的「羊毛」,只敢把吃剩的東西打包回去。

後來看李家人根本不管就越來越大膽,甚至有人大包小包往家裏運。而李蓮英對此也樂見其成,命下人不要阻止,甚至還專門準備了提供肉菜和主食的地方。

有人從宴席上陸續拿回家的饅頭和豬肉吃了好幾個月都沒有吃完。

這個過程中有人看不下去,提議李蓮英控制一下,他擺擺手表示,大家開春也不容易,就當是借著這個機會接濟一下父老鄉親吧。

事實上,李蓮英在母親出殯的那天花費更巨,為了確保路途安穩,他在一個月前就命人大興土木,把要用到的路重新翻修一遍。

而且送葬的時候,各種各樣的紙紮以及喪禮用品準備了滿滿當當的好幾車。當天光是燒這些東西就用了很長時間,不少人事後回憶還略帶誇張地說道:「連天都被烤熱了!」

就這樣,李蓮英滿足了自己的心願,為母親送上了一場風光而盛大的葬禮。

葬禮的最終花費

葬禮結束之後,李家人核算了很長時間,才給出最終的花費,一共是55萬兩白銀。這個數位完全在李蓮英的接受範圍內,因此他連連誇獎了負責籌辦喪儀的人。

現代人可能對古代的金錢沒有直觀的感受,不清楚55萬兩到底是一個多麽誇張的數位。

根據相關學者的推算,古代的一兩白銀的購買力大概相當於人民幣660元。這樣計算下來就能知道,李蓮英給母親舉辦喪禮的花費超過3億。

如此巨額的花費,最終卻並沒有造成什麽風波。因為在腐朽的清王朝裏,這已經不算什麽稀奇事。當時的不少王公貴族都曾在壽宴或者園林上一擲千金,花費巨額資金。

像慈禧這樣,一高興就給家奴賞賜大量白銀的也不在少數。

統治者一邊在享受之事上花費奢靡,一邊又在國家建設上「捉襟見肘」,實在是莫大的諷刺。

由此可見,即便沒有來自歐美的侵略者,滿清的滅亡也是必然。因為其內部的腐敗和墮落早就超出了人民能忍受的極限,不然曾經的太平天國運動也不會在幾年之內就席卷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