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一位「漢奸」將軍的自我救贖

2024-02-05歷史

中學歷史課上,咱們都學過「張自忠」這個名字吧?

大家都知道,他是國民黨那邊的大將,後來還為了國家犧牲了。

有時候,可能還會和另一個叫「張治中」的人搞混。

但實際上,張自忠的故事比課本上講的還要精彩呢。

1931年,清朝已經過去,民國也成立了19年。這一年,張自忠40歲。

他從北洋法政學堂畢業後,加入了馮玉祥的隊伍,從一名排長開始,到1931年,已經成為馮玉祥的「西北軍」中的一位勇猛戰士。

這一年,張學良,被稱為「東北少帥」的他也宣布支持蔣介石,全國看上去實作了統一。

西北軍被改編為國民黨的第29軍,張自忠成為了38師的師長。

一般來說,一個師的師長在歷史上是不會留下太多痕跡的。

在1937年的盧溝橋事變之後,中國局勢風雲突變,全國範圍內的民眾都被卷入了戰爭的漩渦。在這個關鍵的歷史時刻,一個人的名字被提及得越來越多,他就是張自忠。然而,這個名字在當時卻帶著恥辱的標簽——漢奸。

「七七事變」時,盧溝橋上的中國士兵

事情的經過並不復雜。

當時,平津地區被29軍的宋哲元和張自忠控制。他們兩人都有一定的軍閥思維,認為平津是他們的地盤,蔣介石的中央軍無需插手,他們自己就能應對日本人。

然而,他們都沒有意識到,日本人已經下定決心要全面侵華,而他們的和談策略並不能保住平津的地盤。

張自忠甚至代表宋哲元,專程前往日本存取,試圖以和談的方式維護平津的穩定。

但日本人並沒有給他們面子,盧溝橋事變爆發,戰爭全面升級。面對兵臨城下的日軍,宋哲元以「保留西北軍一點底子」為由,帶著大部隊先行撤退。他把這個艱難的攤子扔給了張自忠,當時的天津市市長。

宋哲元離開時,張自忠曾預言:「我怕要成了漢奸了!」

不幸而言中,由於北平的兵力薄弱,無法抵擋日軍的進攻。

張自忠最後決定,在城裏各處貼上安民告示,讓日軍進城。那一天,北京的老百姓起床後發現,國軍已經全部撤離,到處都是安民告示。

他們立刻明白過來,這是投降的象征!

日軍不費一槍一彈,順利進入北平城。

盡管張自忠並不想成為真正的漢奸,但他無力改變現實。他先是逃進了一家德國人開的醫院,然後透過其他途徑,偷偷逃出了城。

然而,這個恥辱的標簽卻始終伴隨著他,成為了他一生中無法抹去的痕跡。

但張自忠在沒有打仗就失去北平這件事上,確實有很大責任。

全國各地的報紙都嚴厲批評他,人們給他四個字的評價:「自以為忠!」

北平被攻破一個月後,張自忠因為「放棄責任,連續失去陣地」,被撤職調查。

後來,他得到了軍政部的一個閑職。

那時的張自忠,才算徹底明白了。

他給蔣介石寫了一封「血書」。但直到李宗仁,程潛等人強烈推薦,蔣介石在急需用人之際,才勉強同意讓張自忠回到他的老部隊,擔任第59軍軍長(原38師擴編)。

從那一刻開始,張自忠可能已經決定了他的歸屬。

從1938年2月開始,張自忠帶著他的59軍,展開了一場他們視為「自我救贖」的拼命戰鬥。在3月的「臨沂戰役」中,張自忠的59軍在友軍支持下,激戰7天7夜,成功擊退了日軍號稱「鐵軍」的第五師團。

這一戰,讓日本人痛心疾首,也讓大家都知道,張自忠是抗日的!

這場戰鬥之後,張自忠之前的所有處分都被撤銷,還被提拔為27軍團軍團長。

但這並沒有滿足張自忠對自己的期望,他急切地想要洗刷恥辱。

沒有臨沂戰役的死守,就不可能有「台兒

193年3月至5月的「徐州會戰」中,張自忠和他的隊伍戰鬥力爆表,專挑辛苦活兒:哪兒需要支援?我們去!哪兒要堅守?我們來!哪兒需要斷後?我們來!哪兒最艱苦最危險,張自忠就帶著隊伍勇往直前,一旦開打就往死裏拼。每場戰鬥前,他都會提前寫好遺書。如果活著回來,就銷毀。

那次會戰,很多日本人都記住了一個厲害的中國將軍:張自忠。

到1939年,張自忠參加了無數大小戰鬥,一直保持著勝利的戰績。

他的名字在國軍中已經成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存在,甚至在日軍中也享有很高的威望。這一年,張自忠憑借陸軍中將的職務,被授予上將銜。

此時,他已經擔任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和第五戰區右翼兵團總司令。

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曾特地提醒張自忠:「作為集團軍總司令,就不要親自上前線戰鬥了!」

但張自忠似乎從未把這些話放在心上。

這也讓後人不斷猜測:張自忠其實早就決定用犧牲自己的方式,洗刷曾經的恥辱。

1940年5月,抗日戰爭中的棗宜會戰爆發。張自忠作為集團軍司令,本可以不用親自上前線,但他選擇再次奔赴戰場,親自指揮戰鬥。

這場戰役,也成為他參與的最後一戰。

在戰鬥前夕,張自忠罕見地給跟他多年的59 軍軍官們寫了一封長信,信中他說:「萬一不幸拼盡全力,我們也對得起國家和四萬萬同胞。」

5月15日,張自忠率領總部和74師抵達南瓜店。但他們不知道,由於無線電通訊頻繁,被日軍發現,並確定了他們的位置。

5月16日,日軍驚喜地發現,面對他們的是國軍第33集團軍司令部!日軍調集5000多人,開始包圍張自忠的司令部。而張自忠身邊只有約1500人。

盡管突圍仍有希望,但張自忠決定堅守陣地,等待援軍。

5月16日清晨,日軍發起總攻。中國士兵們知道總司令就在他們身後,誓死血戰不退。但日軍兵力火力強大,防線逐漸被突破。

張自忠的衛隊已被派到前線,身受重傷的他滿身是血,依然堅持在小山包上指揮戰鬥。

張自忠的最後時刻,終於來臨了。

先是一顆子彈擊中張自忠的肚子,原本倒地的他竟然又站起來,伸手去抓一個沖上來的日本兵的刺刀。

就在這時,另一個日本兵把刺刀插入他的身體。

最終,張自忠和他的部隊全體英勇犧牲。

故事至此,尚未落幕。

一個人物的真正地位,並非取決於他生前的顯赫,而是取決於他死後的尊榮。

曾槍擊張自忠的日軍士兵,名叫藤岡。他在張自忠的遺體中,發現了一支鋼筆,筆身上鐫刻著「張自忠」三字。

藤岡為之震撼,他無法置信,如此聲名顯赫的集團軍總司令,竟會選擇留下而非逃命。他立即將此情況上報給聯隊長,聯隊長也不敢絲毫怠慢,特邀三十九師團參謀長專田盛壽前來。

令人驚訝的是,專田盛壽與張自忠竟是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同期同學。確認身份無誤後,專田盛壽跪地整理張自忠的儀容,並下令士兵將遺體擡下山,清洗幹凈後安葬。

清洗過程中,日軍發現張自忠身上一共遭受了八處創傷,包括兩處炮彈傷、一處刺刀傷和五處子彈傷。他們在陳家集用柏木制成棺材,將張自忠的遺體用布包裹,鄭重下葬。

墓碑上刻著:「支那大將張自忠之墓」。

葬禮結束後,日軍全體人員向墓碑敬禮。

漢口日軍廣播電台中斷正常節目,插播張自忠陣亡的訊息:「我皇軍第三十九師團官兵在荒涼的戰場上,對壯烈戰死的絕世勇將,奉上了最虔誠的崇敬的默禱。」

然而,故事尚未落幕。

當晚,國軍第三十八師和一七九師的官兵,立即組織了敢死隊,不顧一切地向日軍第三十九師團的司令總部發起拼死攻擊,他們的目標只有一個:搶回張將軍的遺體。

那一夜,中國戰士勇往直前,竭盡全力,終於尋得張自忠將軍的陵墓。

據日軍記載:「當晚,張自忠將軍的遺體被數百名中國士兵采取夜間突襲的方式成功奪回。」

張自忠將軍的遺體被中國官兵悉心清洗,更換整潔的衣物和軍裝,佩戴將軍短劍和領章,安放於貴重的楠木棺木之中,準備運送至當時的陪都重慶。

運輸途中經過宜昌,當地百姓得知棺木內安放的是張將軍的靈柩,共有10萬人出城悲痛送行。

期間,日軍飛機飛臨宜昌上空,防空警報長鳴,但民眾無一離散。

日軍飛機盤旋多圈,未投一彈便離去。

張自忠的靈柩途經水路送往重慶,沿途經過巴東、巫山、雲陽、萬縣、忠縣、涪陵等地,各地祭桌連綿數裏,香火祈願彌漫不息,眾多中國民眾在長江兩岸長跪不起。

1940年5月28日,張自忠的靈柩抵達重慶,市民紛紛出城迎接。

蔣介石臂挽黑紗,親自登船迎靈。

張自忠英勇殉國時年屆五十。

十五六歲時,他與山東老家一名十七歲的女子李敏惠成婚,兩人數十載互敬互愛。

得知張自忠的噩耗後,李敏惠鎮定地安排好家中事務,隨後絕食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