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同為天才型指揮員,粟裕和四野首長之間的行事風格有何不同?

2024-01-17歷史

作為同樣由原新四軍和八路軍隊伍改編而來的解放軍主力部隊,第三野戰軍和第四野戰軍前後腳成立於1949年春天。在解放戰爭期間,三野承擔了解放江浙滬、福建和山東等地的任務,四野則承擔了解放東北、兩廣以及海南島的任務,兩支部隊的戰略地位不相上下。四野的司令員和政委分別由林總和羅榮桓兩位元帥擔當,而三野的實際指揮則由副司令員粟裕承擔。林總和粟裕之間存在著相似之處,他們都是從實戰中成長起來的天才指揮員,在戰爭年代裏創下戰功無數。不過,在三野和四野部隊內部,對待林總和粟裕的態度問題上,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林總在四野,擁有說一不二的權威,屬於跺跺腳,地板也要震三下的存在。反觀粟裕在三野,並沒有樹立這樣的影響力。為什麽會出現這樣的反差呢?

在探討這樣的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林總和粟裕的個人發展經歷。林總的軍事生涯開始於北伐戰爭時期的葉挺獨立團,參加過南昌、湘南起義和井岡山會師之後,他在23歲的時候,已經是紅4軍的軍長了。1932年,25歲的林總第一次擔任了紅1軍團長。和林總同齡的粟裕,1932年末的時候,粟裕剛剛由紅4軍參謀長轉任紅1軍團教導師政委。從級別上來說,粟裕的早期發展和林總不在同一高度上。雖然按照現在的角度來說,革命不分先後,但是當井岡山上的林總以毛主席、朱老總得力下屬的身份征戰拼殺的時候,粟裕僅僅只是小小的警衛隊班長。應該說,林總比粟裕更早擔負起了黨中央對人民軍隊的指揮責任。

根據跟隨林總多年的老部下回憶,林總為人惜字如金,說起來其實就是現在的自閉癥性格,除了極個別關系比較親近之人以外,他大抵連打各招呼的程式都是能省則省的。不過,大家不要以為林總在指揮部署作戰的過程中也是這樣的。恰恰相反,每逢重要戰事,林總都會將自己的作戰意圖和構想明明白白地跟大家交代清楚,還會貼心地替各部隊設計行軍路線和具體作戰策略。有人有不明白的地方,林總永遠會不厭其煩的重復,務求大家精準了解各自承擔的戰略任務的要點。而他最神奇的地方就在於,差不多百分之九十九的戰前目標都會得到百分之百的實作。

既然跟著這樣的首長,可以實作理想和現實零差距,那麽,還有哪個下屬敢於質疑林總的權威呢?四野最出名的火爆脾氣,當屬地位僅次於林、羅的劉亞樓,可是他在面對林總的時候,永遠是沒脾氣的。部隊指揮員的威信,是依靠一次又一次的出奇制勝樹立起來的。雖然林總一生始終以軍人自居,但是其實他在管理地方事務的能力上,同樣是不容小覷的。中央在派駐幹部和部隊進駐東北地區之初,安排的最高負責人,實際上是彭真。不過,彭真的領匯出現了嚴重的水土不服,最後是林總接掌了重新改組之後的東北局,才成功扭轉了東北地區的整體形勢。客觀的說,林總綜合素質和領導才能,在黨內和軍中都算得上是首屈一指的。開國大將黃克誠出身四野,雖然與林總交情平常,但是他還是在晚年力撐林總的實力:他確實有指揮能力,他生前我這麽講,死後我也是這麽說。

相比林總,粟裕在部隊的騰飛,要晚得多。全面抗戰爆發之前,粟裕長期承擔外線作戰任務,接受中央直接領導的機會並不多。抗戰爆發後,粟裕主要擔任的是新四軍的師級幹部,影響力有限。進入解放戰爭時期,粟裕在華中和華東野戰軍的搭檔分別是譚震林和陳毅,他先當司令,後當副司令,指揮的是像許世友、宋時輪這樣老資歷的主力部隊指揮員。在蘇中七戰七捷中的表現,確實足夠讓粟裕封神,但是在華野和三野期間,他還是離不開陳毅的力挺。粟裕在指揮實戰的過程中,思維跳脫,對於不熟悉他的人來說,過於天馬行空。孟良崮戰役過程中,許世友奉命指揮部隊急行軍去沂水配合兄弟部隊,走出去幾十公裏之後,接到了返回坦埠的命令。許世友在和粟裕的電話溝通中大發脾氣,最後還是陳老總出來說話,才平息雙方怨氣。

由於天生性格的原因,粟裕在處理和部下之間的工作矛盾中,多數采取柔和一些的策略。濟南戰役中,粟裕安排宋時輪的十縱承擔阻擊的任務。宋時輪心裏帶著北渡黃河挨批評的思想包袱,推說傷亡嚴重,難以配合兄弟部隊作戰。粟裕堅持己見,爭執之下,宋時輪索性提出離職休養的要求。在戰前部署的過程中,出現這樣的糾紛是性質嚴重的,中央和毛主席都要求對宋時輪作出嚴肅處理,卻遭到了粟裕的反對。粟裕給出的理由是,大敵當前,應當給宋時輪將功補過的機會,不同意將他撤職。打了勝仗之後,宋時輪做了檢討,果然沒有影響職務。粟裕表現出來的寬厚人設確實給自己加分不少,可是也難免輸了幾分將帥之才應有的霸氣。

最後要說說,林總和粟裕二人在野戰部隊期間的級別。林總在東北期間,除了擔任軍區司令之外,還同時兼任東北局書記,相當於是總攬地區黨軍大權。而粟裕在三野和華東軍區,實際地位始終不高。他雖然身為三野副司令,但是在華東軍區沒有正式職務。說起來,這兩個人的地位,還是不可同日而語的,那麽在內部的影響力,也就可想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