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漢昭帝:一代中興人君卻成皇帝中的匆匆過客,韜略過人終是意難平

2024-04-24歷史

導語

漢昭帝劉弗陵,西漢第八位皇帝,公元前87年繼位,年僅七歲。劉弗陵雖然年幼登基,但聰慧過人,富有韜略,十四歲時聯合霍光鏟除上官桀集團叛亂。

在位期間,他采取與民休息,輕徭薄賦的政策,屢次減免租賦,招撫流民,社會經濟有所恢復,階級矛盾得到緩和,成功扭轉漢武帝末年的亡秦之禍,開啟歷史有名的昭宣中興。

然而天妒英才,公元前74年,漢昭帝就因病去世,年僅二十歲,一個充滿潛力,備受期待的英主竟成為西漢二百年歷史上的匆匆過客,滿腔抱負終究落得意難平。

少年聰慧,在宮闈血戰中脫穎而出

劉弗陵出生於公元前94年,他的母親趙婕妤,也就是鉤弋夫人深受漢武帝寵愛。

傳說劉弗陵和上古的堯一樣都是懷胎十四月而生,於是漢武帝稱其所生之門為「堯母門」。

劉弗陵幼年聰慧過人,人情練達,體格健碩,再加上是漢武帝老來得子,因此漢武帝對這個小兒子非常喜歡,經常稱贊其很像自己少年時期的樣子。

而此時的漢朝宮廷關系十分微妙,皇後衛子夫所生的嫡長子劉據已當了二十幾年的太子,依靠衛子夫、衛青等母家外戚勢力形成龐大的太子黨。

劉據性葛文和恭謹,經常勸諫漢武帝停止對外用兵,減輕苛政徭役,與支持武帝的法家及主戰派大臣形成對立。

漢武帝有意擡舉褒揚劉弗陵,無異於向外界傳達以劉弗陵取代劉據的訊號,這導致反太子派和親太子派的鬥爭白熱化,最終於前91年爆發震驚歷史的巫蠱之亂。

皇後衛子夫、太子劉據受江充等人誣陷,投訴武帝不得見,憤而起兵,之後兵敗自殺,所牽連人數數萬人。

劉據一死,太子的位置空下來,皇三子燕王劉旦對此垂涎三尺,他急不可耐的上書武帝,借進京擔任皇宮保衛,希望得立為太子。

武帝一眼便看穿劉旦心思,盛怒之下,先殺了劉旦派來的使者,又削其三縣以示懲戒,劉旦從此出局。

剩下的兒子分別是皇四子劉胥、皇五子劉髆及皇六子劉弗陵,其中,劉胥為人張狂,奢侈享樂,不符合太子標準,所以也被排除。

劉髆是武帝寵妃李夫人所生,大將軍李廣利的外甥。李廣利自恃手握重兵,又有兒女親家丞相劉屈氂為朝廷內援,遂與劉勾結,謀立劉髆為太子。

然而事情被人告發,武帝生平忌諱外戚朋黨,得知後大怒,腰斬劉屈氂全家,逮捕李廣利家眷,李廣利本人投降匈奴。

經過一連串的政治變故,年幼懵懂的劉弗陵在這次血腥角逐中勝出,前87年,漢武帝病重,將年僅七歲的劉弗陵立為太子。

為了防止主少母壯、呂後外戚專政重演,武帝將鉤弋夫人賜死。

隨後他為劉弗陵精心選擇四位托孤大臣,分別是大司馬、大將軍霍光、 車騎將軍金日磾、左將軍上官桀及禦史大夫桑弘羊,並以「周公輔成王」的圖畫賜給霍光,以示其效仿周公盡心負責少帝。

不久,武帝病逝,劉弗陵登基,是為漢昭帝。

洞察忠奸,粉碎叛亂

按武帝遺詔,大將軍霍光為首輔,主持國政,金日磾、上官桀為其副手,桑弘羊管理財政。公元前86年,輔佐朝政一年多的金日磾病逝。

起初,上官桀之子上官安娶霍光長女為妻,生有一女上官氏,兩家作為姻親關系密切。

霍光雖為首輔,但每當他休假或沐浴時,就由上官桀代替他處理政務,因此在漢昭帝繼位之初的幾年裏,朝廷維持了相對穩定的政治關系。

不過這種平衡局面很快就被打破,前83年,漢昭帝十一歲,到了冊立皇後的年齡,上官安打算讓年僅六歲的女兒上官氏入主後宮,卻遭到霍光反對。

因為上官氏一旦成為皇後,上官家族勢力勢必壯大進而削弱其權勢。

但上官家族仍透過蓋長公主(漢昭帝的長姐)的情人丁外人,攀附到蓋長公主,從而把上官氏推到皇後的位置,上官桀則升為車騎將軍,取代以前二把手金日磾的位置。

為了投桃報李,上官桀提議封丁外人為侯,結果遭到霍光以「非功不得封侯」的理由駁回。

霍光對蓋長公主與上官桀勾結一事心若明鏡,自然遏制上官桀集團壯大,隨著利益的矛盾,雙方由親密的親家變為政敵。

同時,桑弘羊為子弟求官也被霍光拒絕,二人的政治主張又有嚴重分歧。

前81年,霍光利用全國鹽鐵會議,煽動地方豪族儒生,制造輿論,沈重打擊以桑弘羊為首的軍功集團,導致桑弘羊與霍光分道揚鑣。

另外,漢昭帝的哥哥燕王劉旦因為沒有被立為皇帝,也心存怨恨 。漸漸地,這幾股政治勢力逐漸合流,試圖扳倒霍光。

公元前81年,上官桀以燕王劉旦的名義上書漢昭帝,稱霍光擅自調動禁軍,意圖發動政變,推翻他,希望由燕王帶兵入長安宿衛。

上官桀趁霍光沐浴之機,將奏章送到昭帝手中,上官桀的打法是透過昭帝批復此事,而後再由他宣布霍光「罪狀」,再由桑弘羊組織黨羽脅迫霍光退位。

上官桀把寶押在漢昭帝身上,他認為漢昭帝不過黃口小兒,容易蒙騙,而且以前處理政務,昭帝亦未提過反對意見,這次借刀殺人絕非難事。

結果上官桀的如意算盤落空了,奏章送到昭帝手中,竟被昭帝扣下不發。

第二天早朝,霍光已得知此事, 沒有上朝,而是待在了 張貼武帝所贈「周公輔成王圖」的 畫室中,以此請求 昭帝表明態度。

接下來就是漢昭帝表現的高光時刻了,昭帝環顧朝堂發現未見霍光,便詢問大將軍身在何處。上官桀趁機站出來說,是因為燕王告發他的罪狀,不敢來上朝了。

昭帝微微一笑,沒有理會,當即派遣侍從召霍光上朝,霍光自然也要表一番姿態,當場脫冠謝罪。

昭帝倒也沒給霍光太多表現的機會,先讓他把帽子戴上,然後宣布其無罪,霍光很驚訝,問陛下是怎麽知道的。

漢昭帝當場給出答案。史書記載:

「將軍之廣明,都郎屬耳。調校尉以來未能十日,燕王何以得知之?且將軍為非,不須校尉。」是時,帝年十四,左右皆驚。

大意是將軍到廣明亭去,召集郎官部屬而已。如果要調動兵力,時間用不了十天,燕王劉旦遠在外地,怎麽能夠知道!況且,將軍如果真的要推翻我,也無須如此大動幹戈!此話一出,群臣無不驚嘆!

因為漢昭帝不僅揭穿了上官桀團伙的陰謀,而且也是在變相提醒霍光,勿要因位高權重而產生非分之想,年紀輕輕的劉弗陵對朝局有如此洞察力,這是讓當場大臣震驚的地方。

既然霍光是被誣陷的,那就要追查上奏疏的人,但上奏的人莫名其妙的消失了,上官桀倒是 害怕了,就勸劉弗陵,說這是小事不值得追究。

可是漢昭帝不聽,仍然追查此事。漢昭帝對此心知肚明,這件事就是你和燕王搞鬼,現在揪住你的小辮子就是要狠狠的踩,同時 昭帝更加親近霍光而疏遠上官桀。

公元前80年九月,上官桀決定鋌而走險,發動政變,因為他深知,自己與霍光遲早有魚死網破的一天,眼下局勢對自己不利,不如先下手為強。

他計劃由長公主設宴邀請霍光,趁其不備由埋伏的兵士將霍光殺掉,再廢除漢昭帝。

然而陰謀被長公主手下泄露,昭帝與霍光決定以快打慢,率先出手,將上官桀、桑弘羊等統統逮捕,誅滅全族,長公主、燕王劉旦先後畏罪自殺。

而上官皇後因為年紀幼小,又是霍光的外孫女,所以未被廢黜。

在霍光與上官桀的鬥爭中,漢昭帝的態度決定未來的走向,他堅定的站在霍光一邊,事實也證明,霍光確實是一個優秀的輔政大臣。

在他的輔佐下,漢朝國力得以恢復,成就了一段君明臣賢的千古佳話,不過也造成霍光一家獨大的局面。

一代明主英年早逝

上官桀集團的覆滅帶來的最大後果就是霍光全面掌權。

他的兒子霍禹、侄孫霍雲是統率宮衛郎官的中郎將,霍雲的弟弟霍山任奉車都尉侍中,霍光的兩個女婿擔任衛尉,霍光幾乎掌管了整個皇宮的警衛。

此外,霍光的親戚、門生及故舊更是遍布朝堂,形成了一個盤根錯節的,比上官桀更加龐大的政治集團。

為了進一步鞏固權勢,霍光開始幹涉昭帝的私生活,首先,他不許後宮妃嬪同昭帝親近。

然後命令宮女穿上一種不方便解開,且有前後襠、系帶很多的內褲,目的就是讓上官皇後獲得專寵,增加懷孕機率,但終漢昭帝一朝,上官皇後始終未能懷孕。

公元前77年,劉弗陵已加冠,到了該親政的年齡,但毫無疑問,未能如願,而是繼續委任霍光秉政。

史上記載是因為劉弗陵生病,無法親自理政,這一情況真假難辨,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霍光勢力已成尾大不掉之勢,幾乎與劉弗陵平分皇權。

那麽霍光權傾朝野是否意味劉弗陵已完全淪為傀儡呢?

事實並非如此,首先,霍光是權臣,卻非奸臣,早先霍光在武帝跟前為近侍長達二十年,要知道宰相都換了數任,且很多死於非命,可見武帝是多麽難伺候的主。

而霍光能夠屹立不倒,且從未出錯,說明其能力之強,在漢昭帝十幾年裏,西漢王朝衰退趨勢得以扭轉,被武帝耗空的國力得到恢復。

其次,劉弗陵在執政時期是有一定自主性的, 政變後關於昭帝的記載很少,從僅有的史料看,劉弗陵仍在理政。

比如平息 匈奴、西南夷、烏桓的邊境騷擾,斬殺叛漢的樓蘭王,以震懾西域,內政方面,多次批準減免賦稅,昭帝前後十三年,百姓充實,四夷賓服。

當然, 面對「君弱臣強」的局勢,劉弗陵是心有不甘的,但也無可奈何,他一無母家,二無妻族,武帝留下的宗室子亦所剩無幾,實在沒有資本與霍光抗衡,除了年齡。

也許劉弗陵自覺年輕,可以把霍光熬死再親政,可惜上天沒有給他這個機會。 公元前74年,劉弗陵因病駕崩於未央宮,年僅二十歲。

按說昭帝自幼身體健碩,聰慧明察,英年早逝實在不該,具體是抑郁成疾還是死於他因,正史沒有記載,只能留給後世些許懸念。

一個冉冉升起且可能留下濃墨重彩的英才帝王終究成了西漢歷史的匆匆過客。

才智雙全的他有太多的事情沒有做,留下了太多的遺憾,而這一切都化為塵埃被歷史洪流裹挾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