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3萬紅軍在烏江遭遇30萬國軍,19歲小戰士獻計,讓毛主席贊嘆不已

2023-12-10歷史

1935年1月3日,毛澤東率領的軍委縱隊行至烏江邊,他一手叉腰,一手指著橫跨烏江兩岸的特殊浮橋稱贊道:「真了不起,我們工兵就地取材,用竹筏架成這樣的橋,世界上都沒有。」

隨後,毛澤東跟隨部隊,踏上浮橋,行至浮橋中段,他停了下來,站在橋上用力晃動幾下。

但見浮橋穩固如山,難以撼動,毛澤東再次感嘆道:「紅軍之中有神人呀。」

要知道烏江是天險之地,兩岸懸崖聳立,難以攀登,加上江流湍急,河寬200余米,以至千百年來無一條大橋橫跨其上。

但紅軍卻能在短短3日內,集思廣益,齊心協力,打造出一條浮橋,征服了烏江天塹。此舉促使紅軍主力擺脫了敵人的圍追堵截,為長征的勝利打下堅實的基礎。

誰能想到,提出用竹筏制作浮橋的人,竟然只是一位名叫石長階的19歲紅軍小戰士。

這石長階是何許人也?竟能想出讓毛主席都贊嘆的妙計,他後來的結局又是如何呢?

一、小紅軍出妙計

石長階是一名普通的紅軍戰士,在參軍之前,他念過幾年私塾,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胡大局觀念。

後來,他受到先進思想的影響,年紀輕輕,便入伍參軍,跟隨紅軍鬧革命。加入紅軍後,石長階因為動手能力強,腦子靈光,被分配到了工兵連。

當時的紅軍實力薄弱,裝備不齊,被國民黨數次圍剿,只能不斷轉移陣地,開啟長征之路。小工兵石長階和隊友們,也跟隨大部隊向西北行軍。

1934年底,慘烈的湘江戰役結束後,石長階跟隨紅軍連續行軍一個多月,抵達貴州猴山,疲憊的將士們獲得短暫的休息時間。

敵軍的追殺,長期的奔襲,糧食的不足,讓石長階這樣的年輕戰士吃盡苦頭。但他們內心堅定,不喊苦、不叫累,咬著牙齒挺下去。

12月31日,石長階和隊友領到了組織分發的糧食、豬肉和鹽巴,稚氣未脫的他們短暫忘掉戰爭,拋下生死之念,開心地與當地百姓一起慶祝新年的到來。

聯歡會結束後,勞累許久的工兵連戰士剛睡下,緊急集合的軍令便將他們喚醒。石長階打了個激靈,迅速收拾行囊,前去集合。

石長階所在的工兵連線到任務,要連夜趕往50公裏外的烏江。石長階雖不知道任務是什麽,但只要組織有需要,那便向前沖就好。

夜色濃濃,寒氣逼人,正在趕路的石長階等人心中略有擔心。因為自從湘江戰役後,他們工兵連的諸多工具都丟了,如今手裏只剩下砍刀和鏟子等工具。

沒有裝備,勢必會影響任務的執行,他們不怕死亡,就怕辜負組織的信任。

石長階等人行到烏江時,才知道這次工兵連的任務是要想辦法橫渡烏江,為中央紅軍開辟跨過烏江的渠道。

在短暫的休憩中,石長階了解到在他們到來的前一天,紅一軍團第2師第4團團長耿飈和政委楊成武帶領的先遣部隊,化裝成鹽商,已提前到烏江河邊的渡口偵查情況。

團長透過一位經常前往烏江北岸的老船工口中得知:

黔軍已提前燒毀或打沈烏江周圍的船只,且渡口對面留有一個連的兵力把守,離渡口不遠處的廟裏更是駐守著一個團的兵力。

時值寒冬,冷風呼嘯,濃霧彌漫,難以檢視對岸敵情。團長下令向對岸試探性的開火,槍聲一響,敵軍馬上反擊。一番測試,團長記下了敵人的火力點。

黔軍

認真思考後,團長和政委等人決定組織突擊隊,泅渡烏江。強渡任務安排到第三連連長毛振華身上,由他帶領7名水性好的士兵執行。

任務有二,其一是泅渡過江,為中央紅軍主力部隊打通前進道路;其二是拉一條纜繩過江,以便在江上架橋。

烏江之水,冷如寒刀,天空之中,又下著小雨。身著單衣的戰士們,在喝過一碗暖身酒後,便手提駁殼槍,頭頂手榴彈,噗通幾聲,躍入了江水中。

只見在接近零度的烏江中,戰士們牽著一根纜繩,串連一起,魚貫遊向對岸。然而沒過多久,對岸敵軍便發現了他們,敵人開槍射炮,試圖殺死泅渡的紅軍戰士。

在敵軍猛烈的炮火攻擊下,纜繩被炸斷,戰士被打散。連長毛振華無奈地下令撤退。一名福建籍戰士,在返回途中犧牲,被無情的江水吞沒。

眼見泅渡不成,團裏決定趁著夜色,組織18名戰士,乘竹筏偷渡,以此襲擊對岸敵軍。

江水湍急,沒多久,兩只竹筏便被急流給卷回岸邊,另一只竹筏上的毛振華和4名戰士卻不見蹤跡,消失於江中。

兩次渡江未果,讓全團上下焦慮不已。要知道追擊紅軍的國民黨大部隊,離烏江只有100公裏了。時間就是生命,再想不出過江之法,紅軍可能會被殲滅於烏江。

危急時刻,紅軍總參謀長劉伯承帶領著石長階等工兵連戰士,趕到烏江,助力紅4團。

工兵連中,有許多能人誌士。連長王耀南,出身鞭炮世家,精通挖洞爆破,後在瑞金的紅軍大學學會了架橋技術。紅軍過於都河的「長征第一橋」,便是他帶來工兵連戰士搭建的。

此外,曾在日本留學、現任瑞金大學教員的何滌宙亦是橋梁專家。可兩大專家來到烏江岸邊時,不由得皺起眉頭,擔心萬分。

因為烏江湍急的水流約有4公尺每秒,按當時的技術,在這樣流速的河水中搭建橋梁是不可能的。

再加上紅軍的輜重裝備早已遺失,即便水流速度滿足,他們也沒有搭橋的材料和裝置。

何滌宙

王耀南立在烏江邊,拿出自己的小酒壺,喝上兩口,他想借助酒力想出渡江之法。

連長在思考之時,石長階也轉動的大腦,自小生活在江邊的他,突然靈光一現。

他急忙跑到王耀南身邊,輕輕地說道:「連長,我有一個辦法,不知道行不行得通?」

王耀南立馬來了興致,「長階,把你的辦法說來聽聽。」

原來石長階小時候經常用竹子做成篾繩,這竹篾在水裏泡的越久越紮實。

烏江邊上,竹林遍地,他提議可以砍下竹子,做成竹篾,再將竹子制成竹筏,最後用竹篾將竹筏串連在一起,便可以制成一座浮橋。

王耀南聞言大喜,拍了拍石長階的肩膀:「好小子,這個方法好,咱們就這麽辦!」

不管是在什麽場合,遇到什麽困境,都要多動腦,勤思考,總會找出破局的思路。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王耀南當即讓工兵連的戰士行動起來。

二、赤子舍身報國

時間緊迫,王耀南帶領著戰士沖入竹林,揮刀就砍,哢哢的砍竹聲與烏江的亂流聲交相呼應。

忽然,石長階對著大家喊道:「同誌們,這竹子不能隨便砍呀,得分清公母才行。」

戰友們聽到石長階這個小孩子的話,皆是一笑,竹子還分什麽公母呀?小孩子就是小孩子,現在可不是鬧的時候。

眼見戰士們沒有聽進去自己的建議,石長階趕緊找到連長王耀南,氣喘籲籲地說道:「連長,這竹子真的要分清公母,公竹子砍了沒事,母竹若是砍了,來年就不會長竹子了。」

王耀南一聽頓時明白了,這些竹子可是當地百姓賴以生存的作物,若是把母竹都砍光了,百姓將難以活下去。

王耀南當即安排石長階和其他當過篾匠的戰士,去教大家分別竹子的公母。

分辨公母竹的方法很簡單,擡頭往上,觀察第一個長出枝杈的竹節,如果只有一根枝杈便是公,若有兩根便是母的。此外,母竹的周圍,會有許多小竹筍長在地面上。

王耀南安排宣傳隊,提著裝有石灰水的小桶,和戰士們一起,將母竹給標記出來。

在前有天險,後有追兵的危機情況下,紅軍還能時刻想著老百姓,仁義之師自然可得民心,得民心後天下亦不遠了。

戰士們將砍下的竹子拉到江邊,用火將竹子的一頭烤彎,再將烤好的竹子並排放。

然後用幾根沒烤過的竹子橫放在並排的竹子上,最後用竹篾將之固定成一個整體,一個竹筏便制作成功了。

竹筏做成後,他們又遇到了新的問題,新竹做的筏太沈,剛放入江中便浸沒在水下,更別提載人了。

王耀南

王耀南立馬讓人將三個竹筏疊起來,以此增大浮力。浮力解決了,但此法加大了對竹子的需求,也增加了砍竹子的人力。

眼見距離中央紅軍渡河的時間只有20個小時,王耀南知道再這樣下去肯定完不成搭橋任務。

於是他便領著部份士兵,來到附近的村子,準備花錢請村民幫忙一起砍竹。

村民得知紅軍是來趕走黔軍的,久經壓迫的他們紛紛表示可以義務幫忙,並且還自發召集了更多的村民前來相助。

在百姓的幫助下,工兵連決定在江面上拉起一根竹繩,以此為橋軸,再用竹繩將竹筏一個個綁在一起作為橋腳,每對橋腳中間鋪上兩根枕木,每隔一個竹筏則加一個石錨。

然後將竹筏牽引到竹繩中間,將之固定起來。最後,在竹排上鋪起木板,一座簡易浮橋便算完工。

計劃完成,迅速行動,但竹筏剛下水時,對岸的敵人便發起了攻擊。猛烈的炮火中,不斷有戰士被擊落江中,遭江水沖走。

石長階亦在其中,他為了更好固定住竹筏,不顧危險,暴露在敵人的炮火中。中彈的石長階,用盡自己最後一絲力氣,將竹筏攔住,才沒讓架好的一段浮橋被沖走。

冰冷的江水、嚴重的傷勢折磨著石長階,他擡了擡眼皮,看到烏江上那座特殊的浮橋穩穩地臥在水面上後,頓時松了一口氣。

他完成了組織交代的任務,他們連隊完成了這次使命,即便是自己犧牲了,亦是值得的。

這位年僅19歲、聰明伶俐的小戰士,就這樣光榮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三、渡江激戰,開啟新篇

為了掩護搭橋的工兵,紅4團的領導決定帶領戰士,乘著剩余的竹筏向對岸發起猛攻。

炮聲響起,震耳欲聾,敵人與紅軍打得不可開交之際,卻沒料到自己的陣地裏已潛入了幾個紅軍戰士。

前一天偷渡之時,消失的毛振華和戰士沒有犧牲,而是被沖到了離渡口對岸幾公裏遠的下遊。

過岸之後,毛振華領著幾名戰士,摸到了黔軍陣地。他們發現了敵人的一個碉堡,但對岸的紅軍戰友還沒動靜,所以他們沒有輕舉妄動,而是靜靜地潛伏著。

寒風刺骨,冰雨擊面,疲憊饑餓,各種困難席卷而來,但他們幾人堅持住了。第二天上午,他們聽到炮聲響起後,便知道時機來了。

毛振華幾人如天將神兵,突然殺出,迅速清理掉碉堡的敵人,並把重武器調轉方向,射向黔軍陣地。

紅軍那邊,神炮手趙章成連發三炮,炮炮皆擊中敵人的火力點,在內外夾擊中,黔軍被迅速擊潰。

就這樣,中央紅軍透過石長階等戰士搭建的浮橋,成功渡過了烏江,長驅直入,來到遵義。

結語

隨著遵義會議的開啟,中國共產黨迎來了歷史性的轉折,中國革命從這一刻起,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黨浴火重生了,紅軍這把尖刀也更為鋒利,最終成為消滅侵略者、趕跑反動派的有力武器。

倘若紅軍無法強渡烏江,倘若沒有石長階這樣肯動腦筋、不畏犧牲的戰士,這場決定黨生死存亡的重要會議不可能順利進行。

「便行天下路,難過烏江渡,隔岸能答言,相逢在何年。」天險烏江,最終還是被紅軍征服了,被像石長階這樣可愛、勇敢、無畏的戰士戰勝了。

和平來之不易,享受歲月靜好的同時,我們要銘記為守護盛世而犧牲的烈士們,我們要感恩為和平付出血與汗的英雄們。

向石長階烈士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