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75年,許世友收到長子來信,請求開後門,許世友破例答應:可以

2024-07-20歷史

在昏暗的燈光映照下,許世友靜靜地讀完了兒子的來信。這一次,面對兒子的請求,許世友首次破例,允許兒子走了後門。

作為開國上將,許世友對自己的孩子們有著極高的要求。他時常教導他們在外面不要透露自己的身份。

正是這樣一位嚴格要求的將軍,究竟為何會采取這樣的行動呢?實際上,這是有原因的。

將軍之子

許世友經歷了三段婚姻,育有七個子女。本故事中的長子是他與第一任妻子朱錫明所生。

這個孩子的降臨仿佛為夫妻倆的生活增添了一抹光彩,於是他們為孩子取名為許光。

許光兩歲時,他的父親許世友便隨部隊轉戰陜北,只留下朱錫明負責照顧一家老小。

在那樣惡劣的環境下,誰也無法預測許世友是否還能平安歸來。

朱錫明每天除了照顧家裏的老小外,始終在盼望許世友的歸來。

許世友的母親看到兒媳如此憔悴,且自己的兒子生死未蔔,心中不忍讓朱錫明繼續等待,遂勸她改嫁。

「趁你還年輕,趕緊找個好人家吧!」許世友的母親用充滿關切的目光註視著朱錫明,語重心長地說。

然而,朱錫明的態度異常堅定:「不,我要等他回來。」

隨著歲月流逝,許世友依然音信全無。在許世友母親的勸解下,朱錫明最終還是決定再婚。

朱錫明改嫁後,許光便隨奶奶一同生活。然而,那個時期敵人頻繁在村子裏抓人。

為了避開這種災難,許光與奶奶四處逃亡,每天都在忍受艱難困苦的生活。

許世友離開已經整整十七年。在這漫長的歲月裏,許光無數次渴望著父親的歸來。

解放戰爭結束後,許世友終於將許光接到了自己身邊,這時的他已經身居高位。

盡管一直期待著與父親相見,但當第一次面對父親時,許光卻一時不知道該如何開口。

許世友註視著眼前的年輕人,不禁感慨歲月的流逝。當他離開時,這孩子還說話不太利索,如今轉眼間竟已長成如此魁梧的大小夥子了。

然而,許光的文化水平極其低下,盡管他已經19歲了,卻依然不識字。

難怪,在那種環境裏,根本沒有時間學習,奶奶又只是個不識字的農村婦女。

許世友凝視著面前的兒子,心中充滿了無限的愧疚。在他離開的這十七年裏,對孩子的虧欠實在太多。

於是,許世友決定讓許光進入海軍艦艇學校深造,因為當時中國的海上力量極其薄弱。

許世友期望他的兒子能成為海軍領域的優秀人才,為祖國貢獻力量。

許光非常勤奮,到了1958年他從艦艇學院畢業時,已經成長為一名合格的艇長。

許世友立刻帶著剛學成歸來的兒子回到家鄉,探望自己的母親,讓她好好看看如今已經成為艇長的孫子。

當許世友看到母親的那一刻,眼淚再也抑制不住,立刻跪在地上,向母親深深地磕了頭。

此刻,母親雖然視力已經模糊不清,但聽到兒子的聲音時,仍然忍不住流下了淚水。

目睹母親衰老如此明顯,許世友心中感到非常難受,因此他做出了一個決定。

將許光留在農村照顧母親,對他而言確實有些難以接受,畢竟他已經在城市中生活了很長時間。

許光早已習慣了城市的生活,一下子被送回農村,這種巨大的反差讓他感到難以適應。

然而,想到自己的奶奶在如此艱難的境況下辛勞不已地把自己撫養大,許光最終決定留在農村。

鄉村的日子

回到農村後,許光明意識到自己必須擺脫高幹子弟的身份。

因此,許光與鄉親們一起辛勤勞動,從未提及自己父親是開國上將的事。

不久後,許光被任命為縣武裝部部長。由於他曾在專業軍校接受過訓練,訓練民兵的重任自然落在了他的肩上。

在擔任武裝部部長期間,許光始終與民兵戰士們同吃同住,從未擺出任何架子。

這些民兵們紛紛感慨道:「許部長真是一個好人啊。」

縣裏很快將要建設一個微波站,但由於微波站位於山上,運送建築材料的車輛無法上山。

於是,許光率領戰士們用人力將這些材料運上山,他身先士卒,極大地鼓舞了士氣。

在工作間隙休息時,許部長從口袋裏掏出香煙分給大家。這些民兵戰士們打趣道:「許部長,您的煙怎麽還不如我們這些小戰士抽的好啊!」

許光微笑著,沒有說話。盡管他平時喜歡抽煙,但在艱苦樸素的環境中,他養成了節儉的習慣,只抽一些極為廉價的香煙。

1987年,許光所在的縣遭遇了一場嚴重的淹水災害,他立刻奔赴災區現場。

車輛在途中遭遇了車禍,許光也受了重傷。然而,即便如此,傷情有所緩解後,許光仍迅速前往抗洪前線繼續指揮工作。

如今的許光與當初剛到村裏的那個懵懂青年已截然不同,他已經成長為一名合格的人民幹部。

他也步入了婚姻殿堂,妻子楊定春是一名教師,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業中。然而,過度的勞累最終導致她生病了。

楊定春本就身體虛弱,重病纏身後更是臥床不起。

看到妻子臥床不起,每天食欲全無,身體越來越虛弱,許光心急如焚,深感憂慮。

然而,當時的小縣城醫療條件極為有限,即使醫生竭盡全力,也未能見到任何好轉。

在萬般無奈之中,許光給他的父親許世友寫了一封信,希望許世友能為楊定春找到一家條件更好的醫院。

許世友看了信後,心中對這個兒媳婦充滿憐惜,畢竟自從嫁給許光以來,她一直沒有享受過什麽福。他當即給許光回信,表示同意。

楊定春被轉移到原廣州軍區總醫院接受救治。得益於優越的醫療條件和醫生的精心治療,他的病情很快有了顯著好轉。

帶楊定春回到家鄉不久,部隊的老領導便來信詢問許光是否有意回歸部隊。

許光婉拒了老領導的邀請。在他看來,盡管部隊的條件會更優越一些,但多年來紮根農村的經歷已經使他深深愛上了這片土地。

無論是在軍隊還是鄉村,只要懷有這樣一顆赤誠之心,便能在任何地方為人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