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雍正王朝:張廷玉混職場靠「深諳聖意」,那馬齊呢?靠這三條!

2024-04-16歷史

文丨卿心君悅

馬齊,電視劇【雍正王朝】中一個被低估的狠角色。

懟過康熙,懟過太子,站隊過老八。可即便這樣,馬齊依舊穩居上書房老二的位置,且與張廷玉一樣,避開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定律,從康熙朝順利過渡到雍正朝。

但凡能在波譎雲詭、險象環生的朝堂走到劇終的,沒有一個是白給的。

而今天要聊的主角便是「萬年老二」馬齊的職場之道。

懟領導是個技術活

與深諳聖意,始終和康熙保持步調一致,必要時刻還要充當康熙嘴替的張廷玉不同,馬齊曾兩次當眾頂撞康熙。

第一次,是在張五哥頂兇一案剛暴雷的時候。

從秋決刑場上救下張五哥之後,康熙召集佟國維、馬齊與張廷玉三位上書房大臣開會。

所謂開會,尤其是小範圍的高層會議,其目的多在於統一思想。等上層統一了思想與步調之後,再進一步召開擴大會議。

這樣才能確保上位者的思想可以不打折扣的傳遞落實下去,且美其名曰這不是領導的獨斷專權,而是集體的建議。

由於事情涉及太子胤礽掌管的刑部,身為上書房老大的佟國維, 為了試探康熙的真實態度,表示一旦徹查,很可能會投鼠忌器,無功而返。

如此明晃晃的試探,康熙自然不能讓佟國維輕易得逞, 便將問題拋了回去:

「你說投鼠忌器,這個器是誰呀,所謂又將無功而返,這個又,這個又什麽意思。」

見康熙揣著明白裝糊塗, 佟國維也打起了太極:

「聖名莫過於皇上,有些事,不是臣子們所能明言吶。」

沒成想,康熙不按套路出牌,直接扣過去個「不作為」的大帽子,一下子掃到了上書房所有人:

「不能明言,那麽朝廷設宰相幹什麽呢?」

就在佟國維不知如何應對的時候,馬懟懟上線了:

「宰相的職責是輔佐皇上統率百官,百官以上眾位皇子,就非宰相所能管。」

馬齊這段話的意思很明確: 領導,咱們得講道理啊,是我們不作為嗎?不是!是我們沒有作為的許可權與權力。那是你兒子,你確定我們有資格管?

一句話,直接把拿職責說事的康熙,懟得啞口無言,只好自己找台階下來,先是表示馬齊說的有理,隨即表示要徹查到底。

第二次,是在議舉新太子的閉幕式上。

在召開閉幕式之前,康熙已經私下與佟國維達成共識,以推隆科多上位為交換條件,讓佟國維配合他將老八合情合理的釘死在「結黨營私」的柱子上。

同時康熙也拿到了老四與老十三的推舉廢太子的薦章。

也因此,準備充分的康熙一上來,就向佟國維開炮:

「佟國維、馬齊,為什麽沒有二阿哥胤礽的薦章啊?」

註意,這個問題康熙是沖著佟國維去的,畢竟人家佟國維是有劇本的。 可萬萬沒想到,佟國維還沒來得及回話,馬齊卻先一步發聲了:

「皇上這話奴才不明白,因為廢二阿哥,所以才推薦新太子,怎麽還會有推薦二阿哥的薦章。」

雖然馬齊發聲不在康熙的預料之內,但卻在康熙的「攻擊範圍內」,於是康熙直接偷換了概念,將問題的重點, 從「該不該」轉移到了「有沒有」:

「朕現在不是問你,應不應該推舉二阿哥,而是問你有沒有人推舉二阿哥。」

馬齊據理力爭:

「有倒是有,不過多數是廢太子一黨的人,像托合齊、耿索圖、淩普等,都已經被抓起來了,他們寫的薦章當然不能作數。」

康熙反問:

「那麽王掞呢?王掞的薦章也不能作數?」

馬齊繼續駁斥:

「王掞十一月一日,在乾清宮狂悖犯上,當時就被皇上駁斥了,所以他寫的薦章也不能作數。」

兩個回合下來,康熙「完敗」。

於是,康熙不再與馬齊對話,而是對著其他人問道: 「你們,你們中間有沒有人推舉二阿哥的?」

也是在這時,張廷玉拿出了推舉廢太子的薦章,化解了康熙被懟的尷尬場面,也讓局勢重新回歸到了康熙預設的軌域中推進。

這裏涉及到一個問題:馬齊兩次硬懟康熙,就不怕惹康熙不悅,受到處罰嗎?

不怕!

註意馬齊兩次硬懟康熙的說辭,雖有反駁領導之嫌, 卻次次都占在「理」字上。不僅如此,馬齊每次回懟康熙,尺度與分寸都控制在規則之內,沒有踩到一條紅線,更不涉及康熙的底線。

也就是說, 馬齊每一次懟康熙,分寸火候都拿捏的十分到位。懟康熙的前提是,占理,且在規則之內。

這樣一來,康熙即便不悅,也拿馬齊沒轍,畢竟他是以「仁德」自居的明君,哪能因為臣子說了幾句實話,就大發雷霆,這太失真形象了。

而且事後,康熙也不會怪罪馬齊,反而會覺得馬齊是個敢說實話直臣。

這便是馬齊的厲害之處,也是馬齊的職場之道。

在【大明王朝1566】中,把帝王心術玩到極致的嘉靖說過,這世上只有兩種人靠得住,一種是直人,一種是笨人,直人不耍心眼,笨人不會耍心眼。

從這個角度老說,馬齊為自己立的人設就是直人直臣,一個敢於諫上,不一味逢迎的直臣。

你說康熙好意思跟這樣的馬齊計較嗎?

和光同塵

馬伯庸在【長安的荔枝】一書中,曾揭露了做官之道的本質: 和光同塵、雨露均沾、花花轎子眾人擡。

而馬齊在「和光同塵」上可謂是「頗有建樹」。這一點在劇中的兩件事上最能體現。

第一件事:請罪。

還是議舉新太子一事,當康熙按劇本處置了佟國維之後,我們來看下馬齊的反應。

康熙沒開口向馬齊問罪,只是朝著他的方向掃了一眼,馬齊就直接跪地認罪了:

「奴才的罪與佟國維一樣深重,求皇上重重懲治。但奴才以為,在阿哥之中,確實只有八阿哥宜乎立為太子,懇請皇上不要以臣等之過,而棄用賢哲之王。」

馬齊這是在垂死掙紮嗎?

不不不!

這是極其高明的自保!

馬齊的這段話高明在二處:

其一:說 「奴才的罪與佟國維一樣深重,求皇上重重懲罰」 ,這是在配合康熙,徹底坐實佟國維結黨營私的罪名。

本來康熙處置佟國維的理由,稍微有些牽強,不太服眾,如今上書房老二馬齊主動認罪認罰,誰還能說佟國維無辜,誰還能說老八沒結黨營私?這明擺著是在力挺康熙啊。

這也是為什麽馬康熙只是降了馬齊兩級,依舊讓馬齊行走上書房的原因,畢竟關鍵時刻,馬齊是站在他這邊的。

其二: 說「在阿哥之中,確實只有八阿哥宜乎立為太子……」。

此時聖心燭照,八爺黨敗局已定,馬齊的堅持根本毫無意義,而他之所以明知無用,還要補充這一句話, 一方面是為了摘清結黨營私的罪名——

你看領導,我都知道八阿哥必敗了,我為啥還支持老八?因為我支持老八,不是為了祿位,也不是出於趨紅踩黑,是我真的覺得八阿哥不錯,我推薦老八是自發,可不是結黨營私啊。

另一方面則是為了不得罪所有支持老八的官員。

馬齊親眼見證了,老八呼聲之高,勢力之大。 在這種情況下,他認罪認罰的這麽快,又幫康熙坐實了佟國維的罪名,難免會讓八爺黨覺得他首鼠兩端,沒有擔當,從而站在了八爺黨的對立面。

可加了這句話效果就不一樣了,不僅不會得罪八爺黨,反而會博得老八以及整個八爺黨的好感。

馬齊的段位在此可見一斑。

第二件事:罰跪。

康熙帶著張廷玉去南巡之後,剛剛復位的太子胤礽為了泄私憤,讓一眾曾舉薦老八的人跪在殿外等候發落。

不久,馬齊帶著各地急遞過來的奏折出現了。

見眼前跪了一地的人,馬齊詢問了緣由,官員們你一嘴我一嘴的訴苦。跪在最前面的官員更是直接把難題甩給了馬齊:

「馬中堂,您是上書房大臣,您可得為我們作主啊。」

註意馬齊的反應。

掃視了一群人之後,沈吟片刻,笑著回道:

「好,我明白了。我這就跟太子去說。」

馬齊明白了什麽?

明白了這些人為什麽會跪在這裏,因為他們都是曾經舉薦過老八的人。

也就是說,馬齊清楚,太子胤礽這是在挾私報復,亦是在立威。

我們再看馬齊做了什麽——

馬齊一進門,雖然只口未提跪在外面的人,但卻以大局為重為由連懟了太子胤礽幾個回合:

馬齊:「太子,這裏面都是各地寄來的緊要奏折,必須立即批準。」

胤礽:「我看都沒看,怎麽批準。」

馬齊:「請太子現在看吧。」

胤礽:「我什麽時候看折子,還要你管啊。」

馬齊:「就是皇上親自理政,這樣的奏折也是即送即看。」

……

馬齊:「像太子爺您現在這樣,何以向皇上交代?」

胤礽:「說來說去,你們是不服我這個太子,那好,我選一些服我的人來用。馬齊,你也跪到外面去吧。」

馬齊懟太子,完全是出於大局考慮,擔心國事被誤嗎?

不!

這麽想就單純了。

馬齊這是在故意激怒太子「找跪」。

之所以這麽說,原因在於太子胤礽有一句話說得對, 什麽時候看奏折,確實不在馬齊的職責範圍內。 即便真的耽誤了國事,追責也追不到馬齊的身上,他只要強調一次事情的急迫性就可以。

而他「逼迫」太子胤礽立刻看,甚至擡出康熙,就是為了惹怒太子胤礽,進而被罰跪。

畢竟,外面跪著那麽多人,唯獨他沒有受到懲罰,這讓跪著的人怎麽想? 要麽認為馬齊「見死不救」,沒有幫他們說話求情;要麽認為馬齊為了逢迎太子,落井下石,無論是哪一種,都難免會成為這些人的「攻擊物件」,站到了這些人的對立面。

而如今馬齊也跪在了外面,這些人自然不會對馬齊有任何不滿,甚至會感謝馬齊的仗義執言。

綜合以上兩件事可以看出,馬齊是踐行的是和光同塵的為官之道,輕易不做得罪人的事,尤其是不願意得罪大多數人。

這裏補充一句: 任何身處朝堂的人物都不可能沒有敵人,關鍵是樹這個敵要值得。

誰是老大聽誰的

馬齊的身上還有一個比較明顯的特點—— 誰是老大我聽誰的。

佟國維當上書房一把手的時候,馬齊聽佟國維的,兩人共進退;佟國維退休,張廷玉一躍成為上書房老大之後,馬齊又跟著張廷玉轉,沒有絲毫被後來者居上的不滿。

這也是馬齊的聰明之處。

馬齊清楚,誰當上書房老大,不是他能決定的事,既如此,他沒有什麽可嫉妒或是眼紅的,畢竟他再不甘也沒用。

況且在他看來,當老大未必是好事,站的越高,危機與風險越大,所要承擔的責任越重,一著不慎,就是萬劫不復。

相對於老大,做個老二反而更安全些,地位也在群臣之上。

馬齊這種「誰是老大聽誰的」做法,好處有兩個:

其一:風險系數低。

不用時時刻刻的揣摩聖意,只要做好本職工作就可以,真要是出事了,那也是高個頂著,一把手承擔主責,他這個二把手頂多被訓斥幾句。

當然,前提是他自己不能犯原則性錯誤,不去觸碰紅線。

其二:不會有明顯的標簽。

嚴格服從一把手的安排,不屬於站隊的範疇,更不屬於「朋黨」,身上不會有明顯的標簽,只能說明這個人遵守規則,盡職盡責。

這樣一來, 反而不易受到權力易主的影響。

這也是馬齊能夠順利從康熙朝過渡到雍正朝的根本原因。

結語

關於馬齊的職場之道,今天就聊到這裏。

最後要強調一句,文章中提到的職場之道,不是萬能的! 所有的「職場之道」,都是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勢而異。

卿心君悅,讀別人的故事,過自己的日子。用文字溫暖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