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西域」這個地理名詞,其實其界限如今來看已經頗為模糊,我們可以大致理解為如今的新疆全境。在很多東部沿海地區的朋友眼裏,好像提到新疆就是茫茫沙漠和炎熱、貧瘠的戈壁,然而我必須指出,這是天大的偏見與誤會。
如今的新疆是中國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單位,它有多大呢?總面積166萬平方公裏,占到了中國陸地總面積的六分之一,相當於河南、河北、山東、山西、江蘇、浙江等十幾個省的面積總和,如果你覺得還不夠直觀,那就換算成6個紐西蘭、5個義大利,或者是4個日本、3個法國,怎麽樣?夠不夠大?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始終試圖打通南下通道,占領南海諸國,以掠奪東南亞豐富的資源。這不禁讓人想到,在中國歷史上無數強大的大一統王朝,為何放著家門口的富饒之地不要,偏偏要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去控制看上去十分「荒涼」的西域呢?西域對於中國意味著什麽?控制了西域又會帶來哪些意想不到的好處?
其實我認為有三點最主要的原因。其一,歷朝歷代,中原政權的主要敵人都來自北方和西方,因此掌握了西域,也就控制了蒙古,穩住了邊防。
看一看地圖不難發現,中國的東部是茫茫大海,西南有大片的熱帶雨林,這意味著想要從這兩個方向進入中原腹地十分困難,但北和西面就不一樣了,華夏五千年歷史以來,幾乎歷朝歷代的主要威脅,都來自這個兩個方向。
西漢時期,最大的敵人是匈奴,他們會從北方及西北越境;西北的羌人與東漢有過長達一個世紀的戰爭;三國南北朝時期,不管是鮮卑、烏桓還是其他胡族,都是從這兩個方向對中原發難。
還有隋唐的突厥、兩宋的金和蒙古、明朝的北元,都是如此。
從地緣格局上看,北方和西北其實是連在一起的,漢武帝聯合烏孫、大月氏,成功夾擊匈奴,換來了中原的長期和平,就足以證明這一點。而中國東南、西南,在歷史上從未有過如此源源不斷的強大敵人出現。
其二,特殊的地緣因素。
用現代政治學的定義來說,中國是一個傳統陸權國家,貿易、外交的主要途徑便是陸路,因此西域就是對外的重要通道,沒有之一。一旦失去了西域,也就沒有了河西走廊,沒有了河西,關中就岌岌可危,而關中則是中原政權的命脈所在,更是華夏正統的傳承之地和政治基礎。因此但凡歷朝歷代的統治者,不是傻子呆子,都能意識到西域的重要性。
其三,經濟和外交的考慮
視訊開頭說過,絲綢之路影響了中國整整1500多年,到明朝後期才漸漸失去重要的經貿、外交地位。那麽在此前千年的歲月中,這裏一直是連線河西、西域、中亞和歐洲的主要通道,並且南線還可延伸至如今的阿富汗、印度和巴基史坦等國。
中國對外出口茶葉、絲綢、瓷器等物品,換來馬匹、棉花、寶石和大量農作物,這是一種典型的順差貿易,利潤空間極大,是中原政權重要的財政收入之一。除此之外,東西方各國的交流也依賴絲綢之路,這從大的地緣戰略來講,同樣利於中原政權整合外交資源,可謂百利而無一害。所以保證西域的安寧和絲路的暢通,幾乎是每一個大一統王朝的必然之舉。
西域固然重要,可南疆距離中原腹地更近,為什麽歷朝歷代都不去開發南疆,並順道占領東南亞呢?難道東南亞比西域開發起來還麻煩?
在中國歷史上,中原政權除了對如今的嶺南地區和北越一帶進行了征伐統治外,就再未繼續南下,為什麽呢?根據【嶺外代答】、【外台秘要】等古書記載,南方瘴瘧肆虐,中原人不服水土,大軍前往,往往病亡十之七八。用現在的話說,東南亞大多屬於熱帶雨林氣候,炎熱潮濕,蚊蟲較多,對於來自北方的古代士兵來說,可謂嚴重的健康威脅,在這種環境中作戰,根本得不償失。
此外,華夏民族向來以中原為文化腹地,不管是對南方地區還是海外領土,向來缺乏驅動力,所謂「南蠻」這樣的蔑稱就是例證,既然沒什麽威脅,又不好統治管理,何必去占領呢?
最後一個原因,我認為和中國古代的經濟模式有關。作為傳統農業大國,越是經濟閉環,人口流動可控,生產力就會越強,社會穩定性也就越大,這有利於古代王朝管理,你看到了清末社會動蕩的時候,不少廣東、廣西、福建一帶的居民開始下南洋,這就造成了大量的人口流失,雖然是不可控力,但我想這個情景絕不是歷朝歷代帝王想要看到的,因此東南亞土地和資源對於統治者來說,並沒有那麽大的吸重力。
新疆不僅大,而且是真的水草豐美,物產豐富。這裏擁有全國30%的石油,40%的煤炭,90%的棉花和番茄,葡萄、大棗、蘋果、香梨、哈密瓜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甚至重要的稀缺金屬資源,新疆就有高達138種之多,占到全國稀有礦產總數的82%。換句話說,新疆除了沒有海,真的是要什麽有什麽,所以下次大家要出去旅行,千萬不要忘記到新疆走走看看哦。
從新疆內部的地理環境來看,雖然這裏集中了中國境內八大沙漠中的三個,但是在北疆與南疆中間有一個形狀類似喇叭花口的特殊地帶,這就是伊犁河谷。由於南北有天山山脈的阻隔,來自歐洲的大西洋水汽到了這裏就會無法繼續前行,因此形成大量降雨,久而久之讓伊犁河谷地區變成了肥沃的綠洲,因此擁有「塞上江南」的美譽。
伊犁河谷不僅夠美夠富饒,還擁有無可替代的地緣戰略意義。它是連線新疆南北的重要交通樞紐,沒有了它的存在,加上各大山脈的阻隔,南北兩疆就會被一分為二,十分不利於管理。因此歷朝歷代都十分重視對伊犁地區的開發和利用。比如清朝時就在此設立了伊犁九城,由伊犁將軍駐防,統管整個新疆,因此在長達數個世紀的漫長歲月裏,伊犁一直是作為新疆首府而存在的。
至於為什麽如今省會城市會變成烏魯木齊,這還要從清末沙俄勢力在新疆的滲透說起。
沙俄對咱們的新疆地區向來是賊心不死,眼看清末清廷對西域的管控力度日趨直下,開始慫恿阿古柏建立偽浩罕汗國,對我新疆地區燒殺搶掠,不斷侵擾。晚清名將左宗棠率領十萬將士,擡著棺材板前往平叛,視死如歸的精神令國人折服。雖然最後左宗棠驅逐沙俄和阿古柏偽政權,但在與沙俄的談判中,由於各種原因,依然喪失了不少土地和主動權,這也迫使伊犁從以往的行政腹地,變成了邊境第一線,考慮到接下來對全疆的管理,公元1884年,將行政中心挪到了烏魯木齊,直到現在。
自秦始皇首次一統華夏開始,就開始驅匈奴,建長城,設郡縣,當時位於華夏大地最西部的郡為隴西郡,事實上就開始了歷史上對西域邊緣地區的統治。進入漢朝,自武帝始大規模對塞北的匈奴用兵,在衛青、霍去病、李廣等名將的一輪輪奇襲下,匈奴勢力開始結束河套、河西與漠南地區。
沒有了匈奴的騷擾,漢庭派遣張騫出使西域,大名鼎鼎的絲綢之路開辟成功,使得東西方文化首次有了直接交流,此後絲綢之路不斷發揚光大,在為西方帶去大量茶葉、陶瓷、絲綢的同時,西方的科學技術與文化,也源源不斷進入中原,影響了中華文明超過1500年。
東漢時期,雖然因戰亂短暫失去對西域的統治,但到了漢章帝時,班超再次重開西域都護府,實作了對西域的管控。隋煬帝時,大將薛世雄西出玉門,一直率軍打到今哈密地區,建立了伊吾新城開始屯田,使得中原王朝有了聯通漠北與漠南的能力。
唐朝繼承隋朝基業,始終堅持大規模對西域用兵,勢力一直拓展到帕米爾高原和中亞地區,安西都護府和安北都護府的設立,標誌著中原王朝對西域的統治力度再創新高。
除了明朝因國力無法積極西拓外,元、清兩朝對西域的統治力度都十分強悍。以最近的清王朝舉例,康、雍、乾三代帝王用了半個多世紀的時間,徹底平定了準噶爾部,將整個西域乃至中亞部份地區納入到中華版圖。哪怕是到了晚清國力急轉直下,清政府對於西域依舊沒有放手,最著名的歷史事件就是左宗棠平定阿古柏叛亂,穩定了西部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