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粟裕晚年評價孟良崮戰役:張靈甫並非孤軍冒進,別把敵人想得太蠢

2023-12-19歷史

解放戰爭初期,國民黨對華東地區進行了多次進攻,可在粟裕等人的打擊下,國民黨損失慘重。

1947年開始,國民黨轉移了戰略重心,可沒有放棄華東戰場,而是轉變思路,想要集中力量慢慢推進。

這一戰略起到了明顯的效果,國民黨大兵團抱團前進,過於密集的陣型讓解放軍不好下手。

透過這個策略,國民黨在華東的形勢有明顯好轉,不但打通了徐州至濟南的道路,還一舉占領了魯南的解放區。

如果讓國民黨繼續這麽推進,華東的局勢就很難改變,後面山東等地一旦遺失,全國的戰場主動權就掌握在蔣介石手裏。

就在這關鍵時刻,粟裕敏銳發現了國民黨軍隊部署的薄弱環節,抓住機會發動了孟良崮戰役。

此戰,解放軍一舉吃掉了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編74師,使得國民黨攻略山東的計劃破產。

在粟裕的一生中,有著太多的經典戰例,孟良崮戰役作為其軍事生涯的代表作之一,成為後人研究討論的重點。

此戰有太多值得分析的地方,最令人關註的,無疑是74師師長張靈甫在戰時的選擇。

一直以來,人們對張靈甫的操作感到費解,74師的覆滅,主要責任在他身上。

若是張靈甫沒有那麽異想天開,選擇孤軍冒進,去相信國軍的戰友能跟他配合什麽中心開花的戰術,那樣他的部隊或許不會被吃掉。

當然,對於這場戰爭的評價,自然是粟裕本人的看法最精確。

晚年,粟裕對於孟良崮戰役印象依舊深刻,他對張靈甫的評價並沒有那麽差,起碼粟裕認為張靈甫不是一個愚蠢的對手。

張靈甫的失敗,並不是孤軍冒進,這裏面有著太多的原因,張靈甫本人自然要承擔主要責任,可全部的責任都推到張靈甫身上,也是不合理的。

粟裕為何會認為張靈甫沒有冒進呢?

首先,國民黨在孟良崮戰役前的部署,並沒有太大的問題。不具備過強野戰能力的國軍,軍事行動十分依賴公路交通線,沂蒙山區的地理環境較為特殊,國軍根據地形以及交通線的分布展開部隊是比較合理的。

為了完成蔣介石優先奪取山東的戰略,國軍此次出動了不少精銳,除了74師之外,還有11師、83師與第7軍。

在這個部署中,74師不但沒有冒進,反而還處在佇列中最安全的位置。它位於隊伍中央,兩側有山地掩護,前後又有實力不俗的友軍部隊策應。

像這類的部署,優先進攻中心的74師不是合理的選擇,按照粟裕切割敵人戰線的設想,74師的位置能操作的空間相當有限。

粟裕一開始,想打的是其他部隊,直到一個情報傳來,粟裕改變了自己的想法。

根據破獲的國民黨情報,粟裕得知了國軍將會以74師為中心主力開始進攻。

74師的實力很強,又處在隊伍中心,想要把它挖出來並不容易。兩邊的情報差距,成為粟裕操作此戰的關鍵,對華野部署一無所知的湯恩伯等統帥部將領,按照原命令讓74師進攻。

就在進攻發起後不久,5月12日晚,74師就已經發現華野的部隊正在向兩側移動。

張靈甫在得到訊息後召開了軍事會議,此時74師大部份人是想要撤退,張靈甫本人也向湯恩伯提出了暫緩進攻。

不過,湯恩伯拒絕了他的請求,考慮到74師的安全,湯恩伯還是讓83師掩護它的右翼。

隨後,張靈甫按照命令繼續進攻,可華野已經開始部署包圍網。

到了這個時候,粟裕的設想不單單是吃掉74師,與74師協同行動的83與25師也成為華野打擊的物件。

張靈甫在這一階段進攻沒有那麽順利,他又一次提出了暫緩進攻的請求,值得一提的是,湯恩伯此次沒有答應,可湯恩伯又發現74師有些危險,他本人向國防部說明情況,國防部沒有更改作戰命令,前線部隊依舊按照原來的計劃行動。

問題是,協同推進的三個部隊,其他兩個迅速發生了變化。

5月14日,黃百韜的25師與李天霞的83師受到攻擊後,都主動撤走。

原本掩護的兩側部隊,一下子都撤了下去,戰場的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

本來處在中心的74師,一下子成了突出部,這個走勢可以說令很多人都沒想到,尤其是國民黨。

要知道華野實際阻擊兩側的兵力都只有一個縱隊,兩邊策應的國民黨精銳,同時被兩側1個縱隊打退,而且敗得這麽快。

原本的密集隊形,一下子就被打回了原型,可以說到這個階段,張靈甫的指揮沒有太大的問題。他確實提出了暫緩進攻,所謂的中心開花戰略,拿74師當誘餌吸引解放軍,這些都只是後人的謠言。

張靈甫雖說是蔣介石的愛將,被破格提拔上來指揮主力部隊,但他在湯恩伯等人面前,並沒有什麽話語權。面對統帥部的命令,張靈甫個人的意見沒有意義,他只能按照上面的命令去執行。

戰場的形勢急轉直下,華野立即抓住機會爭取合圍74師,此時若是74師及時撤退,或者國民黨其他部隊立即行動,補上缺口,74師或許還有生機。

問題是,蔣介石等人對此看法不一樣,要知道他們部署此戰的主要目的就是與華野主力決戰。

現在74師有被包圍的危險,可華野必須要拿主力上來,那樣不是正好就能等到華野主力出動,與自己的部隊決戰嗎?

於是,蔣介石等人做出了一個決定,那就是讓張靈甫固守待援,讓其他部隊跟上去支援。

從指揮層面來看,有些時候部署是否得當,要看部隊有沒有能力執行。

國民黨此戰的問題就是,過於高估了自己部隊的執行力,也高估了部隊協同作戰的能力,又低估了解放軍的能力。

就這樣,華野抓住機會在國民黨主力上來前,迅速吃掉了74師,一舉改變了東部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