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杜月笙娶五房妻妾,生十個子女,長女開飯店,幼子無償捐18億文物

2024-04-15歷史

說起上海灘,想必大家腦海裏會不由自主地浮現民國年間的幫派混戰和充滿霓虹色彩的歌舞廳吧。

曾經紅極一時的電視劇【上海灘】講述的就是民國時期的上海幫派之戰,不少觀眾都被電視劇中危險又迷人的上海吸引,被許文強堅毅果敢的人格魅力所征服,又迷失在他與馮程程之間悲劇的愛情久久不能回神。

但很少有人知道,影視劇中威震四海的許文強,是有歷史原型存在的,他就是曾經雄踞一方的上海青幫頭目杜月笙。

杜月笙的一生可比影視劇裏描寫的故事還要精彩。

他幼時父母雙亡,為了活命早早加入幫派賣命,過著刀尖舔血的生活,發家後又先後迎娶五位夫人,五位夫人為他生下十個子女。

如今,新中國成立七十余年,黑幫勢力早已被排除在正義之外,曾經名震一時的「上海霸王」杜月笙也已離世多年,但關於他的傳奇人生一直流傳至今。

很多人好奇,像杜月笙這樣的梟雄,他的後人們如今過著怎樣的生活,為何江湖上再無關於他們的傳言。

事實上,杜月笙留下的十個子女,沒有一人繼承他留下的幫派帝國,都選擇回歸普通人的生活,這也是杜月笙臨終前的遺願。

杜月笙的黑白人生

杜月笙一直都是一個極富爭議性的人物,他可以是吃喝嫖賭的流氓小人,也可以是為國組建抗日別動隊的抗日人士。

「亦正亦邪」用在他身上最恰當不過。

杜月笙出生於1888年的江蘇川沙廳(今上海市浦東新區),父親杜文卿是當時舊社會的一個普通人,母親朱氏則是一個紡織廠的女工。

幼年時,杜月笙總是過著吃了上頓沒下頓的生活,日子很是艱苦。

俗話說得好,屋漏偏逢連夜雨,不幸總是接踵而來。

1890年,杜月笙的母親因產後虛弱病逝,兩年後,父親杜文卿又因疾病沒錢治療而去世。就這樣,不到五歲的杜月笙就成了一個父母雙亡的孤兒。

在當時那個軍閥混戰的年代,「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是當時社會最真實的寫照。而父母雙亡的杜月笙想要在那個年代存活下來,可想而知是多麽艱難。

那時的他賣過油條大餅,也討過飯偷過錢,總之為了生存,年幼的杜月笙早早地就在社會的規則中遊走摸索。

就這樣,杜月笙靠著頑強的生命力在社會底層中掙紮著長大。

十四歲時,杜月笙終於受不了這種食不果腹又遭人白眼的日子,年少氣盛的他聽聞上海的絡繹繁華,一種想要出人頭地的念頭在他心裏紮根。

於是在1902年,杜月笙離開老家來到上海,準備闖出一番自己的天地。

或許是多年的底層生活讓他早早就學會看人臉色,初到上海的杜月笙很快就憑借著一股子機靈勁兒獲得了當時青幫頭目陳世昌的賞識,在陳世昌的引薦下,杜月笙在1902年正式加入青幫,成為組織的一員。

那段時間,杜月笙靠著坑蒙拐騙,敲詐勒索在上海倒也算有了點名頭。

但杜月笙可不甘心當一輩子的小弟,在青幫期間,他又認識了當時上海灘有名的大流氓黃金榮,二人很快打成一團。

黃金榮極其喜歡這個八面玲瓏的年輕小夥,認定他將來會幹出大事情,便將自己名下的「公興俱樂部」交予杜月笙管理,「公興俱樂部」也是當是法租界赫赫有名的賭場,可見黃金榮對杜月笙的信賴和看重。

後來,杜月笙還組建了一支「小八股黨」的流氓武裝隊,專門搶劫八股黨手中的煙土,到了民國八年,杜月笙帶領的「小八股黨」成功從八股黨中奪取了煙土走私權,自此杜月笙在上海灘徹底出名。

隨著杜月笙在上海灘站穩腳跟,他開始涉商涉政,透過解救被浙江督軍盧永祥的小兒子監禁的黃金榮,促使黃金榮主動與杜月笙聯合一體,成為整個上海灘最大的勢力團體。

後來又靠著為蔣介石處理問題,獲取了蔣介石的信任,在政界也有了一定影響力。

他的人生發展到這裏,充滿了對金錢權勢的追求,但人是充滿矛盾的個體,杜月笙看似可以為了錢權不顧一切,但他心底也有想要堅守的底線。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杜月笙被日本海軍部長永野修身約談,期間,杜月笙堅定地拒絕日方提出的多項誘人條件,始終拒絕經濟投降,在日軍的威逼利誘下,杜月笙絲毫不為所動。

看著被日軍侵犯的國土,杜月笙主動幫助組織抗日別動隊,並在香港設立了中國紅十字總會辦事處。

那幾年,他為了躲避日軍的威脅,輾轉於上海、香港和重慶,所到之處皆能留下杜月笙積極組織抗戰的影子。

隨著國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戰爭取得圓滿勝利,杜月笙眼看著又能回到上海繼續經營他的帝國。

但事實上,國內形勢早已悄然發生了變化,杜月笙所依靠的政黨大勢已去,他也漸漸不再被蔣介石信任,甚至他的兒子還差點遭到蔣介石的陷害。

在這樣的現實下,杜月笙明白自己不可能再與蔣介石共事。

最終,杜月笙決定前往香港定居,自此這位雄踞上海灘幾十年的霸主正式與上海告別。

杜月笙的五房妻妾

杜月笙最為人津津樂道的除了他傳奇的發家史,還有就是他輝煌的情史。

杜月笙一生共娶了五位夫人,最後一位是在他六十余歲時才娶進門的孟小冬,是著名京劇藝術家梅蘭芳先生的前妻。

據說,為了追求這位孟小姐,杜月笙可以說把後半輩子時間都花在了她的身上,才最終抱得美人歸。可惜二人結婚沒多久,杜月笙就病重,並且很快就辭世了。

除了這最為人熟知的五夫人孟小冬,杜月笙還有其他四位夫人,分別是大夫人沈月英、二夫人陳幗英、三夫人孫佩豪和四夫人姚玉蘭。

其中大夫人沈月英是杜月笙的發妻,是他十七歲時由黃金榮做媒迎娶的,那時的杜月笙還只是一個普通的打雜工人,在他發家前,沈月英一直不離不棄的陪伴他,二人並肩度過從艱難走向輝煌。

但在那個年代,糟糠之妻的結局很少是美滿的,尤其丈夫是一個甚少接受過道德教育的舊社會流氓。

逐漸成名的杜月笙手裏有了大把可以揮灑的錢財,他開始輾轉於各個風月場所,對裏面的舞女戲子們一擲千金。

很快杜月笙就在歌舞廳看中了只有十五歲的陳幗英,並娶回家做了二太太。之後,杜月笙又先後娶了十六歲的孫佩豪和京劇演員姚玉蘭。

由此可見,杜月笙或授權以是一個重情義的好兄弟,也可以是一個有骨氣的愛國者,但絕不是一個忠誠的伴侶。

對於陪他吃苦日子的原配夫人沈月英來說,杜月笙給予她的只有後半生的背叛。

很多人會羨慕他對孟小冬的癡戀和執著,但翻開他們二人塵封的過往,不難發現,孟小冬對杜月笙從始至終只有一種感情,那就是感激。

即使最後二人成婚,也僅僅是因為孟小冬想要借此報答杜月笙,曾對她伸出的援助之手罷了。

而杜月笙呢,我們亦很難看到他對孟小冬表現出傳言般熱烈的愛意,只能從一些只言片語感受到孟小冬對於他而言更與眾不同一些。

因此,重新來看他對孟小冬夫人看似癡情的愛戀,其實更多的是一種欣賞和占有罷了。對於一個自小生活在淤泥裏的人來說,沒有什麽比摘得高雅清貴的玉蘭花更值得滿足。

杜月笙對子女的教育

之前說過,杜月笙既可以是「流氓小人」,亦可以是「愛國人士」。

他的人生就是這麽多樣又復雜,但在教育子女方面,我們很容易就可以感受到他對孩子教育的用心良苦,正應了那句話「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杜月笙的童年缺少教育,年幼就父母雙亡的他,僅上過一年學堂便輟學討生活。

他深知讀書重要性的他極其重視子女們的學業,他的孩子不論男女,一到年齡就會被送到國外接受先進教育。

長子杜維藩就曾因為不好好讀書逃課玩耍吃了杜月笙兩記耳光。

此外,杜月笙也會更重視學習好的孩子,給予他們獎勵,孩子們也在這樣的氛圍下變得更加用功讀書。

在杜月笙嚴厲的教育下,他的子女在學業上都取得了不錯的成就,其中三夫人鄭佩豪所生的杜維屏尤其出彩,中學畢業後成功考入了常青藤名校麻省理工學院。

四夫人所生的杜維善,也在完成地質學的學習後,任職於一家石油公司。

杜月笙的兩個女兒也得到了不錯的發展,長女杜美如曾在大使館擔任要職,次女杜美霞曾在國內為京劇人才的培養做出貢獻。

此外,杜月笙也十分註重對自己子女們愛國意識的教育,他時常叮囑孩子們要成為國家的希望,要在學成之後報效祖國,即使身在國外也不能數典忘祖,要永遠記得自己的根。

他的子女們也牢記著父親的話,成年後即使身在國外心也系著祖國。

長女杜美如退休後在國外開了一家中餐廳,上面飄揚著中國國旗。兒子杜維善酷愛收藏,但也毫不吝嗇地向國家捐了價值十幾億的文物。

他們都是杜月笙愛國教育的成功典範。

總之,杜月笙的十個子女都在朝著他期望的方向發展,但沒有一人杜月笙是將他作為自己的繼承人培養。

杜月笙深知自己這一行的危險與復雜,出於一個父親對孩子們的保護,杜月笙堅決不讓自己的孩子繼承他的幫派,甚至不惜在臨終之時也不忘告誡孩子們遠離幫衍生活。

他臨終前還做了一件事,可以看出杜月笙作為一個父親,為孩子們所作的最後的深遠打算。

1951年,杜月笙病危,他吩咐人將家中所有的欠條取來,當著所有人的面將價值幾個億的欠條焚燼,並讓家人子女們發誓永遠不再向借款人追債。

或許很多人看到杜月笙這一做法會感嘆他實在是太會做人。但這裏面其實還有更深的一層含義,他看似僅僅是重情義的做法,實則也是為自己的子孫後代留了一條後路。

即使杜月笙做人八面玲瓏,但人在江湖多年,他不可避免地招惹了不少仇家,他死後,那些與他有仇的人難保不會找上門來。

燒盡上億的欠條,換來的是他人的感激和對自己家人的援助。

舊社會下誕生的矛盾體

翻閱杜月笙的一生,既是一部舊社會底層人的奮鬥史,也可以是老上海大人物的風流史,亦或是一個愛國人士的抗日史。

從不同角度看杜月笙,總是可以看到完全不一樣的他。

這或許和我們日常所受的教育有所出入,在我們的印象裏,一個愛國的人必不可能做坑蒙拐騙、逼良為娼的骯臟事,一個見色忘義的流氓又怎會用心良苦教育子女愛國有為。

但或許,這才是活生生的人,是在特殊的時代背景下所衍生出來的真正的人,他的出現也是當時社會現實的真實寫照。

正如魯迅先生筆下描寫的一般,舊社會是吃人的社會,也是貧富差距極其嚴重的社會。在舊社會,你連生存的權利都是踩著別人的血肉奪來的。

在這樣的社會現實下,杜月笙又怎麽可能活成一個單一的人,他註定會比一般人復雜,那個社會只會不斷發掘他性格的矛盾面,他只有變得狠辣才能找到空隙擠進擁有財富權利的上層社會。

但杜月笙的不同就體現在他內心深知自己的行當是錯誤的,他心裏是渴望成為一個救濟世人的英雄的,這從他曾慷慨解囊救濟災民這一事跡可以看出。

但在那個社會,在很多人眼中,心有的大義到底是抵不過眼前的茍且。

如今,時代變了,新時代不需要像杜月笙這樣的梟雄,在一個穩定的社會裏,最大的正義就是堅守道德底線,做一個知法守法的好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