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資治通鑒】:單位裏被領導重用的人,都有一個共性!

2024-07-29歷史

觀察單位裏那些被重用的人,你會發現一個規律:

無論他們身處哪個部門,擔任什麽職位,都有一個共性。

一個人的提拔,背後有著諸多的蛛絲馬跡。

這篇文章,我們借韓信拜將的史料,講講這個共性。

(一)史料故事

【資治通鑒】漢紀

高帝元年(乙未,公元前206年)

早年,韓信因為家境貧寒,沒有什麽引人註目的成就,因此沒有資格獲得公職推薦。

他缺乏謀生技能,也不會從事商貿活動,只能依附於人,過著蹭吃蹭喝的生活,這讓許多人都對他心生厭惡。

某日,韓信去城外垂釣,一位正在洗衣的老婦人見他饑腸轆轆,便遞給他食物。

韓信非常高興,承諾道:「日後我必將重重報答您!」

然而,老婦卻生氣的說道:「大丈夫連自己的生活都難以維持,我只是出於同情才給你食物,何談報答?」

在淮陰,有屠戶欺負韓信,譏諷道:「你身材高大,又總帶著刀劍,其實只是個膽小鬼。」

甚至當眾羞辱他:「韓信,你若不怕死,就拿劍刺我;怕死的話,就從我胯下鉆過!」

韓信凝視他許久,最後選擇了忍受屈辱,從那人胯下爬過,引得街上眾人哄堂大笑。

項梁率軍渡過淮河時,韓信帶劍加入了他的隊伍。

但在項梁麾下,韓信並未能嶄露頭角。

項梁戰死後,他轉投項羽,被任命為郎中。

盡管他多次向項羽獻策,卻都未被采納。

後來劉邦進入蜀地,韓信便離開了楚軍,投奔了漢軍,但只是做了個管理倉庫的小吏。

後來不知什麽罪名,被判斬首。

前面13個人被被斬了,當輪到他受刑時,韓信擡頭看見了夏侯嬰,大聲呼喊:「難道漢王不想一統天下嗎?為何要斬殺我這樣的壯士?」

夏侯嬰見他相貌不凡,當即釋放。

經過深入交談,夏侯嬰對韓信大為贊賞,並將他推薦給了劉邦。

劉邦任命他為治粟都尉,負責管理糧草,但並未給予他特別的重視。

韓信常與丞相蕭何交流,深得蕭何的賞識。

當劉邦抵達南鄭時,許多將士都渴望回到故鄉,不少人選擇了逃離。

韓信猜想,蕭何肯定推薦了自己,目前沒有結果,說明劉邦並不會重用他,於是也選擇了離開。

蕭何聽聞韓信離去,急忙起身追趕,甚至來不及向劉邦報告。

有人告知劉邦丞相已逃走,劉邦憤怒不已,感覺如同失去了左膀右臂。

一兩天後,蕭何歸來,劉邦又驚又怒,責問他為何逃跑。

蕭何解釋道:「我並非逃跑,而是去追回一個逃走的人。」

劉邦問:「你去追誰?」

蕭何說:「韓信。」

劉邦罵道:「那麽多將領逃跑,你為何只追韓信?」

蕭何:「其他將領易得,但韓信卻是國士無雙。如果您只想做個漢中王,那韓信確實無足輕重;但如果您有誌於爭奪天下,那韓信則是不可或缺的人才。」

劉邦說:「我也想東征,誰願意待在這個鬼地方呢!」

蕭何:「如果東征用韓信,他就會留下來;否則,他終究還是會跑掉。」

劉邦說:「你這麽看重韓信,我就任命他為將吧!」

蕭何:「當一個普通的將領,韓信還是會跑。」

劉邦說:「那就做大將。」

蕭何贊同。

於是,劉邦準備召韓信來,給他任命。

蕭何勸住了他。

「大王您素來傲慢無禮,現在要拜大將,不能如此隨意。大王如果決定,一定要選擇良辰吉日,齋戒,設壇場,禮儀齊備,然後才可以。」

劉邦同意了,通知全軍。

將領們都很開心,個個都以為是自己,等到拜將那天,才知道是韓信,全軍驚訝不已。

(二)解析

聊聊韓信。

韓信的出生年月,歷史沒有記載,他的第一次出場,是公元前208年。

那年,韓信投奔項梁,當了一個基層的小兵,從沖鋒陷陣開始。

在投奔項梁後的2年裏,他一直在項羽麾下效力,直到最後離開時,他的職位是郎中,相當於項羽身邊的貼身侍衛,這個職位已經相當不低了。

像劉邦的親信樊噲、灌嬰等人,他們因為在戰場上屢立戰功,在劉邦成為漢王時,也被封為郎中。

按理來說,韓信混的也可以了,畢竟算項羽的高級侍衛。

但他不滿足。

韓信是個戰略天才,向項羽提了建議。

可惜的是,項羽沒采納。

其實不奇怪,項羽當時很猛,不需要韓信的計策,他也能連戰連捷。

既然如此,為什麽要聽你一個執戟郎中的計謀呢?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項羽出身貴族,骨子裏高傲,瞧不上底層出身的韓信。

所以,身處楚營的韓信看不到晉升希望,這才轉投劉邦。

在夏侯嬰的提拔和蕭何的推薦下,韓信被劉邦任命為大將。

請大家註意,是「大將」,而不是「大將軍」。

「大將軍」真正出現在歷史,是漢武帝時期的衛青,是有實權的。

而這個「大將」,指的是地位高的將軍,與「小將」相區別,位置可能比較虛。

比如說劉邦給韓信的「大將」,就沒有實際權力。當時韓信唯一的工作,就是幫劉邦做戰略規劃。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是韓信出的計謀,實際帶兵的,是劉邦自己。

雖然韓信嘴上說的頭頭是道,但此人沒有帶兵的經驗,劉邦不敢把身家性命全交給他。

誰能保證,他不是第二個趙括呢?

所以這一階段,劉邦是把韓信留在身邊,先考察一下。

考察的方法,就是讓韓信獻策。

計策好,說明你有能力,劉邦去操作,以保證全集團的執行力。

後續有問題再問他,一來二去,韓信的計策被證明都是對的,那就說他真是個人才。

是人才,那肯定要重要。

如何重用呢?

人才有兩類。

第一類,有計謀,但沒有操控全域的能力。

比如說張良,計謀無雙,但要讓他領兵打仗,確實不行。他只適合出計謀,當一個幕後的參謀。

這類人很少。

第二類,有計謀,自己也能操控全域。

比如說孫武,胸中有良策,可以帶在身邊當參謀。你要讓他獨立帶兵打仗,他也是把好手。

這類人更少,可以說鳳毛麟角。

韓信有操控全域的能力嗎?

劉邦當時並不知道,所以只把他帶在身邊,當一個好參謀。

但局勢不允許。

轉折發生在彭城之戰。

56萬諸侯聯軍打下了彭城,但項羽僅僅帶了3萬騎兵,就把他們擊敗了。

就連劉邦自己,也差點被捉。

經過這次戰鬥,劉邦深刻地認識到一件事。

在軍事才能方面,他遠遠不如項羽,同時,諸侯聯盟也不可靠。

戰後,他問張良,自己願意放棄關東地區,並以此為封賞,尋找能夠在關東稱王並一同對抗項羽的英勇之士。

於是,張良說了那段載入史冊的話:

「九江王黥布,楚梟將,與項王有郤(矛盾);彭越與齊王田榮反梁地。此兩人可急使(利用)。而漢王之將獨韓信可屬大事,當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則楚可破也。」

劉邦采納了張良的建議,對這三人委以重任。

也正是從這個時候起,韓信開始真正掌握獨立指揮的兵權。

劉邦任命韓信為「左丞相」,使其地位真正淩駕於諸將之上,開始獨立領兵。

分析劉邦任用韓信的全過程,我們可以發現他用人的思路。

1、拜韓信為大將,給他職位,但不給實際權力。

(給錢,留住「人才」)

2、讓韓信獻策,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會上讓「人才」說話,觀察其戰略、戰術高度)

3、自己帶兵,還定三秦。

(把計畫交給絕對可靠的人,按「人才」的建議執行,驗證方案可行性)

4、封韓信為左丞相,讓其獨立帶兵

(驗證之後,確定「人才」是真人才,開始給實權,讓其獨立帶計畫)

由此來看,領導要任命一個獨當一面的負責人,一定要反復驗證,慢慢授權。

任何人,都不敢把身價性命交給一個剛入職、沒有戰績的員工。

以上是站在領導的角度分析,其實反過來看,就是打工人提拔的路。

1、盡量多在領導面前露臉,最好有介紹人,而且這個介紹人是領導的紅人(參考蕭何、商鞅的中間人景監)

2、抓住跟領導說話的機會,針對領導工作上的痛點,給出建議(要經得住驗證)

3、領導如果給機會,一定要珍惜,辦好交代的每件事,做出成績

4、多次表現良好,領導就會愈發重視,有機會時就會推你上去

要想提拔,必須要主動。

不是先獲得位置再考慮怎麽做事,而是有能力辦那個位置的事,才會被放上去。

關於作者:

周亦見,微信公眾號「周亦見圈子」,歡迎各位關註,送你一本價值500元的【資治通鑒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