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乾隆晚年昏聵到什麽地步?

2024-01-07歷史

嘉慶三年(1798年)的一天,年近九旬的乾隆已特顯老態龍鐘,他笑納了兒子嘉慶進獻給自己的兩名小蘿莉,最小的那位才13歲。

一、年近九十納妃

這名女孩是沙濟富察氏,她來自富察氏最顯赫的分支。本來這兩名女孩應該是嘉慶帝的嬪妃,嘉慶帝看著沙濟富察氏長得頗像孝賢純皇後,就有了自己的想法,因而沒有將她留給自己,而是將她獻給了自己的老爸。

沙濟富察氏是主事富察•德克精額之女,傅廣之孫女,大學士馬齊之曾孫女,清初重臣米思翰(孝賢純皇後之祖父)之玄孫女,是孝賢純皇後的堂侄孫女,怪不得長得和孝賢純皇後有幾分相像呢。孝賢純皇後是乾隆帝生命中很重要的女人,乾隆對她「每加敬服,鐘愛異常」,可惜的是她在37歲時因突發疾病和乾隆永別,留下乾隆對她無盡的哀傷和思念。

當時88歲的乾隆帝頭腦已十分昏聵,根本沒有去想兒子送給自己這兩個女孩到底有什麽動機,他只看了沙濟富察氏一眼,立刻就喜歡上了,將她封為晉貴人,將另一位女孩封為壽貴人。

第二年,乾隆帝一命嗚呼,39歲的嘉慶終於拿到了實權。

可憐的是兩名花季少女為乾隆的昏聵買了單。她們嫁了一位足可以做自己太爺爺的人,而且一年後就守了寡。

按照歷來清規,先皇駕崩後只有生育皇子的妃嬪才能出宮去兒子封地由兒子撫養,沒有生育皇子的嬪妃統一在皇宮中由現任皇帝養老。

因而這兩名十四、五歲的女孩和乾隆帝留下的七位六七十歲的老妃嬪一塊在宮中養老,這混吃等死的日子,想想都可怕。晉貴人活到道光時間才被謹尊封為皇祖晉太妃,活到40歲左右去世。

「晉太妃,富察氏。事高宗為貴人。逮道光時,猶存。宣宗尊為皇祖晉太妃。」【清史稿·列傳一·後妃】

而另一位活到嘉慶十四年,大概26歲左右就去世了。

其實這只是乾隆帝昏聵的冰山一角,比這更昏聵的事多了去了。

二、乾隆好大喜功,自己給自己戴高帽

晚年的乾隆開始好大喜功,他自誇為「十全武功」, 並作【禦制十全記】,令寫滿、漢、蒙、藏四種文體,建碑勒文。他自己列出的十全方面為:

「十功者,平準噶爾二,定回部一,打金川為二,靖台灣為一,降緬甸、安南各一,即今二次受廓而喀降,合為十。」

乾隆的十全武功具體指:2次平定準噶爾之役,平定大小和卓之亂,2次金川之役(大小金川之役),鎮壓台灣林爽文起義,緬甸之役,安南之役及2次抗擊廓爾喀之役。

實際上乾隆的「十全武功」,並非十全十美,而是性質各異:有鎮壓民變的,有平息叛亂的,有揚兵耀武的,有小題大做的(大小金川之役),還有有得不償失,有多管閑事的,有維護正義,有反擊侵略的。無論哪場戰爭都耗費大量人力、財力、物力,在時間上少則一年,多則三四年,將近半個世紀的連續戰爭,不僅耗費了龐大的軍費,死傷了眾多的官兵,同時老百姓的生命財產損失更是無法估量。

所謂「十全武功」,只不過是乾隆好大喜功者的一廂情願罷了,十全之中,唯有兩次平定準噶爾,一次平定回部意義最大,其他七個,多少有小題大作之嫌,而且有的用兵還得不償失。從最好的方面來看前三次戰爭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中國領土的完整和國家的統一,這點還是值得誇贊的。

乾隆後期,八十二歲的乾隆皇帝在乾隆五十七年十月初三親自撰寫了【十全記】,記述他一生的「十全武功」,史稱【禦制十全記】。乾隆帝並因此自稱「十全老人」。 並創造了十全縣。這也應稱得上乾隆一個昏聵的表現。到嘉慶三年(1798年)八月,弘歷得知農民起義領袖王三槐被擒,侈談「武功十全之外」,又「成此巨功」。

三、生活奢靡

乾隆帝晚年越發貪圖享受,他大興土木,六下江南巡遊各地,吃喝玩樂,花費驚人,耗用國家巨大人力物力。

六下江南,開支浩繁,成為乾隆中葉國勢漸衰的原因之一。乾隆帝每次南巡,歷時至少四五個月,隨駕官兵達3000名左右,用馬6000匹,用船四五百只,役夫數千名,一次就要花費上百萬銀兩,還給民間帶來了極大的騷擾。

乾隆八十多歲時對南巡的勞民傷財開始反省,他對軍機章京吳熊光說:

「朕臨禦六十年,並無失德,惟六次南巡,勞民傷財,作無益,害有益,將來皇帝南巡,而汝不阻止,必無以對朕。」

看似昏聵中的一次清醒,不過事實上,80多歲的乾隆若再想去南巡也力不從心了,所以他說的這些話也只不過是他為維護自己形象掩蓋自己的劣跡,自欺欺人罷了。

在皇太後八十壽辰以及乾隆帝自己八十壽辰時,乾隆帝大操大辦「京師巨典繁盛」,為自己舉辦的80大壽與皇太後六十壽辰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競相效仿。

乾隆小時候,就在12歲那年,親眼目睹其爺爺康熙第二次舉辦的千叟宴,震撼於當時的宏大場面,當時按照康熙規定,凡年65歲以上年長者,官民不論,都可到京城聚宴,赴宴老人有千余人,熱鬧非凡,形成一道別樣的風景線,乾隆繼位後,效法其祖父,也舉辦了兩次千叟宴向天下彰顯皇家的氣派。

第一次是乾隆五十年(1785年),74歲的乾隆在乾清宮舉行千叟宴,3000多老頭到場,吃喝用度全部免費,菜肴豐富,酒水充足,一時間敬酒的、劃拳的、表演節目的,吟詩作對的,好不熱鬧,眾多老頭邊大快朵頤,邊狼吞虎飲。場面宏大遠遠超過康熙,可是一場宴會下來,據說暈倒、樂倒、飽倒、醉倒的老人不在少數,也有一些經不住折騰,回去後一命嗚呼了。

第二次是在嘉慶元年(公元1796年)正月初四日,那時的乾隆帝86歲,禪位剛3天,在寧壽宮皇極殿再次舉辦「千叟宴」,規定70歲以上的老人參加,宴會聲勢浩大,列名參席者3056人,列名邀賞者尚5000人,「其儀率多由舊,而盛事實視前有加」。

乾隆看著那麽多老頭都來為自己祝壽,非常高興,自詡為曠古未有之明君。

千叟宴雖然舉行得很隆重,讓乾隆倍有面,但是確實將這幾千名老人折騰的夠嗆,他們一會跪拜,一會敬酒,一會領賞賜,沒有繁文縟節時就大塊進食大杯喝酒,導致部份遠道而來的老人因消化不良或因過度興奮或因舟車勞頓一命歸西。

四、乾隆帝晚年寵信和珅,導致和珅專權達24年之久。

和珅利用乾隆帝年老昏聵,喜諛厭諫的思想,欺上瞞下,報喜不報憂,不斷擴大權勢,「內而公卿,外而藩閫,皆出其門」;和珅憑借自己的權勢索取賄賂,富可敵國。

「納賂諂附者,多得清要,中立不倚者,如非抵罪,亦必潦倒」。

官場中層層相習,下級官員覲見上司時,要饋送銀錢;逢年過節過生日,要進送禮品;官員委派為地方官時,要通賄吏部官員及京中大員;每有欽差及督撫大員赴任途經地方,地方官員趕緊上禮意為「饋贈盤費」。

這樣,從閣老大員,到為官府辦理文書的小差役,都見縫插針從中獲取厚利,層層相剝壓榨。

「州縣有千金通融,則胥役得乘而牟萬金之利;督撫有萬金之通融,州縣得乘而牟十萬之利」。

乾隆朝末期以後,農民起義的烈火迅速燃遍了大江南北。

乾隆進剿林爽文、用兵安南和廓爾喀,白蓮教起義爆發迅猛,數月間遍及川、陜、楚、豫、甘五省,至嘉慶七年(1802年)才平定。

嘉慶二年(1797年)八月,阿桂逝世,乾隆讓和珅為首席軍機大臣。

這時的乾隆身體也明顯不行了,乾隆帝在最後的日子裏經常失眠,往往是在淩晨的二點之後就醒,坐著等候天明,他記憶力衰退,經常健忘,甚至有了 「老年癡呆」的一些癥狀。

北韓使臣曾對乾隆晚年生活細節記述:

「太上皇容貌氣力,不甚衰耄,而但善忘比劇。昨日之事,今日則忘;早間所行,晚或不省。」【北韓李朝實錄】。

嚴重時連說話也開始不清,不過乾隆的腦子偶爾也還行,他善於帝王之術,阿桂去世後,他為了防止兒子獨攬大權,提拔和珅為首席軍機大臣,透過和珅攬權制衡嘉慶,這讓和珅在許多大事上投機取巧。

乾隆上朝時,依然坐原來的皇帝寶座,嘉慶坐在下首,而和珅則侍立在乾隆旁邊。

文武百官行上朝禮時要跪拜皇帝,就在那種境況下著實有些尷尬,他們實際上是跪拜了乾隆、嘉慶、和珅三個人。

大臣們上奏事情時,要透過和珅「轉述」,乾隆語言表達能力已經下降很多,聽力也大不如從前,因而乾隆有些聽不太清大臣們說什麽,大臣們也聽不明白乾隆在說什麽。

不過好像只有和珅自己能聽懂,和珅時而和乾隆交頭接耳,時而點頭,乾隆說的話都由和珅轉述出來,嘉慶就算知道是和珅的意思,也不好說什麽。

和珅看乾隆昏聵,越發大膽。他在乾隆晚年幫助乾隆壓制嘉慶,自己權傾朝野,乾隆、嘉慶兩帝的人身自由都受到和珅的限制,宮內各種人都很可能是和珅的眼線,無論是太監、官女或者是親信官員都有可能是和珅派來的。嘉慶侍讀吳省欽、吳省蘭兄弟就是例子。

嘉慶壓抑住內心的憋屈,聽從了老師朱珪的建議,先隱忍,讓著珅。因而和珅儼然成為大清國「二皇帝」,也就是在乾隆最昏聵的這三年和珅的權勢迅速達到極致。就這,年老昏聵的乾隆也不忘每日早晚訓導嘉慶。

「嗣皇帝朝夕聽我訓導,將來知所遵循,不至錯誤,豈非天下之福哉。」

五、大興文字獄

在歷史上雖然不同程度出現一些文字獄,但在清朝尤其嚴重,特別是順治和乾隆時期。

乾隆時期,大興文字獄的目的是借此徹底消除漢人的反清民族意識,文字獄達到130多次,並且每件都判罰極重,一般都是死刑。如孫嘉淦偽奏稿案、胡中藻詩獄、徐述夔案、安能敬案、智天豹案、劉三元案、賀世盛案、安徽貢生案、石卓槐【芥圃詩鈔】案、程明湮讀史書批註案等等。

各行各業都遭到打擊,涉及人員有文學青年,還有老不及第的秀才,甚至連一些早已死過的墓中人也未能幸免,大都是一些可憐的底層人,摧殘了人才,造成社會恐怖,其危害程度達到空前絕後。

乾隆帝還要求各地自覺上交違禁書籍統一銷毀,還派專人到全國各地進行查訪禁書全部銷毀。

據統計,在乾隆三十九年到乾隆四十七年之間,乾隆皇帝下令焚毀書籍24次,共計13862部。到了乾隆皇帝晚年,還焚毀古文典籍3000多種,達到60000多卷。這是一場文化的「浩劫」。

乾隆最後的日子越發昏聵

在最後的日子裏,乾隆伴隨著各種疾病,他的胃功能開始紊亂,沒有饑餓感,也沒有飽腹感。往往是吃過早餐後,休息一會,當太監提醒他應該接見等候的大臣時,他卻說:

「不忙,讓他們候著,先傳膳」【喻大華▪嘉慶皇帝】。

乾隆晚年手腕顫抖的厲害,脾氣也更加厲害,類似於我們今天所說的帕金森症候群,因而他寫的字不再清楚,大臣們看不懂也不敢問,導致一些事務不能及時處理。

年邁的乾隆帝常常不知冷暖,

「盛夏剛過,就吵著要戴暖帽,戴吧,也是一句話的事兒,但問題是不僅太上皇戴,太上皇身邊的人以及嘉慶帝都得陪著一起戴,不然太上皇只問你這麽冷的天為什麽還戴涼帽你怎麽回答?可是,秋老虎正當頭,你戴頂棉帽子,進進出出,在不知情的人看來,這不是有病嗎?」【喻大華▪嘉慶皇帝】。

由於乾隆一生自負,從來不認為自己衰邁,到死都不願放權。

不過,乾隆把晚年的精力全部用在鎮壓起義上,尤其是白蓮教起義,更是讓他寢食難安。

三年時間,乾隆動用了十多萬軍隊,光是軍餉就耗費七千萬兩,仍然難以制服白蓮教。

年邁的乾隆受不了現實的打擊,精神像是受了刺激。

一日早朝過後,嘉慶帝與和珅求見。

「至,則上皇(太上皇)南面坐,仁皇(嘉慶)西向南坐一小幾,每日召見臣工皆如此。跪良久,上皇閉目若熟寐,然口中喃喃有所語,上(嘉慶帝)極力諦聽,終不能解一字。久之,忽啟目,曰:其人何姓名?」

應聲對曰:

「高天德、茍文明(白蓮教首領),上皇復閉目,誦不輟。移時,始揮之出,不更詢語。上大駭愕。他日密召和珅問曰:汝前日召對,上皇作何語?汝所對六字又作何解?和珅對曰:‘上皇所誦者,細雨密咒也,誦此咒則所惡之人雖在數千裏之外,亦當無疾而死,或有奇禍。奴才聞上皇持此咒,知所欲咒者必為剿匪悍酋,故竟以此二人名對。」【春冰室野乘】。

嘉慶聽了也是無比驚訝,可又有什麽辦法呢?

「一個叱咤風雲的英明君主,晚年對農民起義無可耐吉,獨自念咒,意欲制敵於死地,這種行為典型地反應出一個意誌昏暓的孤獨老翁的心理狀態,別人幾乎不能理解」【戴逸▪乾隆帝及其時代】。

自恃「十全老人」的乾隆一生從不服輸,卻在晚年做出如此荒唐的行為——用 「咒語」平定起義,可見乾隆的日子不久矣。

1799年初的春節,當乾隆接受來自數百名的兒子、孫子、曾孫、玄孫們的拜年之後,手腕顫抖著拿起筆來,在紙上寫下了提名為【望捷】的詩:

「三年師旅開,實數不應猜。邪教輕由誤,官軍剿復該。領兵數觀望,殘赤不勝烖。執訊迅獲醜,都同逆首來。」

字裏行間都在祈禱早日平定白蓮教,正月壬戌日(2月7日),乾隆突然變得虛弱,靜臥於養心殿的床上,早晨乾隆駕崩,享年89歲,死前用力擡頭「頻望西南」【清高宗實錄】。

直到乾隆老死也沒搞明白,大清的問題已不僅僅是白蓮教的問題。

接著嘉慶帝親政,在乾隆死後十五天,將和珅投入刑部大牢,並對和珅抄家得到價值2億的財富,隨即賜死和珅,以十一皇子成親王永瑆為軍機大臣。

四月,給乾隆上尊謚為「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孝慈神聖純皇帝」。廟號高宗。九月,葬乾隆帝於裕陵……,嘉慶帝忙得一塌糊塗,他想重振大清雄風,無奈積重難返,「嘉慶中衰」……

總結:

晚年的乾隆已經完全陷入自我沈醉和享受之中,他牢牢抱住權利,就算禪位了也不放權,對嘉慶施行壓制,昏聵的乾隆好大喜功、貪圖享樂,多次南巡,兩次大辦千叟宴,正是他的肆意揮霍,讓國庫空虛、民窮財盡。他大興文字獄,搞得血雨腥風,造成社會恐怖,摧殘了人才,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特別是乾隆做了太上皇之後,整得天下內憂外患,內有吏治腐敗,國庫空虛,外有白蓮教起義,一直到乾隆死他都沒能解決,交給嘉慶一個爛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