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傅友德:兩獲免死鐵券的開國功臣,卻被朱元璋下令帶兒子首級來見

2024-07-21歷史

朱元璋麾下的諸將中,傅友德是一個常被忽略的人,開國征戰時,有徐達和常遇春的光芒掩蓋著他,朱元璋清算功臣時,傅友德又被歸為藍玉同黨,下場淒慘。然而光論勇猛的話,傅友德在諸位將領中,恐怕也只遜於常遇春。

傅友德的一生頗為勵誌,他和朱元璋出身一樣貧寒,祖上世代為農。元朝末年,民不聊生,傅友德這樣的農民只剩下兩條路,餓死或者造反求一線生機。傅友德貝朱元璋起義要早,元至正十年(1350年),劉福通迎接韓林兒起兵反元,傅友德當即便投靠了紅巾軍。

傅友德沒有郭子興賞識他,農民出身的他沒有任何背景,在軍中是一名大頭兵,幾番戰鬥下來,戰友沒剩幾個了。傅友德所在的紅巾軍本來是要進軍關中,但被元軍擊敗,被迫進入蜀地。不久後,徐壽輝部將明玉珍率軍占據重慶,攻下成都,統治了整個蜀地。傅友德先是投靠了明玉珍,但不得重用,轉而投靠了陳友諒。陳友諒沒有很看重來投奔的傅友德,但看他長的孔武有力,還是給了他一個小官職,讓他協助丁普郎駐守小孤山。

傅友德農民出身,但也懂得禮義廉恥,陳友諒殺害徐壽輝自稱漢帝後,傅友德對他十分不滿。所以朱元璋收復安慶進軍小孤山時,傅友德和丁普郎都果斷率眾投奔了朱元璋。為了表示愛才之心,朱元璋決定親自受降,傅友德大為感動的說道:「我遇到真正的明主了!」

朱元璋看人的眼光的確不一般,明玉珍、陳友諒等人都不看重傅友德,他卻一眼看出不尋常,立即將他提拔為將領,並跟隨猛將常遇春征戰。常遇春悍勇天下無人出其右,但傅友德也不遑多讓,鄱陽湖一戰,正是他為前鋒。這一戰關乎陳友諒集團和朱元璋集團的生死,傅友德在明知敵眾我寡的情況下,仍敢為先鋒,並率眾擊敗了陳友諒的前鋒。激烈的戰鬥讓傅友德多處受傷,血染滿了全身,但他愈戰愈勇,像一尊殺神。自此,世人皆知朱元璋不僅有常遇春,還有傅友德。

鄱陽湖水戰後,朱元璋發兵攻打武昌。由於武昌城堅固,諸位將領都不願前進,傅友德再為先鋒,他率領數百人組成的敢死隊攻城,敵人被他們視死如歸的勇氣所懼,傅友德一鼓作氣登上城樓。守軍一箭射中傅友德面頰,傅友德拔掉箭頭,浴血奮戰,不久後肋下再中一箭,仍不為所動,最終拿下了高冠山。

滅亡陳友諒以後,傅友德先隨朱元璋攻下淮東,大破張士誠的兵馬,繳獲敵人上千艘戰艦,然後又隨大將軍徐達揮師北上。最能體現傅友德勇悍的,還屬洪武五年的北伐。這一戰傅友德只率五千騎兵攻打西涼,但數萬元軍卻無法阻擋。傅友德身先士卒,率軍七戰七捷,斬敵數萬,打的元軍守將望風而逃,一看他就只敢獻城投降。元岐王朵兒率殘部逃走,傅友德率軍千裏奔襲,一直追到瓜州,再次擊敗當地的元軍。

這一次北伐,朱元璋派出三路大軍,坐鎮中路的還是大將軍徐達,然而三路大軍只有傅友德取得大勝,創造了七戰七捷的傳奇。

明朝建國初年的北伐,基本上都有傅友德的參與,且每戰必為先鋒,殺敵甚眾。朱元璋稱贊說:「論將之功,傅友德第一」,並加封為太子太師。

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命傅友德為征南將軍,藍玉、沐英為副將軍,率領三十萬大軍征討雲貴。元梁王部署十余萬精兵對抗傅友德,結局可想而知,傅友德取得大勝,打的元梁王被迫投河自殺。之後,傅友德只用了百余天就將雲貴徹底平定。

洪武十七年,朱元璋論功行賞,晉封傅友德為潁國公,授予免死和世襲鐵券,而這已經是傅友德第二次獲得免死鐵券了。兩獲丹書鐵券,可見傅友德功勞之大。然而,傅友德沒想到的是,兩份免死鐵券都沒能救他的命。

關於傅友德的結局,一直是一個迷。【明史】太祖本紀裏記載:「(洪武)二十七年冬十一月乙醜,潁國公傅友德坐事誅。」這裏的坐事,指的自然就是藍玉案。太子朱標死後,朱元璋擔心年幼的朱允炆壓制不住藍玉、傅友德等人,因此將他們全部除掉,為朱允炆鋪路。傅友德就這樣成了犧牲品,被朱元璋於一個寒冬賜死。

不過,關於傅友德的死還有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

藍玉被誅殺後,傅友德十分懼怕朱元璋,定遠侯王弼擔心有一天屠刀砍向自己,所以和傅友德密謀聯合。朱元璋知道了以後,決定對傅家動手。冬宴上,傅友德只喝酒不吃蔬菜,讓朱元璋十分反感,他突然殺氣逼人,責問擔任親兵的傅讓行為無禮。傅友德連忙請罪,朱元璋卻讓傅友德帶兒子的首級來見。不久後,傅友德提著兩個兒子的首級走到朱元璋面前,他拿出袖中的匕首,對朱元璋怒罵:「不過欲吾父子頭耳。」言罷,自刎而死。

這個說法來自於【石匱書】等民間書籍,真實性無法保證。但是,傅友德的不甘和憤怒是可以想象到的,就算朱元璋只是一紙詔書將他賜死,但這位為明朝流血的功臣悍將,最終淪落到這個結局,也是淒涼至極。

參考資料:

【明史】

【石匱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