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有人問曾經在南京軍事學院戰役系學習的張震:「你那個班哪位學生最好?」
張震指了指盧勝,豎起大拇指:「老盧最好!」
為何盧勝能贏得張震這麽高的評價?
與他合作過的陶勇、韓念龍、鐘國楚等幾位搭檔,都認為他是個「好搭檔」。陶勇認為「和盧勝共事,我受益匪淺。」韓念龍則說:「和盧勝搭班子,心情最愉快!」
1958年,盧勝從軍事學院畢業之後,領導打算讓他到北京總參的一個二級部擔任政委。
當得知自己的任命之後,盧勝就提出要求:「去有仗可打的地方。」
巧合的是,當時福建就是前線,葉飛也想讓盧勝到福建工作,一切順理成章,盧勝就出任了福州軍區副政委、軍區國防工業領導小組副組長等職。
1911年,原名盧家揚的盧勝出生在今海南省瓊海市九曲江萬泉河邊一個漁民家庭。
盧勝幼時家境非常慘,5歲時父親病逝,8歲時母親因瘟疫而病逝,15歲時相依為命的祖母病逝,他徹底成為了無依無靠的少年。
1927年,海南軍閥大肆屠殺革命,盧勝卻迎難而上加入了瓊崖討逆革命軍。
1928年,瓊崖蘇區的革命力量遭到敵人的破壞,革命骨幹不得不撤退,盧勝等人前往了新加坡,在新加坡的時候他一邊在制膠廠做工,同時還在夜校讀書。在夜校他進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文化水平,真正懂了革命的道理,加入了共青團。
1932年,盧勝在一艘外國輪船上做海員,經常參加各種秘密活動,結果被英國當局以「共產黨嫌疑」的罪名緝捕。
為了給他定罪,英國殖民者對他采用冰刑,盧勝的四肢每天都被大冰塊壓三四個小時,時常昏迷,但是他始終用「不知道」回答。
這次遭刑,給盧勝留下了嚴重的後遺癥。
監獄最後沒有得到任何證據,就以「擾亂社會秩序」的罪名將他驅逐出境。
回到海南島的時候,家鄉的革命正處在低潮,無法聯系上黨組織,他就按照南洋黨組織早先提供的線索,到了廈門與黨組織接上了頭,被安排到了交通站工作。
1932年底他被批準參加了閩南紅軍,開始的時候他被安排到了團部工作,但是他堅持到一線戰鬥,被任命為排長,戰鬥在第一線。
紅軍主力長征之後,盧勝等人失去了中央的支持,處境極其困難,但是盧勝扥人在沒有中央的支持下,獨立自主的將紅旗牢牢插在閩南大地3年多。
1935年,為了革命的發展,盧勝帶著40名骨幹去開辟雲(霄)(平)和詔
(安)邊區,建立革命根據地。
在臨出發之前,團長向他布置任務,臨別的時候叮囑道:「你們要註意鬥爭策略,加強革命團結,爭取多打勝仗!」
為了表示自己堅持革命的信心,他特意將名字改為了盧勝。
1936年,盧勝所部被整編為閩粵邊紅軍支隊,盧勝出任支隊長。他辭去了化整為零的遊擊戰術,緊緊依靠群眾,不但粉碎了敵人的「圍剿,還不斷擴大革命根據地。」
閩粵邊紅軍獨立營成立之後,盧勝擔任營長,成為閩粵邊紅軍數一數二的軍事幹部。
在3年的艱苦鬥爭中,盧勝總結出了一套比較完整的遊擊戰戰術,取得了一個個勝利,最後堅持到了抗戰的到來。
1937年,盧勝與詔安的國民黨部隊互派代表,就合作抗日進行談判。
7月16日的上午,國民黨借口漳浦是海防的前線,誘騙中共閩粵特委代理書記何鳴率領部隊到漳浦縣城接受受訓,點名發餉,並對按時抵達的紅軍收槍繳械,史稱「漳浦事件」。
何鳴要盧勝集合部隊接受「點名」的時候就不同意,質問何鳴:「集中部隊幹什麽?我不幹!」
此時,國民黨的157師參謀長張光前已經帶著10個人一起過來了:「現在國共已經合作抗日,要你們集中主要是訓練一下,先放下槍,訓練用不到帶武器。」
紅軍指戰員們頓時覺得不對,立即將槍上膛舉了起來。
張光前則是以提前埋伏的人員作為威脅。
盧勝立即示意何鳴進行反擊,可是何鳴不但不反抗,還將槍放下,要求部隊服從命令,等待中央的處理。
上千人無奈之下,只能將槍放下,上千的紅軍竟然一槍不發就被圈禁了起來。
眼見如此情況,盧勝的心都在滴血,他讓人給各個骨幹們傳話:「這次教訓讓人痛心,但是我們決不能灰心,要設法和頑固派鬥爭到底。」
這個時候,第三連連長悄悄塞給盧勝一支槍:「上午放在幹糧袋裏的!」
盧勝再次拿著槍非常高興:「好!要重新拿起槍,與敵人鬥!」
當時他就安排大家聯系,相約突圍到溪南村匯合。當夜,共有100多人突圍匯合,盧勝再次重建紅三團的旗號。
盧勝要求國民黨歸還槍械卻遭到國民黨的「圍剿」,盧勝帶領部隊在大沙崗一帶痛擊反動武裝,殲滅了70多人,繳獲了26支槍,重振革命熱情。
1938年,盧勝帶領改編新四軍第二支隊第四團第二營的原三團北上抗日。毛澤東聽說之後認為他是「革命的盧俊義」,要求大家學習盧勝,走針鋒相對、敢於反抗的「盧勝路線」。
1938年,在進入新四軍軍部學習之後,盧勝被調任新四軍參謀處工作。第二年進入新四軍教導縱隊第九隊學習。在學習之後,他被調回四團政委。
1939年底,為了沖破國民黨對新四軍的限制,組建蘇皖支隊,調任陶勇為司令員,上級領導考慮這支部隊是盧勝帶出來的,就將盧勝調來擔任政委。
在臨行之前,陳毅叮囑他:「你是政治委員,關鍵時刻,要拉拉陶勇的袖子。」
蘇皖支隊,抵達 月塘集之後,打了好幾個勝仗,大大振奮了軍民抗戰士氣。得到捷報,陳毅高興地說:「陶勇加盧勝,無往而不利!這塊‘金字招牌’,咱們得多亮亮!」
郭村戰役的時候,陶勇和盧勝接到的命令是和江南支隊一起增援。
可是陶勇在看了地圖之後,怎麽也找不到快速支援的方法,最後一拳狠狠砸在地圖上,說道:「江南主力師來不及趕到了,我們離得最近增援只能靠我們了!」
盧勝則補充道:「克服一切困難,部隊立即出發,第2營強行軍趕上,沒有編組的部隊邊走邊編,能帶走多少就帶多少,必須盡快趕到!」
他們有驚無險地接近了日軍的封鎖線,這個時候是半天,就有同誌建議晚上再走,但是陶勇直接拒絕:「來不及了,出敵不意,沖過去!」
可惜進攻並不是很順利,3營長犧牲了,戰士們紛紛要求打掉這股敵人,陶勇也有些意動。
但是冷靜下來的盧勝直接道:「不行,趕往郭村要緊!」
陶勇也冷靜了下來:「不行,趕緊趕往郭村。」
郭村保衛戰開始之後,李長江打算以主力13個團吃掉堅守郭村的部隊和增援的「蘇皖支隊」。
蘇皖支隊原本是來打增援的,結果打成了主力,承擔著抗擊李長江主力的重任。
陶勇樂呵呵地說:「看我面前這片開闊地,來多少敵人也不夠餵我的機關槍。放心,敵人來,我角力也要把他摔出去!」
盧勝則是幽默地說道:「陶司令和李長江角力,我賭陶司令贏。」
郭村包圍戰之後,陶勇和盧勝創造了華中地區以少勝多的範例。葉飛則是開玩笑:「陶勇和盧勝趁我不在家,跑到我的地頭上出風頭!不過,如果他們不來,那塊地頭就恐怕不是我的了!」
不久之後盧勝出任新改編的第三縱隊政委,黃橋決戰的時候,他提出了:「有三縱就有黃橋,有黃橋就有三縱」的口號。
皖南事變之後,盧勝出任新改編的新四軍第1師第3旅政治部主任。
在2月的「討逆戰役」中,陶勇率領部隊追擊敵人到了泰州城下,可是部隊卻被大河阻攔,一時之間又找不到渡河工具。就在眾人面面相覷的時候,陶勇振臂一揮:「不要停,跟我殺過去!」
說完就率先跳下了河。
盧勝見狀,立即動員道:「旅長帶頭,誰不爭先恐後?」說完也跟著跳下了河。
戰士們緊隨而下,渡河占領了泰州城東門為次日的戰鬥,鋪平了道路。
上岸之後,陶勇拍著盧勝的肩膀:「好同誌!政治部主任就是講政治。」
1944年底,陶勇南下作戰,盧勝接任蘇中軍區第四軍分區的司令員、政委。
轉眼之間兩人五年的合作結束,說起陶勇,盧勝就用了四個字「 陶規盧隨 」。
1945年,中央組建華中野戰軍,盧勝擔任第七縱隊政治部主任。
當時的很多人都認為第七縱隊是地方武裝發展起來的,戰鬥力根本不行,但是盧勝卻挺身而出,指出第七縱隊完全有能力參加大戰、惡戰!
從1946年開始的華中百日大練兵運動中,他們的努力最後引起了粟裕的註意。並在「蘇中七戰七捷」中大膽使用第七縱隊,然後在海安防禦戰中大出風頭。
在4天多的戰鬥中,第七縱隊使用了3000多的兵力,抗擊了50000多敵人的輪番進攻。4天下來,七縱傷亡200多人,殺敵3000多人。
海安防禦戰之後,第七縱隊一戰成名,粟裕大為贊賞:「盧勝有眼光,有法子。」
1947年,華東野戰軍組建,盧勝受陶勇之邀調入第四縱隊第十師師長。
1948年,盧勝出任第四縱隊副司令,在淮海戰役的時候,盧勝率領部隊展開了強大的政治攻勢,僅僅20天,就有8000多敵軍向我方投誠。
當時陶勇一本正經調侃:「你老盧一張嘴皮子,等於老蔣兩個師啊!」
1949年2月,盧勝出任新組建的第二十三師政委,率軍渡江,突破鎮江、江陰、解放杭州。
1952年秋天,盧勝又入朝作戰。
1955年,盧勝回國之後,進入南京軍事學院戰役系學習,被授予中將軍銜。
盧勝1958年到福建工作之後,加上以前在福建戰鬥的經歷,前前後後有45年之久。
在他病重的時候還叫兒子和妻子陪著他乘車去福州市裏的主要街道轉一轉。
第二天就住院治療,再也沒有出來過。
1997年,盧勝在福州病逝,享年8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