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溫塘戰鬥,伏擊日軍反遭失敗,犧牲了八路軍第一位主力團團長

2024-01-08歷史

紅二十五軍長征到陜北後,與紅二十六軍、紅二十七軍合編為紅十五軍團,三個軍分別改編為紅75師、紅78師、紅81師。中央紅軍到達陜北後,恢復紅一方面軍和紅一軍團番號,紅十五軍團編入紅一方面軍序列。1936年2月紅軍東征,紅81師調出由軍委直接指揮(後恢復紅27軍番號),4月,將紅223團從75師調出,擴編為紅73師。

紅二十五軍於1934年11月16日開始長征時下轄紅223、224、225團和手槍團(一個月後224團撤銷),因而, 部隊歷史溯源時既有紅73、紅75師的說法,也有紅223團、紅225團的說法。

1937年7月時的統計,紅十五軍團轄三個師11個團,6205人。 1937年8月25日,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共三師六旅12個團,另有不被國民黨承認的不帶數位番號的總部特務團、炮兵團、115師獨立團、120師教導團、129師教導團。 紅十五軍團改編為115師344旅,由於國民黨給的是一師二旅四團的丙種師編制,因而,紅73師改編為687團,紅75師改編為688團,紅78師則打散分別編為兩個團的2營。

紅十五軍團戰鬥作風勇猛,戰鬥力很強,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打過很多勝仗。但是, 在抗日戰爭初期,344旅 面對新的對手、新的戰法轉變較慢, 未能很快適應新的變化,仍沿用紅軍時期對付國民黨軍的打法,曾經吃過很多虧,損失很大,不少老紅軍骨幹都被打掉了。

陳錦秀團長 ,河南固始縣人,1930年參加紅軍,作戰勇猛。紅二十五軍長征時任營長,長征時在多次關鍵戰鬥中親自端著機槍打沖鋒。成立紅十五軍團時,原223團團長張紹東任紅75師師長,陳錦秀升任223團團長。1936年4月成立紅73師時,張紹東調任紅73師師長,陳錦秀升任紅75師師長。 改編為八路軍時,陳錦秀任688團團長,副團長韓先楚,政訓處主任劉震,副主任吳信泉。

平型關大戰時,由於暴雨導致山洪爆發,688團未能趕至戰場。不過張紹東指揮的687團表現不錯, 紮住了喬溝「袋口」, 兜住了日軍的後尾。

陳錦秀(左一)

平型關大捷後不久,115師第一次分兵。師長林彪率師部及343旅轉戰山西西南部的呂梁,開辟呂梁根據地;副師長聶榮臻率師獨立團、騎兵營、戰地服務團(實為編余幹部,初始無槍,每人兩顆手榴彈)等進入五台山區,開辟晉察冀根據地;344旅劃歸十八集團軍總部(1937年9月八路軍改稱十八集團軍,但人們習慣叫八路軍)指揮,配合129師轉戰於正太鐵路沿線(石家莊至太原)。

當初紅軍改編時,由於受國民黨的制約,我軍一度取消了政治委員制度,師、旅、團通常只設政訓處,規格降低,部隊的政治工作在日益削弱。開赴前線的我軍有了些許細小的變化:環境比過去反圍剿時雖有改善,但群眾紀律不再像過去那樣強調了;個別軍事幹部開口閉口只要打好仗就行,可仗也沒見打得多好。

黃克誠時任八路軍總政治部組織部部長,他眼睛高度近視,被人稱為「黃瞎子」,但現在的人們都知道他敏銳的觀察力和大局觀。平型關戰鬥後,他花了半個月時間深入部隊,與幹部戰士座談, 發現了問題的嚴重,部隊的有些做法隱隱地有國民黨軍隊的影子,有些基層幹部甚至不願再叫「同誌」,開口就是「弟兄們」,這些,已嚴重影響部隊的戰鬥情緒。

臨離開前,他與115師幾位首長交換了意見,談了自己的看法,指出 眼下問題雖然不大,但長此下去,後果不堪設想 提出了一個問題: 是否應恢復我軍的政治委員制度?得到了贊同。

回到總部後,他向總政治部主任任弼時做了詳細匯報,任弼時認為 這項工作刻不容緩,馬上讓黃克誠寫一個報告,以朱、彭、任的名義給中央去電。主席看後,馬上做了批示。三天後,中央電令八路軍總部,下令恢復我軍原有的政治委員和政治機關制度,政訓處升格為政治部,部隊重設政委。

政治委員和政治機關制度的恢復,是我軍歷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 透過這件事,主席 對黃克誠有了深刻的印象。日後,曾多次私下稱其 有將帥之才。

115師分兵前,黃克誠出任344旅政治委員。雖然他與徐海東配合不錯,但徐海東因傷病長期在床,而 黃克誠之前在紅三軍團任職,與紅十五軍團的幹部並不熟悉,因而很長一段時間開展工作難度較大 山頭 黃克誠富有經驗,很有耐心,因而他並未急著硬扳,而是給部隊一個適應的時間。 軍事問題上,他也盡量不過多地插手。

平型關戰鬥後,344旅為配合忻口戰役、太原保衛戰, 687團北進至恒山地區的渾源、靈丘西北部一帶;旅部率第688團南下至五台山地區的東冶、定襄一帶。側擊日軍, 打了一些小規模的遊擊戰。 11月下旬,旅部帶688團進入晉察冀四分區(當時還叫做四支隊),配合晉察冀軍區進行反日軍「八路圍攻」作戰。

河北平山縣是一個只有25萬人口的小縣,據統計, 戰爭時期就有七萬多人參軍參戰,有據可查的革命先烈5308人,其中絕大部份犧牲於抗日戰場 。平山以一縣之力除了組建了「人民子弟兵」平山團(新718團)外,還有大批青壯年參加八路軍。

敵後的百姓不願當亡國奴,紛紛參加八路軍,八路軍各部擴軍迅猛。344旅僅在平山縣,不到兩個月時間就補充了800名平山子弟。

1937年12月底,344旅以 687團2營的5、6、7連和688團2營的 5、7、8連為基礎組建689團(紅26軍),原78師師長韓先楚任團長,該團後演變為大名鼎鼎的三十九軍116師347團,首先攻入兩個首都;旅警衛營2、3、4連與687團2營8連(紅一軍團紅5團1連)組成新的687團2營,番號依次為5、6、8、7連;688團4連、11連與6連組成新的688團2營,番號依次為7、5、6連。這樣, 原紅十五軍團的三個師各自組成了八路軍的一個主力團 。紅十五軍團紅軍單位的歸屬變化相當復雜,以後有機會再慢慢說。

344旅在抗戰初期的戰鬥頗不順利。 以往當紅軍時,彈藥有限,往往是打兩排槍,然後就端著刺刀掄著大刀發起了沖鋒。這種戰法勇猛有余,靈活不足,不過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這一招對付國民黨軍管用,但是對於日軍,特別是抗戰前期的日軍,這種打法沒少吃虧,就是打了勝仗自身也有較大傷亡。

一個部隊的軍事主官尤其是首任主官,對部隊的戰鬥作風影響很大,可以說是該部隊的軍魂。 徐海東當軍長時就經常帶頭沖鋒,受他的影響,紅25軍、紅15軍團的各級幹部幾乎每戰都帶隊沖鋒。雖然幹部帶頭沖鋒是各部紅軍的普遍現象,但尤以徐海東帶出來的部隊為甚。也因此,344旅的幹部傷亡尤其大。

在八路軍其他部隊加快研究、學習對付日軍的山地遊擊戰的打法,不斷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的時候,344旅反而一時改變不了老習慣,直到 1938年初的牛村、溫塘戰鬥,344旅遭到慘痛損失,全軍指戰員這才考慮作戰方式的問題。

1938年大年初一,687團在盂縣牛村休整。盂縣的日軍守備部隊發動偷襲,由於偵察排疏忽,導致日軍輕易地偷襲成功。幸虧687團向村外突圍果斷,且附近就是山區,地形復雜,日軍怕中了埋伏而未敢深追,687團這才擺脫了危險。 溫塘戰鬥 損失更讓人痛心。

溫塘戰鬥較少被提及, 很長時間以來,關於溫塘戰鬥的介紹往往都是說取得了勝利,但是損失很大,是一場慘勝。 我軍犧牲的人數,有二百、三百、四百多種說法,殲敵人數有一千、五百、二百、一百等說法。溫塘戰鬥發生在 牛村戰鬥之前數天,我方認為是一場慘勝,因而 牛村戰鬥被官方認定為 344旅東渡黃河抗日以來第一次失利。

井陘煤礦

戰鬥要從688團襲擊 井陘煤礦說起。

井陘是太行八陘之一,井陘煤礦為中國著名煤礦,1937年10月被日軍占領,駐有三四十名日軍和幾十名礦警。抗戰期間,圍繞井陘煤礦中國軍隊與日軍發生過多次戰鬥, 「百團大戰」的首戰就是攻擊井陘煤礦,該礦也是解放戰爭時期我軍解放的第一座 礦山城鎮,被譽為「開國第一礦」。

百團大戰八路軍炸毀新礦煙鹵

1938年1月,688團派 團民運股長 高農斧 先到礦裏與地下黨組織 井陘工委 取得聯系,之前講目前在世最年輕的百歲開國將軍王扶之的文章中,就是高農斧的一通訓,把要「逃跑」去找戴紅五星帽子的紅軍繼續革命的王扶之留了下來。

礦上守敵不多,大隊敵軍在二十裏開外的平山城,礦山內又有黨組織,礦工們抗日熱情高漲。於是, 團政治處副主任吳信泉率兩個連趁夜暗對井陘煤礦發動突然襲擊,礦工們開啟大門,戰士們沖了進去,打死了十幾個日本兵,破壞了豎井裏的絞車,搗毀了變電房、鍋爐房,炸毀了自來水塔,撬開火藥房,雷管、炸藥立刻運走,帶不動的一把火燒掉。整個礦院成為廢墟,癱瘓了該礦。

日軍遭打擊後,從石家莊增兵平山、 井陘,決定兵分兩路對我四分區的核心區洪子店鎮掃蕩,合擊八路軍。 對照我方和日方資料, 參戰的敵軍主力為第108師團104旅團105聯隊 。改編為八路軍時的12個主力團,有兩位團長犧牲,129師386旅772團團長葉成 煥犧牲於三個月後長樂村圍攻108師團25旅團117聯隊的戰鬥。

陳錦秀領導之688團

日軍一個聯隊3800人,加上守備隊,總兵力約四五千人。按照日軍的資料( 步兵第5聯隊史),日軍分了三部份,參加 作戰的兩路日軍合起來當在二千左右,應各為一個步兵大隊並加強了聯隊炮。根據後來日軍使用 「重山炮」 的情況,估計從平山增援來的日軍加強了師團屬重炮。

日軍105聯隊當時的照片

1月21日, 井陘出動的這一路敵軍 夜宿馬冢村

敵軍孤軍深入,344旅首長決心在溫塘地區殲滅該敵,急令六八八團、曾國華支隊及地方武裝四支隊二營,於1月22日拂曉前進至 溫塘鎮南紅岸寨和辛莊之間山地設伏 ,殲滅井陘之敵;六八九團及四支隊一營於溫塘鎮東之孟耳莊山地,阻擊平山之敵。

四支隊後改稱晉察冀第四軍分區,司令員由343旅副旅長周建屏擔任。新成立的四支隊武裝其骨幹只有周建屏帶來的一個紅軍連(著名的磨河灘突擊連),其余都是新入伍的戰士,裝備差,缺乏訓練。

平型關戰役後,曾國華率685團2營和1營4連單獨活動,史稱曾國華支隊。來到晉察冀後部隊得到發展,又擴編了兩個營。該支隊的主力自然是那幾個紅軍連(模範紅五團),裏面有著名的」平型關大戰突擊連」。

我軍的兵力 :344旅兩個團已發展到5000余人, 國華支隊和晉察冀四支隊的部隊也分別有3000人左右。參戰的敵我總兵力對比1:5。688團是擁有3000多人的大團,我軍集中兵力伏擊日軍,兵力對比達到7:1。

這場戰鬥是以344旅部隊為主打的, 本應徐海東親自指揮, 但他病倒了,臨時改由團長陳錦秀指揮,突擊部隊主要使用688團。

據第46軍第五任軍長 趙炳安回憶:

這天晚上,我和李參謀、劉震主任及2營住在井陘煤礦附近的一個村子裏。劉主任說:「號長,你明天早晨3點吹起床號,三點半吹開飯號」。第二天淩晨,我按時吹起床號,吹完號我仍困得很,又不想吃飯,就回去睡覺了。等我醒來,已是早晨5點鐘左右。井陘敵人正用炮火襲擊我們團部駐地,我到其它屋子一看,一個人也沒有了,這時部隊都已拉到村後山上去了。我趕忙打上背包,很快趕上了部隊。當天,劉震主任帶著2營轉移到溫塘以西與團主力會合了。這時旅領導決心占領有利地形,給敵人以迎頭痛擊。旅命我688團於溫唐鎮南紅岸寨和辛莊之間的馬家山一帶設伏,殲滅由井陘出發之敵。

1月21日晚,688團在陳錦秀團長的帶領下,從下口出發,連夜行軍100余裏,於22日拂曉前進至預定地域構築工事,隱蔽伏擊敵人。

從三維地圖看,溫塘地區屬於山地,地圖給的數據,辛莊與南紅岸村之間是一條1.3公裏的山谷,這與許多回憶錄中日軍3裏長的一字長蛇陣相符。

趙炳安將軍回憶:

「辛莊位於馬家山北麓,北距紅岸寨3裏左右。2營設伏於紅岸寨,防敵北逃,辛莊與紅岸寨之間有一條辛莊小河,與井陘至溫塘谷道並列。谷道兩側山勢西陡東緩,我團主力埋伏於西側,我們伏擊陣地東北方向五六裏處是一道南北走向的馬王斧廟嶺。689團於溫塘東之孟耳莊附近,阻擊平山之敵,遲滯增援,配合我團殲滅敵人。西南方四五裏處為高峻挺拔的西諒山,團指揮所就設於此山東北側的半山腰處。」

1月22日上午8點,一架日軍偵察機從平原方向飛來,偵察了一番,未發現我軍潛伏部隊。

10時左右,從井陘方向出動的日軍穿過辛莊,向北進入我伏擊圈。偵察員們把敵人進入的方位不斷地報告陳團長,陳團長便立即通知各營註意隱蔽,準備打擊敵人。

辛莊村民崔成才那一年16歲,據他回憶:

「當日本鬼子到了辛莊以後,人家也有先頭部隊,就問當地老百姓,有八路嗎?當地人們都知道八路軍在這兒埋伏著呢,就告訴他們沒有。這樣,鬼子放心大膽地一直走,一直走到紅岸寨,這八路軍一聲令下就開始打起他們來了。 」下圖向溫塘伏擊戰犧牲烈士長跪不起的就是崔成才。

趙炳安將軍回憶:

「敵軍警戒疏忽,兩側亦未派搜尋分隊,長蛇隊先頭已進紅岸寨,後尾還在辛莊北口。此時,趁著敵人放松警惕的時候,團長陳錦秀一聲令下「打!」我緊接著吹起了沖鋒號。」

我軍居高臨下,地形有利,如果彈藥足夠的話,根本不用出擊,只需向山下射擊,對日軍挨個點名。

然而, 整個抗戰期間八路軍最缺的就是彈藥,往往是打三排槍就發起沖鋒,被稱為「三槍八路」 。從 趙炳安將軍的回憶也能看出,688團使用的依然是紅二十五軍對付國民黨軍的打法。

日軍一下子被打懵了,傷亡慘重。隨著沖鋒號響起,戰士們沖下山去。按照以往的經驗,被伏擊的敵軍這個時候應該是掉頭就跑,或者跪下繳槍。然而與國民黨軍不同,日軍直接與沖下來的我軍拼起了刺刀。

抗戰初期的日軍,訓練有素,戰鬥力很強。短暫的混亂後,日軍部隊就地疏散,利用地形地物組織反抗,同時呼叫平山之敵增援。

我方資料對此戰記載的都差不多。

從我方資料可看出:

1、日軍訓練有素,遇到伏擊後不慌亂,立即就地組織抵抗,戰術素養高。

2、我軍很勇猛,但是各部隊各自為戰,配合較少。

3、我軍缺乏重武器,對村落、陣地攻擊能力不強。

4、部隊新戰士多,不懂得防炮避炮,遇到日軍炮擊就亂了。這也難怪,世界通行的經驗就是:新兵怕炮,老兵怕機槍。

根據我方的資料,旅部見攻擊未果,敵軍援軍已近,曾建議撤出戰鬥(提建議的應是黃克誠)。但是前方陳錦秀團長仍想在敵軍匯合前再突擊一次。

有的資料說在此前的攻擊中3營營長犧牲,此資訊有待落實,但是2營營長馮誌祥(開國大校)負重傷則確認無誤。也因此,1營長去了團指揮所與團長一起看地形,研究如何發動突擊。

陳錦秀團長的犧牲經過, 趙炳安回憶道:

「已占據馬王斧廟嶺的平山之敵,為挽救井陘之敵免於全軍覆滅,遂以炮火向我西諒山指揮所猛烈轟擊,情況非常危急。我便耐不住性子喊:「團長,快撤!敵人已經發現我們指揮所了。」陳團長同意我的意見,讓我馬上吹號,命令部隊後撤。我說,日本鬼子發現我們了,再吹號不就更暴露目標了嗎?團長也就不讓吹了。

我們轉移到山腰部一個凸出的山頭,陳團長正拿起望遠鏡觀察敵人的動態,一營營長劉國清等7人也在陳團長周圍。我看人多擠在一塊目標太明顯,便讓警衛班長王景良帶警衛班的人靠山下一點。誰知,警衛班剛下來, 敵人打來一發炮彈,在陳團長身邊爆炸,團長陳錦秀、1營營長劉國清、通訊參謀李xx及4位元戰士壯烈犧牲。 此時,如再戀戰必有更大的傷亡,旅部遂命令我團撤出戰鬥。」

馬王斧廟嶺距離團指揮所的距離在5000公尺左右,超出了日軍九二步兵炮的射程。這麽遠的距離打得這麽準,說明日軍動用了大炮,也可見那時候日軍炮兵訓練有素。

另有文章說,日軍第一炮打來,陳錦秀團長已被彈片擊中倒下,日軍的第二炮打來,正中陳錦秀團長的身體,人都被炸碎了,犧牲得非常慘烈。日軍的兩次矯正射擊後,排炮轟來,團指揮所被摧毀。

現在較通行的說法是,此戰我軍斃傷日軍500余人,但我軍犧牲300余人,另有數百人負傷,是一場慘勝。

當日黃昏,日軍占領溫塘。「 次日晨敵續向洪子店攻擊,該團與敵接觸,戰約二小時,洪子店被敵占領。」( 朱德彭德懷電蔣中正日軍由平山井陘分向洪子店進攻與六八八團激戰團長陳錦秀陣亡洪子店等地相繼失守現該團正整補並持續擾敵中 )。

洪子店戰鬥我軍688團指揮所

我軍伏擊日軍,最後雖給日軍以較大殺傷,但未能實作全殲,且自身傷亡很大。不僅未能實作戰前目標,還被迫敵前撤退,最後又被日軍趁勢攻進了根據地的核心區洪子店 (由於怕八路軍襲擊,日軍攻占後當晚即撤回平山)。從這一方面說這一仗是失敗的。

戰後日軍的照片

日軍方面的資料 1月21日,工藤部隊(步兵第105聯隊)得到石家莊西北洪子店地區有敵敗殘兵3000余人活動的情報,決定兵分兩路前往討伐。22日,一路在南馬塚與2000余共產軍(有迫擊炮、重機槍)相遇,敵軍竭力抵抗,戰鬥中 千田中隊長 等13人戰死、27人戰傷,最終將敵擊退,中國軍遺屍400具。另一路從平山方面出發,在溫湯(溫塘)附近將600余敵軍擊破,23日占領敵根據地洪子店。

日軍步兵第5聯隊史

日本第1軍戦時旬報 (第15號)

日軍的所謂戰史,除了日期是對的,其他就作假太嚴重了。不過, 日軍此戰損失一名中隊長,而我軍犧牲了團長和營長,這一仗太不劃算了。

團政委劉震痛心地說:「 我們損失了陳團長,這一戰是失敗的。 」得知愛將陳錦秀犧牲,病重的徐海東當場吐血。許多幹部戰士聽到受人尊敬的團長犧牲,無不痛哭失聲。

毋庸諱言,這一仗我軍沒有打好。戰後,黃克誠與徐海東認真總結了這次戰鬥反映出來的經驗教訓:

1、突擊隊領導人沒能具體規定各營的戰鬥動作、任務,攻擊道路和攻擊點。

2、突擊隊各營未能協同動作。

3、鉗制部隊未能采取攻擊措施,吸引敵人增援部隊。

4、發現敵人增援部隊,旅部命令部隊及時撤退,而688團指揮員卻想等到黃昏解決敵人,沒能機動的撤退,遭敵人千余發炮彈攻擊,部隊遭受不應有的較大損失。

5、幹部個人勇敢,但沒有發揮指揮員的應有作用。

6、通訊聯絡較差,未能及時傳達命令和情況。

7、部隊缺乏炮戰和避炮經驗,造成一些不必要傷亡。

等等。以上這些用鮮血換來的經驗教訓極其深刻。

我軍損失很大,日軍同樣損失慘重。占領溫塘鎮後,出於報復,日軍對辛莊這個太行山下僅有270多人的小村莊展開血腥屠殺,有108人被殺,受傷33人,9戶慘遭滅門, 有5戶人家被屠殺到只剩1人,全村90%以上房屋被燒,整個村子在日寇屠殺後已經成了人間地獄。

辛莊,是日軍在平山縣實施的第一次大規模屠殺,而在整個抗戰中,平山縣死於日寇屠殺的群眾超過14000人!

團長陳錦秀犧牲後,八路軍總部派特務團團長韋傑接任688團團長,劉鎮擔任政委。 當年參加此戰的劉鎮、韓先楚在1955年授予上將,吳信泉授予中將。作為上級,陳錦秀如果不是過早犧牲,建國後亦應在上將之列。

陳錦秀19歲參加紅軍,犧牲時年僅27歲,是八路軍犧牲的第一位主力團團長,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