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黎玉創立山東根據地,55年卻未參加授銜,職務還不斷下降,為何?

2024-04-22歷史

1949年,黨中央於河北西柏坡召開重大會議。面對國內巨變的形勢,黨中央毛主席做出重要決策:「工作重心由農村轉向城市,為建立新中國做相關準備。」這場事關未來中國發展道路建設的重大會議,邀請了中國共產黨各地眾多幹部參與,盛況空前,乃是黨史上之未有局面。

但在此次會議之中,山東根據地的重要創始人黎玉卻罕見缺席。作為山東黨組織的重要建立者,戰功赫赫的他不僅缺席此會,在此後55年的授銜之中也銷聲匿跡。自從新中國建立之後,他的職位更是一低再低,出現斷崖式下滑。

黎玉在革命時期到底做出多大功績?為何他又遭遇如此對待?

點個關註,一起走進山東根據地創始人黎玉的人生故事。

革命救國

黎玉1906年生人,出生於山西崞縣。黎玉本名姓李,原名李興唐。作為時代交際之時出生的孩童,黎玉在幼時接受的仍舊是傳統私塾教育。他人生軌跡的重大改變,發生在其進入中學途中。

在私塾畢業,考入崞縣中學之後,黎玉踏上了一條愛國救亡之路。雖說只是縣城中學,但崞縣中學的愛國救亡氛圍卻十分濃厚。在校園之中,隨處可見宣傳新思想、新文化的宣言布告,教師們也時常同學生們談論革命救國的思想。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這樣的環境浸染之下,黎玉心中對愛國救亡的渴望也被點燃。

他開始積極參與到學校中的先進社團,與同學們一起走上街頭,宣傳新思想。文筆十分不錯的黎玉甚至開始為進步報刊撰寫文章,意圖透過這種方式來喚醒更多的中國人。在接觸進步書刊、思想的過程之中,黎玉了解到了共產主義。

彼時的中國各種進步思想充斥社會,共產主義作為其中之一並不足夠顯眼。但其中所涉及到對階級鬥爭和意圖建立全國人民和平民主共處社會的理念,還是吸引了一大批愛國青年,其中之一便是黎玉。

當然在崞縣地區對共產主義理論抱有興趣的進步青年,自然不止黎玉一人。1926年,崞縣中學的共產主義黨支部創立。黎玉在前輩的介紹保舉之下,加入到了黨組織之中,就此開始了自己的一生革命鬥爭。

彼時正值國共首次合作時期,為了北伐大業,兩黨之間做出妥協。共產黨員可以透過個人身份,加入到國民黨中,一同參與北伐革命。在崞縣黨組織的安排下,黎玉與自己的入黨介紹人們加入國民黨。有了國民黨身份的黎玉,便能夠公開以國民黨身份宣揚愛國革命思想,這極大的提高了在崞縣地區的動員效率。黎玉也因為工作頗有成就,就任崞縣中學黨支部書記、國民黨縣常委。

但好事多磨,眼見北伐即將勝利,蔣介石的狼子野心也不再掩藏。隨著蔣介石公開反共,國民黨各地展開「反共清黨」運動。黎玉及數位中國共產黨成員遭逢此劫,遭到國民黨逮捕。好在後來經過家人保釋,黎玉終於逃脫牢籠。

革命事業受到重大打擊,黎玉只好先將主要精力放到學習之上,完成自己未竟之學業。1929年,向來成績優異的黎玉被北平大學錄取,成為其法政學院的學生。北平大學作為今天北京師範的前身,校史悠久,校內的革命思想也是十分濃厚。在進入北平大學之後,黎玉這位因入獄而與組織斷聯的中國共產黨成員,終於有了回歸可能。

幾經波折,黎玉終於聯系上法政學院中的黨組織,恢復了自己的黨員身份。因為國民黨全國反共的原因,黎玉等人只好暗中開展活動,為革命事業暗暗積蓄力量。

在大學畢業之後,這位山西出身的黨員同誌,留在了北平,為北平乃至河北地區的黨組織發展建設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在此過程之中黎玉歷任北平、唐山、河北等重要黨委幹部職位,為中國共產黨河北地區的發展做出重大貢獻。在1934年的河北礦業工人大罷工中,黎玉組織數萬工人同帝國主義、資本主義勢力鬥爭,並取得重要成果。

如此年輕有為的同誌,自然也引起了黨中央的關註。在中共中央北方局的安排之下,黎玉調任山東省委書記,開始了自己長達13年的山東革命鬥爭史。

山東任職

黎玉深受進步思想感召,早早為共產主義事業所奮鬥。接到組織命令前往山東的他,究竟會在此地做出怎樣的偉大功績?

在黎玉受任山東省委書記前,當地的革命形勢十分不樂觀。山東黨組的成立極早,但在國民黨的全力圍剿之下,卻屢遭打擊。情況最為嚴重之時,山東黨組甚至與中央失去聯系,一度無法開展工作。黨中央將重建山東黨組的任務交給黎玉,自然也是看中他的工作能力與工作態度。

1936年,身處河北的黎玉收到黨中央命令。他毫不猶豫,將行李簡單收拾,與一同戰鬥的同誌們揮手作別,單人獨騎挺進山東。來到山東之後,黎玉首先開始召集潛藏於地下的黨組成員,開始暗中發展力量,恢復山東黨組的工作。眼看山東黨組機構稍有起色,卻又再度遭遇嚴重打擊。

在敵人的「重拳出擊」之下,山東黨組出現叛徒,泄露了眾多機密。相關的許多黨組成員遭到逮捕,就連身為省委書記的黎玉也差點未能逃脫。

好不容易做出的努力付之東流,黎玉卻沒有就此灰心。他一邊以黃包車夫作為身份掩護,一邊再次暗中發展組織力量。

任國民黨反動派如何聰明,也不會想到一位黃包車夫,竟然是中共山東省委書記。同樣也不會有人想到,這樣一位黃包車夫,能夠在如此逆境發展壯大中國共產黨組織。

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黎玉同重建的山東省委在當地發動抗日起義。他親自率部參與其中,擔任部隊的政委職務。短短時間內,山東地區便在黎玉的努力下,拉出了一支上萬人的抗日隊伍,為遲滯山東日軍的進攻,做出非凡貢獻。

1938年,山東地區的抗日武裝已經初見規模,在黨中央的批示之下,八路軍山東縱隊成立。黎玉作為山東抗日武裝的重要組織者,擔任縱隊政委職務。就任政委後的黎玉,並沒有放松警惕,反而更為努力的投入到抗日武裝的擴充套件之中。

在黎玉與縱隊指揮張經武的努力之下,在僅僅一年之後,山東縱隊便擴充套件至約5萬,成為抗日戰場的一支重要武裝力量。這支部隊更是在日後成為山東根據地手下武裝的最重要組成部份。

在黨中央的指示之下,黎玉所部與八路軍三大主力之一的115師合作,在齊魯大地之上,譜寫了一曲抗日凱歌。作為山東縱隊的政委,黎玉的主要任務是發展部隊的新進成員,並組織起有效訓練。

作為抗日第一線,山東的抗日革命氛圍高漲,部隊發展具有非常大的潛力。黨中央甚至親自下達命令,要求黎玉與羅榮桓元帥等人一起,為山東根據地的擴充套件精誠合作。

在黎玉與羅帥的合作之下,大量115師精銳,加入到山東縱隊之中,為其擔任部隊擴充的骨幹。透過這種抽調精銳,教導新兵的方式,山東抗日武裝飛速增長。僅僅過去半年,115師便由不到一萬人,猛增至接近7萬。山東縱隊自身也增加了近三萬人。

部隊人數增加了,黎玉的任務也更加重了。作為政委,他不僅需要負責戰士們的訓練,還要為戰士的補給考慮。為了養活這十余萬大軍,黎玉積極建設基層黨組織,將共產黨為人民服務的理念深化到百姓心中。

在黎玉的努力之下,山東的民眾從最初對中國共產黨的抵制,逐漸成為全國聞名的紅色革命地區。在抗日戰爭的過程中,山東民眾不僅為中國共產黨提供了大量糧食補給,更為我軍補充了大量的新鮮血液。

靠著軍民一心,山東地區的中國共產黨武裝數次粉碎日軍的進攻計劃,消滅數萬日軍,就連日軍中將都被我軍戰士擊斃。

遭受攻擊

黎玉為山東地區的中國共產黨發展做出巨大貢獻,是實至名歸的根據地創始人物,為何最終卻落得如此落魄下場?

山東地區在黎玉、羅帥等人手中發展的如此之好,黨中央對其十分滿意。面對不斷壯大的山東部隊,黨中央認為有必要進行統一調配管理。在中央軍委指示下,山東分局於1941年成立,原獨立的山東縱隊與115師政委系統也被合二為一。羅帥擔任新成立的軍委書記,黎玉則就任副手職位。

可以說以這時黎玉擔任的職務來看,55授銜即便不授其元帥、大將,最差也應有上將之資。但一場風波的到來卻讓黎玉就此大受沖擊,逐漸淪為黨內的「邊緣人物」。

抗日戰爭勝利之後,黨中央為應對國內變化局勢,再次調整山東機構組成。在黨中央的指示下,主管山東、江蘇的華東局成立。新四軍在此過程中北上山東,與原山東地區八路軍部隊匯合。作為新四軍領袖的饒漱石等幹部也隨軍北上,加入到山東根據地中。

在黨的任命中,原擔任新四軍政委的饒漱石就任華東局書記,而黎玉則作為副手輔助。但正是這則任命,使得黎玉就此備受「山頭主義」的攻擊。

擔任書記的饒漱石與康生對黎玉在山東地區進行的土地政策進行了大肆攻擊。因為黎玉對傳承千年的「孔子」家族做出的讓步,其家族數千畝土地沒有參與到土地改革之中。而這成為了饒康二人攻擊他「富農土改路線」的依據。

在二人的刻意宣揚下,黎玉過去工作中存在的許多小問題也被大肆渲染。例如,黎玉曾領導參與的起義被山東部隊作為建軍節日,這本是一件不算嚴重的小事。饒康二人卻刻意誇大黎玉的私心,為他打上「山頭、宗派」等標簽,證明黎玉是位極其封建的落後幹部。

彼時正值我軍為淮海等大決戰做準備的重要時期,黎玉擔心自己一旦與饒康二人對立,會引起部隊的分裂,耽擱全國大局。他只好忍氣吞聲,將所有指責都默默承擔下來,沒有向黨中央申辯。

在二人的攻擊之下,黎玉除卻分管的支前工作外,一切職務都被剝奪,地位大受打壓。建國之後,黎玉調任中央財經委員會,後擔任新中國機械部副部長職務。雖說這樣的職位並不算特別低,但對於一位山東根據地的建立人,一位中國共產黨的重要幹部來說,這樣的待遇實在是有些太過不堪。

但黎玉卻從未因為這些事情,做出過任何對黨不利的言論和行為。作為一位老黨員幹部,他任勞任怨,從不對組織做出的決定做任何不必要質疑。黨組織決定要他擔任財經委職務,他便立即前往報到,積極參與到工作之中。黨組織需要他為新中國機械發展做貢獻,他便義無反顧的投身機械研究之中。

1955年,新中國舉行授銜儀式。眼見著自己曾經的搭檔們紛紛授銜元帥大將,曾經的部下們授銜上將、中將,黎玉心中難免落寞。但這位沒能授銜的革命老將卻依舊沒有抱怨,沒有不滿。

1986年3月,在黨中央「撥亂反正」的行動之下,這位遭受多年冤屈的幹部終於迎來了自己的平反時刻。黨中央對過去做出的錯誤指示進行了否定,為其恢復了政治聲譽。在得知這一好訊息後兩月,80歲的革命老將黎玉病逝北京。但他的離去沒有一絲悲傷,反而滿是得證清白的釋懷與灑脫。

「君子山嶽定,小人絲毫爭」,黎玉作為革命誌向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從不因為名利的得失而心中產生怨懟。作為純粹的革命幹部,黎玉便是定如山嶽之君子,從不曾因風雨而失落。而後輩晚生得見如此遭遇,又怎能不為其嘆惋,不為革命失去幹將所感懷。#圖文萬粉激勵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