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許世友最厲害的兩位下屬,後來職務都比他高,都當上了軍委副主席

2024-09-08歷史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歲月裏,許多個性鮮明、性格各異的將領在生死搏鬥中嶄露頭角。在當時錯綜復雜的戰局下,這些將領依靠自身魅力指揮各自部隊取得了一次又一次勝利,為新中國的成立打下了基礎。

提到軍隊中最具個性的將領,許世友將軍無疑是其中的一位。他不僅在戰鬥和用兵方面表現出色,喝酒的本事也是獨樹一幟。在整個軍隊裏,除了周總理等少數幾人之外,他幾乎沒有遇到過能與之抗衡的對手。

如果談到許世友將軍一生中最為自豪的成就,那必定不是他贏得了多少次勝利,也非在授銜儀式上獲得上將軍銜,而是他為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培養了眾多優秀的指揮官,其中包括屢次立下赫赫戰功、勇猛善戰的劉誌堅和王近山等人。甚至有兩位在新中國成立後,取得的成就與所擔任職務超出了許世友本人的榮譽。

這兩位人物究竟是誰呢?他們與許世友之間又是什麽樣的關聯呢?

為革命獻身的許世友

許多與許世友共事過的老戰友們都認為:「他身上有一種超凡的精神。」這或許源於他童年時期在少林寺和禪院跟隨師傅打坐,磨練技藝;也可能是早年的寺院生活讓他體會到生活的不易。堅韌一直是許世友生命中的一個重要特質。

許世友的革命歷程可以追溯到1927年。那時他還是一個充滿幹勁的年輕麗仕,在麻城地區組織了一支敢死隊,經過將當地地主殺害後聲名鵲起。雖然很多人對他的名字並不熟悉,但無疑都聽說過他手中那把風聲呼嘯的大刀。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前後,正值國民黨反動派對紅軍進行嚴厲圍剿的危機時刻,許世友與眾多國民黨將領直接交手。尤其是一場與嶽緯峻部隊的激烈戰鬥中,許世友率領敢死隊的戰士們在槍林彈雨中發起了突襲,這場兩軍近身肉搏的刺刀對決,讓被俘獲的嶽緯峻不禁感慨:「許世友真是一個不得了的人。」

在抗日戰爭期間,許世友曾經三次前往膠東地區,與日軍展開激烈的對抗。

1945年,日本人孤註一擲,聯合偽軍向部份國民黨軍隊表示投誠,並宣稱在即將到來的國共內戰中支持蔣介石的統治。

膠東地區的日偽軍在城門口揮舞著蔣介石頒發給他們的任命書,向許世友炫耀。

沒想到許上將果斷出擊,使用迫擊炮和機關槍將敵人打得體無完膚。攻城部隊也按照既定的計劃分成兩支隊伍,向平度城展開了包圍攻擊。這場戰役的勝利還得到了黨內高層的高度認可。

抗日戰爭剛結束不久,重慶談判隨即破裂,蔣介石決定毫不猶豫地開啟內戰。解放戰爭前夕,中國共產黨在武器和戰略部署上處於劣勢,導致國民黨掌握了許多重要的海陸交通要道,其中山東蓬萊的長山列島便是一個典型例子。

直到1949年國民黨大規模撤退到台灣時,他們仍希望在各個戰略要地發起反攻。隨著新中國的成立臨近,許世友接到了中央的指示,對長山列島展開了強力進攻。

當天夜裏還發生了一件小插曲,原本預期的風向意外轉變,導致部隊上島的時間延長。在戰場上,戰機稍縱即逝,許世友迅速下達命令,以人力劃船這種笨拙的方法渡過河流,並最終在淩晨兩點抵達對岸,從而順利取得了勝利。

在20多年的時間裏,許世友參與了兩次重大戰爭,取得了無數戰功。從擔任大刀團長到後來成為縱隊司令,他為軍隊培養了一批值得信賴的幹部。

許世友的兩位親信

人們常說強大的將領麾下必定有優秀的士兵,這一點在雷厲風行的許世友身上得到了充分體現。

1955年,許世友晉升為上將,他昔日的多名老部下也獲得了中將和少將軍銜。在他心中,有兩位人物給他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幾乎可以說是由他親自培養出來的猛將。

其中有一位名叫遲浩田,他在1955年的授銜儀式上與老領導許世友一樣被晉升為上將,最終還擔任了軍委副主席。他於15歲時便參與革命,而正是在許世友指揮的膠縣戰役中,他才聲名鵲起。

當時,遲浩田註意到城墻外有幾名國民黨敵軍趁亂逃跑。他沒有等排長下達命令,就主動翻下城墻,赤手空拳制服了三個俘虜。在隨後的戰鬥中,他再次出手,又抓獲了5個俘虜。這時,全軍才意識到有這樣一位膽大且能力出眾的小戰士。

在解放戰爭期間,遲浩田在孟良崮和淮海戰役中展現了卓越的勇氣。在與黃百韜進行的碾莊圍殲戰中,他帶領幾十名士兵突擊進入敵軍指揮部,成功俘獲300多名敵人,並用一發炮彈摧毀了一輛敵方坦克。

許世友的另一位得力助手名叫張萬年,他和遲浩田一樣,都是在抗戰接近尾聲時加入了許世友的部隊。

在東北的冬季作戰中,由於寒冷的氣候,加上解放軍隊伍資源不足,張萬年和眾多士兵的手腳都遭受了嚴重凍傷,如果不盡快就醫存在截肢的危險。

即便如此,當部隊首長命令他撤回後方時,張萬年仍然堅決拒絕。他堅持完成任務後才返回後方進行治療。

1948年,張萬年參與了著名的塔山狙擊戰。塔山作為錦州地區的重要戰略通道,連線著葫蘆島與錦州。在周邊復雜多變的地形影響下,塔山難以攻克而易於防守,其險阻且漫長是必經之路。連司令員在作戰室也為此憤怒不已:「別給我談傷亡問題,如果無法拿下塔山,那遼寧就無法攻占。」

在這種極端的環境中,從1948年10月10日至15日,張萬年所在的部隊在塔山連戰了六天六夜,終於成功抵擋住國民黨軍隊的一次次反攻,為後來的遼沈戰役勝利奠定了基礎。

此次防禦反擊戰成為我軍歷史上極為罕見的曠日持久、規模龐大且傷亡慘重的戰役之一,張萬年在此役中也發揮了顯著作用。

成立後的成就

許世友將軍與他的兩位下屬的故事一直延續到對越自衛反擊戰期間。當時已過七旬的許世友接到中央指令,立即從廣州軍區前往前線,遲浩田和張萬年的部隊也作為主力隨他一同抵達邊境。

這兩位是許世友與中央指定的將領,特別是張萬年的部隊,因為出色的戰鬥能力和不怕吃苦而被譽為「鐵軍師」。盡管他們早已取得了顯著成就,但在戰場上還是常常讓老首長感到憤怒。

1979年2月,張萬年指揮127師攻占了重兵防守的祿平。越軍原本打算在該地區堅守三個月,以削弱我軍氣勢並等待後方支援,但沒料到張萬年在不到3天的時間裏憑借多兵力擊敗了敵人,將他們驅趕出了高地。

全軍在勝利的喜悅中興高采烈,連後方指揮的許世友也感到意外驚喜,沒想到張萬年竟然如此迅速地結束了戰鬥。

在匯報戰果時,張萬年有些得意忘形地說道:「老首長,部隊士氣高漲,我想趁此機會進攻諒山。」

電話那頭的許世友沈默了一會兒:「你自己摸一下腦袋,看看熱不熱。這可不是打鬧,這事是戰爭,一個指揮官怎能如此失去冷靜?」

許世友如此謹慎是有其原因的,當時越南軍隊常常透過假裝失敗來誘敵深入,最終形成包圍進行攻擊。許世友正是擔心貿然出擊會落入敵人的圈套。而在冷靜下來後,張萬年也意識到自己的思慮不周,好在沒有輕視對手,從而避免了部隊的損失。

遲浩田同為山東人,也常遭到老首長的批評。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之後,許世友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離開了軍隊。1985年,這位老將軍提議前往濟南看看,當時他的舊部隊華野九縱在濟南一帶損失慘重,因此他想去緬懷那些已故的戰友們。

沒想到當地的烈士陵園不僅缺乏九縱的紀念碑,而且園內環境也維護得相當糟糕。許世友回到住處後對負責軍政工作的遲浩田進行了嚴厲批評。

雖然後來遲浩田迅速加大了對陵園的建設與完善,但許世友卻在幾個月後因病去世,這讓遲浩田心中始終難以釋懷。

在許多外人的眼中,許世友對這幾位將領的批評顯得有些苛刻,然而正是這種嚴格的管理風格,使他們能夠更加專註於工作。

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遲浩田和張萬年都已升任中央軍委副主席,而老首長許世友僅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從軍隊職位來看,許世友的地位實際上低於擔任軍區司令的兩人,這也間接體現了他在軍事管理方面的非凡能力。

總結:

許世友的兩位得力助手可謂是超越了師傅,他們之所以能夠取得後來的成就,除了自身出眾的能力外,更關鍵的是有一位優秀領導的引導。正因在戰爭時期,許世友將軍對他們提出了高標準和嚴要求,使得他們能夠應對復雜局面和多重任務。

正是由於解放軍內部這種緊密相連、薪火相傳的精神與傳統,才促成了當代中國軍隊在守住原則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和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必將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奮鬥中實作偉大的復興歷史使命。

史料出處:[1]宋東澤:張萬年在遼沈戰役中的表現[J].共產黨員,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