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少林武學」是不是被神話了

2024-05-16歷史
鐵頭功、大力金剛腿、鬼影擒拿手、輕功水上飄、金鐘罩鐵布衫、旋風地堂腿……這些武林絕技,宛如璀璨的星辰,共同鑲嵌在少林的武術天空中。它們璀璨奪目,各自閃耀,卻都源自那神秘的少林。自古有雲:「天下武功出少林。」此語非虛,即便是在銀幕上的演繹,如星爺的【少林足球】中,也能窺見少林武術的影子。然而,少林寺是否真的擁有一套獨特的武術體系?易筋經又是否真的是其武學秘籍?這些疑問,在歷史的長河中如同迷霧般籠罩。說到少林武術,不得不提那抗倭明代中後期的英勇事跡。當時,倭寇肆虐,猶如一群餓狼在中華大地上肆虐。而在這危急時刻,少林武僧挺身而出,成為抵禦外侮的中堅力量。他們英勇善戰,武藝高強,屢次在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


其中,月空武僧的事跡尤為令人稱頌。他帶領三十余名僧人,手持鐵棒,與倭寇激戰。他們奮勇殺敵,身先士卒,最終成功擊退了敵人。月空的武藝之精湛,從史書中的描述便可見一斑:「身忽躍起,從賊頂過,以鐵棍擊碎賊首。」這樣的描述,仿佛讓我們看到了那驚心動魄的戰鬥場面。至於達摩祖師與易筋經的傳說,雖然充滿了神秘色彩,但歷史上的真相卻並非如此。實際上,並沒有確鑿的證據表明達摩會武術或建立了少林武術。而易筋經,雖然被傳為少林秘籍,但其真正的起源和作者卻仍是一個謎。然而,無論這些傳說是否真實,都無法否認少林武術的存在和其在歷史上的重要地位。少林武術以其獨特的風格和強大的實戰能力,贏得了世人的贊譽和尊重。


在元明時期,少林武術迎來了其真正的成型期。這一時期的少林武術,不僅吸收了傳統武術的精髓,還融入了佛教的哲學思想,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武術體系。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雖流傳甚廣,但其中蘊含的歷史真實性與少林武術的起源卻並非如傳聞般簡單。首先,這一傳奇故事的真相乃是十三棍僧捉唐王,而非救唐王。此處的唐王,實為王世充之侄王仁則,而非唐太宗李世民。公元621年,秦王李世民征伐洛陽王世充,王仁則駐守轅州。在這歷史的關鍵時刻,少林寺的十三位英勇武僧成功生擒王仁則,並將其獻給秦王。這一英勇之舉在貞觀六年頒布的【少林寺牒】中得到了李世民的極高贊譽,他稱贊少林十三僧的功績與唐軍在武牢關戰勝竇建德的輝煌戰績不相上下。然而,僅憑這一故事,我們並不能輕易斷定唐代少林寺已有成熟的武術體系。這其中的疑點有二:其一,盡管隋唐時期關於少林寺的記載頗豐,但迄今尚未發現確鑿的少林僧徒習武資料;其二,此次擒獲王仁則的成功,更多得益於王仁則手下的反叛,而非十三棍僧的武藝高強。他們是在夜晚悄然翻墻而入,暗中行事,無法直接體現其武術水平。


我們不能僅憑一次軍事活動的參與就斷定他們是習武之人,這與明代少林武僧英勇抵抗倭寇的輝煌戰績相比,顯然有所不及。因此,在史料不足的情況下,我們不能輕易斷言少林武術起源於隋唐。相反,更為可信的觀點是,少林武術體系的建立應追溯至明代。這一時期的史料記載豐富而明確,如戚繼光在【紀效新書·拳經捷要】中提及的少林棍,被譽為「今之有名者」。此外,何良臣的【陣紀】、趙光裕的【武經標題正義註釋】等著作也均對少林棍法有所介紹。尤其到了明後期,更是出現了「棍宗於少林」的贊譽,可見當時人們對少林武術的推崇。再者,明代的社會現實也為少林武術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由於衛所制度的衰敗,軍士逃亡現象頻發,國家急需擴充兵源,招募鄉兵。這一背景下,少林僧兵得以在戰爭中發揮重要作用,透過實踐不斷成長。他們在鎮壓叛亂、抗倭戰爭中屢建奇功,使得少林武術名揚四海,流傳千古。


明一代,少林武僧參與保家衛國的各種戰爭,得到朝廷的極大褒獎。如萬歷九年、十九年、二十三年的三次褒獎,不僅稱贊「少林寺系聖僧 香火 ,且有護國克敵之功 」,而且對該寺糧差 「 除豁鐲免 」 ,飭令 「 不許軍民人等攪擾及爭占田地 」,「 勿得再行私自派 」等等。然而,到了清代,情況發生巨大變化,朝廷從支持變成打壓。明朝請少林僧人去兵營教習武術很平常,然而在清代卻被皇帝嚴重斥責。乾隆四十年剛剛調任河南巡撫的徐績請幾個少林 僧人前往兵營教習槍法 ,乾隆帝知曉後極為震怒 , 特下諭曰 :僧人既經出家 ,即應洛守清規,以柔和忍辱為主,豈容習為擊刺,好勇逞強? 有地方之責者聞之,當設法潛移默化,何可轉行招致傳授 ,令售其技乎?且以僧人教習營兵,既屬非體,且使人傳為笑談 。徐績何不曉事若此?著傳旨申傷!


這本是件小事,卻被皇帝如此斥責,由此可見清代統治者對少林武僧的態度。與統治者分道揚鑣之後,少林武術只得向下層民眾傳播,走向民間化。眾所周知,清代時期,人口如雨後春筍般迅猛增長,歷代皇朝的人口峰值不過億,然而至清代,竟湧現出「四萬萬同胞」的壯觀景象。人口眾多,土地承載能力卻有限,迫使眾多百姓不得不背井離鄉,四處漂泊。這一人口流動的洪流,猶如滾滾長江之水,洶湧澎湃,孕育出了形形色色的教派與結社。然而,清政府對秘密結社始終保持著高壓態勢,嚴厲打擊。但有趣的是,對於武術類結社,政府卻顯得寬容許多,呈現出「禁教不禁拳」的奇特現象。這使得日益增長的流動人口,出於防身自衛的需要,紛紛投身於武術的學習與傳承,他們相互結社,形成了較為松散的拳會組織。


與此同時,一些秘密宗教團體也巧妙地借用了拳會的名義,開展各種活動。少林功夫,自明代以來便享有盛譽,因此,無論是普通的拳會還是秘密宗教團體,都樂於以少林的名義發展壯大。北方的拳會組織中,出現了「少林會」的身影;而在川省等地的教門組織中,也湧現出了「少林青主教」等組織。秘密宗教中,天地會甚至精心編撰了少林僧人助康熙征討西番的故事,洪門更是將少林五祖尊為自己的創始人。這些民間社團的廣泛傳播與影響,使得「天下武功出少林」的觀念深入人心,成為廣大民眾對武術的普遍認知。


本文為趣歷史原創,每一字每一句都凝聚著作者的心血與智慧。未經趣歷史官方允許,任何形式的轉載都將被視為侵權。願每一位讀者都能尊重原創,珍視這份獨特的歷史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