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99年,楊虎城之孫初見98歲的張學良,張學良態度極其冷漠,為何?

2024-01-21歷史

1936年,日軍侵占了中國大片領土,而且不斷對內擴張,戰爭已經到了最關鍵的時刻,在這種情況下,蔣介石仍消極抗日,大力圍剿紅軍。

10月22日,蔣介石由南京飛抵西安,並督促張學良參與剿「匪」,對此,張學良當面反對,並且,在多次勸諫蔣介石共同抗日,蔣介石不為所動反而大罵張學良。

張學良心灰意冷,回去之後問楊虎城:「有什麽辦法能讓蔣公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呢?」

起初,楊虎城並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反而反問道:「你是不是有堅決的決心抗日?」張學良的回答自然是肯定的。隨後,楊虎城說的一番話,著實讓張學良吃了一驚。

「趁著這次蔣公來西安公幹,我們做一回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楊虎城一字一字地說!

張學良被震驚了,吃驚於楊虎城的膽大,也吃驚於他的決心。於是兩人聯手,發動了西安事變,力求「兵諫」蔣介石,促成了抗日統一戰線。

在此之後,他們也迎來蔣介石的報復!但是,張學良和楊虎城的待遇卻截然不同!

在此之前,1930年10月24日,蔣介石任命楊虎城為陜西省政府主席,主政陜西,但是,此舉並非出於信任,而是另有打算。

蔣介石喜歡任用親信,而楊虎城出身貧農,年輕的時候落草為寇,身經百戰,一步一步拼殺才有了現在的地位,而且,他是由孫中山親自辦理的正式的入黨手續。從履歷上來看,既不是蔣介石的嫡系,更不是親信,合作的時間也不過短短的兩年。

蔣介石之所以任命楊虎城管理陜西,是因為蔣介石是從南方起家,手下的人員系統大部份也都是南方人,缺乏北方的基礎,對於陜西也不夠了解。

陜西之前是大軍閥馮玉祥的大本營,還殘留了不少力量在當地,經常作亂,管理起來費心費力,還要打仗。而且,陜西的文化底蘊厚,本地人也比較排外,外籍官員更加不好管理。

在蔣介石眼裏,楊虎城只是一名武夫,會打仗肯定不太會治理地方,待他到了那邊管理不好失去民心,自己再派人過去接手,豈不是眾望所歸。

此外,楊虎城是馮玉祥的叛將,還可以利用他來清理馮玉祥的殘部,一舉兩得。可以這麽說,蔣介石打了一手好算盤,但是,這一次他的計劃卻落空了。

楊虎城到了陜西之後,發現了當地腐敗嚴重,主政之後立即下令,若有人敢貪汙直接槍斃。

當時的警察局長是他的同鄉,借著老鄉的名義去見他,趁機送了一箱夾著黃金的饃饃。楊虎城正想找個人殺雞儆猴,於是,直接下令徹查這個局長,果然查出許多貪汙腐敗草菅人命的事。沒有意外,這個局長被楊虎城槍斃。

在鐵腕政策之下,沒有人敢在楊虎城眼皮子底下貪汙腐敗。

貪腐問題解決之後,陜西在楊虎城的管理下井井有條。而對於蔣介石的剿共指令,他卻置之不理。

蔣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內」楊虎城是十分不屑的。「攘外先安內,這不就是想讓我們幫他打紅軍嗎?別的地方我不管,但是,陜西休想」,在他看來,要打就打日本人。

此外,楊虎城支持學生運動,陜西的學生運動朝氣蓬勃,南京方面自然是十分憂慮的,蔣介石還派了戴季陶去給學生訓話。

召集學生之後,戴季陶在台上長篇大論,課底下的學生並不買賬,反倒一再質問為何蔣介石放棄東北,還破壞一二八抗戰,戴季陶啞口無言。這次訓話完全失敗,戴季陶灰溜溜地回南京。

當然,楊虎城這樣得罪蔣介石,也有人勸他。對此,他卻表示:

他們不抗日,還不讓我們抗日?沒有這個道理!我不怕得罪他蔣介石,我只怕得罪老百姓!

1935年,中國共產黨釋出【八一宣言】要統一戰線共同抗日,把全國人民的抗日熱情推向新的高潮,在這種局勢下,蔣介石攘外安內的那一套越發的不得人心。

當時,楊虎城和張學良主張抗日,對蔣介石的剿共任務多有懈怠。更是和共產黨聯系上,初步達成了共同抗日的基礎。

眼見剿共任務沒什麽進展,蔣介石也十分擔心,心急之下飛到西安,要挾張學良、楊虎城:如果不加緊剿共,就把兩軍分別派到安徽、福建。兩人力勸蔣介石聯合抗日,但是,蔣介石一意孤行不聽勸諫。

兩人見蔣介石如此固執,也放棄了勸諫的打算。

軟的不行,就只能來硬的,1936年12月11日,張學良和楊虎城分別召見東北軍和十七路軍高級將領,宣布12月12日清晨進行兵諫。

12日淩晨,蔣介石被槍聲驚醒,翻墻逃走躲在後山,卻被張學良的衛隊抓住。而楊虎城的部下把蔣介石高級的黨政軍官10余人全部拘押。

當天張學良宣布取消了「西北剿匪總部」,成立抗日聯軍西北臨時軍事委員會,由他們分任正、副委員長,宣布全國停止內戰,開始聯合抗日。

至此,西安事變初步成功,改變了戰爭的走向,為打到日寇恢復中華打下堅實的基礎。然而,在對於蔣介石的處理問題上,楊虎城和張學良有了分歧。

蔣介石被扣押的當天,張學良就邀請楊虎城一起去見蔣介石。可楊虎城卻說:「我不去,我見了他沒話說。」

「為什麽沒有話說?我們一定要同他好好地談。他要答應我們抗日,我們還要擁護他做領袖呢。」張學良勸道。

「副司令認為他會聽我們的話嗎?我不這麽想。要去就請副司令先去,我現在不去。」就這樣,楊虎城拒絕去見蔣介石。無奈之下,張學良只能自己去見蔣介石,而蔣介石與張學良的談話也是不歡而散。

西安事變結束之後,鄭學良護送蔣介石回南京,重獲自由之後的蔣介石則展開了報復。

回到南京之後的蔣介石開始派人監視張學良,張學良所有的信件往來,都要先被檢查之後才能送進去,才能寄出去,其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被監控,甚至蔣介石還會定期詢問監控的人,張學良對他的態度。

張學良是個聰明人,懂得明哲保身,雖然被監禁了大半輩子,日子過得卻也算還可以。畢竟兵諫之前張學良和蔣介石的關系非常要好,相比之下,蔣介石對他是寬容的。

然而,楊虎城就沒有這麽幸運了,先是被蔣介石革去職務安排他「出國考察」,出國不久之後 ,又以國內戰事吃緊的理由把他叫了回來。

然而,一心報國的楊虎城回到國內,卻沒有機會上戰場,而是被蔣介石整整軟禁了十二年,迫於當年的協定,沒有直接殺害楊虎城,卻想方設法地折磨他,其家人孩子也跟著飽受折磨,期間楊夫人被逼得精神錯亂,楊虎城內心倍受折磨。

後來,隨著內戰失敗蔣介石退回台灣,臨走前還是派特務殺害了楊虎城一家及其親隨。到了台灣之後,蔣介石卻說當地土匪猖獗,楊虎城已被土匪殺害。

在此之前,楊虎城和張學良的關系非常好。兩人都在陜西,楊虎城的妻子謝葆真為人熱情,對來自異鄉張學良的妻子關懷備至,常常邀請她到家裏做客,工作上的事情也會幫忙解決,一來一往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得益於兩位夫人的關系密切,楊虎城和張學良也因此相識,年深日久交情莫逆。

自西安事變發生之後,兩家都發生了變故,就斷了聯系。

1990年底,張學良在被幽禁半個多世紀後,終於獲得人身自由。此時他已經91歲。重獲自由的他去了美國,並一直在美國生活沒有再回國。

一直到1999年,楊虎城的孫子楊瀚才第一次見到張學良。兩家之前的關系非常要好,楊瀚以為見到張學良對方會十分激動,自己也可以從他的口中了解到自己當年爺爺的一些事情。

見到張學良的時候楊瀚就自報家門,激動地說:「我來看您了。」

對此,張學良只是淡淡地說:「好的,謝謝。」

張學良的表現大大出乎楊瀚的意料,心想應該是張學良年紀大了,思維也不太清晰了。

但是,一年之後,楊瀚的認知卻被打破了。在張學良100歲生日的時候,楊瀚也到場祝賀,壽宴的時候,張學良待人接物非常得體,回答問題也是滴水不漏。這讓楊瀚非常疑惑,而在張學良過世之後,宋子文則公開了張學良的日記,了解了日記的內容之後,楊瀚才得以釋懷。

彼時的張學良內心應該是充滿愧疚的,才會對他這個昔日好友的孫子如此冷淡。此前,重獲自由的張學良,幾乎從不談起之前的往事,別人問到的時候,也是不痛不癢的回應,潦草概括。

而對於楊虎城這位莫逆之交,他充滿愧疚,西安事變的時候,二人已經順利地控制了蔣介石。但是,因為張學良和蔣介石的關系好,一念之仁放走了他。

此後,雖然自己也被蔣介石監禁,卻依舊生活得不錯,也一直有家人陪伴。而楊虎城一家卻在被監禁的十二年裏飽受折磨,還為此付出了生命。一起發動事變,卻截然不同的待遇,心裏說不愧疚是假的。

此外,若不是自己私自放走蔣介石,楊虎城也未必沒有退路。林林種種不免有自己害死楊虎城的感覺。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

所以,後來楊瀚才說:「他(張學良)對過去不堪回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