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毛澤民之子毛遠新,在主席身邊長大,曾是風雲人物,晚年低調樸素

2024-04-10歷史

作為毛澤民的兒子、毛澤東的侄子,毛遠新的一生跌宕起伏:他自幼失去了父親的庇佑,在主席身邊長大,特殊時期曾被推至頂峰,成為炙手可熱的風雲人物,黃粱一夢後又慘遭拋棄,人生跌至谷底。

在飽嘗了人間疾苦和世事無常之後,毛遠新的心中充滿了迷惘和沮喪,他不知道接下來的路該如何走下去。

懷揣著這個疑問,毛遠新回到了新疆,回到了自己出生的地方。

在這裏,他將追憶自己來時的心路,也將找尋自己未來的方向。

夢的開始

毛澤民是毛主席的大弟弟 ,他自幼跟隨父親學習經商,終日裏與算盤、賬本打交道。

父母相繼去世以後,因為長兄不在家,毛澤民便自然而然成為當家人,由於他頭腦聰明,又特別擅長計算,很快便成為韶山沖上屋場的「管家」。

1921年春天,長兄毛澤東回到了家裏,毛澤民對此格外欣喜,在兄長的循循善誘下,他開始接觸到先進的革命思想。

在湖南自修大學裏,毛澤民一邊工作,一邊學習,思想上越來越進步, 不久,他便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 正式開啟了自己的革命生涯。

1931年,第一次蘇維埃代表大會勝利召開,會上決定成立國家銀行,由於毛澤民在金融方面能力出眾,黨中央便 任命他為第一任行長 ,著手進行各項籌備工作。

毛澤民不負眾望,僅僅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國家銀行就開始正式營業了,這對於加強蘇區的經濟建設具有強大的推動作用。

1937年,毛澤民因為積勞成疾,黨中央安排他去蘇聯治病,途徑新疆時,中蘇邊境爆發了鼠疫,無法成行。

毛澤民覺得這是一種特殊的緣分,索性便向中央申請留在新疆工作。

事實證明,這確實是一種緣分,在新疆, 毛澤民結識了與自己誌同道合的伴侶朱旦華。

1940年,經黨中央批準,二人在新疆結婚,婚後的日子幸福且美滿。

轉年,他們的小家裏又添了一個男丁。

望著孩子胖嘟嘟的小臉蛋, 毛澤民開心極了,遂給孩子取名為毛遠新 ,這個「新」就指的是新疆,以紀念這段甜蜜的日子。

只可惜命運無常,快樂與幸福總是短暫的,毛遠新剛滿一歲,這個甜蜜的三口之家就遭遇了滅頂之災。

1942年,新疆局勢驟變,當地督辦盛世才撕掉偽裝的面具,將屠刀對準了共產黨員,包括毛澤民在內的全部駐疆的共產黨員悉數被捕,新疆的革命力量遭到淪陷性打擊。

那時的毛遠新,尚在母親的懷抱之中,就被關在暗無天日的大牢裏,並且 從走進牢籠的那一天起就再也沒有看見過自己的父親。

幸而有母親的陪伴,讓他那幼小的心靈得到些許安慰。

在監牢中,不管受多大的痛苦和折磨,他們都始終堅信著會有與親人重逢的日子。

1946年,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小遠新才得以逃出樊籠,他本以為可以再見到自己的父親, 卻被告知,父親早已在三年前就英勇就義了。

淚珠兒在毛遠新的眼睛裏打著轉兒,但生性倔強的他楞是沒讓眼淚流出來。

四年的牢獄生活早已讓他比同齡的孩子更懂得什麽叫隱忍和堅強。

在黨中央的關懷照顧下,小遠新被送到了延安,在那裏有一所特殊的幼稚園,幼稚園裏的阿姨、爺爺都是革命戰士,幼稚園裏的小夥伴大多是革命烈士的後代。

這裏的教室不夠寬敞,這裏的夥食不夠豐盛,這裏沒有可以讓小朋友們自由玩耍的院子,也沒有可以播放動聽音樂的大喇叭,取而代之的是槍炮聲,空襲聲以及隨時要轉移撤離的慌亂和恐慌。

但毛遠新喜歡這裏,因為這裏的大人們是用真心在呵護和寵愛著這幫孩子們,好吃的給他們留著,危險來了第一時間把他們抱在懷裏,轉移時他們會被安置在搖籃裏,而搖籃則被緊緊綁在馬背上。

小遠新安穩地睡在這馬背上的搖籃裏,在一路顛簸之中,讀懂了什麽是愛,什麽是信念,什麽是父母口中的新中國,而這一切都是他幼小心靈裏夢開始的地方。

心的迷亂

縱使經歷了再多的波折和苦難,時光卻一直不會停留。

不知不覺間,毛遠新已經到了該上小學的年紀, 他被輾轉被送到了解放區的育英小學。

直到1949年南昌解放,他才重新回到母親身邊,而此時的朱旦華已經重新組建了家庭。

1951年,朱旦華要去北京開會,由於正值暑假,她便將毛遠新帶在身邊,一同來到了北京。

開會期間, 朱旦華帶著毛遠新去探望了他的大伯父毛主席。

小時的記憶已經變得模糊,年幼的毛遠新站在毛主席面前,起初是有些怯生的。

毛主席見狀,快步走到毛遠新身邊,然後蹲下來,對毛遠新笑著說道: 「孩子,別怕!我是你的大伯父!」

望著眼前這個與父親有些許相似的男人,毛遠新覺得有一種莫名的熟悉感,漸漸地便跟毛主席熟絡起來。

由於朱旦華工作繁忙,開會期間,毛遠新就暫時住在毛主席家,同李敏、李訥她們一同吃住。

對於這個侄子,毛主席是非常疼愛的,像對待兒子一樣。

而毛遠新呢,由於自小就失去了父親,他對於這位伯父也是愈加依戀,

日子久了,這對伯侄間的感情越來越深厚,他們總是有說不完的話題。

等到朱旦華忙完工作,準備接毛遠新回家時,卻發現這一老一少已經再也分不開了。

一番考量之後, 朱旦華尊重了兒子的意願,同意讓他留在北京。

就這樣,毛遠新就留在了毛主席身邊。

在毛主席的精心栽培下,毛遠新刻苦學習、努力進取,很快便在學業上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不僅如此,在主席的言傳身教下, 毛遠新自始至終都保留著艱苦樸素的優良作風。

1960年,毛遠新憑借優異的成績考上了清華大學,後來又轉往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學習。

此時的毛遠新正值青春年少,他迫切地渴望著能像父輩們那樣創下一番偉業。

可惜,命運的波折總是那麽不期而遇,在原本最美好的年華裏,毛遠新卻遭逢了一場突如其來的浩劫,而在這場浩劫之中,他的心開始變得迷亂。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了。

毛遠新一心想要建功立業,卻一不留神落入了別有用心之人精心設計的陷阱之中。

毛遠新因為犯下的錯誤被「隔離保護」, 而這一「保護」就是整整十年的時間。

人的歸程

1976年,人民法庭對毛遠新進行了公開審判,判處他十七年有期徒刑。

1993年10月,毛遠新刑滿釋放,十七年的牢獄之災讓曾經的意氣少年失去了光彩,已然垂垂老矣。

這時的毛遠新不叫毛遠新,而是用的化名「李實」, 這還是當年他下農村搞四清時,毛主席給他起的名字。

出獄後的李實被安排在上海汽車工業質檢所,擔任質檢員。

每天,他都要拖著一雙有病的腿,騎著一輛破舊的自由車,穿梭在工廠與家的路上。

在工友眼中,李實是個不茍言笑的人,在工廠裏,認認真真做事,老老實實做人,關於他是誰,他做過什麽,沒有人知道。

只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李實會一個人默默地回憶過去……

2001年2月,毛遠新的烈屬待遇終於恢復,這代表著組織上終於承認了他是毛遠新,當了多年的李實終於可以做回毛遠新了。

可是在欣喜之余, 毛遠新的心中仍舊充滿了迷惘和沮喪,他為自己曾犯下的錯誤而懊惱, 為自己辜負了父輩的期望而羞愧,人生已過去大半,他不知道接下來的路該如何走下去。

懷揣著這個疑問,毛遠新回到了新疆,回到了自己出生的地方,駐足在這片父母曾為之奉獻青春和熱血的土地上,他那顆忐忑與迷惘的心突然安定了下來。

金色的九月,新疆各界隆重舉辦了紀念毛澤民等烈士犧牲60周年活動,毛遠新夫婦也應邀參加了這場紀念活動。

站在父親莊嚴肅穆的墓碑前,毛遠新潸然淚下,他在心裏默默地向父親傾述著,傾訴著思念,傾訴著委屈,傾訴著悔恨,傾訴著……

風輕輕地吹拂著他鬢間的白發,陽光溫柔地照耀在他的身上,這個飽嘗人間疾苦和世事無常的老人,終於在父親的墓碑前放下了壓在心坎上的所有重擔。

從新疆回來後的毛遠新,雖然還是不大愛說話,但他的目光已不再有閃躲,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平靜和安詳,在人生的暮年,他終於找回了屬於自己的歸程。

晚年的毛遠新,低調樸素,待人親和,余生他只想做一個普普通通的人,只想過一種安安穩穩的生活。

縱觀毛遠新的大半生,可謂是跌宕起伏,與曾經的動蕩不安相比,此刻的平凡未嘗不是一種幸福。#圖文萬粉激勵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