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毛主席親自下令,發還繳獲桂軍之武器,白崇禧兩大誤判仍頑固到底

2024-04-10歷史

1949年3月30日的深夜,第四野戰軍先遣兵團司令員蕭勁光,接到了軍委的急電,電文要求先遣兵團,立即發還繳獲桂軍一團的武器裝備。桂軍的這個團是不久以前,在武昌遠郊的「下花園」地區,被我40軍部隊包圍繳械的,蕭司令對這道命令感到大為不解: 白崇禧所部是我軍的大敵,繳了槍還帶還的?

(蕭司令員)

及至次日上午,蕭司令員收到軍委致渡江戰役總前委的電報抄件,總算才明白了怎麽回事。原來3月30日的中午,李宗仁、白崇禧的心腹「總參議」 劉仲容先生 ,剛剛抵達北平,他直接代表桂系集團參加「北平胡談」,當晚毛主席特意在香山雙清別墅接見了他。

劉仲容轉達了桂系關於和談的底線,同時也帶來了白崇禧的兩個請求,其一,桂軍夏威兵團的一個師,在江北的安慶被二野部隊團團包圍,挺困難,連吃喝都成了問題;其二,桂軍駐防武漢外圍的一個團,在下花園被四野部隊包圍並繳了械。

白崇禧委托劉仲容,當面向我方高層請求 「緩頰」 ,也就是給點面子,以證明我方對」和談「的誠意。為了爭取桂系,毛主席含笑答應了,表示可以放松對安慶的包圍,下花園繳獲的武器亦可發還,並請劉仲容轉告白崇禧派出參謀人員,在前線與解放軍接洽聯系。

劉仲容連連稱謝,而前線的二野和四野首長們,也因此第一時間收到了軍委的相關電令,蕭勁光明白事情原委後,毫不猶豫地執行了命令,不就一個團的武器裝備嘛,四野還真看不上!

(南京特談代表團飛抵北平)

一、白崇禧的第一個誤判

1949年初蔣氏第三次下野後,白崇禧萌生了一種不切實際的想法,以為憑借長江天險和桂軍實力,桂系足可取蔣代之而「有所作為」,因此他對於北平胡談的底線,是人民解放軍無論如何也不能過江,還是「劃江而治」的愚蠢思路。

而我方的原則,是無論和談成功與否,解放軍都必須過江:談成了,唱著歌過長江;談不成,就以百萬雄師強渡長江,應該說,談判雙方還是存有根本性的分歧。不過為了早日解放全中國,避免更多的生靈荼炭,我方對桂系還是釋放了最大的善意。

也是在這次接見中,毛主席談到白崇禧的出路時,曾經明確表態: 「白崇禧是很喜歡帶軍隊的,他的廣西部隊只有十來萬人,將來和談成功建立國防軍時,我們可以請他繼續帶兵,請他指揮30萬軍隊,人盡其才」。

(白崇禧和陳誠)

但毛主席直言:「白先生要我們的軍隊不要過江,這辦不到」!為了打消桂系在解放軍渡江以後的顧慮,還承諾: 我們來一個君子協定,只要他不出擊,我們三年不進廣西好不好? 應該說,我方當時對桂系的態度,堪稱是仁至義盡了。

毛主席特別對劉仲容強調說: 「你看,我們是不是煞費苦心吶!這樣做不是我們沒有力量打贏他們,而是讓國家和人民少受損失」 !劉仲容點頭稱是,隨後談及白崇禧對渡江之戰的形勢判斷,說那位「小諸葛」認為,解放軍能夠抽出來強渡長江的部隊,至多不超過60萬人。

白崇禧對我軍實力的估計,來源於第二、第三野戰軍的主力部隊規模的情報,其實是嚴重不準確的,當時二野有28萬人、三野有58萬人,僅這兩個野戰軍的總兵力即達86萬大軍,尚不計已經挺進到武漢以北的四野先遣兵團12萬人。

(渡江先鋒)

正是基於這樣錯誤的判斷,讓白崇禧以為,憑借湯恩伯集團和其「華中剿總」所屬部隊的70萬人馬,再加上海空優勢,是完全有能力阻止解放軍過江的,可見南京方面的軍事情報能力,簡直差極,居然出現了一半左右的兵力誤差!

毛主席對此直截了當回應道: 「不是60萬,而是100萬,另外還有100萬民兵(筆者註:應指各大軍區的地方部隊),我們的民兵可不像他們的民團,是有戰鬥力的,這是白先生沒有估計到的吧」!

劉仲容震驚不已,他沒有料到解放軍的實力,已經強大如斯,深感白崇禧的錯判無異於螳臂擋車,當即表示一定要為和談的成功而盡力。兩天以後的4月2日,毛主席再次接見劉仲容,委托他回南京一趟,再當面做做李宗仁、白崇禧的工作,劉仲容欣然成行。

劉仲容飛回南京後,單獨密會了李宗仁,轉達了毛主席的相關意見,旋於4月12日再赴北平。渡江戰役打響後,白崇禧曾電邀其南下,但是劉仲容毅然選擇留了下來,後任全國政協常委、民革副主席等職務。

二、周恩來希望李宗仁不要離開南京

就在劉仲容飛返南京的當天晚上,周副主席又接見了桂系的另外一位代表:李、白的高級顧問黃啟漢(廣西壯族人),請他轉告桂系的兩位首腦:「不應該對美帝國主義存有幻想,不應該再對蔣氏留戀和恐懼」。

在具體的處理辦法上,周恩來也提出了一系列建議,包括在北平胡談期間,解放軍暫不過江;即便和談不成,也希望白崇禧的部隊讓出安慶,桂系主力應撤往「花園以南之線」,不要妨礙解放軍的渡江作戰行動。

關於「代總統」李宗仁的出路問題,周恩來希望 「李宗仁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離開南京,能爭取更多的軍政人員一同留在南京更好」 ,至於李宗仁所擔心的,南京蔣系勢力遍布所帶來的安全問題,周恩來更是提前考慮到了。

(李宗仁)

周恩來建議說,白崇禧可就近調動桂軍的一個主力師,進駐南京來保護李宗仁和其他人員的安全,一旦撕破臉遭到蔣系軍警的攻擊, 「只要守住一天,解放軍就可以到來支援」 ,不得不說,周公的考慮已是非常周到了。

那麽桂系的「李、白」兩位,能否接受我方的善意勸告和具體安排呢?當時沒有人知道,不過在毛主席、周副主席看來,只要有一線希望,就應該盡最大努力去爭取,為此,軍委在4月5日連續發出多封指示電,要求前線各部配合爭取桂系的行動。

比如電令陳賡第四兵團,在4月15日之前,不得向黃梅、廣濟以及安慶之敵發起進攻,以便留出時間,讓劉仲容通知白崇禧提前撤出部隊;又電令渡江戰役總前委「劉陳鄧」首長,囑咐他們在與桂軍聯絡時 「切勿使蔣系守軍知道」 ,註意保密的意思。

甚至還電令太原前線的彭、徐首長:「閻錫山已離太原,李宗仁願出面交涉和平解決太原問題,我們已告李宗仁代表,允許和平解決,重要反動分子許其乘飛機出走,其余照北平方式解決」。

辦法給想了,面子也給了,桂系又是怎麽決定的呢?當劉仲容和黃啟漢帶著我方的誠意,先後回到南京告知後,李宗仁拿不定主意,召集白崇禧、夏威、李品仙等桂系大將們到南京密商,白崇禧聽完劉仲容介紹以後,氣呼呼嚷道:

「他們一定要過江,那仗就非打下去不可,這還談什麽?他們還有什麽別的意見」?劉仲容談到毛主席答應他可以繼續帶兵,白崇禧根本聽不進去,不耐煩地說:「對我個人出處,現在還不是我考慮的時候」!

白崇禧最後的態度是:「能讓步的我們盡量讓步,不能讓步的絕不能讓步,過江問題為一切問題之前提,共軍如在目前戰鬥過江,和談的決裂,那就不可避免」!

(李白黃的黃)

三、白崇禧的第二個誤判

到這個時間點上,政治形勢很明顯了,白崇禧堅決不同意解放軍以任何形式過江,這已經逾越了我方的紅線,毛主席、周副主席所希望的局面並沒有出現,而桂系軍權又基本掌握在白崇禧手中,他要頑抗到底,李宗仁也無可奈何。

劉仲容嘗試做最後的努力,他提醒說解放軍渡江兵力將達百萬以上,長江天塹也並非牢不可破,憑借湯恩伯幾十萬殘兵敗將和十幾萬桂軍,是很難阻擋解放軍進軍江南的,結果白崇禧暴躁地懟了回去:「還有什麽好商量的,你馬上跟北平通話,把我的意思轉告他們」!

黃啟漢眼見和談有破裂的可能,於是提出折中的方案: 「最好把桂系部隊全部集中到武漢來,只要我們按兵不動,就可以避免和解放軍沖突,必要時全部撤回廣西去,靜觀發展,再做打算」。

(百萬雄師過大江)

至於派兵進駐南京保護李宗仁的建議,白崇禧則幹脆不予考慮,他認為當務之急,是聯合蔣系軍隊共同阻止解放軍過江,如果我方堅決過江,那麽一切談判和行動都失去了基礎,更談不上李宗仁留不留在南京的問題。

白崇禧的態度為何如此頑固決絕呢?除了低估解放軍的戰力之外,他還有另外一個誤判,面對劉仲容和黃啟漢的反復勸說,他傲慢地解釋說: 「現在還沒到此地步,再過一些時候,長江水漲,解放軍要想過江,也不那麽容易」!

事實如此,長江水位在每年四、五月份便 開始上漲,特別是到了五月的汛期,水位猛漲風大浪高,會嚴重影響木船的航渡,而白崇禧的小心思,跟躲在溪口「下台不交權」的那位不謀而合:

企圖在「和談」的幌子下,加緊強化長江防線,只要把時間拖入汛期,解放軍的渡江作戰將變得非常困難,那麽南京政權就有茍延殘喘的可能!

(解放軍進入南京)

打了這麽多年的交道,毛主席對蔣、白玩弄的 「緩兵之計」 豈能不知?時間進入四月中旬後,渡江戰役總前委也多次急電,匯報長江水位的上漲情況,情況已十分緊急,為了粉碎蔣、白的陰謀,就必須給北平胡談設定一個最後期限。

我方遂於4月15日,正式提出 【國內和平協定】共八條二十四款的最後修正案,並以 「4月20日為最後簽字日期」 ,在北平的南京談判代表團也全體同意了這份協定,然而當文本送至南京後,李宗仁在白崇禧和溪口方面的強烈反對下,最終選擇拒絕簽字。

1949年4 月21日 毛主席和朱總司令聯名釋出【向全國進軍的命令】,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開始強渡長江,湯恩伯的長江防線頃刻間土崩瓦解!4月23日上午,李宗仁乘機逃離南京,4月24日淩晨,南京解放!

1965年李宗仁返回大陸時,曾在首都機場發表【歸國聲明】,言及1949年未能接受和談協定「至今猶感愧疚」,事實上,在蔣、白完全掌握軍隊的情況下,即便李宗仁當時單方面簽了字,似乎也起不到什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