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雜牌將軍」?「保鏢隊長」?教你黑趙雲的正確姿勢

2024-04-10歷史

常山有虎將,智勇匹關張。漢水功勛在,當陽姓字彰。兩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青史書忠烈,應留百世芳。

【三國演義】中,蜀漢「五虎上將」向來被人津津樂道。其中,趙雲忠義雙全,沈而剛毅,勇武內斂,透過文學小說及影視劇的塑造,隱隱有超越諸葛亮、關羽的勢頭,漸漸成為了三國最具人氣的偶像。

但在正史【三國誌】中,趙雲的傳記只有區區四百余字,而膾炙人口的單騎救主、截江奪阿鬥、漢水救黃忠、力斬五將等故事,均沒有確切的記載,這使部份三國史新人產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同時,易中天教授在【品三國】中又提出劉備進位漢中王時,只封了四個將軍,即前將軍關羽、右將軍張飛、左將軍馬超、後將軍黃忠,沒有趙雲。有了專家教授的觀點支持,趙雲不受重用的說法開始喧囂塵上,「五虎將」變成了「四虎將」,趙雲甚至有了「雜牌將軍」的外號。

那麽,歷史上的趙雲到底是不是「雜牌將軍」?

首先,我們通常說的「雜牌軍」是指區別於嫡系部隊的旁系部隊,而歷朝歷代從未有過「雜牌將軍」的說法,正確叫法應該是「雜號將軍」。「雜號」不是「雜牌」,「雜號」的意思是「繁多而雜」。漢末三國時期,諸侯混戰,天子受制於軍閥,許多將軍官職都是諸侯自封,含金量不大。而且蜀漢沒有史官,史料極度匱乏,但劉備始終打著匡扶漢室的旗號,因此,蜀漢官制度很大程度上應是延續東漢的官職制度。

「將軍,不常置。本註曰:掌征伐背叛。比公者四:第一大將軍,次驃騎將軍,次車騎將軍,次衛將軍。又有前、後、左、右將軍。初,武帝以衛青數征伐有功,以為大將軍,欲尊寵之。以古尊官唯有三公,皆將軍始自秦、晉,以為卿號,故置大司馬官號以冠之。其後霍光、王鳳等皆然。成帝綏和元年,賜大司馬印綬,罷將軍官。世祖中興,吳漢以大將軍為大司馬,景丹為驃騎大將軍,位在公下,及前、後、左、右雜號將軍眾多,皆主征伐,事訖皆罷。」 —【後漢書·百官誌】

劉備當了漢中王後,封了前後左右四大將軍是沒錯,但根據漢制,只有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地位尊崇,位比三公。前、後、左、右雜號將軍眾多,都是根據戰爭情況而設,戰爭結束後取消將軍封號。凡是不常置的將軍號都是雜號將軍。以此來看,趙雲的翊軍將軍也並不比關、張、馬、黃的四方將軍地位低多少。再者,人們通常評價某個歷史人物時,總習慣和其所在的職位聯系起來,認為職位越高,歷史貢獻就越大。但歷史上以雜號將軍名留青史的不在少數,拋開其它朝代不提,東漢的名將馬援,戰功赫赫,最高的官位不過伏波將軍、新息侯,後世均稱其「馬伏波」。所以,以將軍封號來評價人物,顯然是不正確的邏輯。

其次,是趙雲不受重用的觀點。

先看劉備時期,許多人說趙雲是劉備的「保鏢」,以此來斷定劉備不重視趙雲。趙雲初隨劉備時,為「主騎」,即負責管理騎兵。在古代,騎兵是極為重要的兵種,試問哪個主公會把自己的騎兵交給一個無關緊要的人來管理?

後來,趙雲任牙門將軍、翊軍將軍。古時駐軍,主帥或主將帳前樹牙旗以為軍門,稱為「牙門」,牙門將軍的職能就是隨侍主公左右,統領親軍。翊軍將軍,「翊」字在【說文解字】的意思為「飛貌」,即起飛的樣子,「翊」又通「翼」,同時,「翊」又可引申為「輔佐」的意思,翊軍將軍的涵義不言而喻。雖然這兩個將軍號都是劉備首創,但就像諸葛亮的「軍師將軍」一樣,同是劉備首創的雜號將軍,但能說諸葛亮不受劉備重用嗎?如果說趙雲是保鏢,那關羽、張飛初隨劉備時常侍立終日,須臾不離,那麽關羽、張飛也可以說是劉備的保鏢。

再看劉禪時期,趙雲的官職為征南將軍、中護軍,征南將軍為「四征」將軍之一,雖非「重號」,卻也是蜀漢後期為數不多的實權將軍之一。而中護軍一職,創於秦朝,始稱護軍,曹操破柳城後,改官名中護軍,為高級軍事長官,職責為掌管禁軍、主持選拔武官、監管諸將。東吳的名將周瑜也曾擔任中護軍一職。蜀漢的楊戲作【季漢輔臣贊】說趙雲「統時選士,猛將之烈」,與中護軍的職責完美印證,可見趙雲在劉禪時期也是蜀漢重臣。

由此可見,趙雲不受重用之說根本就是無稽之談。

征南厚重,征西忠克,統時選士,猛將之烈。──贊趙子龍、陳叔至 —【三國誌·楊戲傳】

雖然趙雲在歷史上並不是不受重用的「雜牌將軍」、「保鏢隊長」,可與正史同傳的關、張、馬、黃相比,關於趙雲的記錄確實沒有什麽亮點可言。

第一,戰功平平。 根據【三國誌】記載,名傳後世的「五虎上將」中,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打得曹操差點遷都;張飛入川分時定郡縣,後義釋嚴顏、大破曹魏名將張郃,功績卓著;馬超雄烈過人,威震諸戎;黃忠老當益壯,定軍斬夏侯。而趙雲則基本沒有單獨領兵作戰的記錄,唯一領兵作戰的詳細記錄還是年邁時隨諸葛亮北伐作為疑兵,因敵強我弱,在箕谷戰略撤退被貶為鎮軍將軍,這與在演義中所向披靡的趙雲相比,可謂是天上地下,差之遠矣。

第二,並非無敵戰將。 趙雲之所以擁有眾多粉絲,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三國演義】的成功塑造。在【三國演義】中,趙雲的武藝超群,民諺雲:「一呂二趙三典韋」,趙雲可以說是呂布死後最勇猛的戰將。從單騎救主、漢水救黃忠兩場戰鬥來看,其「打群架」的能力更是舉世無雙。為了體現趙雲的武力值之高,羅貫中甚至在漢水之戰中特意形容了趙雲槍法的精妙,這在整本書中是唯一一處對武將個人武藝的直接描寫。

「那槍渾身上下,若舞梨花;遍體紛紛,如飄瑞雪。 張郃 、徐晃心驚膽戰,不敢迎敵。」

—【三國演義】

反觀【三國誌·趙雲傳】中,幾乎沒有對趙雲武藝的任何描述,當陽長阪救阿鬥,只說趙雲懷抱後主、保護甘夫人,皆得免難。即便如截江救阿鬥,漢水以寡據眾、一身是膽的情節,還是由裴松之引註的【雲別傳】中記載的。而像關羽在演義中雖然被神化,但白馬斬顏良確實是史實,這也是【三國誌】中為數不多的對於「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的描述;黃忠的定軍斬夏侯,也見於正史。所以,許多趙雲的粉絲看完【三國演義】後再去讀【三國誌】,會覺得演義的趙雲和歷史上的趙雲不是一個人。

從這兩方面看,趙雲確實不如同傳的四人,但如果說「雜牌將軍」、「保鏢隊長」……那就是為黑而黑,惡意貶低歷史人物,沒有絲毫意義可言。

結語: 【三國演義】的傾向是尊劉貶曹,神化蜀漢歷史人物在所難免,君不見諸葛亮在演義中已經「多智而近妖」,但羅貫中在創作的時候還是以【三國誌】為依據的。陳壽在【三國誌·關張馬黃趙傳】最後寫道: 「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並有國士之風。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馬超阻戎負勇,以覆其族,惜哉!能因窮致泰,不猶愈乎!黃忠、趙雲強摯壯猛,並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歟?」 而細讀【三國演義】就會發現,正如陳壽的評語,蜀漢「五虎上將」中,關羽、張飛雖然是當世虎將,但性格缺點明顯,馬超歸蜀之後郁郁不得誌,黃忠年事已高,都不符合完美武將的形象。於是,正史中著墨最少、生平留白最多的趙雲,反而成了羅貫中展開描寫、塑造武將典範的最佳人選。

趙雲的事跡,別傳多於本傳,所以【雲別傳】的真偽一直存在爭議,但總體來說是持肯定態度的多。因為蜀國的史官問題,許多蜀漢人物的生平事跡沒有記載下來,陳壽又是比較嚴謹的,在編【三國誌】時,沒有佐證的事跡一律不寫,故而趙雲生平記錄寥寥無幾。

【三國誌】中提到征西將軍陳到時說, 「(陳到)名位常亞趙雲,俱以忠勇稱」 。【雲別傳】記載後主劉禪追謚趙雲的詔書中有一句話: 「當陽之役,義貫金石」 ,這八個字的所包含的內容縱然不如演義中單騎救主的故事那般精彩,卻也讓人蕩氣回腸。

最後,還是回到最初的問題,如果趙雲不是蜀漢的重臣,只是一個「雜牌將軍」,陳壽是不會將關張馬黃趙五人列為一傳的。至於趙雲在正史中究竟是不是像演義中那樣智勇雙全、天下無敵的蓋世名將,真的很重要嗎? 就如同武俠小說圓了我們心中攜侶仗劍、笑傲江湖的俠客夢幻一樣,哪個男人心中沒有一個白馬銀槍、縱橫天下的武將夢,而羅貫中圓了我們這個夢。

血染征袍透甲紅,當陽誰敢與爭鋒。古來沖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