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揭秘:一代女皇武則天創造的四項世界紀錄

2024-04-28歷史

武則天創造的四項非凡紀錄:不僅在競技場上存在著世界紀錄,其他領域也同樣閃耀著各種非凡的成就。作為中國統治者中的一位傑出代表,武則天獨樹一幟,創下了四項皇帝中的非凡紀錄,這些紀錄不僅在國內無人能及,即便放眼全球,也堪稱第一。以下便是她所創下的這四項非凡紀錄:

【一、宰相任用數量之最】

唐朝時期,宰相的官職繁多,左右仆射及門下、尚書、中書三省的長官,皆可稱為宰相。因此,唐朝的宰相數量總體上超越了其他朝代。例如,唐太宗在位的二十三年間,共任用了二十五位宰相,但與武則天相比,這一數位就顯得微不足道了。武則天對人才的渴求是眾所周知的,她不僅大力推行科舉制度,還鼓勵地方官員舉薦優秀人才。盡管如此,她仍擔心遺漏人才,後來甚至鼓勵人們自薦。隨著人才的增多,她需要為這些人安排合適的職位,否則便是浪費人才。最終,她統治下的帝國官僚機構逐漸膨脹,僅宰相一職就先後有七十三人擔任。

【隋唐史】一書中提到:「武則天行事果斷,好惡無常,在其執政期間,曾任用宰相七十三人。」這裏舉一個例子,大周朝建立前,有個名叫傅遊藝的九品官員善於投機取巧,他看出武則天有稱帝之心,便糾集一幫人上書,建議武則天改國號為「周」。武則天對此大為高興,一年內將他從最小的九品官升至三品官,成為宰相(唐朝一品、二品官稀少,宰相多為三品官)。幸運的是,武則天勤於政務,善於治國,頻繁更換宰相並未導致帝國混亂。歷史上僅次於武則天的是崇禎皇帝,這位明朝末代君主用人多疑,在位七年間,前後更換了五十位宰相。明朝本已病入膏肓,經他一番折騰,更是雪上加霜。

【二、登基時年齡最高】

在武則天之前,登基時年齡最高的皇帝是劉備。這位漢昭烈帝前半生忙於四處征戰,晚年時幸運地收復了荊州、益州兩個大州,最終在六十歲時登基稱帝,建立了蜀漢政權。武則天則更為艱辛,從唐太宗的才人、唐高宗的昭儀一步步升至皇後、天後,再至太後,直至六十七歲時才得以如願以償。這一年是公元690年,武則天改國號為周,自稱「聖神皇帝」,她從十四歲起便為此奮鬥了五十三年。此外,五代十國時期有個叫馬殷的人,在唐末時割據湖南。直至公元927年,後唐封其為楚國王,以七十五歲高齡成為一代豪傑。然而,此人僅為王,死後的廟號為楚武穆王,且其王位乃是中央割據勢力所封,因此並不列入皇帝之列。

【三、陵墓規模之巨】

武則天所處的唐朝正值盛世,國力雄厚,為她的陵墓提供了雄厚的財力支持。她的陵墓乾陵始建於公元684年,經過二十三年的修建,一期工程方告完成。乾陵幾乎照搬了首都長安城的布局,包括外郭城、皇城、宮城三重城廓,內城設有青龍門、朱雀門、白虎門和玄武門。南北主軸線長達4.9公裏,南北墻長1450公尺,東墻長1582公尺,西墻長1438公尺,總面積達230萬平方米。史書記載其「周八十裏」,規模之巨,即便是唐太宗的昭陵也望塵莫及,堪稱「歷代諸皇陵之冠」。此外,城內還建有獻殿、偏房、回廊、闕樓以及狄仁傑等六十余位重臣的祠堂,儼然是一座微縮的長安城。

然而,不幸的是,在「安史之亂」中,乾陵地面上的輝煌建築遭受了嚴重破壞。直至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才得以重新修葺。這座龐大的陵墓中陪葬品數量眾多,據現代學者勘測估計,隨葬珍寶總重量至少在五百噸左右。若有一天武則天的乾陵被發掘,那將是一次與秦始皇陵同等重要的考古盛事。

【四、使用年號數量之多】

年號是漢武帝的一項創舉,是帝王紀年法的延續。在武則天之前,這項世界紀錄的保持者是漢武帝,他在位五十五年,共用了十一個年號,平均五年一個。這些年號分別是:建元(前140-前135)、元光(前134-前129)、元朔(前128-前123)、元狩(前122-前117)、元鼎(前116-前111)、元封(前110-前105)、太初(前104-前101)、天漢(前100-前97)、太始(前96-前93)、征和(前92-前89)以及後元(前88-前87)。然而,到了武則天這裏,她從稱制到最後被政變逼下台的二十一年間,竟然換了十七個年號。

作為一位對生活品質有著極高追求的女強人,武則天的年號也頗具個性。這些年號依次為:光宅、垂拱、永昌、載初、天授、如意、長壽、延載、證聖、天冊萬歲、萬歲登封、萬歲通天、神功、聖歷、久視、大足、長安。其中尤為有趣的是,在天授三年,武則天一年內兩次更換年號,即天授三年、如意元年和長壽元年都在同一年,這一年便是公元69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