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共和國36位元軍事家:原定33位,後來增補3位,他們是誰?

2024-04-21歷史
「八一」南昌起義後,共產黨擁有了自己的軍隊。幾十年的風雨征程,這支部隊歷經紅軍時期的坎坷,八路軍時期的磨難,直至解放戰爭中所向披靡,成為舉世聞名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那段艱難的歲月中,我軍湧現出了多位文韜武略、身經百戰、戰功卓著的將帥。然而眾多將帥中,有「軍事家」稱號的僅有36位元。其實最初確定的有33位,後來增補了3位,構成現有的共和國36位元軍事家。那麽後來增補的3位軍事家分別是誰?
黃公略:領導平江起義,犧牲時年僅33歲
黃公略,1898年1月24日生於湖南省湘鄉縣桂花鄉高模沖。父親黃秀峰,早年間未考中秀才,心灰意冷,在家中耕讀自娛,並且在一家私塾中擔任教書先生。黃公略有3個哥哥,大哥黃梅莊,為人奸懶讒猾,曾是蔣介石的走卒,後來被紅軍鎮壓;二哥黃星遠,參加過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後來因病回家,對黃公略影響很大;三哥黃麟四,早年夭折。
黃公略的生母原是黃家的丫頭,後來被黃秀峰納為妾室,所以在黃家地位低下,她經常教育黃公略要多為窮苦人家著想,這也為黃公略後來的革命思想奠定了基礎。黃公略7歲開始讀私塾,在父親的教導下很快學完了四書五經,又由於他聰穎過人,記憶力超群,3年後被父親送入附近的峒山小學讀書。後來黃公略又入永豐高等小學,在這裏他接受了進步思想的熏陶,滋生出對封建軍閥和帝國主義的憤恨。
永豐高等小學畢業後,黃公略遵從父親的意願回家教書,但他心不在此,加上大哥的揮霍無度,家庭日漸衰敗,於是他投筆從戎,到長沙參加了湘軍。在湘軍中,黃公略深刻體會到了軍閥的混亂作風,同時也認識到,要想為人民安身立命,必須建立起一支自己的軍隊。1922年,黃公略聯合彭德懷、李燦,共同考取雲南講武堂,也是從上述的想法出發的。
1926年,黃公略因在北伐戰爭中表現優異,升任湘軍第2師第30團少校團副。次年1月,黃公略考入黃埔軍校第三期高級班,12月參加了張太雷、葉劍英、葉挺領導的廣州起義。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初,黃公略赴獨立第五師隨營學校擔任副校長,隨後和彭德懷、滕代遠等人領導了平江起義。起義後彭德懷、滕代遠率領紅五軍一部份上了井岡山,而黃公略繼續留在湘鄂贛邊區發動農民戰爭。
1930年1月紅六軍成立,下轄3個旅,共3000余人。黃公略擔任紅六軍軍長,政治委員本由陳毅擔任,但他沒有到任,所以黃公略成為紅六軍實際的軍政主官。紅六軍在他的帶領下,不到一年的時間,就發展成為一支戰鬥力強勁的紅軍部隊。7月,紅六軍改編為紅三軍,黃公略擔任軍長,陳毅擔任政治委員。後來紅三軍與紅四軍、紅十二軍合編為紅1軍團,黃公略受毛主席和朱德直接指揮。
在中央蘇區第一至第三次反「圍剿」鬥爭中,黃公略率部英勇作戰,屢建奇功。由於他出色的軍事指揮技巧,當時人們將黃公略與毛主席、朱德、彭德懷並稱為「朱、毛、彭、黃」。奈何天妒英才,1931年9月15日,黃公略領導部隊在東固附近的六渡坳,遭到國民黨軍隊的空襲,因指揮部隊對空射擊以掩護第七師行進時不幸中彈犧牲,年僅33歲。
方誌敏:領導弋橫起義,犧牲時年僅36歲
方誌敏,1899年8月21日出生於江西省弋陽九區漆工鎮湖塘村一個大戶人家。他從小勤奮好學,7歲開始為家庭勞作,放牛、割草等成為他的日常功課。8歲時,方誌敏入本村的私塾讀書,後來私塾因天災關閉,他又到臨近的高橋嚴常新的私塾中就讀,輾轉學到了很多知識。隨著年齡的增長,方誌敏對私塾中教授的八股文逐漸失去了興趣,他有時間就讀一些傳播改良主義和民主思想的書籍。
17歲時,方誌敏考入弋陽縣立高等小學,在這裏,他思想活躍,求知欲強,很快成為班級中的主心骨。五四運動爆發後,新思想新文化的浪潮席卷全國,同時也波及到方誌敏讀書的弋陽縣。在新思潮的影響下,方誌敏組織學生社團,利用空余時間聚在一起,閱讀進步書籍,交流新思想,談論國家大事,尋求救國良方。
1920年,方誌敏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江西省立甲種工業學校套用機械科學習,成為該校學生自治會負責人。然而當時的學校由東洋系校長趙寶鴻把持,校政腐敗,學生對此十分不滿。方誌敏對此也很憤恨,他帶領進步學生們,調查、揭露了趙寶鴻一系列貪汙學校公款的罪行。此舉引起趙寶鴻強烈的反擊,他不顧學生們的反對,公然開除了方誌敏。
1922年7月,為了尋求救國良方,方誌敏來到了上海,住在邵力子家中,並在上海大學旁聽。在上海,方誌敏不僅結識了陳獨秀、瞿秋白、惲代英、向警予等著名中共領導人,還結識了他的入黨介紹人趙醒儂。次年,方誌敏與趙醒儂等人回到江西南昌,參與建立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南昌地方組織。1924年3月,方誌敏加入中國共產黨。參與建立江西的黨、團組織。
1927年11月至1928年2月,方誌敏、黃道、邵式平、吳先民等人在江西省弋陽和橫峰兩縣組織了弋橫起義,起義失利後方誌敏率部轉入磨盤山區堅持鬥爭。4月,中共弋陽縣委成立,方誌敏任縣委書記,隨後又成立江西紅軍獨立第一團,方誌敏任團長。在對敵鬥爭中,方誌敏勇於發動群眾,重視瓦解國民黨軍,同時十分註重部隊的思想教育工作,將所部鑄成了一支鋼鐵紅軍。
1934年10月,尋淮洲率領紅七軍團到達贛東北根據地,與方誌敏的紅十軍匯合,兩軍合編為紅十軍團,方誌敏擔任軍政委員會主席。1935年1月,國民黨軍14個團,約7倍於紅軍的兵力,將方誌敏所部包圍在懷玉山區。本來方誌敏已經突出重圍,但是身為軍隊的最高指揮官,他心系部隊,於是又折返回敵人的包圍圈指揮部隊突圍,不幸被俘。在獄中,方誌敏堅貞不屈,於8月6日被秘密殺害,年僅36歲。
劉誌丹:建立陜北紅軍,犧牲時年僅33歲
劉誌丹,1903年10月4日出生於陜西省保安縣(今誌丹縣)金湯鎮。少年時期在永寧山本縣縣立高等小學堂讀書,當時在官僚和軍閥的殘酷統治下,當地人民生活貧困,現狀十分淒慘,劉誌丹對這些看在眼中,急在心裏,然而當時的他無可奈何,只能發奮讀書,以求將來改變現狀,為人民謀幸福。1922年,19歲的劉誌丹徒步來到離家七八百公裏的榆林,考入了榆林中學。
榆林中學雖然是一所中學,但在當時文化教育落後的陜北高原,這已經是最高學府了。當時的校長杜斌丞是一位愛國人士,他大力興辦教育,對榆林中學的教育工作十分上心,到處聘請名師,以求解放師生們的思想。劉誌丹入學後,魏野疇、李子洲、呼延震東等進步人士陸續來校任教。劉誌丹在這些共產黨員老師的影響下,閱讀進步書籍,開展學生運動。
1925年,劉誌丹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在黨組織的派遣下,於第二年南下考入黃埔軍校第四期步兵科,成為陳賡大將的學弟。在黃埔軍校,劉誌丹認真學習軍事,並在教官惲代英、蕭楚女等人的影響下,積極參與到政治活動中去。黃埔軍校畢業後,劉誌丹赴馮玉祥的國民聯軍擔任組織科科長,西安中山軍事政治學校教官等職,積極宣傳共產主義思想。
1927年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後,劉誌丹奉命回到陜西,負責省委聯絡工作。隨後劉誌丹參與領導了以新3旅為骨幹力量的渭華起義,震驚西北。起義失敗後,劉誌丹回到陜北,任中共陜北特委軍委書記,主持特委工作。1930年後,劉誌丹、謝子長等人一直在陜甘地區工作,領導陜甘地區的革命鬥爭。在不斷的鬥爭中,劉誌丹等人建立了陜北紅軍,開辟了以照金、南梁為中心的陜甘邊蘇區。
1935年中央紅軍長征到達陜北後,劉誌丹擔任紅軍北路軍總指揮、紅二十八軍軍長、西北軍委委員等職。1936年2月,為了適應全國人民抗日救亡的呼號,中央決定組織紅軍渡河東征抗日。蔣介石慌忙調集軍隊攔截紅軍,劉誌丹率領紅二十八軍北渡黃河,配合紅一方面軍打通走向抗日前線的道路。4月14日,在圍攻三交鎮的戰鬥中,劉誌丹不幸左胸中彈,壯烈犧牲,年僅33歲。
共和國36位元軍事家中,原定的有33位,包括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十大元帥、楊尚昆、李先念、十大大將以及早年犧牲的葉挺、許繼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左權、彭雪楓、羅炳輝。後來增補3位,分別是黃公略、方誌敏、劉誌丹,他們均在紅軍時期犧牲。共和國36位元軍事家,均有大將及以上資格,他們為新中國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勛,他們的光芒當與日月同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