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問我祖先來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650年前明朝大移民從這裏出發

2024-02-03歷史

「問我祖先來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麽?大槐樹下老鸛窩。」 這是黃淮地區廣泛流傳的一首民謠,講的便是明朝初年的大槐樹移民,這場持續50年的超級移民事件,覆蓋了中原、華東數省,波及大半個中國。如今大槐樹移民後裔已遍及神州,數量約達2億。那麽明初為何會出現大規模移民?洪洞大槐樹又為何成為移民的尋根之地?.

從洪洞大槐樹下出發

大槐樹移民,又稱明朝洪武大移民,是指發生在洪武三年(1370年)至永樂十五年(1417年)的移民事件。當時明朝以山西為移民的重點,先後數次從山西的平陽、潞州、澤州、汾州等地,向山東、河南、河北、安徽等省遷徙各類移民近百萬人。這些移民的姓氏幾乎包括了北方常見的一百多個姓氏,而後其後裔輾轉遷徙,播向神州大地。

當時明朝在洪洞縣城北的廣濟寺,就是負責移民的部局駐員設立的一個招募點和集散地,廣濟寺門前有一株高大的老槐樹,山西移民們就在這裏辦理手續,領取「憑照川資」,然後在秋收後向全國地區移民。其實當時明初的洪武大移民不只是山西大槐樹,還有江西的瓦屑壩,二者一南一北構成了明朝初年巨大的移民中轉地。不過後者不如前者知名罷了

於是作為山西移民出發地的洪洞大槐樹便成了這場超級移民事件的代名詞。據【明實錄】記載,洪武、永樂兩朝向京師地區(今北京、天津、河北等地)移民18次,官方移民的起點就是山西洪洞大槐樹。不過那時的移民並不像如今歡天喜地、車船迎送的百萬三峽移民那樣風光。

貧苦的農民、商人拖兒帶女,背井離鄉,到遙遠陌生的他鄉去安家落戶,前途渺茫。他們啟程之時,一步一回頭,直到大槐樹和樹上的老鸛窩在視野中漸漸消失。這種鄉土情讓移民們到達他鄉後,居住集中的村落有的仍沿用山西的村名——「寨」,還有不少地方以「屯」、「營」取名。這些屯和營的來歷大都是明朝洪武至永樂年間,實行軍屯田、民屯田所致。

這場史詩級大移民前後經歷明朝三代皇帝,長達50年,覆蓋了中原、華東數省,其時間之長、規模之大、影響之深,不僅在中國歷史上是空前的,而且在世界移民史上也是罕見的。據調查資料顯示,中原地區特別是河南、山東一帶半數的村莊是明代建立的。

如:山東濟寧金鄉縣共有村莊1247個,元朝以前建村69個,明朝建村830個,清朝建村323個,民國以後建村8個,建村年代不詳17個,相當於約70%的人口來自大槐樹移民。還有相鄰的菏澤曹縣共有自然村2276個,屬明代移民建村的就有1606個。

明初大槐樹移民的不得不為

那麽明初為何會出現如此大規模的移民呢?這個還要從元朝末年講起。元朝(1271年—1368年)作為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雖然統治時間不足百年,但卻給北方人民的帶來了深重災難。由於出身草原遊牧民族,既不了解農業的重要性,也不重視農業人口,元初的統治者認為:「漢人無補於國,可悉空其人以為牧地」,這種觀念下使得大批的肥沃農田變成了牧場,大批的農民或死或逃。

到了元朝後期,政治黑暗,橫征暴斂,特別是實行的「四等人制」民族等級制度,將自身定為最高等,而中原漢人和南方漢人列為第三第四等,受到殘酷剝削,民族壓迫十分嚴重,被掠奪更為常見,迫使人民揭竿而起。而當時農民起義的主戰場就是黃淮海平原一帶,原因除了上述弊政,還跟水旱蝗疫不斷,致使民不聊生有關。

據【元史】記載,僅元朝末年的嚴重水旱災害,山東就發生19次、河南17次、河北15次、兩淮地區8次。元朝時黃河曾有20多年不休堤防,任其泛濫自流,自元末至正元年到26年,幾乎每年都有特大洪水泛濫成災,造成「漂沒民廬、死者眾,禾不入地、人竟相食」。而且伴隨水旱災害而來的還有大蝗災,從至正元年到二十五年計有十八九次。

再加上長達17年的農民起義戰爭,讓黃淮、江淮等地飽受摧殘,土地荒蕪,餓殍千裏。而且當時13世紀末到14世紀初,恰逢中國氣候整體轉向嚴寒,致使哪怕是有人耕作的土地也收獲銳減。據記載1309年,無錫一帶的河流結冰;1329年冬,太湖結冰數尺,人履冰如平地,即便是嶺南的廣東沿海出現了雪花紛飛的現象。

在這種戰爭頻頻、饑寒交迫,水旱蝗疫不斷的摧殘下,河南、山東、河北、皖北等中原地區「道路皆榛塞,人煙斷絕」,如樂陵一縣,僅剩400余戶。連明朝洪武帝朱元璋也不得不承認:「中原諸州,元季戰爭受禍最慘,積骸成丘,居民鮮少。」

在這種情況下,面對滿目瘡痍的江山,為了恢復農業生產,為了人口均衡,為了鞏固大明新王朝的統治,「移民」就成了明朝初期一項非常重要的國策,於是朱元璋下令按「四家之口留一、六家之口留二、八家之口留三」的比例遷移。而當時的山西,由於地形因素,易守難攻,在中原地區大鬧災荒戰亂之時,山西卻風調雨順,社會穩定,人丁興盛,成為周邊百姓的逃難之地。

三峽移民

據【明太祖實錄】記載:明洪武十三年(1381年)全國總人口為59873305人,而山西人口卻高達4103450人。同時山西又臨近一片荒涼的中原地區,於是便成了最佳的移民來源地。為了保證移民的順利進行,明朝也頒布了一系列優惠措施,如發放棉衣、川資(遷移路費)以及安家、置辦農具的銀兩,並免其賦稅三年等。但這只是基礎保障,相較之下三峽移民要幸福太多了。

奠定中國人口分布格局的移民

於是「問我祖先來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這首黃淮人民多少代口耳相傳的移民歌謠便流傳了下來。當然,明初大槐樹移民雖然影響深遠,但也只是中國古代多次大規模移民的縮影,要知道,從秦朝建立開始,歷朝歷代都存在移民事件,比如魏晉南北朝時的「永嘉之亂」、引發唐中晚期至五代十國時期移民的「安史之亂」、還有兩宋時期的「靖康之難」。

這三次中國歷史上的「衣冠南渡」,都是北方特別是中原人口的大規模南遷事件,中國古代的經濟重心也因此從中原地區轉移到了江南地區。而在「山西洪洞大槐樹移民」之後,清朝時期還發生過「湖廣填四川」、「闖關東」、「走西口」等幾次大規模移民,中國人口的分布本格局自此逐步形成。

不同時期、不同性質的移民,為廣袤的神州大地帶來了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氣質,也讓古老而年輕的中國擁有了海納百川、兼收並蓄的廣闊胸襟。那麽你的祖上是從哪裏遷徙來的呢?

上期回顧:雲貴高原:西南苗疆,中國少數民族種類最多且相處最和諧的地區

備註:本文是【華北山河四省】合集的第16章原創作品,僅為一家之言,轉發請註明【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及出處】,抄襲必究。另文中配圖部份引自網路,如有版權私聯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