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八路軍2個連伏擊100日軍,誰知來了200敵人,老兵:我們就敢打!

2024-02-05歷史

要了解一支軍隊,不妨聽聽他們的對手怎麽說的。

多年前,曾任侵華日軍第五十九師團長的藤田茂寫了一本回憶錄,提到日軍一旅團長在山東被八路軍狙擊手擊斃,結果引來了日本右翼鋪天蓋地的謾罵。

藤田茂此人是個真心悔罪的戰犯,曾被中國共產黨的寬大政策感動得一把鼻涕一把淚。所以他回到日本後,不遺余力從事中日友好活動,是反戰運動的代表。日本右翼自然看他不順眼。大概那本回憶錄觸痛了右翼的某根神經,他們在報刊上大罵藤田茂,指責他被「洗腦」了。

誰知,幾個比右翼還右的日本老兵組織跳出來反罵右翼,說你們這些人太混蛋,根本不知道皇軍在中國打仗有多難。

按日本老兵的說法,當年的諾門坎戰役和蘇軍打得很苦,可是比起跟八路打仗,那算不了什麽。和蘇聯人打,是死是活咬咬牙就打完了。跟八路,那是不分晝夜、連續不斷、永無休止的戰爭,整天提心吊膽,好端端的人都能瘋掉。

日軍戰史【華北治安戰】提到,為應對八路軍,到1940年,日軍「有9個師團和12個旅團的強大兵力被釘死在那裏」。日本防衛廳編寫的【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記載,僅在1940到1941年之間,日本華北方面軍就與八路軍交戰1萬7千多次。

還別說,真有一些日軍被八路打成精神病。我們回過頭看看八路軍129師騎兵團的一場戰鬥。

漳河店部署伏擊

1938年7月,八路軍冀南根據地已經開啟了局面。129師騎兵團政委鄧永耀帶領2連、3連和新兵獨立營,在肥鄉、成安一帶發動群眾。團長沒在,帶騎兵1連跟著東進縱隊司令陳再道去太行山了。

一天,有群眾來報告,邯鄲到大名的公路上開過了50輛鬼子的汽車,好像是拉物資去了。一聽「汽車」和「物資」,鄧政委馬上來了興趣。這樣大的車隊平常很少見。

冀南重鎮邯鄲是日軍控制的平漢鐵路上的戰略據點,敵人的大量物資透過邯鄲和大名之間的公路運送。應鄧政委的要求,地方幹部很快搞到了情報,鬼子是拉糧食去了,48輛汽車,兵力約100人(每輛車配一個押運)。鄧政委很高興,送上門的機會怎能錯過,立即派人去檢視伏擊地形。

成安縣以東的漳河店村是鬼子的必經之路,伏擊地點就定在這裏。村東頭的路北,有一大片高粱,俗稱「青紗帳」,可供作戰部隊和戰馬隱蔽。「青紗帳」離公路最近的地方只有20來米,用來突擊敵人再好不過。

騎兵2連、3連大都是身經百戰的老紅軍,戰鬥力很強。新兵營有100多號人,都沒打過仗。

鄧政委和耿營長給大家講話,一再強調,這種近距離伏擊,必須隱蔽好,以迅猛的火力殺傷行進中的敵人。為避免鬼子增援部隊來纏結,要舍頭打尾,重點打擊鬼子車隊尾部的20輛車,速戰速決,達到目的立即撤離。

陣地暴露

第三天淩晨,騎兵團借著「青紗帳」的掩護,進入伏擊陣地,並在周圍放出暗哨。2連、3連在陣地前方,新兵營在陣地後方。由於騎兵徒步作戰,必須留出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的兵力看住戰馬,所以新兵都藏在高粱地深處,每人牽三四匹馬。這叫「守馬樁」。

一切準備就緒。

上午8時許,遠處塵土飛揚,馬達轟鳴,日軍的車隊排成一條長蛇從東往西開過來了,離八路軍的埋伏圈越來越近。

負責「守馬樁」的新兵第一次配合近距離戰鬥,難免有些緊張。他們一緊張,意外發生了。因為戰馬是通人性的,被戰士們的異常情緒影響,也變得焦躁不安。

參加過那場戰鬥的劉老當時還在新兵營,劉老回憶說,馬群騷動起來,「一個人要拽三、四匹馬,根本不能讓它們安靜。馬匹一個勁地動彈,青紗帳嘩啦啦地直晃蕩……」

高粱地裏的動靜越來越大,結果被鬼子發現了。鬼子的汽車喇叭齊鳴,加快了速度,前頭幾輛車沖進了村子。日本兵立即下車,爬上房頂架起了機槍,對著高粱地亂掃,掩護後面的車輛透過。

情報有誤

事已至此,鄧政委只好下令開火。跑在中間的幾輛汽車很快被打得動彈不得,把後面的車隊堵住了。鬼子們紛紛下車,以車為掩體開槍還擊。

鬼子架在村口房頂上的機槍居高臨下,把成片的高粱都打斷了,對八路軍威脅最大。鄧政委一聲令下,率領騎兵2連、3連沖了出來,2連去打鬼子的車隊,3連往村子裏沖。

鄧政委沖在前面,被子彈射中了大腿,倒在路上。可他不許別人給他包紮,堅持指揮戰鬥。戰士們很快把房頂上的敵人打跑了。

另一邊,幾十個鬼子企圖迂回包抄我軍,在高粱地撞見了「守馬樁」的新兵營。新兵營的幹部們也不含糊,立刻組織還擊,敵人不知虛實,又逃回了公路。

打了半天,八路軍才發現不對勁,這支日軍不止100人,起碼有一個中隊,200多人,比騎兵團2個參戰連的兵力還多。按照以往的經驗,附近縣城的日軍增援部隊也快來了。於是鄧政委果斷下令撤離。

騎兵團盡可能地燒毀敵人的汽車,帶上繳獲的槍支彈藥,騎上戰馬撤走了。

結語: 此役,騎兵團犧牲30余人,斃傷日軍130人,擊毀鬼子27輛汽車,震動了冀南地區。騎兵團被人民群眾稱為「神兵天降」,根據地的抗戰熱情受到很大鼓舞。

有人說,八路軍先撤出戰鬥,是如何統計戰果的?據前文提到的騎兵團老兵劉老說,這種情況一般都是偵察員事後統計戰果。

像漳河店伏擊戰,次日一早,八路軍偵察員就裝扮成路過的農民來到現場。27輛被擊毀的汽車還沒有拖走,地上的血跡還在。敵人的傷亡數位,是經過多方面的情報查證後得來的,一般比較準確。

劉老還說,有一個日本兵因驚嚇而精神失常,在村子裏亂跑,被村民打暈後捆住,移交給了八路軍。

漳河店伏擊戰在129師騎兵團的戰史上寫下了光輝一頁。戰後總結,最大的遺憾是缺少騎兵1連,力量不足以全殲敵人;此外情報不準確,後來才知道日軍的車隊還配了一個步兵中隊;部署伏擊時,忽略了村頭房屋的制高點,造成我軍不必要的損失。

騎兵團機動靈活,被敵人視為眼中釘、肉中刺。由於漳河店一戰騎兵團主動撤離,日軍認為騎兵團還不能抵擋他們一個中隊的攻擊。沒多久,日軍調集200余兵力,乘汽車追擊我騎兵團。結果在漳河南,日軍的臉被打得山響,只有60多人逃回去。

「38年時候的日本兵戰術水平確實比較高,但我們八路軍就敢和他們打,我們的戰鬥經驗是在戰場上,用鮮血和生命積累起來的。」劉老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