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南京軍區選司令員:毛主席棄用三野四大猛將,卻另點一「大老粗」

2023-12-13歷史

很多時候說起上將許世友將軍,都認為他是性如烈火,耿直率真的粗人一個。

但事實上許將軍粗中有細,精明直爽,戰場上他曾數次擔任敢死隊隊長,著實是刀山火海裏殺出來的猛將。

許世友

戰場外他善於觀察,對於時局起起伏伏,是清清楚楚,特殊時期他還在中南海住了四十多天,受偉人多次接見談話,許將軍的智慧是粗獷外表下的敏銳警覺,世事洞明。

因此他深得教員信任,1955年初,我軍對全國戰略區進行重新規劃,華東軍區被南京軍區取而代之。

但是南京軍區司令一職,並沒有從老華東軍區的三野部隊的四大猛將裏誕生,而是由在山東征戰多年的許世友擔任,這究竟是怎麽回事呢?許將軍又因何空降南京軍區呢?

軍區改劃

這事的淵源還得從那場軍區大調整說起,新中國成立後一直到1950年,一級軍區共有6個,即東北、華北、華東、中南、西南和西北軍區。

這6個軍區和六個中央局、大行政區呈對應性,且延續了5年之久,黨政軍呈一體化,這麽做更有利於戰略資源調配。

1955年2月,中央軍委決定將全國軍區重新劃分,時任總參謀長的粟裕,主持此次改劃,會議決定將6大軍區擴編為12個軍區,即沈陽、北京、濟南、南京、廣州、武漢、成都、昆明、蘭州、新疆、內蒙古、西藏軍區。

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老華東軍區被一拆為三,即南京、濟南和福州軍區,南京軍區實際是華東軍區的主要傳承者,而第三野戰軍又是與華東軍區領導機構合並的。

三野和華東的原軍事領導人為陳毅、接著是粟裕和張雲逸。

但那時陳毅已經調到中央工作,粟裕也做了總參謀長,張雲逸早就做了地方省委書記,因此南京軍區司令這一要職必須再酌人選。

從近水樓台先得月的角度來說,老三野下屬4個兵團的4個司令員,王建安(7兵團)、陳士榘(8兵團)、宋時輪(9兵團)、葉飛(10兵團)無疑是最具優勢的。

粟裕

更何況這些人都是粟裕的老下屬了,所以他們誰更適合做南京軍區司令,粟裕作為此次軍區改劃主持人,是一清二楚。

然而令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3月14日釋出的十二大軍區司令員、政委等領導人名單上,南京軍區司令員不但與三野四大猛將無緣,反而是花落深耕山東軍區多年的許世友。

這個山東軍區屬於地方軍區,主要任務就是警備城市,為主力部隊提供後備兵源,而三野則是主力部隊,兩者性質完全不同。

可想而知在整個解放戰爭時期,許世友相對其他將領來說,少了很多上戰場立功的機會,但是在濟南戰役上,他可是教員欽點的攻城指揮,而許世友也不負眾望,確實打了個漂亮仗。

濟南有功

這個濟南戰役,是我軍奪取國民黨重兵把守大城市的首戰,老蔣不僅派王耀武帶著11萬人死守濟南,還集中162架戰鬥機、42架轟炸機進行空中支援。

此戰非同小可,偉人在西柏坡深思熟慮了許久,親自點將許世友做攻城總指揮。

其實許世友是很得教員偏愛的,早前在萊蕪、孟良崮等重大戰役上,教員就說過:

「陳毅打孟良崮,南邊聽粟裕的,北邊聽許世友的。」

膠東地區收復後,許世友又奉命西進,在山東戰場展開全面反攻,不過與此同時他也積勞成疾,兗州一戰後便去了煙台養病。

所以攻打濟南戰役的前期各種謀劃,其並未參加,偉人雖然心疼他的身體狀況,但此戰實在重要,故只能讓他回來,並且明確表示可以打完仗再去休息養病。

就這樣生病的許世友上了前線,1948年9月16日濟南戰役正式打響,攻城總指揮許世友以14萬人組成攻城集團。

攻城集團由9、10、13縱隊組成,而後來三野猛將的宋時輪就是10縱司令員,而王建安則擔任許世友的副手。

粟裕則帶著另外18萬人為阻援兵團。因為濟南城工事頑固,明暗碉堡成千上萬,為了加快進攻效率,許世友提出要用「牛刀子」戰術,也就是殺牛沖要害,他要求部隊集中火力猛攻打出一條血路,直插敵人心臟。

果不其然采取這種戰略後,從16日淩晨算起直至23日下午,我軍是勢如破竹,接連突破敵人的封鎖線,一路殺至外城城下。

等到晚上6點時,進攻內城的炮聲打響了,但是茍延殘喘的城內國民黨守軍憑借工事、地形優勢,居然連續三次成功阻擋了我軍的步伐。

再加上西線軍一直不能開啟突破口,雙方戰事進入焦灼狀態,這時攻城指揮部出現了異樣聲音。

有人提議此時應該撤退,正當「撤」「攻」雙方僵持不下時,許世友堅定地說:

「攻城決心可不動搖,敵人盡數被我軍圍堵在城內,敗局已定,而我軍不少團、營建制尚屬完整,如果此時撤退休整,一旦敵人反撲,外圍陣地很可能會遺失,屆時傷亡更大。如今比的就是毅力和沖勁。」

最後經過共同協商,當天深夜許世友下達攻城命令,攻城戰士經過幾番生死爭奪,終於開啟了突破口,接著戰士們魚貫而入,殺進城內。

24日下午5時,濟南戰役勝利結束,此次解放軍從攻城到完畢,只花費了8天的時間,可以說濟南一戰許世友功不可沒。

據說「濟南被拿下」這個訊息一傳出,不僅是教員就是老蔣都不敢輕信,為此老蔣還坐飛機飛到了濟南上空,親自看了一眼後悻悻而歸。

然而令人沒想到的是,猛將許世友將軍自濟南戰役後,幾乎是「被雪藏」狀態,在解放主戰場上是銷聲匿跡了,就連線下來的淮海戰役都沒參加。

屢屢缺席

其實就在濟南戰役的第八天,9月24日晚上粟裕就給中央軍委以及華東局發了一封絕密電報,在這封電報裏他提出下一步行動建議進行淮海戰役,很快中央軍委發來同意復電。

按照常理來說,因為淮海戰役是粟裕向中央建議的,所以戰場指揮權也非他莫屬,但粟裕得知這個訊息後,也給中央軍委發了封電報。

大意是淮海戰役茲事體大,還是需要陳毅軍長、鄧小平委員來坐鎮,由此不難看出,其實粟裕也是個有大局觀的人。

之前在濟南戰役,關於粟裕和許世友的紛爭一直不斷,也有不少流言說他們二人由於性格、作戰風格、思路差異很「不對付」。

甚至覺得許世友沒參加淮海戰役等一系列重大戰役,是因為粟裕給他「穿了小鞋」,這種說法純屬子虛烏有。

首先的確在攻打濟南前,許世友將軍堅持重點是「攻城」,粟裕則認為要「打援」,粟裕的觀點是濟南城內的王耀武十萬人就是甕中鱉。

而山東幾百裏外的好幾個集團兵力不容小覷,他們和王耀武加在一起就有30萬人,一旦二者合攏,那麽我軍作戰形勢立即倒轉,反而被敵人反包,屆時後果不堪設想。

許世友則是典型突進選手,擅長出其不意,一招斃命,所以他自然認為應該直接火速拿下濟南後,再去解決敵人的支援部隊。

這兩個人的想法都有理由,只能交給教員決斷,教員和中央軍委商討後,要求許世友聽從粟裕指揮。

許世友當即是表示完全服從的,並且戰役過後【曲阜會議】上對於不聽從粟裕管理的幹部批評名單上,並沒有許世友的名字。

其次許世友在濟南戰役時本就是帶病上陣,曾經又多次負傷,每次都很嚴重有些甚至累及要害部位,身體已經出現嚴重問題。

因此中央早就決定讓他專心到後方休養身體,所以許世友與粟裕矛盾重重,被迫讓位的說法,並不值得推敲。

不僅如此,許世友之所以頻頻缺席重大戰役,還因為他身負重擔,教員交給了他更重要的任務。

另有重任

許世友對於山東來說,可是重中之重,要知道早在抗日戰爭時期,他就參與領導膠東抗日根據地的鬥爭。

抗戰勝利後,中共中央正式確定「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全國戰略方針,並讓山東軍政一把手羅榮恒帶著主力和大部份幹部迅速向東北轉運,許世友則留在了山東,不是他能力不足,而是他必須鎮守山東。

因為膠東是連線山東和東北海路的重要樞紐,許世友在龍口設立了海運指揮部向東北運送部隊,他是親自坐鎮統一指揮海運和後勤工作。

在3個月裏先後組織了3批主力部隊,搶在國民黨前頭把部隊運到了山東,這是歷史性的貢獻。

不僅如此他在濟南戰役前,還在膠東指揮了長山島戰役,首開了「陸軍打海軍、帆船打軍艦」的成功案例,因此在軍事指揮才能上,許世友絕對不是簡單,只會猛打猛沖的將領。

教員也是深知他的能耐,所以濟南一戰說什麽也得讓他去,而許世友養病養得差不多了,就被任命為山東軍區司令員。

隨著抗美援朝戰役爆發,許世友將軍也是一直強烈要求上前線打仗,只不過中央需要他鎮守山東,所以到1953年才將他任命為中國人民誌願軍第3兵團司令,赴朝參加了夏季反攻作戰。

第二年許世友一回國,就被任命為華東軍區的第二副司令,當時陳毅是華東軍區司令,被調到中央國務院做副總理了,華東軍區第一副司令是粟裕,也去中央做了總參謀長,所以華東軍區的工作大半是由許世友主持的。

後來許世友又成為解放軍副總參謀長,要知道副總參謀長和資深的大軍區副司令員,在部隊級別裏屬於二等二級,而正兵團級屬於三等一級。

那時許世友已經和四大兵團司令員拉開了距離,由此可見他在華東軍區的工作表現是得到組織認可的,因此1955年華東軍區改編為南京軍區時,許世友成為這個軍區司令員也可以算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而濟南軍區司令員則由在北韓戰場上表現不錯、還在學院進修並沒有具體職務的楊得誌擔任,從這點上可以看出,當年軍區司令劃分是從大局和戰略需要角度綜合下的考量。

許世友主持南京軍區工作後,也是兢兢業業,盡心盡責,這一幹就是18年,他大力開展群眾練兵運動,推廣「郭興福教學法」並且改革試驗成功。

特殊時期,許世友頂住壓力完成了長江大橋建設,他親自到施工現場監工,對橋梁品質嚴格把關。

1968年南京長江大橋建成通車,第二年毛主席在視察返回途中,還專門來到南京長江大橋視察。

9月21日淩晨,許世友伴隨在偉人身側,他們乘車從南向北視察了大橋,途中偉人突然問許世友:「大橋能否滿足戰備需要。」許世友當即拍胸脯保證沒問題。

毛主席回京後,許世友覺得這事空口無憑,還是需要實踐來證明,於是他準備調動了一個裝甲團,從長江大橋上駛過。

這個設想在會議上遭到不少人反對,他們都很擔心萬一大橋承受不住,屆時可是難辦了,許世友並沒有一意孤行,他找來參建專家,經過專家們的反復測算論證,覺得坦克過大橋還是能實作的。

於是乎4天後的深夜,118輛坦克呈一字排開,每輛車之間相隔50公尺,整個車隊綿延近10公裏,坦克車隊從花旗營至北橋頭緩緩駛過,歷經2個小時,大橋居然毫發無失真。

結語:

在那之後許世友的仕途走得相對來說,也很平穩,1980年成為中共中央軍委常委,2年後成為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副主任。

打仗的時候,偉人贊他是了不起的戰將,和平建設時期,鄧小平同誌說他戰功赫赫,百死一生,是有特殊貢獻的特殊人物,並且在許世友逝世後,還開了特殊通行證,讓將軍土葬儀式順利進行,與其母親合葬在一起,使得將軍完成生前未能盡孝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