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朱棣上聯:「燈明月明,大明一統」,無人敢對,神童卻妙對下聯

2024-06-11歷史

明朝時期,明成祖朱棣曾出一上聯:「燈明月明,大明一統。」眾人皆啞口無言,唯神童應聲而下聯,言辭精妙,令朱棣捧腹大笑,滿場氣氛瞬間歡騰。

朱允炆初登大寶,勢力尚弱,本應潛藏鋒芒。然其受腐儒蠱惑,不顧實際,貿然行動,竟揮刀向叔父,致使周王遭禁,湘王自焚,實乃不明之舉。

朱棣目睹兄弟接連受難,自己亦身陷朱允炆的嚴密監視之中。形勢已然明朗,朱允炆意在取他們性命。朱棣深知,若不奮起反抗,必將重蹈兄弟覆轍。

他偽裝瘋狂以迷惑朱允炆,暗中積蓄力量。時機一到,便發起靖難之役。朱棣精通騎射與戰術,非朱允炆所能及。不久,朱允炆在宮中自焚,朱棣遂登上帝位。

然朱棣之皇位得來頗為不正,此天下皆知,朱棣亦心有所忌。故特尋朱允炆之舊臣,欲其背書以正名。然此舉雖意在洗清嫌疑,終究難掩其皇位之瑕疵。

然朱允炆舊臣中方孝孺,堅貞不屈於朱棣,縱朱棣滅其滿門亦不改其誌。故朱棣一生功業顯赫,然篡位之惡名終難洗脫,此為其一生之瑕疵。

【敗興大火】

世人常言,匱乏者渴求,朱棣雖貴為君王,卻獨缺名分,對此忌諱甚深。為求名正言順,他不僅篡改史書,偽稱生母為馬皇後,更將京都從南京遷至北京,以彰己誌。

大臣們多反對遷都,南京繁華宜人,北京卻偏遠荒涼。朱棣卻力排眾議,堅守「天子守國門」的信念,不懼嚴寒與外患,堅決遷都北京,決心捍衛國家疆土。

朱棣身為馬上皇帝,其威勢深重,群臣皆順從。他返回大本營,心中滿是得意。然而,歡樂未散,紫禁城竟遭大火肆虐,三個宮殿化為灰燼,受波及的建築更難以計數。

朱棣憤怒至極,遷都之事尚未安頓,又逢元宵佳節前夕,突遭火災,實在不吉。輕則被外人嘲笑,重則被視為天罰,警告他非天命所歸之君。

朱棣心中郁悶,群臣侍奉亦顯惶恐。幸有聰慧之臣奏言:「元宵將至,天幹物燥,宮殿失火亦屬常理。陛下可嚴懲失職之官,再率眾共度佳節,則百姓歡喜,陛下亦得觀盛世之景。」

【妙對下聯】

朱棣聞言,心中大喜,隨即應允官員之請。元宵之夜,他率領貴族百官共赴紫禁城,欣賞璀璨燈景。此時大明盛世,百姓富饒,故元宵燈會盛況空前,熱鬧非凡。

此聯一出,官員們齊聲喝彩。皇帝之作,誰敢非議?朱棣上聯精妙絕倫,融燈月之景,又引「大明一統」之主題。豪情萬丈,無人能及,眾人皆自愧不如。

朱棣出了一上聯,卻苦於尋不到佳對。他靈機一動,將難題拋給了在場的大臣們,期待他們能獻上一個合適的下聯,以完善這個對聯。

大臣們紛紛苦思冥想,卻始終無法給出一個滿意的答復。正當朱棣面露不悅之際,一道稚嫩的童音打破了沈寂:「君樂臣樂,永樂萬年。」此言一出,眾人皆驚。

朱棣聽聞此聯,不禁放聲大笑,連連稱贊其妙。此聯妙在恰到好處,既描繪出當前君臣共樂的盛景,又巧妙嵌入「永樂」年號,堪稱完美無瑕,令人贊嘆不已。

出人意料的是,對出絕佳下聯的並非博學多才的大儒,而是個不足十歲的稚童。這位名叫彭印山的孩童,是北京聞名的神童,因才情出眾被大臣引薦至盛會,並在此大放光芒。

彭印山,這位曾受朱棣厚望之人,終究未能逃脫命運的捉弄,過早離世。他原本有著無限可能的未來,卻過早畫上了句號,真是讓人扼腕嘆息,深感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