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45年,日軍中將送給陳毅60車軍火,朱德戲謔調侃:你成大財主了

2024-01-06歷史

1945年,日軍中將送給陳毅60車軍火,朱德戲謔調侃:你成大財主了

1945年,新四軍軍長陳毅突然接到了60車裝備,而這些裝備竟然是由日本軍隊送給他的。

這一令人震驚的訊息迅速傳遍整個軍隊,朱總司令得知後親自致電陳毅,戲稱他成為了「大財主」。

然而,戰士們對此感到非常困惑。畢竟,我們與日本軍隊是敵對關系,他們為何會送給我們這麽多軍火呢?背後是否隱藏著日軍中將的別有用心呢?

讓我們一同關註,揭開日軍中將為新四軍送軍火的背後真相。

陰謀與圖謀

1945年,隨著日本宣布投降,按照常理,日軍應該向中國投降,而國共兩黨理應共享日本投降所帶來的成果。然而,蔣介石卻對新四軍擁有先進裝備的可能威脅感到擔憂。他深知,若新四軍裝備精良,戰鬥力迅速增強,將對他在中國的獨裁統治構成威脅。

因此,在與日本代表商談投降細節時,蔣介石提出了令人費解的條件,要求日本軍隊只能向國民黨投降。實際上,他與日本軍官崗村寧次達成了一項「合作」協定,即日軍只能對國民黨投降,而絕不向共產黨投降。若新四軍武裝進入日軍駐地,他們甚至可以為了自保采取「反擊」措施。這一切都是為了蔣介石個人私利,將同胞們再次置於日軍屠殺之中。

抗日戰爭是全國各族人民齊心協力的結果,中國人民為之付出了巨大的犧牲。然而,當這一勝利果實落入蔣介石手中時,他卻將其視為爭權奪利的籌碼。希望大家關註並共同揭示這段歷史的真相。

面對國民黨的請求,日軍自然更願意與國民黨合作,因為國民黨對日本侵略的態度並不堅決,這從蔣介石在抗戰初期對日軍不抵抗的表現就可見一斑。如果不是西安事變中張學良、楊虎城等人發動「兵諫」,蔣介石可能仍然不願采取抗日立場,屆時中國將會遭受更大的苦難。

與國民黨相比,中國共產黨從一開始就高舉反對日本侵略的旗幟,全國各地發動人民群眾站起來反抗日本侵略。在抗日時期,我們不僅遭到日軍和日偽的打壓,還要面對國民黨的圍剿。盡管四面楚歌,我們始終不會向日本侵略者屈服。

對於日本軍隊來說,相比於抗日意誌堅定的共產黨,國民黨顯然是更好的合作夥伴,只要在利益上給夠,他們可以對抗日問題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在抗戰時期,盡管國共兩黨已經決定合作抗日,但國民黨仍然在背後頻繁使出「黑手」。1941年到1942年,這一時期是抗日戰爭的關鍵時刻,也是新四軍極為艱難的一年。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為了迅速建立太平洋戰爭的戰略基地並調動更多兵力參與另一個戰場,日軍決定加強對華的侵略力度,尤其是對解放區和華北解放區的進攻。他們迫切希望消滅在中國的抗日力量,為後續侵略行動創造便利條件。因此,大量士兵被調派到太平洋戰場。

當時,日軍集中了百分之七十五的侵華兵力,同時動員了日偽軍的全部實力,向八路軍和新四軍發起進攻。他們明白,國民黨的抗日意誌並不堅定,只要消滅了八路軍和新四軍,他們就可以與國民黨談判,為後續侵略戰爭鋪平道路。

盡管國共兩黨已經展開第二次合作,但由於蔣介石對中國共產黨的忌憚,他並不願意與我們和平共處。表面上,他與中國共產黨一同抗日,但卻在背後策動「使絆子」。在他的默許下,國軍在抗敵方面表現消極,對「反共」卻極為積極,甚至經常與我軍制造摩擦。

1941年1月,國民黨制造了皖南事變,導致我軍遭受日偽軍的打擊,損失慘重。一方面是國民黨不斷制造「內訌」,一方面是日軍加強侵略。

1941年8月,崗村寧次集結了7萬日軍,帶著精良的裝備對解放軍發動戰爭。此舉既是為了震懾抗日人群,也是為了報復報團大戰的仇恨。

在崗村寧次的指示下,解放軍經歷了慘烈的打擊。據統計,至少有1000多個村莊被摧毀,受到日軍猛烈炮火的影響,約有15余萬間房屋被毀,大量群眾成為日軍的犧牲品,至少有2.5萬人被抓走,等待他們的只有無盡的折磨和死亡。

這些數據僅為粗略估計,當年這場日軍的「大屠戮」將這一地區變成了「無人區」,死在日本侵略者手中的中國百姓數不勝數。

面對日軍的殘暴行為,我們當然采取了武力反擊,但由於雙方力量懸殊巨大,使得我們很難在正面戰鬥中勝過日軍。即便我們付出了巨大的犧牲,也只能摧毀不到一萬名日軍,根本無法阻止他們的暴行。

愛國之人

抗戰初期條件艱難,新四軍面對各種危機又將如何應對?

眾所周知,戰爭需要資金支持,戰士們的物資補給和武器裝備都需要大量資金。盡管中國共產黨資金有限,但面對國家危機,許多海外愛國華僑紛紛慷慨解囊,支持國內抗日力量。

理應在海外華僑的資助範圍內,中國共產黨卻受到了國民黨當局的阻礙。國民黨要求所有海外華僑的匯款都不能直接交給軍隊,而是必須匯到「賑濟會」的帳戶上。然而,這些資金一旦進入賑濟會,幾乎不可能流向新四軍。

在國共合作期間,國民黨按規定應為新四軍提供槍支彈藥和軍費補貼。最初,新四軍軍費定為每月16.6萬元,對於蔣介石來說並不算多。然而,他不願直接將這筆資金交給共產黨,因此在撥款時,他特意給了何應欽一些指示。作為蔣介石的屬下,何應欽深知蔣介石的心思。

何應欽明白蔣介石不願為新四軍撥出大筆資金,於是想方設法克扣軍費。最終,他只批準了6.5萬元,簡直是對人民太過欺淩,甚至連約定軍費的一半都不到,這點軍費根本無法維持軍隊的正常運轉,戰士們甚至買不到適用的武器。

情況十分緊急,周恩來不得不親自出面,與國民黨方面進行周旋,才爭取到每月8萬元的軍費。然而,在新四軍發展的過程中,國民黨仍不斷對我們施以刁難。除了在軍費上設難,他們還在各個方面扣留武器物資,甚至對新四軍的吃穿住行進行全方位的壓制。

在這個時期,除了中國共產黨人士在不斷爭取物資外,也有大量有識之士為新四軍送來必要的物資。其中,一些中國共產黨的臥底甚至冒著生命危險為我軍輸送大量軍需物資,比如盧誌英。

盧誌英是山東昌邑人,由於家庭貧困,他選擇參軍,試圖在亂世中尋找一條生路。盧誌英最初加入了馮玉祥的部隊。

盡管盧誌英的受教育水平有限,但他展現了聰明靈活的一面。加入軍隊後,他在研究軍事戰略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受到了馮玉祥的賞識,很快就晉升為營長。

隨著職務的不斷上升,盧誌英在研究軍事戰略的同時也持續學習,以提升自己的多方面能力。在這個過程中,他對民族大義和革命事業的認識日益加深。然而,他發現國軍隊伍內部充滿了權力鬥爭和腐敗貪汙,與其說是一個革命隊伍,不如說是壓迫百姓的一環。

這使盧誌英感到自己與軍隊格格不入。作為一名有理想的青年,盧誌英並沒有被國民黨的不正之風同化,反而堅定了離開國民黨的決心。他渴望創立一支新的軍隊,曾經成功地說服許多愛國誌士參與起義。雖然盧誌英曾在甘肅、寧夏等地招兵買馬,試圖發動起義,但這些舉動都遭到了國民黨的強力鎮壓。

面對起義之路的困境,盧誌英不得不放棄,獨自來到北京尋找新機會。在這裏,他深感自己的學識不足,於是秘密進入各大名校學習。他學習了國際語言,如日語等,為後來能結識日本軍官奠定了基礎。

除了學習國際語言,盧誌英還註重思想素質的提升。在學校裏,他不僅結交了大量誌同道合的朋友,還閱讀了許多共產主義的書籍。了解到共產主義後,盧誌英才發現原來一直追求的理想就是共產主義,於是他積極參加活動,組織上看到了他的決心,同意了盧誌英的入黨申請。

盧誌英加入共產黨時,中國共產黨正受到蔣介石的強力打壓,各種行動不得不轉移到地下。1932年,盧誌英被黨任命與另一位地下黨員莫雄接頭,而莫雄則是國民黨軍官。

組織希望莫雄能成為國民黨的高級軍官,在國民黨內傳遞核心情報。盧誌英明白這對中國共產黨的重要性。與莫雄見面後,兩人商討如何取得蔣介石的信任,如何在國民黨內不斷晉升。

盧誌英建議莫雄不時向國民黨遞交一些不重要但真實的情報,以引起蔣介石的好感。同時,在莫雄出兵時,讓紅軍隊伍與他配合,假裝敗退,展現莫雄「剿共」的能力。

一系列操作下來,蔣介石果然對莫雄刮目相看,並迅速提拔了他。

長征結束後,盧誌英被中國共產黨派往上海從事地下工作,負責搜集日軍情報。為了有合法身份接觸日軍,他以經商為名與日軍將領展開交流。盧誌英精通日語,成為中國的日軍軍官中的 rare talent。他與日軍海軍司令保島成為朋友,透過保島的關系,他還獲得了特批,在上海開設了麵包廠,並在廠內安排了地下黨員。為了更好地了解日軍動向,盧誌英還開設了咖啡館、醫藥廠和三輪車制造廠,表面上是商業行為,實際上是中國共產黨的秘密聯絡點。

透過這些聯絡點,盧誌英傳遞了大量日軍情報。為了在日軍中生存,他每年交納一大筆保護費,與日軍的關系變得更加親密。

在抗戰期間,盧誌英憑借與日軍的良好關系,透過商業手段獲取了大量軍需物資,並以日軍和日偽軍為掩護,成功將這些物資送到我軍手中。

1945年,得知蔣介石為了壓制共產黨與日軍合作,不允許日軍將武器裝備提供給我軍,盧誌英明白他不能與蔣介石硬碰硬。然而,他找到了從日軍將領身上入手的機會。

盧誌英與保島的關系眾所周知,軍營裏的人都知道這一點。他找到保島時,沒有士兵攔截。盧誌英希望保島能交出那批軍火。雖然保島早已猜到他是共產黨員,但對他已經投降的身份並不在意。然而,保島已經決定將武器交給國民黨,這讓他感到為難。

盧誌英並不著急,他向保島解釋了國共兩黨的區別,並強調這批武器對共產黨來說至關重要。在經過考慮後,保島決定給這位老朋友一個機會。他告訴盧誌英:「三天以後,我軍會有60輛裝滿軍需品的車從上海開往南京,每輛車上只有兩名士兵。」

得知這一訊息後,盧誌英趕緊帶領新四軍在路邊攔截軍車。由於雙方士兵不懂對方的語言,見對面是中國軍人,也沒有仔細確認,就將60車裝備交了出來。這60車裝備順利地被送到了陳毅手中。

得知訊息後,朱老總還開玩笑地說:「老陳,這下你成‘大財主’了呀!」

士兵們明白拿到這麽多好裝備是一件好事,但陳毅卻感嘆:「這個財富得太不容易了。」也許是親身經歷過,才明白其中的艱辛。

然而,盡管盧誌英為革命做出了如此巨大的貢獻,他的名字在建國後的官員中幾乎沒有被提及。這是因為他犧牲在革命前夕。

1947年,盧誌英被叛徒出賣,遭到國民黨特務的抓捕,並在1948年殘忍地被殺害。直到1951年,盧誌英與其他幾位烈士的屍體才得以曝光。

革命之路從來都不容易。正是先輩們不顧自己的生命,為後代爭取了和平與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