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道光皇帝去世以後,接位當皇帝的是皇四子奕詝,這人就是鹹豐皇帝。
據史書所記,鹹豐皇帝奕詝早年當皇子的時候,曾經墜馬「傷股」,後來雖說治了,可也沒好利索。
所以,落下了終身殘疾,導致行動不方便。
不光這樣,鹹豐小時候得過天花,臉上因此留了疤,反正啊,鹹豐這人臉上有麻子,腿腳也有問題。
相比起來,道光皇帝的第六個兒子,也就是鹹豐皇帝同父異母的弟弟恭親王奕?,單從外貌來講,那可是長得一表人才。
就像跟恭親王奕?處於同一時期的文人何剛德,他寫的【春明夢錄】裏,講過恭親王「儀表很出眾,有點高鼻梁的樣子」。
另外,曾國藩的幕僚趙烈文,曾經瞅見過恭親王奕?早年時候的畫像,按他的說法,恭親王不過是「一個年輕俊美的少年罷了」。
像這樣的評價特別多,都表明了一個事兒,起碼在長相方面,老六奕?比他哥鹹豐出色多了。
當然啦,外貌這幾年算是評價一個人的標準之一。不過呢,有沒有能力跟外貌咋樣沒啥直接關系。可要說能力的話,老六奕?可比鹹豐強好多倍。
這方面,鹹豐的老師杜受田曾經特別實在地講過,就鹹豐的智慧和才能,那是「萬萬比不上」奕訢。
另外,好多史料當中,都給老六奕訢很高的評價,像說他「敏智過人」,還有「特別聰明」這類的。
就連和當時處於同個時代的外國人,都誇贊奕訢「聰明機靈、感覺敏銳」。
總之啊,要說長相,老六奕訢那是一表人才、相貌堂堂。要說才能,奕訢聰明又有智慧,比鹹豐強太多了,鹹豐太平庸。
俗話說知子莫若父,自己親兒子啥樣,當父親的一般心裏都明鏡似的。
但問題是,既然老六那麽優秀,老四比較普通,那當初道光立儲的時候,為啥選的是老四鹹豐,而不是老六奕訢呢?
從某種程度上說,道光做出這樣的選擇,有被「忽悠」的因素在裏頭。
當初啊,道光還沒正式登基的時候,就有了個兒子叫奕緯,這奕緯是道光的大兒子。可因為他生母身份低微,連帶著奕緯也不被道光看重。
道光登基幾年後,接著有了皇次子和皇三子,可沒想到這倆兒子出生沒多久就死了,而且之後的好幾年,道光的後宮再沒添過新人。
這時候的道光,已經 47 歲啦。
這歲數了,道光對於還能不能再有幾個兒子,心裏著實沒底,所以啊,那時候他僅存的大兒子奕緯,就成了道光最後的指望。
所以呀,道光不再像之前那樣輕視了,轉而對奕緯各種關心,還親自操心他的學業。
因為奕緯是皇長子,所以那時宮裏就有傳言說,等道光皇帝去世後,繼承皇位的肯定是皇長子奕緯。
按說呢,這本來是件好事,可遺憾的是,奕緯沒這福分,享不了這麽大的福。
他早年沒人管,壓根就沒有皇子的樣兒。在曉得自己可能成為繼承人後,變得越發張狂,居然還跟授課老師講,等他以後當了皇帝,頭一個就把老師殺了。
這樣的兒子,能不讓道光上火嗎?有一回道光氣大了,朝這奕緯踹了幾腳,誰成想剛好踹到了襠部,之後沒多久,奕緯就丟了性命。
這下子,道光懵了,難道這是想讓他沒後人?為了不讓這種事出現,道光努力忙活起來,還好老天開眼,沒過多久,道光的第四個兒子,就是鹹豐皇帝降臨了。
在那之後,道光繼續努力,接著又生了四個兒子,算上鹹豐,總共是六個。
兒子有了,可隨著兒子們慢慢長大,道光也越來越老,一個新問題就出現在他跟前了。
這個事兒就是,到底該把誰立為儲君?
那時候啊,道光的六個兒子裏,老七、老八、老九還啥都不懂呢,老五又被過繼出去了。所以啊,有資格能被立為儲君的,就只有老四和老六,也就是鹹豐跟奕?。
而這兩個人當時的表現和差別,那簡直是一個極好一個極差。
容貌方面,鹹豐行動不利索,臉上還有麻子,老六卻是儀表出眾。再說能力,鹹豐表現挺平常,老六則弓馬騎射、文學功課啥都拿手。
這倆兒子差距特別大,把道光給糾結壞了,因此很長一段時間,他都沒法確定到底立誰。
原因很簡單,就是他沒法下決心。
對於道光的糾結,那時還是皇子的鹹豐心裏明白得很。從道理上說,當時他在皇子裏年齡最大,又是嫡子,所以他很有希望被立為接班人。
不過,清朝從康熙後期開始,皇位傳承就遵循「傳嗣不論嫡庶,只看能力」這一原則,就因為這樣,鹹豐不見得能心想事成。
特別是面對各方面都比自己強得多的弟弟,鹹豐的希望那是更沒指望了。
但啥也不幹等著完蛋,鹹豐顯然不甘心,可不甘心又能咋辦呢?就在鹹豐特別糾結的當口,他的老師杜受田給他想了個特別妙的主意。
簡單來講,就是「不走尋常路」 。
杜受田教了鹹豐好些年,心裏很清楚他啥水平。而且,杜受田直截了當地跟鹹豐講,要是比才能,鹹豐跟老六奕?比,那是「一萬個比不上」。
而且啊,差距都這麽大了,就算拼命去追,恐怕也沒法追上。
所以啊,只能換個角度,從別的方向去「巧贏」,要是硬比才能本事,那鹹豐肯定得輸個精光。
至於怎麽另想辦法巧妙取勝,杜受田給鹹豐講了四個字,那就是「藏拙示孝」。
啥叫藏拙示孝?大概意思就是把自己的短處藏起來,靠仁、孝來打動道光皇帝,從而取勝。
鹹豐也覺得這很對,在杜受田的指使下,鹹豐在幾件事上這麽操作,果真在接下來讓父親重視起自己了。
比如說有一回,道光領著鹹豐還有老六奕?他們去木蘭圍場打獵。咱都清楚,清朝皇帝入關以後,這種圍獵的事兒常常有,為的呢,就是顯顯滿人的厲害,也讓宗室別忘了根本。
所以啊,在圍獵的時候,誰獵到的獵物最多,誰就能被皇帝看重。
到了那兒以後,老六奕?本來就很擅長弓馬騎射,那簡直是沖在前面,他武藝特別好,很快就打到了好多獵物。
那這邊鹹豐打到多少獵物呢?答案是自始至終,一頭都沒獵到。
就在道光責問他咋空手回來了的時候,鹹豐講了這麽一段話,一下子就讓道光不生氣反倒高興起來了,而且還一個勁兒地誇他。
鹹豐講啥了?挺簡單,他講現在剛入春,是萬物復蘇繁殖的時節,所以啊,他不忍心隨便射殺動物,不然就是違背天理了。
正值春天的時候,鳥獸都在繁衍養育後代,不忍心傷害生靈,免得沖撞了上天的祥和。 ---【清史稿】
鹹豐這話在理不?單說保護動物這點,有點道理。可關鍵在於,木蘭圍獵是清朝皇室多年的老傳統啦,所以,這話根本就不靠譜。
而且,他這一開口,反倒讓獵殺數量最多的老六奕?,處在了「不仁不義」的境地。
不過,道光可不這麽想,他特別欣賞鹹豐說的話,覺得這表明鹹豐有顆仁慈的心,當時就誇鹹豐,還說「此真帝之言」。
毫無疑問,這些話準是杜受田教的,在這一回合,鹹豐大獲全勝。
除了這檔子事,還有一檔子事,也使得道光對鹹豐這個兒子另眼相待,甚至差不多定了要立鹹豐的心思。
那時候,道光病得厲害,老是躺在床上起不來,有一回把鹹豐和老六奕?叫進宮裏,打算考察考察他們倆。
那怎麽考察呢?其實特容易,就是讓這兩人講講治國的辦法還有對國家大事的各種看法,簡單來講,就是對他倆處理政務的能力來一次檢驗。
這對老六來講,根本不算啥難事,他稍微想了想就不停說著,一堆見解和辦法接連不斷。
等他講完,輪到鹹豐了,可鹹豐壓根不說咋治國,就跪在地上一個勁兒地哭,哭得那叫一個慘喲。
哭到最後,道光都懵了,這算咋回事?就是讓你講講治國的辦法,咋能哭成這樣傷心喲?
懷著疑問,道光張嘴發問,等鹹豐回答完,一下子就把道光感動得不行,差點都哭嘍。
鹹豐講啥啦?
他講,自從他父親病重開始,他學習就沒心思了,天天操心他父親的身體,就因為沒心思學習,心裏又難受,所以回答不上來。
所以啊,他就說了,考驗的勝敗根本不重要,只要他父親能好起來,這就是他心裏最大的盼頭。
這話一出口,道光都忍不住老淚直流,還是這四兒子孝順吶,啥都不想,就盼著自己能早點好起來。
可相比起來,其他人該幹啥幹啥,這麽一對照,誰最關心自己,一下就清楚明白了。
就這麽著,鹹豐悄沒聲兒的,不但讓他爹對自己的印象好了很多,還悄沒聲兒地給老六奕?使了絆子。
就這麽著,在杜受田的指點下,鹹豐把自身的不足給完美藏起來了,展現出仁義又孝順的樣子,討得了道光的歡心。
最後,到了道光二十六年(公元 1846 年),道光帝拿定主意,要讓鹹豐當繼承人,接著就寫下上諭,還依照清朝的家法,把名字封藏起來了。
在道光三十年正月(1850 年 2 月)的時候,道光帝病得很厲害,把大臣叫來宣布用朱筆寫的上諭,立皇四子奕詝為繼承人,接著,道光帝去世了,奕詝繼承皇位,這就是鹹豐皇帝。
上面說的這些,就是道光選了腿腳不靈便而且比較普通的鹹豐,沒選各方面都還行的老六奕?的原因所在。
看完這個儲位的背景淵源,有人就會覺得,鹹豐贏得也太容易了吧,而且,道光皇帝好像有點糊塗了。
特別是鹹豐故意的「藏拙示孝」,這不明顯是在糊弄道光帝嘛?
實際上,這整個過程,鹹豐忽悠他老爹這事兒是真有,而且他這麽忽悠,也確實產生了一些作用。
不過,老話說得好,帝王心思難捉摸,道光在歷史上的一眾皇帝裏,雖說算不上特別出色的那種,但好歹也是個皇帝。
所以啊,如果就覺得鹹豐憑這點小手段,就能把道光給糊弄住,那肯定是不行的,畢竟道光不管咋說,都比晉惠帝司馬衷厲害多了。
所以,鹹豐能成功奪得皇位,可不單單是靠忽悠就行的。
那這問題又出現了,道光咋就最後舍棄了各方面都挺不錯的老六奕?呢?
其實吧,從現有的史料來瞧,老六奕?確實有才能這沒錯,可要說權術,他跟哥哥鹹豐比,差得可不是一星半點。
晚清有名的大臣曾國藩,曾經對恭親王奕?有過評價,講他「極聰明而晃蕩不能立足」,這意思就是,雖然有本事,也聰明,但是特別不註意細節。
這是奕?的一個特點。同治皇帝剛繼位那會,已經是議政王的奕?,有一回進宮匯報事情,說得嘴都幹了,直接拿起皇帝桌上的茶水就喝。
這情景,把在場的慈安太後和慈禧太後都驚得呆住了。
要明白,雖說奕?確實是皇帝的叔叔,可君臣有別啊,他這麽明目張膽直接喝皇帝的茶水,一下就讓慈禧和慈安覺得奕?太張狂了。
這明顯對奕?的未來沒啥幫助,之所以這樣,就是因為奕?不把細節當回事。
另外,奕?這人性格裏喜歡張揚、鋒芒太露,這可是個大毛病。就像前面說的政務能力測試那檔子事,他壓根不考慮當時的狀況,就一個勁地把心裏想的都說出來,這就沒法不讓道光對他有看法。
畢竟那時候道光清楚自己快不行了,可奕?的表現,再加上鹹豐當時那麽一「折騰」,道光當然就不喜歡了,覺得這個兒子好像盼著自己早點死似的。
再看看鹹豐,雖說在具體的才能方面,他確實不如弟弟奕?,可他對道光的心思把握得那是相當準。
同時,在各種手段的運用方面也特別出色,前面提到的那兩個例子就是最好的佐證。
他不動聲色,既能把自己的短處藏起來,還不忘給弟弟挖個大坑。就沖這個,就能看出他挺有手段。
在鹹豐繼位以後,他的某些表現,更能證明,他是很有能力的。
比如說,他想要改變當時清朝那種衰敗的局面,就開始重用有本事的大臣,像肅順、曾國藩、李鴻章這些人,都在其列。
而且,鹹豐這位君主還是挺有氣度的
太平天國起義一爆發,曾國藩就上過一個奏折,叫【敬陳聖德三端預防流弊疏】,這奏折裏的言辭特別犀利,說的是鹹豐帝的過錯。
據史料講,那時候鹹豐看完這份奏折,就因為曾國藩說得太刺耳,鹹豐當場氣得把奏折扔到地上。
可沒過幾天,鹹豐氣消了,又重新看了一遍,不光虛心接受了進諫,還表揚獎賞了曾國藩。
這些都表明,鹹豐做皇帝還算可以,這還沒提他剛繼位那會,一門心思去除不好的政策,信心十足地想要讓大清重新輝煌起來的那些具體事兒。
不過呢,時代一直在變,而且還有一些老觀念,使得清廷根本就跟不上趟,所以啊,最終鹹豐想重振大清威風沒能成功,這肯定是必然的。
不過反過來講,單論當皇帝這件事兒,很明顯鹹豐還是挺厲害的。
可這些呢,對於道光來講,應該是能明白的,起碼他能知道鹹豐在權術跟手段方面,比老六奕?厲害得多。
所以呢,道光心裏肯定得琢磨,如果立了那個才能不錯,可做事不踏實、太愛露鋒芒的老六,日後他鐵定鬥不過老四,到了那時候,很可能會出大麻煩。
所以啊,保險起見,只能挑鹹豐,舍棄老六奕?。
說到底,在清朝當皇帝,最重要的是玩轉權術,至於才具和能力,那都在其次,這就是道光選鹹豐的關鍵原因。
要是真拿能力是不是特別出色當標準,那大清壓根不至於落得個亡國的下場。
所以呢,就算道光曉得自己六兒子奕?有點本事,也挺喜歡他,可道光心裏明白,要說權術,老六鬥不過老四,這樣一來,選老四才是最對的。